学佛人的一天 |电子书在线

admin 电子书评论1阅读模式

16、持戒  ●智展

 

《璎珞本业经》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意即初入佛门的众生,应讲求对于佛、法、僧三宝的信心,而若欲安住佛家,得解脱的利益,便应以持戒为基本功。可见,在漫长的菩提道上,能否持戒是勘验佛子是否善护道心的标准,能持则道业日进,违犯则形同自外于佛门。

 

戒德如地 众善所由

 

《佛所行赞经》云:「山林宝玉石,皆依地而生。戒德亦如地,众善之所由。」意即持戒功德如同大地,能出生种种善法。正因如此,不仅佛家强调持戒,儒家「惩忿窒欲」的思想亦有相同意涵。如孔子在《论语‧季氏篇》中云:「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守此「三戒」,人生方能平安地循正轨而行,君子般的品格也方能得到确立。因此,戒律绝不是束缚人的东西,而是成圣成贤道上的护身符,儒家戒律如此,佛家戒律亦应作如是观。

 

「戒」在梵文中原名为「尸罗」,在《大乘义章》中有如下解释:「言尸罗者,此名清凉,亦名为戒。三业(身、口、意)炎火,焚烧行人。事等如烧,戒能防息,故名清凉。清凉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为戒。」由此可知,世尊制戒目的在令弟子降低造作恶业的机率,使其身心免受恶果荼毒之苦,脱离恶业牵引而得清凉自在。因此,佛子不论在家出家,皆应以持戒为本,如此方能积聚善法,作为证得无上正觉的梯航。

 

戒根清净  以助净业

 

吾人专修净土法门,以念佛求生极乐为职志,平素在持戒上亦应讲求。明末憨山大师云:「今修净业,必以净心为本。要净自心,第一先要戒根清净。以身三、口四、意三此十恶业,乃三途苦因,今持戒之要,先须三业清净,则心自净。若身不杀、盗、淫,则身业清净。口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则口清净。意不贪、瞋、痴,则意业清净。如此十恶永断,三业冰清,是为净心之要。于此清净心中,厌娑婆苦,发愿往生赡养,立念佛正行。」可见,欲得净业成就,欲与弥陀大愿感应道交,持戒仍是至关紧要的增上助缘,吾人在自行上千万不可轻忽。

 

雪公生前在佛七中曾开示一首偈颂:「愿我临终无障碍,平时惟有勤持戒。欲将宝器盛醍醐,不洗灰尘空败坏。」若要临终无障碍,安详往生极乐净土,平时就得勤恳地持守戒律,不稍加违犯。如果只是念佛而不守戒,就像持有宝器但内里却沾满灰尘,即使盛了醍醐也是受到染污的。因此,欲求净业圆满,吾人万不能嘴上念佛,却放任身心无边造业啊!

 

戒德馨香  遍闻十方

 

在《佛说戒香经》中曾有如是记载:「世间若有近事男(旧称优婆塞,译曰近事男,在家受五戒之男子也)、近事女(旧称优婆夷,译曰近事女,在家受五戒之女子也),持佛净戒,行诸善法,谓:不杀、不盗、不淫、不妄,及不饮酒。是近事男、近事女,如是戒香遍闻十方,而彼十方咸皆称赞,而作是言:『于某城中,有如是近事男女,持佛净戒,行诸善法,谓:不杀、不盗、不淫、不妄,及不饮酒等。』具此戒法,是人获如是之香,有风、无风遍闻十方,咸皆称赞而得爱敬。」可知若持守净戒,十方善神不但欢喜赞叹,冥冥中更会护持吾人道业,使善根增长、福慧绵延,这都是以持戒庄严身心,德行如香使人钦服的缘故。

 

因此,三宝弟子应以戒律为甘露药,时时服用来滋养慧命,这样不但能成为世间的彬彬君子,也同时为成佛之路铺设了一条康庄大道。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1月30日11:40:4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584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