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 |第108集|视频MP3文字|jingkong老法师主讲

 

所以,对于佛这种种说法我们就能看到,佛说法的对象不一样,时节因缘不相同,用现在的话说,社会环境不一样,风俗习惯不一样,文化不相同。佛陀那个时代,交通完全靠步行,牛车、马车,船是用帆船,靠风力,靠人,人力。所以确确实实有很多人老死不相往来,他一生生活的环境就是他这一个村庄,或者他这个小镇,就这么大地方,没有出过远门。很多农村的居民一生没有进过城,县城没有见过,真有,不是没有。我小时候生长在农村,确实有老人一生没进过城,他最远的地方就是附近的几个乡镇。佛讲经说法,在这个环境里面,只让他有个概念就可以了,不必细说。看听众的程度、根性的利钝,对大根性的人,愈接近实相,对小根性的人,距离实相远近就不必说了。从这个地方能看到善巧方便。

 

譬如「《仁王般若经》上」,这个古大德注疏里面引用得很多,因为《仁王经》念的人多,《仁王经》上说「九十剎那为一念」,这是一弹指,一弹指有九十剎那,这叫一念。九十剎那叫一念,「一念中之一剎那,经九百生灭」。这个说法,又《往生论注》上卷,「以百一生灭为一剎那,六十剎那为一念」。都是指时间非常短促,知道这个概念就好。我们在讲经当中常常提到的,是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的对话,《菩萨处胎经》里面一段。佛问弥勒菩萨,说「心有所念」,我们凡夫心里起个念头,佛问,这一念,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耶」?这是经的原文,佛问的。这一念里头,心有所念里头有多少个念头?微细的念头,多少念头?几念?有几相?相是物质现象。还有几识?这个里头问了三桩事情,念、相、识。

 

弥勒菩萨回答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单位是百千,一百个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个细念,念头。每个念头都有相,「念念成形」,那就是物质现象,「形皆有识」。这个里头含义很深,物质现象从哪里来的?不就说明白了,从念头来的,念念成形。相由心生,色由心生,从念头来的。念头才是物质现象的根本,没有念头,哪来的物质现象?是假的,不是真的。形皆有识,形就是物质现象,每个物质现象里面都有识,识是什么?受想行识,佛法讲的五蕴,色受想行识。我们读到这个经文之后,才真正了解天天念的《心经》,「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什么是五蕴?这说出来了。五蕴是第一个物质现象,物质现象里面就有识,色受想行识决定离不开。

 

这个物质多大?大乘教里头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这叫极微色,没有比这更小的了。这个极微色要是把它分开,物质现象就没有了,所以也叫做邻虚尘,尘是微尘。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佛用的方法是分析,他第一个用牛毛尘做单位开始。牛毛,牛毛粗,牛毛的尖端上面有一粒微尘,那微尘很小,眼睛很好的人能看见。这一粒尘附在这个毫毛的尖端上,它不会掉下去,我们讲吸力,引力,因为它太小了,这个大的引力超过它,把它吸住,它不会掉的,牛毛尘。用牛毛尘把它分开,分成七分,七分之一叫羊毛尘。羊毛细,尖端上有一粒尘土,多大?是牛毛尘的七分之一。再将羊毛尘分为七分,七分之一,兔毛尘,兔毛就更细了。羊毛、兔毛,我们中国人写毛笔,常常用它做原料。用这个方法来分。

 

兔毛尘再分成七分,七分之一叫水尘。这一粒微尘放在水里头,水有空隙,有空隙它可以从空隙里头游来游去,没有障碍。水尘再分成七分之一,叫金尘,金属,金属的密度大,但是它还是有空隙。金银铜铁这些它没有障碍,它可以透过,很容易透过,它有空隙。金尘再把它分成七分之一,叫微尘。我们以为平常都叫微尘,在佛经上微尘是指这个,指金尘的七分之一,叫微尘。这个微尘大概就是现在所讲的原子,佛说阿罗汉的天眼能看到。这微尘再分七分之一,叫色聚极微,大概现在科学里面所讲的基本粒子、夸克,是这一类的,色聚极微。还能分,色聚极微再分七分,七分之一就是极微之微。极微之微不能再分,再分就没有了,所以叫邻虚尘,它跟虚空隔壁,它一分就是虚空,物质现象没有了,就是空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2月13日21:17:0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029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