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 钟茂森博士主讲(第四集)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反过来,一个人如果能够虚心,听得进劝谏,这种人悔误必少。唐朝开国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这个人最难得的地方就是他能够纳谏。他有一个很着名的谏臣叫魏徵,魏徵对他劝谏有时候讲得唐太宗都面红耳赤,甚至难以接受,但是唐太宗很有雅量,虽然当时觉得尴尬,后来都是能够安心接受大臣的劝谏。而且凡是对他劝谏的人他都很感激,甚至奖赏他,鼓励大臣给他提意见。所以他的政治非常清明,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原因就在于他是一个虚心纳谏的人,他不会自以为是。所以做领导的人、掌权的人,在下一个重要决定的时候,一定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所谓集思广益,兼听则明,多听你就能够明白,你就能够觉悟,不可以自以为是。第三十四句:
  

【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这句话是讲如果我们颓废懒惰,自甘堕落,执迷不悟,这就很难成就家道,家业难成。这句是教导我们要发奋图强。所有的业,事业、学业、家业都是成于勤劳,凡是懒惰、放逸、沉沦、不能够上进,一定会荒废。在三国时代,我们看《三国演义》就知道,蜀国的国主刘备死了之后将他的帝业由诸葛亮来辅助,下一个国主就是后主刘禅。刘备把刘禅託付给诸葛亮,诸葛亮是忠臣,真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国家真是尽心尽力,可谓历史上忠义之臣。但是这个后主刘禅不争气,所以他的名字后来都成了懦弱无能者的绰号,阿斗是他的小名,扶不起的阿斗。为什麽?他不争气,自己是昏庸无道,贪图享乐,往往是不理朝政。虽然有诸葛亮这样的忠臣来辅助,但是他自己不争气有什麽用?后来诸葛亮死了之后,姜维继承诸葛亮的事业,姜维也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一个很难得的人才,但是由于刘禅他听信宦官的话,当时宦官黄皓阿谀奉承取得了宠爱。于是他就结党营私使得朝廷愈来愈是非不分,甚至连姜维都为了避害,避免受害,到沓中去种麦,种小麦。从此以后蜀国的根基就大大的动摇,后来最终都是被灭亡。
  

确实,如果一个人不能够上进,不能发奋图强,即使有很好的辅助帮手都很难成就。而这个当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在五欲六尘享受当中生起贪恋,就甘心安于这种享受当中不能够奋发。孟子曾经讲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人处于忧患的环境裡面,他吃得不饱、穿得不暖,甚至生命都有危险,这种人他生存能力强,他就能够奋发,逼出来的,所谓时势造英雄。死于安乐,如果在安乐的环境下往往是沉沦。所以这是提醒我们自己要懂得把握自己,对于环境来讲,宁愿选择那些清苦的环境,不要选择太安乐的环境,清苦能够勉励我们的志向,太安乐了,人就容易颓废自甘,『家道难成』。
  

我自己回忆我当时去美国留学的时候,生活都是非常清俭。我从家裡带过去一张毯子,冬天都不捨得买棉被过冬,更加捨不得开暖气,盖上毯子不够暖,把所有的衣服都盖上来,把书本都压上来,这样来过冬。餐餐都是吃那些青菜、萝卜,我们后来知道原来吃素是最健康,钱又少。也不会想着去哪裡玩,去哪裡party,都不会想,只是想着一心一意完成学业。所以在清苦的环境下,人才有上进心。太安乐了,特别是青少年,安乐的环境很难上进。我们再看第三十五句: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
  

『狎昵』就是讲过分的亲近,对那些『恶少』,就是少年恶霸,过分的去亲近他们。要知道这些人品行不良,你亲近他们一定会受他们的污染,受他们的牵累。所以这是讲选择朋友一定要慎重,选择朋友以什麽为标准?一定是以道德、学问做为标准,不是看这个朋友有多少钱、有多大的势力,有钱有势,如果是品行不良就叫做恶少。所以《弟子规》裡面教导我们,「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这裡就是说明亲近仁德的人重要,能够亲近仁德的人我们就无限好,道德、学问天天长进,过失愈来愈少;如果我们不能够亲仁,反而去亲这些恶少,这样就麻烦,无限害,害处太多,一天一天就会堕落。
  

我们看到唐朝唐玄宗皇帝李隆基,他在年轻的时候都是励精图治,很有作为的皇帝,而且他喜欢读圣贤书,他对《孝经》都做过注解。我们以前讲过《孝经》,是用唐玄宗皇帝的注和宋朝邢昺的疏,注疏,注是注经的,疏是注这个注的,说明唐玄宗年轻的时候很了不起。但是后来他为什麽堕落?第一个亲近女色,见到杨贵妃之后就沉迷于女色,我们大家读过「长恨歌」,白居易这首诗歌,就知道了。唐玄宗见到杨贵妃之后「从此君王不早朝」,就是他不上朝了,不理国家政事。他自己沉沦,自然就会有很多不正经的人凑上来。最着名的奸臣,你看看杨贵妃的兄长杨国忠,还有李家的李林甫。李林甫是一个口蜜腹剑的人,嘴上好像蜜一样甜,讲话很甜,肚子裡面好像剑一样利,心狠手辣,但是外表看不出来。这些人得以靠近唐玄宗,唐玄宗就受其累了。结果后来果然是安禄山造反,安史之乱,几乎把唐朝推翻了。幸好后来众臣保驾,保卫江山,平定了安禄山的叛乱,才保住唐朝的基业。这都是在杨国忠被赐死、杨贵妃被逼在途中赐她自杀之后,三军才对唐玄宗能够心服,否则军士都不服。所以亲近这些不正经的人,听那些奸猾人的话,受他们的牵累不少,甚至有可能会破家亡身。
  

我们怎样才可以远离这些不正经的人?这个还是要靠自己。古人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什麽人就会有什麽朋友,这个没得假,同类相吸,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希望有什麽朋友,自己就要做什麽人。我们如果希望能够亲仁,与仁德的人做为朋友,我们自己一定要去做仁德的人,起码有这个志向。我们的志向最高的是志在圣贤,古人说「读书志在圣贤」,为什麽我们读圣贤书?为了做圣贤人,我们志不在名利,自然就会有跟我们志趣相投的人走在一起。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3月28日09:09:3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83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