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 钟茂森博士主讲(第五集)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朱子治家格言 钟茂森博士主讲(第五集)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尊敬的各位大德,大家下午好!我们接着继续来学习《朱子治家格言》,我们今天看第四十句:

  

【受恩莫忘。】

  

这一句是讲受了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这是厚道的存心。《弟子规》上面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一个人能够常常记挂着别人的恩典,即使是滴水之恩都常思以涌泉相报,这个人的心厚道他的福必定厚。如果人经常忘恩负义,不能够记挂别人的恩,反而常常记着别人的怨,这种是刻薄的存心,他的福也就会薄。从我们的心地上面来讲,能够常记他人的恩典,这个感恩的心能够日夜都不间断的话,这个人看周围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他一定觉得是非常美好。为什麽?因为围绕着他旁边的统统是恩人,统统是对他有恩德的事、对他有帮助的环境,这个人就是在天堂中生活。有些人问,如果有人来陷害我,他对不住我,他对我有什麽恩?确实他对我没什麽帮助,怎麽会有恩?但是我们把念头转过来,如果有人来陷害你、障碍你、诽谤你,这个是帮我们消业障。

  

他为什麽来陷害你,不陷害其他人?一定是你以前欠了他的,不是今生就是前世,绝对不会有偶然发生的事情。有没有前世?一定有前世。我们随便拿一张纸,你说这张纸,现在我们见到它的结果,它的前世是什麽?我们知道它的前世是一棵树,它的树叶、木材拿来做纸张,才生产出纸来。我们问,一棵树的前世又是什麽?我们知道一棵树的前世是一颗种子种下地裡面,有土壤、有水分、有阳光、有肥料,它就慢慢发芽长成大树。你看看,就算随便拿一张纸我们都知道它有三世,它都有前世,更何况说有血肉、有灵知的一个人?一张纸都有它的前因后果,有它的因缘果报,一个人怎麽会说没有?所以肯定有,所有的结果一定会有前因。所以我们接受果报的时候,绝对不要再去造未来的恶因。要怎样?用感恩的心去面对。他来陷害我是帮我消前世的业,增我来世的福,这样一想,心态一转,你看看那个人就不是仇人,是我的恩人!这个恩人是谁创造的?你自己的心创造的。心念一转,你把仇人变成恩人,你活在感恩的世界当中,你活在天堂裡面,何乐而不为?为什麽你的心要去造一个仇人出来,和他没完没了,来折磨他,又折磨自己?这个人这样的心态不就是在地狱裡面吗?所以天堂地狱完全在乎我们的心,天堂地狱不在外面,在你的心内。你以感恩的心去面对一切,你就在天堂;你以怨恨的心面对一切,你就在地狱。我们再看下面第四十一句:

  

【凡事当留馀地。】

  

这是教导我们,无论做什麽事都要留有馀地,不要做得那麽绝。做事做得恰当,适可而止,不要过分,过分和不及是一样,所谓过犹不及。儒家讲的中庸的中,中就是什麽?不会过分也不会不及,恰到好处,这个叫做中。能够用中才能够长久,长久就叫做庸,中庸就是无过无不及,而能够长长久久。待人也是一样,不能够逼人太甚,应该讲话、做事留有馀地,留给人一些情面,做什麽事都要合情、合理、合法,这个就是凡事留馀地的意思。这种人的心常常处在中道,他不偏,这种人内心一定是宽厚仁慈,而天给他加的福也是长长久久。

  

在《德育古鑑》这本书裡面记载着,历史上有一个人叫做王毓俊,他的父亲在年轻的时候娶了一个妾。因为古时候妾是没地位,所以在家裡面常常受到自己正室夫人的虐待,这个正室夫人就是王毓俊的母亲,这是由于她嫉妒。有一次,王毓俊的父亲去外地出差,他的母亲竟然把这个小妾锁在阁楼的小屋裡面,想将她活活的饿死。当时王毓俊只有八岁,他对他母亲讲,现在把她饿死了,别人会说娘亲妳不仁慈,不如我们每天给她一点点粥给她喝,使她慢慢饿死。他的母亲觉得自己的儿子讲得也很有道理,于是听从他的意见,就由王毓俊来送饭。他每天就偷偷把食物装在一个小布袋裡面,拿着粥送给这个小妾,因此小妾就保住了性命,没饿死。半年之后这个妾又生了个儿子,王毓俊的父亲为了避开自己妻子的妒忌,所以将小妾母子移居到其他地方。

  

后来他父亲去世了,王毓俊也长大,于是就将小妾母子(在辈分上面,这个小妾是他的庶母,母亲这一辈,小妾的儿子是他的弟弟)接回家裡,对他们照顾得非常好,关怀备至,侍奉庶母如同生母一样。王毓俊由于这样厚道的存心,后来他生了几个儿子,全部都非常富贵显达。我们看到这位王毓俊他从小就有这种仁慈宽厚的存心,所以天给他加的福就大,所谓「积善之家,必有馀庆」,他的后福很长。而他对自己娘亲讲的话也是非常顺应他娘亲的心,当时他娘亲正在嫉妒的妒火上面,不可以立刻去制止,一制止反而起对立,反而很难救到这个小妾。王毓俊很有智慧,讲话也就留有馀地,很顺乎人心,解救了自己的庶母,也不使自己的母亲陷于不义之地,这个真是孝顺。我们再看第四十二句:

  

【得意不宜再往。】

  

这个是讲到我们做事成功之后、得意之后要知足,不能够贪得无厌、不断索取。这样无止境的贪取,最终一定会失败,一定会招来灾祸。俗语都有说「贪心不足蛇吞象」,如果常常都是得意,必定有一次大失意,一次的失意就可能使他永远不能翻身。所以古人懂得这个道理,知道月亮到了十五圆满的时候,下面就要亏损,月满则亏。那些水流,水池满了它就会向外溢出来,水满则溢。所以古人是求缺,不求圆满,知道心中常有失意事,往往对自身修持有大好处;常常得意,必定最终会因为骄慢而失败。所以曾国藩先生,清朝的大官,他自己家裡的房间叫做「求阙斋」,他求缺!缺陷没所谓,缺陷是好事,他不求得意、不求圆满。美国过去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将军,他每天向神、向上帝祈祷的时候,当为他儿子祈祷的时候,他不是好像其他人那样祈祷神能够降福于自己的儿女,使他平平安安、顺顺利利,他不是这样求。他怎样求?他求神降多点苦难给自己的儿子、多点挫折给他的儿子,使他的儿子在苦难、在挫折当中能够更快的成长。这个就是有智慧。一般人往往都是只求得意,害怕失意,而愈害怕失意就愈会失意,愈求得意最后愈得不到得意。

  

在股票市场投资的股民,往往都是因犯了这条而损失惨重。你看那些股民被套牢都是怎样?买了一个股票之后,挣了一点他就觉得很欢喜,接着愈买愈多,价格升上去一点又向下降的时候,他就想到应该会很快回升的,结果继续向下降,他就不捨得卖,一直到赔本为止他都不捨得卖,觉得一定会回升,最后一直降到套牢,损失惨重,这就是犯了这条。所以『得意不宜再往』,挣了一点就要收手。得意再往,这种心理是赌徒心理,进了赌场裡面,为什麽赌徒绝大多数最后输得精光,甚至有倾家荡产、有跳楼的,为什麽?就是这种贪心不能够制止,不能够知足,所以自己是被自己的贪念害了。我们再看第四十三句: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这条是告诉我们,当我们见到别人有喜事,有欢喜的事,不可以生妒忌。应该怎样?生随喜心,所谓「见人之得,如己之得」。别人的喜庆,可能包括很多方面,譬如讲别人有很好的道德、人品,或者他有很好的学识才智、很难得的技能,一技之长,或者他有功名富贵、名闻利养,或者是他有美貌、有才华等等。一般来讲我们说福报,他有福报,我们应该怎样?好像自己同样有这些福报一样,为什麽?这个道理很深,因为宇宙当中本来是自他一体,本来是一体,我和他是一体,我和一切众生一体,所以一切众生的福报就是我的福报。只是凡夫迷惑了这个真相,他不知道这个真理,在一体当中他自己分开,分开二,分开自他,所以才产生自私自利,对自己我的执着。而见到别人好,心裡面不能生欢喜反而生妒忌。这种心理往往很多人有,见到别人有好事,心裡面总是觉得放不下,好像失去什麽一样,甚至还要採取行动去破坏别人的喜庆,这个造业就造得重了。要知道妒忌是心灵的肿瘤!我们有这个妒忌心,对别人未必有什麽损失,自己的损失就太大了,往往因此而大幅度减损自己的福报,最后可能导致身败名裂,历史上太多这样的例子,为我们做出这些证明,提醒我们千万不要有嫉妒心。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3月28日09:15:4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83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