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41集 视频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礼记.中庸篇》说,力行近乎仁」,这是雪公一段小结。先难而后获,我们讲万事起头难,你一起头的时候最难。但是难,难行能行,一直做下去,力行,这就近乎仁,与仁就相近了。虽然未必能够圆满的达成仁的境界,但是也接近了,如是做一辈子,这就几乎可以说得上是一个仁人。所以《论语》上讲,「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我们行仁,推行仁德之事,担当起仁的这个事业,这是圣贤家业,是很重的一个担子。但是虽然重、虽然难做,做一辈子也绝无怨悔,无怨无悔的去做,死而后已,一直走到人生的尽头才停止,这就是真正「力行近乎仁」。这可以说得上是仁,「故云:可谓仁矣」,这是夫子为我们讲的。

 

我们现在发愿,一生奉献给弘扬传统文化的事业上,现在是刚刚起步,有没有难度?当然是有难度,因为毕竟认识传统文化价值的人还不是佔多数,现在有复兴的迹象,可是我们大家要继续努力去推动。我自己的任务,每天讲课不断,我们不对外讲,在我们这个协会对着摄影机上网来讲,全世界的人谁愿意听,都可以打开电脑听。不管有没有人听,我们每天都认真的备课。不能说今天没人听,我就不想讲,这就退心了,这就是畏难了,要先难而后获。现在真正想学的人毕竟是少数,你就看我们这个协会的讲堂裡面,空位子多过坐的人,这是证明了全社会都是这样。我们对待这样的一个境况,不能够觉得「这事情太难做了,做了还没人知道、没人认同」,你退心了,这就是畏难,这就不是仁了。所以知难而进,力行不辍,这就是仁。这举出一个小例子。当然,我们现在因为各方面都比较低调,也不出去抛头露面,这个自然外面嫉妒障碍就小。我们静静的守着我们的本分来做,做上三十年、做上五十年,我想大家也应该认同了,真正是死而后已。

 

我们来看蕅益大师注解中说,这是对这段话的注解,「晓得民义,便晓得鬼神道理。惟其晓得,所以能敬能远。非以不可知,而敬之远之也」。这是对樊迟问智、夫子回答,蕅益大师做了一个点睛。夫子讲,「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务民之义,首先我们自己要晓得民义,民就是人,人之义。什麽是人义?「十者谓之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这是民之义,我们要晓得。你能晓得人的义,就能晓得鬼神道理。因为理是通的,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不仅是鬼神,十法界一切众生,这个道理都是相通,不会违背。所以,你能守着人之义,就能得到鬼神的敬重,你这就是敬鬼神。「惟其晓得」,你能晓得鬼神道理,「所以能敬能远」,你能敬鬼神,你能远鬼神。一切都符合理了,既不侮慢鬼神,但是又不狎昵于鬼神,狎昵是过分亲近。「非以不可知,而敬之远之也」,所以,鬼神的道理不是不可知,我们才敬而远之,不是这个意思;夫子说,正因为我们知晓鬼神道理,所以才能够敬而远之。

 

刚才我们提到的,鬼神智慧、德行平均来讲低于人类,我讲的这个人,是能够守人的十义的人,正常的人;如果没有十义,没有伦理道德,这就不叫人了,那是真的鬼神不如、禽兽不如(我讲的这个人是真正有人的资格的,守着十义的这种人,这种人他的德行、他的智慧高于鬼神),所以,何必要跟他亲近?远之就好了。但是因为他懂得十义,他就懂得鬼神道理,他能够敬他们,而且以礼敬之。所以关键在于什麽?我们要懂得十义。什麽叫懂得?你真做到了叫懂得。你做不到,不懂,你还在煳涂,煳涂人才会做煳涂事,明白人怎麽会做煳涂事?所以没做到十义,说明是煳涂人,说明不晓得民义。不晓得民义,也不晓得鬼神道理,这种人他就做不到敬鬼神而远之。或者是他会目无鬼神,侮慢鬼神,说鬼神是什麽迷信,要打倒,这是侮慢鬼神、亵渎鬼神,这不敬,得罪鬼神;另外一种,他信有鬼神,但是狎昵鬼神,事事求神问卜,去亲近鬼神,这也不对,这都不是夫子所说的「敬而远之」。为什麽?因为不懂人之义造成的。

 

所以,根本还在于我们要接受伦理道德教育,懂得人之义,自然通晓跟一切维次空间生命生灵的关係。圣贤之道就是教我们怎麽处理好这些关係,关係有三种,人与人之间的关係、人与大自然的关係、人与天地鬼神的关係,这三种关係都处理好了,天下太平。这三种关係实际上理是相通的,这个理就叫伦理,伦是关係,关係裡头的道理就叫伦理。这些都需要学习,所以儒家,不仅是讲人中的人伦,还教导我们人与大自然、人与天地鬼神如何相处,这章《论语》就告诉我们如何去做。圣贤之道不得不学,不学就不懂得处理关係。我们讲和谐社会,三种关係都和谐了,才能叫和谐社会;有一个关係不和谐,这和谐社会不圆满。譬如说我们只是人与人之间和谐,人与大自然之间不和谐,那就出现像现在的天灾人祸,地球被破坏,这是人与自然不和谐。还有人与鬼神也要和谐。这是教我们什麽叫智。

 

底下蕅益大师又讲,「不能先难,便欲商及获与不获。知难非难,则请事斯语,欲罢不能。岂获与不获,可动其心?」这个点得好,这是就夫子回答樊迟问仁这个意思讲。夫子讲,「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什麽叫先难而后获?蕅益大师讲,不能先难,便要商量这个获和不获,这就不对了,这种人也不能先难。先难就是,虽然是难事,但是我们先是忍耐,一味做去,冲破重重难关,这叫先难。不能够这样忍耐、锲而不捨做下去的人,他就会去思量了。「商及」就是想到获与不获的问题,就是「这个事做起来有没有用的?到底会不会有结果的?」你看,还没开始做,就开始问这个问题了,这种人肯定不可能一直做下去、做到底。

 

古德教我们,「但问耕耘,不问收穫」。那个一开始就问有没有收穫的,他也就很难去耕耘,这就是这个意思。耕耘是先难,你得做,难行能行,做下去就能获,就有收穫。但是心中会不会要想到收穫?没有这个想法,一直做下去就对了。收穫是自然,水到渠成,不用去想,更不用去罣碍。只要这个事是应该做的,就一直做下去,这叫「力行近乎仁」。行仁是死而后已,即使是中道而废,可能未必成功,做到中间就倒下去了,事业没有圆满,但是你发心已经圆满,你就是仁人。至于说事业能不能成功,要看很多因缘,看众生的福报。这是好事,仁德之事,能不能成功?确实这不是我们自己能操纵得了,我们能操纵的,是我们自己努力做下去,方向目标正确,就一直做。像我们现在要复兴传统文化,你就一直做。能不能复兴?这个不问,该做的每天就得做,天天积累。传统文化能不能复兴?和谐世界能不能实现?这个不是我们要去关心、要去执着的问题。我们是为这个事业做,但是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们不商及获与不获,不要说「一定要在我手上成功」,你有这个执着,我看中间会起烦恼,障碍就很多,而且可能走偏。为什麽一定要在我手上收穫?我这一代人可能只是耕耘、只是撒种,可能要好几代人之后它才有收穫。譬如种树,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就做种树的人就好了,这是仁人。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09:18:2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328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