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41集 视频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在周公的时候是这样的状况,但是到了周朝末年春秋时代,鲁国也是不符合周礼了。鲁国是三家执政,三家大夫把持了朝政,鲁国国君已经没有任何的权力,听命于三家。这是不符合礼的,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这属于无道的状态。孔子当年就非常希望先将鲁国转变成一个符合周礼的国家,然后它就能带动齐国、带动其他诸侯恢复周公之治,这种政治理想是非常好的。所以孔子在这裡给我们说出这个道理,为什麽我们应该在鲁国先要恢复礼制?因为『鲁一变,至于道』。鲁国现在虽然是无道、无礼,但是它比齐国要强,齐国是急功好利,不能行仁。鲁国,周公之后,总有一些影子在,周公好礼,所以鲁国人都好礼,感应得孔子、孟子都出生于那个地方,毕竟是礼义之邦。所以,要推行礼制,先从鲁国开始。夫子发这种感言,也是勉励鲁国去革新,去恢复原来的道统,就能够帮助齐国也回归。齐国要跳两级,先变成像鲁国一样,再回归到道上。

 

我们看蕅益大师注解,解得很简单,「总是要他至于道耳」。所以齐国也好、鲁国也好,最终目标都是让两国同归于道。何止于齐鲁?实际上孔子希望当时诸侯列国都能回归于道,所以孔子周游列国,就是带着这样的一个政治抱负,希望能够归到像周朝初年周公时代。要国恢复道,必须要国人先恢复道,《大学》裡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时天下大乱,为什麽?国未治。要诸侯国治,得到我们现在讲的和谐,国要和谐、要复礼,必须家要治,家得齐,家是讲大夫,这个国家每个家,每个大夫都懂得礼;家要齐,首先身要修,每个国人都需要修身,尤其是国君。所以《大学》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不论是天子也好、诸侯国君也好、大夫也好、士人也好,乃至庶人,都是以修身为本,这是至于道的关键所在。

 

蕅益大师又讲,「吴因之曰」,吴因之是跟蕅益大师同时代的人,也是位大学者。在明朝万曆年间,他是会试第一,官至太僕寺卿,明末时期的学者。他叫吴默,字言箴,也字因之。他说过,「齐固要脱皮换骨,鲁也要涤胃洗肠」。说得很有意思,齐国固然需要脱皮换骨,它要大转变,要回归到礼制、回归到道上,这是大转变,因为它去道最远;鲁国比齐要好,但也要涤胃洗肠,也要洗它的肠胃,不至于要脱皮换骨,但是它也要洗洗肠胃。这是说比喻,就讲要做一个转变。那转变从谁开始?《大学》裡面很明确,「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谁的身?自己的身,从我这一身开始,从我做起。

 

现在我们提倡要构建和谐社会,这是至于道的事情。构建和谐社会,确实现在要脱皮换骨、要涤胃洗肠。为什麽?传统文化教育断了好几代,现在要恢复,要做一个大转变。要来个大转变,首先从自己转,所以和谐社会从我做起、从我心做起,我的心要来个转变。原来自私自利,现在要转,转大公无私,处处先想别人,再想自己,你要真正这样转变,你就对和谐社会做贡献了。那就是要断习气,习气不好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能我们转变要一转、再转、三转、四转,这变起来就不是一变、二变的问题。齐国是要二变,一变至于鲁,再变至于道。我们恐怕好几变才至于道,因为原来去道甚远。至少我自己反观内省是这样,大家会不会比我做好一点?也可能是,你们可能比我少变一次,我得多变几次。

 

变就是什麽?改过自新就是变。《大学》裡面讲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个变要天天有变,天天得转,天天有更新。真正学了传统文化,最重要是真诚,不学则已,一学就得真干。过去的我,譬如昨日死了;明天的我,从今日开始重生,日日做新我,日日有变。所以古人讲,「读书在变化气质」,就是变。我能变化气质,我能够革新,我换人了,然后我才能够转变周遭的人。由一身,影响到一家,进而扩展,影响到一国、一天下。这是「大学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必须得这麽做,才能做成功。假如说要别人转变,自己不去转变,这个难,没这个道理。

 

现在时间到了,我们《论语》今晚就学到此地。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09:18:2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328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