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第二次宣讲) 悟道法师主讲 (第四十四集) 2014/4/28 台湾华藏净宗学会 档名:WD15-005-0044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诸位同修,及网络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请大家翻开经本第二十七页,我们从第三行看起,第二十七页第三行。我先将这段经文念一遍,大家对对地方。
【观世音菩萨告梵王言。汝为方便利益一切众生故。作如是问。汝今善听。吾为汝等略说少耳。】
到这里是一段。这个一段经文是接上面这段经文来的,上面这段经文,大梵天王听观世音菩萨诵了大悲神咒之后,就向观音大士来请示,请观音菩萨开示。他听闻陀罗尼已经很长远的一段时间,经过无量诸佛,每一尊佛也都会说陀罗尼,这里的陀罗尼特别指咒语,也听过很多咒语。所以他听过种种的陀罗尼,「未曾闻说如此无碍大悲心大悲陀罗尼神妙章句」,未曾就是他过去没听过,没有听闻,也没有见闻,今天才听到的,感到非常殊胜。对大悲神咒他有疑问,这个疑问也是利乐有情问,大梵天王也是菩萨化身的,他也装作不知道有疑惑,来向观音菩萨请问,这就是利乐有情问。因为一般的大众有问题他也不知道怎么问,大梵天王也知道,代表大众来请问观音菩萨,请观世音菩萨为大众来开示大悲陀罗尼神妙章句它的形貌相状。形貌相状,我们现在讲就是它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有这么殊胜的功德利益?这个形貌相状是我们在外表可以看出来的。
观世音菩萨也大慈大悲,『告梵王言』,观音菩萨就给大梵天王讲,大梵天王提出请问的问题,观音菩萨回答。『汝为方便利益一切众生故』,这句就是利乐有情问了,他说你是为了「方便利益一切众生故」。这个经文当中可以说我们如果仔细去看,里面很多深的意思在。「汝」指大梵天王,观音菩萨给大梵天王说,「汝为」,你是为了方便利益一切众生故。从答复的字里行间来看,我们可以看出,的确大梵天王也不是一般的凡夫天王,的确也是菩萨化身,应化在天道,示现大梵天王这个身分来帮助佛度众生的。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拥护,要唱一台戏,有人唱主角,有人唱配角,有的跑龙套,其实在台面上有这些差别,在后台实在讲都是诸佛示现,诸佛、大菩萨来示现。这句也很明显指出来,你是为了方便利益一切众生这个缘故,才问这个问题。方便两个字我们也不能轻易的看过,我们也常常在佛门听到一句话,「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佛门里面慈悲是根本。但是只有慈悲没有方便,也度不了众生。所谓善巧方便,这样才能利益一切众生。如果只有慈悲没有方便,是有这个心,但是帮不上忙,对利益众生就会有障碍。所以方便,慈悲为本,方便为门,门就是门道、门径。怎么样接引众生入佛门,得到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这就必须要借重于方便,借重于善巧方便。没有善巧方便,只有慈悲心,众生也得不到利益。
因为是这个缘故,『作如是问』,问这个,菩萨的回答就是方便。因为一般的众生根器不是上上根的人,当然听佛菩萨讲经没有办法一听他马上就明心见性、大彻大悟,那上上根人才做得到。像六祖惠能大师,《金刚经》听一段他就大彻大悟,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大彻大悟全明白,都不用再讲了。这个大悲神咒也是一样,上上根人没有问题,不用再解释。但是毕竟众生还是上中下根这当中的占绝大多数。所以佛法的修学,「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下愚就是下下根的,下下根的他也容易入道,为什么?他老实,他没有妄念,他也容易,他老实、听话、真干,他也容易。上上根人一闻千悟。这两种人很容易就入道。但是这两种人毕竟非常稀有,极少数,大多数上中下根,而且中下根性的是占多数,中下根性,不是上上根,也不是下下根,这当中的就要方便了,方便就要解释。佛的言说言语都是方便,凡是能讲出来都叫方便,语言文字是方便。讲这个语言文字是要引导你悟入真实的境界,这个经典不管显说密说,它总是一个引导。就是引导我们悟入自性,见到自己的本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到自己本性就是成佛。
要见性必须离言说相、离心缘相、离名字相,你看『汝今善听』,「善听」善这个字我们也要注意看,听经善听会开悟,不善听,听了他不开悟,不开悟但也是种善根。那怎么叫善听?就是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讲的,听经要离言说相,我们言说它有这个相,你不要去执着言说相,也不要去执着名字相,不要去执着心缘相。你就直接听,听懂就懂,听不懂就让它过去,就是专心一意这样听。不要去分别执着这些名词术语,也不要一面听一面去想这些意思,不要刻意去想。你就是这样直接听,听明白。直接听你不透过刻意去想,没有刻意去想就是没有用意识心去分别想象,直接我们用自性去听。这样的听经,你能够这个经义忽然明白,那叫做悟,那个悟。有悟处也不要去执着悟处,因为后面还会有更多的悟处,就是保持这样一个心态一直听下去。自然的体会叫悟,刻意去想的叫打妄想,就落在心缘相。听经跟读经、念咒、念佛是同样的一个道理。
所以我们净老和尚提倡劝人读经,怎么读?就是你恭恭敬敬的把这个经从「如是我闻」一直读到最后「信受奉行」,不要一面读一面去想经里面的意思,不要刻意去想,你想就是打妄想。你只要把这个经字不要读错,不要读漏掉,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慧,观慧,智慧。因为你就是从自性直接去读经的,没有通过意识心去读,意识心就落入这个妄想,落入妄想我们就不解如来真实义。我们念开经偈念到「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果我们一面读一面想,就所了解的意思不是佛的真实义,是我们自己的意思。这样我们永远体会不到如来他讲经的真实义,体会不到。所以读经就是读得清楚,字不读错,不读漏掉,清清楚楚,这叫做慧;心不打妄想,这个叫定,定慧等持,我们就能悟入这个境界。听经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善听会开悟,不善听就不开悟。怎么善听?听经也是一样,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这言说不要去执着,你就尽管听。也不要去执着这些经典里面的佛学名词术语,不要去执着这个。离心缘相,不要一面听一面去想,听懂就懂,听不懂让它过去。这样听,忽然明白了,那叫悟。但是那个也不要理会,你再保持这样的心态继续听,累积小悟就会有大悟,累积大悟到最后就会大彻大悟。所以这个方法我们一定要知道,大家要善于体会,叫善听,「汝今善听」,这是关键的一个地方,我们一定要注意。
『吾为汝等略说少耳』,观音菩萨讲,「吾」就是观音菩萨自称,自己称呼自己。「为汝等」,「等」就是所有在场听经的这些大众。「略说少耳」,略就是简略,就简略的说一点点。为什么?这个经咒它都是无量义,说不完的,那只能简单举出几个代表来讲,所以略说少耳。我们从这个少去体会那个多,这个少就是多,多就是少,所以《华严经》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把无量无边的佛法浓缩起来可以浓缩到一个。比如说一句名号,你念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就把观音菩萨他所有的法门、所有的经咒都浓缩在这句名号当中,这是一,只有一句名号。如果给它展开,那无量无边。无量无边就是多,浓缩起来就是一。所以一多不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我们善于体会这个意思。我们接着看观音菩萨为大梵天王以及为我们大家来开示大悲陀罗尼神妙章句的形貌状相。
【观世音菩萨言。大慈悲心是。】
这个下面一直到「无上菩提心是」,一共说了十个,说了十个心来代表。这个十在《华严》是代表圆满的意思,重重无尽的意思,它不是一个数字,它是个表法的意思。大悲心,第一个给我们提出,『大慈悲心是』,什么是大悲咒?大悲咒就是「大慈悲心」,简单讲就是这样,就是大慈悲心。慈悲心加一个大,这个大也不是大小的大,大小的大它还是有个限量的。这里的大,它是无量无边的,我们一般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这个大的意思。无缘大慈,慈能与乐,悲能拔苦,慈就是给与众生安乐,悲就是拔除众生的痛苦,这是慈悲两个字的意思。我们前面讲善听,给我们举出第一个,我们要善于体会,我们要能够听得懂佛讲的弦外之音,这个意在言外,要听,这个就善听了,不要执着语言文字、名字、心缘。这个大慈悲心摆在第一个,这个意思也是非常的明显,我们佛法的修学它的一个总目标就是离苦得乐,悲能拔苦,拔除我们的痛苦;得乐就是得到最大的快乐,最真实、最永恒的快乐,这是佛法修学的一个宗旨。
佛法提出这个宗旨,说明我们现实的世界,这个世间,很苦。如果这个世间不苦,佛在这个经上讲慈悲也就没有意义。这个世间的人都没有苦,都很快乐,何必给与安乐,也不需要,他本来就很安乐,不需要你给与;他也没有痛苦,那也不需要去拔他的痛苦。所以这一句就反应出我们这个世间很苦,因为有这么多的苦,《法华经》,《妙法莲华经》,讲三界统苦,三苦八苦。我们在欲界的众生,就是欲界六层天以下,一直到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欲界天以下的,欲界有六层天,这个三种苦都有,苦苦、坏苦、行苦都有。天道以下,人天,这个六层的欲界天一层比一层快乐。距离我们人道最近的一层天是四天王天,最近的,当然那边的环境生活,身体的正报、依报生活的环境,都比人道好,寿命也比人长。我们人是半苦半乐。修罗他有修福,但是有斗争之苦,喜欢斗争,好胜好斗。
畜生是血途,三恶道那是比人道更苦了,这个堕落畜生道很少有善终的。你看现在人道的人杀生吃肉,你看一天杀生吃肉吃多少?被杀都是流血而死,所以称为血途。鬼道称为刀途,堕落鬼道常常有恐惧感,俗话讲「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堕到鬼道这个法界,那个鬼道种类也很多,有有福报的,大福报的,福报比较小的,有一般的鬼,还有饿鬼,是最苦的,没得吃的。堕在鬼道他总是有恐惧感,好像有人常常拿着刀要去杀害他,所以在经典形容为刀途。地狱道叫火途,都是会看到火光,纵然堕到寒冰地狱也是一片火海。六道三恶道是最苦,三恶道当中地狱最苦,这个地狱种类也很多,有大地狱、有小地狱、有阿鼻地狱、有无间地狱,无间地狱是最苦的。
六道里面欲界以下的,苦苦、坏苦、行苦,这个坏苦就是,我们像在人间,有时候偶尔也会感受到一些快乐,我们现在讲娱乐,但是这个乐过去,苦就跟着来,那叫坏苦。所以他这个快乐不是真的快乐,因为他后面,你这过去之后你就感受到苦,现在感受到快乐是个剌激而已,不是真的,所以叫坏苦。行苦就是迁流不息,不停的。三界天道,欲界天上去就是色界天,色界他们没有苦苦。
因为欲界天以下,在我们人道这个身体有生老病死苦,我们这个生理的苦,这个不管是富贵贫贱都一样的,到这个人间来投胎,必然有生老病死的过程,受这个苦。这是我们身体方面、生理方面的,我们人多多少少都会有这些苦。心理方面有求不得苦,我们人生在世间,每个人都有他的愿望,有他的希望,当求不到的时候就感觉非常痛苦,有求求不到。比如说一般人都求财富,但是俗话讲,世间事不如意事常八九,就是我们人生在这个世间,十桩事情大概有八桩、九桩是不如我们心意的,可能只有一桩,有的甚至连一桩也没有,都是不如意的事情比较多,这就是求不得苦。世间人每天追求无非这些名利,有的求到了,有的求不到,求到了又怕它失去,求不到又很失望,求到也苦,求不到也苦。《无量寿经》讲,「无宅忧宅,无田忧田,有无同忧,有一少一,思欲齐等」,有跟没有统统有忧虑。这个世间有钱的人一天到晚动脑筋,怎么把这个事业维持下去?怎么让这个事业做得更大赚更多的钱?怎么样来保持他的财富不会失去?一天到晚忧虑这个事情。没有钱的人,求不到的人,他一直盼望要得到财富。得不到也苦,得到也苦,同样生活在忧虑恐惧当中。求不得苦!
再来就是爱别离苦,这个恩爱的人,生离死别那种痛苦,这在我们现实社会看得非常多。再来怨僧会苦,冤家债主偏偏聚在一起,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冤亲债主互相报复,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非常之痛苦,怨僧会苦。最后一个五蕴炽盛苦,五蕴是色受想行识,前面那个七种苦都从五蕴来的,五蕴包括精神、包括物质。这个五蕴不破,前面那七种苦始终是存在,五蕴就像火烧得很炽燃,从来没有停止,不断的在燃烧,像火烧得很大。这是八苦,三苦八苦,苦苦、坏苦、行苦,生老病死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僧会苦、五阴炽盛苦。三苦八苦,这是《法华经》讲的三界统苦,纵然你生到色界、无色界天,色界天没有苦苦,但是有坏苦、有行苦;无色界天没有这个身体,他没有苦苦、坏苦,但是他有行苦,就是他不能保持永远,还是会再堕落,堕落时候就苦了。所以《法华经》讲三界统苦。我们现在生在这个世间,我们每个人都在受这个苦。
佛法的教学就是教我们怎么样离苦得乐。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所以说我们这个世间就是只有苦,没有快乐,我们修学佛法就是要离苦得乐。如果我们世间没有这些苦,佛菩萨也不用提出这一句了,提出这句就没有意义。就是有这么多问题,这么多苦,所以才提出大慈悲心。佛菩萨出现在世间做什么?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佛菩萨的心是这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是无条件的,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无缘就是不管怨还是亲他都要度,众生尊敬佛法、毁谤佛法他都要度,无缘就是没有条件的,不管众生接不接受,佛菩萨这个心总是要帮助众生的。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就是佛法出现在世间主要的一个宗旨、一个目标。特别我们生在这个时代,自己身的苦、心的苦,心有烦恼的苦,再加上外面这些环境五浊恶世的干扰,这些苦,真是苦不堪言。
佛菩萨怎么来帮助众生拔除这些痛苦,给与最大的安乐?就是靠教学,佛陀是教育,教学。因为教学才是解脱这个苦的根本办法。佛讲经说法就是教学,教导我们,告诉我们因果,这个苦从哪里来?怎么会有这些苦?总有一个原因,把这个苦因正确的告诉我们,我们是造什么样的因,感受到这个苦的果报。所以佛一成道他就讲,在鹿野苑讲四圣谛苦集灭道。苦是果报,苦从哪里来的?从集来的。集是什么?烦恼。生老病死这些八苦,三苦八苦,怎么来的?从烦恼来的,见思烦恼来的,这从迷惑来的,迷惑,苦是从迷来的。乐是从悟来的,觉悟,就是觉能破迷,所谓破迷开悟,他就会离苦得乐。觉悟知道什么是苦因,不再造苦因,苦果就没有了,没有就乐了,苦就拔除了,就得到安乐。所以要修道,修道是因,灭苦是果,苦集灭道。这是佛法教学的一个目标,教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所以观音菩萨,我们大家都知道,大慈悲心,一般人不是很深入佛法的人,他也知道佛门有个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大家都听说过。这个大悲心陀罗尼就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是把第一个,第一个也是最主要的,给我们举出来。
下面也都是大慈悲心展开来的一个说明,那怎么样才是大慈悲心?下面讲的这些,也有举出这几个例子的代表,当然要细讲是无量无边。我们现在发心,也是想学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大慈悲心。但是大慈悲心我们凡夫没有,我们凡夫想发也发不起来,我们想学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那发不起来。我们一般人这个慈悲心,第一个是爱缘慈,这是一般人都有,爱缘慈悲。爱缘就是我亲爱的人,我的亲人,比如说父母对自己的儿女,这是我的儿女,我对他有爱心,我要帮助他,为儿女付出他是没有讲什么条件的。或者自己比较亲爱的人,自己喜欢的人,对他会有慈悲心,他喜爱的人,他对他会有慈悲心,会去帮助他,会去照顾他。如果他讨厌的人,他就不理他了,他就不会有那个心要去帮助他,对他就没有慈悲心了。
其实这个爱缘慈悲还是从大慈悲心来的,它那个本体还是从大慈悲心来。但是现在这个慈悲心怎么变得这么小,他那心还是从大慈悲心来的?因为迷了,迷了事实真相,不知道事实真相。不知道众生跟自己是一体的,不知道,着相了,有我相、有人相、有众生相,对立了,不知道是一体,所以变成范围缩得很小。虽然小,但是他那一点爱心还是从大慈悲心出来的,只是他的大慈悲心现在缩小到成爱缘慈悲,就是只对几个人有慈悲了,它的根源还是从大慈悲心来的。因为这个大慈悲心一切众生他本来就有的,你了解事实真相,知道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你这个心也不用刻意勉强怎么发,它自自然然就是这样,它本来就是应该这样,去帮助一切众生,因为他知道是一体的。好像我们知道手跟脚是一体,这个脚哪里不舒服,手去帮助帮助,为什么?它知道是一体,它不会去计较,手是手,脚是脚,我不理你,它不会这样。但是它知道是一体,所以它很自动的,有什么地方它就互相去帮助。我们用这个来形容比喻。所以爱缘慈是我们一般人都有,只是他的慈悲对象很有限,但是它的根源还是从大慈悲心,他迷了,凡夫一般人就是这样。
有些人他修养比较高,心量也比较大,他提升到众生缘慈。众生缘慈这也有分大小,因为每个人他的发心他的心量不一样。比如说这个人他的爱心,他的慈悲心,他已经提升到不是只有爱护自己一个家庭,或者自己一个公司团体,他把这个提升爱护到一个乡镇,或者他提升到爱护一个县、一个市,或者提升到爱护一个省、一个地区。提升到爱护一个国家,国家有难,他会舍己为国,为全国人民来奉献,他这爱心提升到遍及全国,这个心量就大了!有的人他的心量就更大了,他提升到爱整个地球了,这地球的人类他都会去关怀的。像台湾慈济,慈济他救济是全球的,他的爱心遍及全球五大洲,哪里有灾难他就去救济。所以过去台湾有人说,那些人心量比较小,为什么台湾人的钱拿到外国去救济?实在讲这些人他也是不明理。其实他拿我们台湾人的钱去替台湾人修福,那修福有福报,量大福大,救济不分国界、不分种族,应该是这样。所以这一点我们也是肯定的,应该是这样,是对的,应该这样做是对的,这就提升到众生缘慈了。
但是众生人道毕竟在十法界、在六道里面才一道,而且人道不只地球,佛经讲四大部洲都是人,我们这是南赡部洲的一个星球,南赡部洲也有很多星球,还有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都是人道。那另外还有畜生道,还有饿鬼道、地狱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众生,你也要去度。所以众生缘慈,他的心量大小也是各人发心不一样,他的修养修行愈高他的心量就愈大,这可以提升到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这些层次。
第三个是法缘慈,是菩萨,菩萨修六度万行,还没有明心见性的菩萨,他的慈悲可以遍法界,法缘慈悲。但是还没有明心见性,没有办法达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还是受限制,限制在十法界。如果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就入一真法界,见性了,见性的人他都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跟观音菩萨一样。不管你修什么法门,修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你原来的大慈悲心自然就显露。所以爱缘慈、众生缘慈、法缘慈、无缘慈,统统从大慈悲心这个根源出来的。只是众生迷了,迷的程度有浅深,迷得深的人,他那个慈悲的对象就很少。甚至有的人他自私到极处,连自己家人他都不顾不管,连父母都不管,那个爱缘慈范围是最小的,大概只有爱自己。但总是有那个爱心,还是离不开大慈悲心这个根源。所以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大彻大悟大慈悲心就现前了,跟观音菩萨一样,跟诸佛菩萨一样,没有两样。那怎么样才能恢复大慈悲心?下面讲的,这也是我们修行要去修的。下面第二个就讲了:
【平等心是。】
为什么能够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因为他心平等。我们为什么生不起大慈悲心?心不平等。我也想平等,现在全世界的人都想平等,都在讲平等,就是不平等。如果平等心现前,《无量寿经》讲,《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这个平等心是菩萨修的。我们现在讲的平等,跟经典上讲的平等那个层次差别很大。我们现在凡夫讲的平等,只能就我们现前这个境界来讲,但是这个心总还是不平等。为什么?因为你有四相,《金刚经》讲的有我相、有人相、有众生相、有寿者相,你着了相,你怎么会平等?有我就有人,我人就对立了,对立怎么平等?你是你,我是我,怎么平等?有我、人就有众生相,众生相就是很多,很多相就出现了,千差万别的相。寿者相是什么?寿是讲时间,就是你执着我相这个心从来就没间断过,生生世世都执着这一个,这寿者相,就是你这个心放不下。有这个四相当然就不会平等,也不可能平等。所以凡夫讲平等,怎么讲还是有限的。现在只能就我们现前生活当中有一些方面去做的,也只能做到一些比较相似的。
现在有很多人,这个外国人他不懂,以前说男女不平等,所以大家学西洋提倡女权运动,男女要平等。有一段时间讲男女平等,后来又改了女男平等,女的要在上面。女男平等那又不平等了,男的又叫不平,怎么又爬到我上面去,又不平了,怎么搞也不会平等。男女这个相不平等,那个相不一样,从相去看当然不平等,你怎么去平等?女人会生小孩,那男人他生不出来,你叫他怎么平等?我们会生小孩,你男的要跟我们一样生小孩,那没办法,那怎么平等?这个相不一样,相就不平等,千差万别。
但是那个性它是平等的,如果明心见性,你见到那个性,那个相是从性生出来的,不管它是什么相都平等。因为你知道事实真相,相是假的,性是真的,相是虚妄的,虚妄是从真的出现的,虚妄的相灭了之后它回归到真性。好像我们看电视屏幕,屏幕相出来了,相很多,不平等,平等那统统一样一个相,很多相,不平等,但它从屏幕出来的。这个相消失了,它回归到屏幕,好像我们这个相回归到性,所以性相一如,如果你见性那就平等了。你现在这个相,就是好像在舞台上表演,你现在扮演什么角色,你担任什么职务,要负什么责任,你要演一个戏,你要演什么像什么。你总不能上舞台是个女生的相,你偏要演男生的角色,这个戏不乱套了吗?那男的要去表演女的,你那身分不一样。
过去我到大陆去,很多同修讲,共产主义就是要讲平等,就要讲平等,因为所有的财产大家都平分,平等。所以我去大陆听一些比较老的同修讲,以前他们住人民公社吃大锅饭,他们说你一天做得要死也是十块,在那边混水摸鱼不做也是十块,拿钱是平等。但是付出不平等,做得要命也是十块,那你都不做也十块,那这样公平吗?不公平。拿的钱是平等,但是付出的不平等。所以到最后,大家不干了,你摸我也来摸,摸到最后那个办不下去,再这样吃下去,国家都被吃垮了。所以在我们这个六道十法界,你怎么去平等?讲出来这是很好,大家也希望这样,但是做得到吗?做不到。所以现在我去大陆,常常跟同修开个玩笑,有些比较有钱的同修,你家钱那么多,你家开奔驰的,那个乞丐你也买一部给他,他跟你平等,你开奔驰,他也要奔驰。你开宝马,乞丐也一部宝马,大家一个人一部,都平等。做不到。做不到,不平等,违背共产主义。
所以这个平等,你要破四相就平等了。佛法大乘法的确是平等,在小乘法还有不平等,大乘法的确是平等。你看《华严经》,这是一乘法,还在大乘之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佛,都是明心见性的佛。你看出家有六位代表,出家众,其他四十七个在家众,在家众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妙法莲华经》讲龙女八岁成佛,龙还是畜生道,畜生道的女众她八岁就成佛,八岁就明心见性,她就成佛。你只要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你在什么样的身分、地位,你都要修学达到这个标准,你就是佛。所以佛有出家佛、有在家佛,有老的佛,也有小的佛,有男的佛,也有女的佛,还有其他宗教外道的,他也是明心见性,他也是佛,但是他示现的身分不一样,但是他是真佛,因为他明心见性。只是每个人他示现的身分不一样,都是佛!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道理,我们看看自己,那你自己就是佛,人人都有佛性,那不就平等了吗?现在最重要的你怎么样?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现在这个课题,最重要是这个。不要去外面争平等,要回头向内心去求,你就得到,真平等,一点不假。你明心见性,像观音菩萨一样三十二应身,你要现什么身都可以现,佛的身也可以现,地狱的身也可以现,你爱现什么身就现什么身,不很平等吗?凡是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佛菩萨没有刻意要去现什么身,如果刻意要现又不平等。佛菩萨没有一定的身,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众生他现前需要他什么样的身去帮助他,他现前他喜欢他需要的身,现这样的身分去度他。有的众生他喜欢见佛身,菩萨就现佛身去度他,为他说法;有的众生他喜欢看菩萨,他就现菩萨身;有的众生喜欢看罗汉,现罗汉身。有的众生他喜欢出家人,男众、女众,比丘、比丘尼,或者在家居士,或者宰官长者,什么身他都可以现。真平等,平等普度一切众生,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这个平等非常重要。
我们现在是凡夫,也是要学习,学习我们从明白这些道理开始。道理明白了,我们的心总是会比一般人要平,所谓心平气和,平等了,他没有分别。现在就是这个世界上种种的问题就是从不平等这样而起的,为什么不平等?他着相,着四相。所以我们要修平等心,这是菩萨修的,我们要学,这个平等心也是我们自性的,本来就是平等。
【无为心是。】
无为就是我们自性的真如无为,这个指真如无为,因为《百法》里面讲,讲了九十四种有为法,六种是无为。六种只有最后一个真如无为,那是真正的『无为心』,真如,我们真如自性无为。无为是什么?它是不生不灭的,叫无为。这个六种无为,其中一种是虚空无为,虚空,我们说三千年前虚空是这样,三千年后虚空还是这样,无为就是它没有变化,它虚空没有生灭。但是这个无为不是真无为,是叫相似的无为。真正的无为只有一种,真如无为,无为就是说它没有变化,它没有生灭,它没有变化。像虚空,它也没有生、也没有灭,我们看三千年前、三千年后都是这样,但是它不是真无为,是相似的。其余九十四种都叫有为法,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它不是永恒存在的,这一切的人事物都有变化,有生灭。在六道十法界都是有生灭的,这个生灭存在的时间长短差别很多,但总是它有生灭。凡是有生有灭,物质的、精神的统统列入,还有不是精神、物质,是抽象概念的不相应行法,统统列为有为法,九十四种。
《金刚经》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现在我们要入真如无为,我们怎么入也入不进去,迷得太久了。《金刚经》佛有善巧方便,叫我们去观有生灭的有为法,从有生有灭的有为法你去观它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去观,观久了你看出真相,从这个有为法你就看到无为法,你就见到了,这是善巧方便。直接叫我们去观无为法,《金刚经》也有讲,「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是一般人就比较稍微难一点。不取于相,这个相,不管什么相你不要取,你的心要保持如如不动,不要受它干扰,这点就比较不容易做到。
所以过去在景美华藏佛教图书馆,大概二十几年前的事情,老和尚叫我去做一些圆圆的,大概眼镜眶这么大的,圆形的透明的贴纸,写上那个字,打上《金刚经》的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就是印了很多,就一迭很多张,给它撕下来可以黏在电视的角落,不影响那个画面。以前做很多,差不多二十几年没有再做了,那是二十几年前做的。老和尚二十几年前,最近也有再提,他说你会看电视会开悟的。但是我怎么看还是没开悟,因为怎么看很习惯都被电视里面先迷了,我们都还是取相,还是受它影响,他哭也跟着哭,他笑跟着笑,还是会受它影响。我现在一般不看什么连续剧,但是看新闻,看新闻也是会受影响,还是没有办法做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管它报什么都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就有功夫了。所以老和尚他贴那个,就是教人家你看电视的时候,你要提起观照,不要迷在那里面了,真的,会看的人真的是会开悟,这一点不假。
所以会的人,哪一法不是佛法?每一法都可以帮助你明心见性,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统统可以帮助你回归自性的,只要你会。你看六祖他怎么明心见性?他也没有到禅堂去参过一天的禅,也没有到讲堂去听过一座经,他怎么开悟?五祖教他到碓房去舂米,到山上去砍柴,因为他的职业就是砍柴的,做了八个月,明心见性了。最近我们老和尚赞叹的,河南南阳来佛禅寺海贤老和尚、海庆老和尚两个,海庆老和尚是留肉身,海贤老和尚一百十二岁往生,自在往生,往生前三天还爬树。他只会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他师父就教他这一句,那除了念佛之外,他天天种菜、种田、种地,他也明心见性,种田、种菜、种地,念佛他也明心见性了。所以你做什么行业,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部《华严经》这五十三参就是告诉我们,你在哪一种行业都能够明心见性,关键你要会,关键要会。你不会就不行,不会你到寺院来还是不能明心见性,还是不行,会了那都能够成佛,这是一个关键会不会。所以禅宗这个大德,古时候常常考验学人,来学禅的,「你会么」,你会吗?你会了,没有一法不是佛法;不会,什么都不是佛法,那念经也不是佛法,关键要在会。
所以「无为心是」,我们要修无为心,这无为心本来就存在的,我们现在要修这个方法很多。《金刚经》是用这个,佛给我们开示这个偈,叫我们去起观照,在生活当中观照。我们念佛人就一句佛号念下去也可以,你要念佛再加上观照也可以。江味农老居士在《金刚经讲义》对这个道理也发明得很多,就是念佛人你不能做到老实念佛,你就要《金刚经》来补助;你能老实念佛就不需要,一句佛号念到底就好。关键,我们现在能不能老实?不能不老实,要装老实。真老实人他能伏烦恼,他这句佛号能伏烦恼、断烦恼,甚至破无明都可以达到,不老实就不行。真老实的人他真放得下,这个世间一切都不放在心上,这样的人可以。如果还是放不下,还是要这些经教,这些理论方法来补助,帮助我们念佛,帮助看破放下,这样我们念佛功夫才会得力。
今天时间到了,这个「无为心」我们明天晚上再继续来学习。好,我们来念佛回向,祝大家福慧增长,法喜充满,我们明天晚上见,阿弥陀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