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集/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第2次宣讲)悟道法师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第二次宣讲)  悟道法师主讲  (第四十五集)  2014/4/29  台湾华藏净宗学会  档名:WD15-005-0045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诸位同修,及网络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请大家翻开经本第二十七页第四行,从最下面一句看起,二十七页第四行,最下面一句,从「观世音菩萨言」,从这里看起。

 

【观世音菩萨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着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是。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当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汝当依此而修行之。】

 

我们昨天学习到这一段。观世音菩萨告诉大梵天王,大梵天王请问大悲心陀罗尼神妙章句的形貌相状是什么样子,也就是大悲心陀罗尼神咒它的内容是什么?观世音菩萨回答讲了十种心,一切法从心生,都离不开我们这个心,讲了十种。第一个就是『大慈悲心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这是《大悲心陀罗尼经》它的力用,力用就是它的作用,它的力量作用。就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拔除众生一切苦难,给与众生最圆满、最究竟的安乐。这是利益众生,从利益众生作用方面来讲,就是这句,第一个。这一句大家都比较熟悉,提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大家都知道,观世音菩萨他代表的就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众生哪里有苦难求菩萨,菩萨马上去帮助众生解脱一切的苦难。所以大慈悲心是从作用利益众生方面来讲。

 

『平等心是』,这下面讲的都是属于治心方面的。平等,我们在做三时系念,中峰国师在系念白文里面也开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无差别就是平等。古大德讲,「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古大德批注用金来形容比喻我们的心性,比喻心性,一切现象,让我们从比喻当中去体会到它的真实义。这个金子它就是平等的,它是代表本体,它的本体就是金,它的本质就是金。我们到银楼去看到金器,这金子打造出来很多种器具,器具的形状它的相貌不一样,它的相状不一样。比如说我们用一公斤的黄金,这黄金来打造一尊佛像,这佛像打造出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让我们看了非常庄严、非常圆满。当我们看到这尊庄严的佛像,从这个相看相好庄严,它的本质是黄金做的,它的本体就是金子。我们同样用一公斤的黄金打造一个饿鬼相,那个分量重量一样,它的质量都一样,看到饿鬼相,我们看到就难过。或者打了一个畜生相,同样用一公斤的黄金,打一只狗、一只鸡或者一只猪,都可以。所以我们到银楼去看琳琅满目。

 

「钗钏瓶盘,尽从金出」,《三时系念》我们常常念,中峰国师也是用钗钏瓶盘,这个首饰、项链、手环种种的,这些都是金去打造的,它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一样就是平等的。比如说你一公斤黄金打造的佛像,跟一公斤打造一个饿鬼相或者畜生相,它的分量重量都是平等一样,一样的价值。打出来的相不一样,但是它的本体是一样的,是平等的,都是金。古大德用这个来比喻让我们去体会我们的真如自性。我们现在凡夫这个相跟佛的圆满相那是无法去相比。你看《无量寿经》从乞丐比喻人间的帝王,人间帝王比喻转轮圣王,人间帝王比转轮王就不能比了,转轮圣王是人间最好的相。转轮圣王跟忉利天主比又不能比了,忉利天主跟第六天欲界天的天人也无法相比,第六天的天人跟极乐世界的声闻、菩萨,那无法相提并论。这一层一层比较,这个相差别很大。

 

但是相不平等,那个性是平等的。知道相它可以变来变去的,比如说黄金打了一条狗一公斤,你可以再把它熔掉去打一尊佛像也可以,或者打天人的相,你要打什么相都可以。说明这个相它有生灭、有变化,但是它那个性它不会变的。古大德为什么用金来做比喻?因为金那个色它不会变,所以取它来比喻,让我们从这个比喻去体会我们的自性。你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现在身体这个相从哪里来?还是我们从自性变现出来的。为什么变这样子?我们现在迷惑颠倒,所以变这个样子。佛菩萨觉悟了,他相好庄严,圆满报身;我们在六道这个人道里面生老病死,打造这个相。所以器器皆金,这是讲平等,它的本体是平等的。你明白这个道理,真的这个世间不会再有什么纷争,因为大家都平等还争什么?为什么会争?不平等,心不平。为什么不平?不了解事实真相,不明这个道理,才会有争;了解之后,真的不会再有这种争的念头。所以平等心也是我们自性本来就平等,自性本体本来就平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无差别就是众生心跟佛心没有差别,一切众生他本来是佛,这个完全平等。

 

我们昨天学习到『无为心是』,这个「无为心是」就是自性清净心。这一句跟下面这两句也有相关。『无染着心是』,「无染着」就是不受污染,心清净,心清净就回归到无为。『空观心是』,「空观」是讲我们一切的现象它是空,空下面加一个观,就是要我们观照宇宙万事万物它当体即空。『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是,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这都是我们自性本体的一个性德,「无上菩提心」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心。菩萨讲,『当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陀罗尼」就是这样,它的相貌就是这个。『汝当依此而修行之』,关键在这句话,「依此」,依以上菩萨讲的这十种心来修行之。上上根人听菩萨这么讲,他就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他就能修行了。但是不是上上根的,听到菩萨讲这十种心,我们也想修,但怎么修?从哪里修?一般上上根以下的就不晓得从哪里下手,要怎么修。从无为心是、平等慈悲、无上菩提,这都是自性的本体,无为心从这里修。我们现在一般中下根器的人,如果不加以说明不知道怎么修,怎么叫无为?连一个什么无为我们也搞不懂,怎么修?

 

毕竟我们不是那种上上根人,像六祖那样一闻千悟,讲前面就知道后面了,我们毕竟还是中下根人,可能上根我们都谈不上,中下根。中下根人如果没有多一些讲解说明,这修行无从下手。所以我们净老和尚经教讲得很多,重复又重复,讲得很深入,讲得很多方面。讲这么多,这个对象就是知识分子,针对一般中下根器的。因为中下根器的,这在自古以来,在众生里面是占绝大多数。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主要也是针对知识分子,中下根器的。那当然有包括上根的,毕竟上上根跟下下愚那样的人还是极少数。我们讲这个经,是观音菩萨在这里讲,「汝当依此而修行之」,我们是要修行的。要修行,我们不是上上根一闻千悟,就有必要我们多花一点时间来探讨、来深入。

 

首先无为心,《金刚经》讲,「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贤圣就是从三贤十圣,明心见性的菩萨,包括四圣法界的,这都是以无为心而有差别。无为心就是自性清净心,无生无灭心。我们回归自性清净心多少,依这个程度来分菩萨的位次,这差别就是菩萨的位次。比如十住、十行、十回向,十住前面还有十信位,这是讲大乘圆教,十住、十行、十回向,这四十一个位次,如果包括前面十信位就五十一个位次,这就是差别。这差别怎么分?就是你证得无为心层次,也就是说,你心清净的程度到什么程度,这样来区分的。这就是关系到我们现前修行的方面。

 

首先我们大家先了解一下,无为在《百法》里面举了六种,百法前面九十四种叫有为法,后面六种叫无为法,我在《教乘法数》印了这张。这张大家看一看百法,百法就是唯识法相宗,法相宗分析宇宙间万事万物,精神、物质,全部把它归纳为一百条,所以称为百法。百法色法有十一个,色法就指物质现象,物质现象有十一个。这个表大家可以看一下,有这个线条,色法十一个,眼耳鼻舌身,身根这个五根,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这一共有十一个,是属于色法,色法就是物质现象,我们现在讲物质现象。

 

意根它属于心法,它不属于物质现象。心法有八个,你看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赖耶,就是阿赖耶识,再加一个,这个地方简略,末那识、阿赖耶识第八识。末那识它的性质是执着,执着一个我;阿赖耶识含藏,这善恶种子它都收在阿赖耶识里面。那前面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意识是分别,前面五个识是了别,意识是分别,末那是执着,阿赖耶是含藏,这个心法,属于心法,这个心法我们现代的话叫精神现象,八个。心所有法五十一个,有五十一个心所有法,心所附带的法有五十一个,我们一般简单讲叫心所。心心所,讲心就是八识,讲心所就是五十一个心所法。心所法有遍行五、别境五,还有善十一个,烦恼六个,贪、瞋、痴、慢、疑、恶见六个根本烦恼。还有随烦恼有二十个,下面这一排从忿恨到散乱,随根本烦恼起来的有二十个。善的心所信、进、惭、愧、无贪、无瞋、无痴、轻安、不放逸、舍、不害,十一个是善心所。烦恼,根本烦恼六个,随烦恼二十个,不定有四个,不定就是睡眠、恶作、寻、伺。这是心所法有五十一个。

 

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个,不相应从下面这一排,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无想定、灭尽定、无想报、名身、句身、文身、生、住、老、无常、流转、相应、势速、次第、定异、时、方,这个时就时间,方是空间,数(数字)、和合性、不和合性,这二十四个叫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用现代话讲叫抽象概念,是人去设定的,它本身也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比如说时间,空间东西南北,那人去设定的,它本身也不是精神现象,也不是物质现象,这一类的就列为不相应行法,纯粹人去设定的一个概念,它本身什么都没有。比如说东西南北,那东西南北那个方位,它自己也没有说我自己是东还是西、还是南、还是北,都人给它设定的。还有这个名、身,名也是人去设定的,连我们中国道家老子都知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这些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色法十一个,心法八个,心所法五十一个,不相应行法二十四个。加上色法十一个,心法八个,十九个,十九个加上心所法五十一个,那就七十个,七十个再加上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个,一共九十四种,列出九十四种,色法、心法、心所有法、不相应行法九十四种。这九十四种都叫有为法,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就叫有为法。

 

无为法有六个,无为法下面,虚空、择灭、非择灭、不动、想受灭、真如,这六种是无为法,无为法就是没有生灭、没有变动。第一个举出虚空,我们看虚空它没有生灭,所以称为虚空无为。这个择灭、非择灭、不动、想受灭,这是修行过程的一个境界层次,特别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还没有明心见性的菩萨。这五个无为法不是真无为,叫相似无为。真正的无为法就是最后一个真如无为,那个才是真正无为。《楞严》讲,你明心见性你看整个太虚空,就像现在我们看到虚空的一片云彩,真正的无为是真如无为,明心见性,真如无为。这六种是无为法。我们对这个大概有个概念。这里讲无为心是就是指真如无为,真如无为就是自性清净心。心本来就是清净的,但是我们迷了,迷在这个生灭的现象。我们现在修行,迷了就有染着、就污染,本来它是没有污染,那迷了好像有污染。觉悟了这个污染就没有。怎么觉?空观心,你要去观,观照、观察,观这一切法当体即空。

 

所以我们要讲这个,还是要把《金刚经》搬出来讲,《金刚经讲义》江味农老居士讲无为讲得很详细。依照我个人这种根器,也需要比较讲得要有深入,要讲得比较圆满,对我这种中下根器的人比较知道怎么下手来修行。我不知道大家的根器,可能大家都是上上根人,大家坐在那边都大彻大悟,我还在这里迷惑颠倒,大家也是我的善知识。我觉得这是有需要我们花一点时间来学习一下《金刚经讲义》这一段,大家花一点时间。反正这个道场自己的,就没有什么时间限制。如果接受外面邀请,我们都受到时间限制,三天,那你三天讲完一个阶段。我们这个时间就是比较长期性的,我们有时间大家都来学习。我觉得还是要深入,大家来深解、圆解,对我们修行才有真正帮助。

 

不然观音菩萨在这里讲的这十种心,劝我们这就是陀罗尼相貌,汝当,汝就是给大梵天王讲,也就是对我们大家讲,应当依这个来修行。大乘法修行总离不开这十种心,不管哪一部经。所以你一部经通了,经经都通!我们净老和尚常讲,所谓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经通一切经通,哪部经都可以通,都相通的。如果我们没有深解圆解,我们就没办法修行,你怎么修?念一念不知道怎么修,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因此我们就多花一点时间来学习空观,怎么来修无为,修无染着,修这十种心。现在因为我拿了《金刚经讲义》,因为我想让大家拿了这个经本,可能大家没有桌子,不方便。下次,我们人少,我们可以买那比较窄的桌子可以放放经本,我们人不多,现场人不多。我们网络前的同学,大家用耳根来听,如果需要这些资料,也是可以跟我们联系,我们也可以寄给各位,或者从网络上、从电子信箱可以传给各位,现在这个也很方便。

 

无为,我个人看江老居士《金刚经讲义》,感觉到也是很有受用。我来念,大家听,我们来学习这个。这是《金刚经》最后面的「观法缘生」,这一首偈,我想自古以来,在中国佛教,可以说甚至没有学佛人也都听过,这句经文,一首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四句偈就是此地讲的「无为心是,无染着心是,空观心是」,空观观空,观法缘生,当体即空。《金刚经》前面,它这句经文是直指本性;这段经文,这四句偈是观法缘生。直指本性它这个另外一种观法,就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它就直接叫你去观你那个如如不动的自性,你六根里面那个自性是本来就不动的,叫你去观那个。但是我们凡夫是有一定的困难直接观如如不动,我们没有办法观如如不动,那似乎没办法。后面佛再用观法缘生,这就比较方便。从你没有办法观到如如不动的自性,就叫你先观这些有为法。

 

我把江老居士的《讲义》念一念,「何以故者」,就是经文的部分,他解释何以故这一句,「问不取于相之所以然也。所以然有二义:(一)因何而不取?偈语前三句已足答释。(二)何以能不取?则须全偈方足答释,而归重于第四句。今假设问答以明之」。《讲义》给我们说明前面,何以故就是一个问词,就是问不取于相之所以然。所以然有两个意思,因何而不取,就是因为什么而不取相?偈语前三句已足答释,就前面三句已经足以答复解释了。何以能不取?则须全偈方足答释,而归重于第四句。这四句偈我们也常常念,江老居士给我们说明,前面就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为什么叫我们不取相?这什么理由?这里就做个解释,因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是假的,它不是真的,假的你去取就错了,你取也得不到,你取就错了。

 

我们现在问题就出在不知道那个假相,去取那个假相,问题出在这里。所以给我们讲,这三句经足以答复。比如说我们作一个梦,我们醒过来知道那是梦,梦,你就不会去取那个梦了。梦那一场空,那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你去取它干什么?我们现在活在这个世界为什么要取?为什么要执着?不知道它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这跟我们讲不取的理由。如果这些是真实的,那佛叫我们不取就没有理由了,真的我为什么不取?当然要取,因为它真的,我可以得到的。他跟我们讲这假的,假的你也得不到,那取你不是冤枉吗?好像我们作梦,梦醒来就没有了,取梦中的事情完全是虚妄的,你一取,错了。何以能不取?何以能不取就说怎么样才能不取,不取相?则须全偈方足答释,全偈就是说这个四句偈全部才能回答、才能解释,「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四句偈。

 

而归重于第四句。以前我念这四句偈就念一念而已,很会念,我在山东这四句偈我写了很多,练毛笔,有时间练毛笔写了很多。归重于就是应作如是观这一句,归重在这一句,你应该,应是应当、应该,作如是的去观察、观照。你要去观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你才能不取。你没有起这个观照功夫,我们无始劫以来取得就很习惯,自自然然就会去取了,因为迷了太久。所以应作如是观,重点在这一句,重点就是观这个字。佛法修学不管哪个法门都离不开这个原则,观察、观照。下面再给我们做详细解释,这个四句,我看江老居士他的解释有好几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耐心听。有耐心听,的确观音菩萨叫我们依此而修行,你们我不知道,我是就我个人的程度来讲,没这么多大概我很难修。

 

下面江老居士《讲义》说,「问:因何而不取耶?」因何而不取耶就是你因为什么而不取相,什么原因叫我们不要取?看到我们这个社会大众一天到晚争名夺利,大家都在取,都在拼命的取,取得头破血流,现在为什么叫我们不要取?下面就回答,「答:因一切有为事相,皆是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变化靡常,执捉不住。如梦、幻、泡、影、露、电然,似有无实故也」。这个回答就把原因理由给我们讲出来了,就是因为一切有为的事相,有为就是我们刚才讲九十四种有为法,这统统叫有为法。有为的事相皆是缘聚则生,缘散则灭,缘聚,这个现象生起来了;缘散,这个现象消失了,你也找不到。变化靡常,执捉不住,变化靡常就是无常,千变万化,你要执着,你要去抓住,你也抓不住。佛在《大般若经》,六百卷《大般若经》,讲那么多,总结就是三句话,一切法无所有,空,不可得。一切有为法,一切法,你也不能占有,你得不到它,你控制不了它,你也占有不了它。我们不要讲身外之物,我们讲我们这个身体,我们都控制不了,我们也占有不了。身外之物更是无法去控制,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大般若经》结论就三句话,它本来就没有,虚妄的,毕竟是空的,不可得,你得不到它的。

 

所以执抓不住,如梦、幻、泡、影、露、电然,梦就是我们作梦,我们晚上作了一场梦,白天醒过来。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作梦的经验,当我们梦醒,知道原来一场梦,知道梦是空的,不是真的,不管是善梦、恶梦,醒过来都是一场空。这个梦幻泡影露电,主要是第一个跟我们讲梦,附带后面讲了五个。幻,就像我们看幻化变魔术的一样,变魔术我们都知道,变魔术是假的,那不是真的。泡,好像水泡,像这个水泡,水里面的水泡,看到有一个泡,但是很快它破掉就没有了。影,像影像,像我们在太阳下面的影像,或者我们现在科技发达看到电视、电影,我们看这些也知道那是假的,不是真的。露就是晚上这个霜露,白天太阳出来一照,那个露也就化掉了,形容它存在的时间很短暂。电就像闪电一样,下雨打雷,先闪个电,一闪就没有了。

 

现在我们老和尚根据《菩萨处胎经》,释迦牟尼佛问弥勒菩萨,就是一弹指有几个生灭?一弹指有三百二十兆个生灭,我们这样弹一下,三百二十兆的生灭过去了。这个事情我们净老和尚最近讲经还是不断在讲,但是他从以前老式的电影,现在是数码的,他说老式的电影二十四张底片的,老式的电影一秒钟它开合二十四次。老式电影那个底片,以前我小时候、年轻的时候,看到播放的电影都是那种老式的,好像一卷盘带,就是一部影片一大卷胶卷,放在那个机器就像放幻灯片一样,机器一转动转很快,就一秒钟转二十四张,打在银幕上,我们看到人都会动。它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一秒钟有二十四次的开合生灭,它是连续的,我们看到那个影像出来,像真有人在那边动了。

 

我们净老和尚用一弹指,他说如果弹得快的人,一弹指一秒钟可以弹四次。有的人说弹五次,有的人说可以弹六次,我们用这个最少弹四次,一秒钟弹四次是四弹指。一秒钟四弹指,三百二十兆乘以四,就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这是最保守的。如果弹得快这个速度就增加。这是讲我们现在看到宇宙整个现象。现在把速度加快到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这样的一个速度,我们真的事实真相在眼前我们都看不出来,因为动得太快。那什么在动?阿赖耶识在动,起心动念,我们没感觉。我们现在迷就迷在这个起心动念,这个起心动念不是现在我们发现我现在起了念头,那个是很粗的,是那个无明,微细的无明,它在动。我们凡夫、二乘,包括权教菩萨,都不知道,只有明心见性的菩萨他们才知道。

 

我们现在从这个实际上看,这就是很快速的,就是幻化。似有无实故,似有,看起来好像有,实际上它没有。好像电影一样,我们看起来好像真有人在那边在动,实际上它没有。如果你那个机器停下来,它就一张一张底片,这些现象就消失掉了。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理解到经典上讲的,佛给我们讲,这个相是相似相续相,好像一个相接一个相。现在看到这个身体前面一秒钟、后面一秒钟好像差不多,实际上不一样了,不要说一秒一秒,是剎那剎那都不一样,都在变化。在我们这个身体上这样看好像变化不大,但是你从大的整个宇宙去看,那变化就大了,实际上剎那剎那生灭变化,这是观到很微细。我们先从这个比较粗浅的来观,我们就比较容易去感受体会到。

 

下面讲,「问:然则何以能不取耶?」上面是讲缘聚缘散,我们从一个现前可以观察到的去观察,缘聚缘散。我们从早到晚接触这些人事物,你仔细去观察,是缘聚缘散,那时时刻刻都是在缘聚缘散、缘聚缘散,就是这样。像我们现在在讲堂一个半小时,这缘聚,大家坐在这里聚在一起,等一下讲完了不就散了吗?大家各自回家,那不就散了吗?我们从这个比较粗浅的来观察,慢慢再入细的,深入。你从现实生活当中去观察,我们从早到晚就是这样,不管善恶都是缘聚缘散,都是虚妄。这句问那要怎么样才能不取?这是重点。就像这里观音菩萨教我们,「应当依此而修行之」,会的人他就知道怎么修行了,不会的人就要再请问,就要请问观音菩萨要怎么样修?一定是这样的。所以这也问得很好。

 

「答:应于一切有为法,作如梦、幻、泡、影、露、电观。知其当体即空,不生贪着,乃能不取也」。这是一个重点。这回答要怎么样才能不取于相,不取那个相。应该于一切有为法,有为法就是我们讲九十四种精神、物质、不相应行法,这些有为法,就我们现在看到的整个宇宙现象,作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这样来观察。知其当体即空,这句是重点,知就是真正知道,这个知不是一知半解,是真正知道当体即空。怎么样才知道我们观照已经当体即空了?用什么标准来测验我们真正知道它当体即空?下面讲,不生贪着,不会贪,不会去执着,你真知道。如果我们观来观去还是贪、还是执着,那不是真的知道,这观照功夫还不得力,还要用功。你不生贪取,不生执着,乃能不取,就不会去取,不会去执着它。如果我们会了,那讲到这段就可以了,会了!会了下面就不用再啰嗦了。不会呢?还要继续讲。你看六祖他会了,五祖跟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真会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后面不用讲,他全知道。那不会呢?不会要继续讲,这部讲完还不懂,还要讲另外一部。那再不行,念佛带业往生,我都讲很多了。

 

这个经对我们看破、放下有很大的帮助,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修。但是这段,你如果深入去体会,你就能作观。如果我们看到这些,我们还会起贪心,还会起执着,就是我们观照功夫不得力。你的慧心失照,失去观照,失去观照你一下又迷了,又迷在里面了。迷,这个我们刚开始用功你还不得力,也是很正常的。古大德讲生处转熟,熟处转生,你用这功夫还很生疏。很熟悉的,贪心、执着这个很熟悉,这不要观它就自己会起来了。无始劫以来就是在搞这一套,所以在六道里面受生死轮回之苦,就是因为贪着。你没有贪着,六道就没有了。我们为什么佛门说要做早晚课?就早上早课提醒,晚课反省,作用在这里。如果在生活当中不懂起观照,做那个早晚课它不起作用。

 

所以有一年我到,这十几年前,到九华山佛学院甘露寺打佛七,那个时候果卓法师当副院长,请我讲开示。因为他们那是修禅的,甘露寺以前是玉琳国师道场,参禅的。果卓法师他们也是参禅的,他是到新加坡参加培训班,老和尚提倡净土,他说他们那个佛学院只有打禅七,从来没有打过佛七,所以请我去主持一次佛七。他们早晚课都是《佛门朝暮课诵本》,这个传统的,传统的课诵本,我看玉琳国师的《纶贯》,朝暮课的《纶贯》,讲得很清楚。这个显密都是教人修行的,祖师大德编的功课是要提起观照功夫的,观照功夫提起初步效果是伏烦恼,进一步是断烦恼、破无明。如果不懂观照这个要领,做那个早晚课他就没受用,做到最后枯燥无味,得不到法喜,伏不住烦恼。做到最后就变成应付的,反正出家了,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没有去做又不行,要做也没味道,甚至有的做到生烦恼,心不甘情不愿的,生烦恼。那有的出家人说出家在寺院吃这碗饭,就是五堂功课要做,为了是吃这一碗饭,他都完全不懂这种起观。为什么不懂?没人讲。

 

那个《课诵本》玉琳国师写得很清楚,都没人讲。所以果卓法师请我去讲,那也是很难得的一次机会,也是一个半小时,讲出这个。但是讲的时间太短了,对大家帮助也不大。因为佛学院学的都是学术性的,学到最后是增长烦恼,而不是减轻烦恼,那这个没有受用。佛法是修戒定慧的,勤修戒定慧是要息灭贪瞋痴的。他不是勤修戒定慧,修的都是一些知识,增长贪瞋痴。所以这是不会用功,得不到经典讲的功德利益。

 

我们会的讲到这一段就够了,不知道大家还要不要再接着?下面还很多,征求大家的意见,如果时间要快,念一念过去也可以交代,反正经文不要念错就可以。江老居士他真的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四十年用在《金刚经》。你看他下面讲,「如上所说,本科大旨已明」,上面所说的,本科就是这一科的经文大的宗旨,重大的宗旨,已经明白,已经很明白、很清楚了。「兹再详细说之」,他也是很有耐心的,再详细说之,再详细的说明。

 

「当知如如不动,是真实性。亦即所谓不生不灭之无为法。前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今不令观无为法如如不动之真性,而令观有为法缘生无实之幻相,何也?此我世尊深知凡夫之病,特为巧开方便也」。到这里是一段,他下面还有很多解释。江老居士再给我们详细说明,当知如如不动是真实性,我们的自性是如如不动,我们现在六根里面的根性它本来就如如不动。现在好像动了,那个动不是真性在动,是迷,阿赖耶识在动,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我们应当知道如如不动是真实性,六祖开悟的时候,「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什么叫自性?本来没有动,本来就没动。现在呢?现在我们迷的时候自性有没有动?也还是没动。但是我们现在就是迷在相上面,没有见到性,你见到性,那个性就如如不动,你就成佛了。你现在只看到迷在那个相里面,性在哪里?性就在相里面。就好像说黄金,黄金在哪里?随便哪个都是,你在银楼里面,项链也是黄金,手镯也是黄金,它打什么随便拿一个都是黄金。你说佛性在哪里?禅宗测验学人,随便拈一法都是,就在眼前,眼前我们就不认识,为什么不认识?迷了,迷失了,那不是真的失去了,迷失了。迷就真相在眼前见不到真相,见假相。为什么见假相?因为取那个假相。你不取假相,你就见到真相,你就见到如如不动的真性。

 

亦即所谓不生不灭之无为法,如如不动就是不生不灭的无为法,我们这里《大悲心陀罗尼经》讲「无为心是」,就是无为法。前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三贤十圣,菩萨四十一个位次,这个差别怎么来?都是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就是你清净心的程度层次这样去区分的,那本来它没有。你回归到自性,都是平等的,没有这些差别。这些差别都是我们还没有真正成佛之前有这个差别。这个差别,怎么去区分这个差别?从无为法,也就是说你恢复清净心恢复到什么程度,这个经上,前面《金刚经》给我们讲。今不令观无为法如如不动之真性,这段它不教我们观无为法如如不动之真性。前面是教我们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就直接去观如如不动的自性,但是这个的确对我们凡夫来讲是有一定的困难。这里不教我们观无为法如如不动之真性,而令观有为法缘生无实之幻相,叫我们去观这些幻相,观察这些假相,这就是一个方便法。何也?此我世尊深知凡夫之病,特为巧开方便也,江老居士给我们说明,这就是我佛世尊深知凡夫之病,他深深知道我们凡夫的病根,叫我们直接去观如如不动的自性很难。所以特别为我们巧妙善巧方便开个方便法,就是你从有为法去观,叫你直接观无为法观不起来,从有为法去观。

 

「此中有二要义:(一)凡夫之所以为凡夫者,无他。背觉合尘,向外驰求耳。何故向外驰求?无他。分别幻相,贪着幻相耳。何故分别贪着?无他。误认一切有为法为真实耳。由是之故,愈迷愈深,不肯回头,永被轮转矣。故今入门初步,先须令其深观一切有为之法,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莫非虚假,一切皆空,到底一无所得。所得,唯一苦味而已。且其苦无穷,说亦说不出。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是也。果能常作如是观,洞明皆空之理。庶几不再受骗,而能死心塌地回光返照乎!此所以欲观无为之真性,应先观有为之幻相也。此第一要义,必应了知者」。这一大段是江老居士给我们说明,世尊为什么教我们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第一个重要的意思,因为凡夫所以为凡夫,没有别的,背觉合尘,向外驰求,不知道向内,向外,所以佛讲外道就是心外去求法,他不知道回头往心内去求。

 

为什么他会往外求?无他,分别幻相,贪着幻相耳,看到外面这些幻相,分别这个幻相,去贪取、执着外面这个幻相。何故分别贪着?什么缘故对外面幻相会起分别、起贪着?无他,误认一切有为法为真实耳,误就是错误的认为,这一切有为法把它当真了,所以才会向外去分别、贪着。由是之故,愈迷愈深,不肯回头,永被轮转矣,由于是这个缘故,所以愈迷愈深,迷得愈深就愈不肯回头,永远被六道生死轮回在轮转。故今入门初步,先须令其深观一切有为之法,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莫非虚假,一切皆空,到底一无所得。要入门的初步,也就是修行先必须令其深观,这个地方关键的字眼就在深观。就是你观照没有深度,没有深入。这个深也就是我们净老和尚天天在讲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就是这一句话,深那才起作用,你入的不深不起作用。

 

深观一切有为之法像作梦一样,我们现在听听,我们这个概念也有,但是我们没有深观,还是迷、还是贪,境界一现前,还是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观就是看破了。一天到晚我们听老和尚讲看破放下、看破放下,我们也会劝人家看破放下,自己就是看不破、放不下。劝别人很容易,自己就是看不破、放不下。就是这要做功夫。你要去深观观察到它的真相,你深入去观察到这个真相,无非是虚假,一切皆空。你真正体会到,这是空了,到底你什么都得不到。所得到的是什么?唯一苦味而已。我们现在得到什么?苦,那得到的就是这个。且其苦无穷,说亦说不出,昨天跟大家讲的三苦、八苦,真的很苦。如果你迷惑颠倒,那得到的,什么都得不到,得到就是苦。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也是俗话常讲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果然能常作如是观,能够常常作这样的观照,洞明皆空之理,庶几不再受骗,知道这一切是空的,不再去贪、去执着,那就不再受这个假相欺骗。而能死心塌地回光返照,才肯死心塌地回光返照做这个功夫。

 

此所以欲观无为之真性,应先观有为之幻相也。因为我们凡夫没有从这个地方下手,真的直接叫我们去观如如不动,那对我们来讲是有很大的困难。从这个有为法去观就比较有个下手处,这个我们现在看到的,可以感受到,可以体会到的,从这个去观,这是个方便法。你观照这个假相,这个假相被你看穿了,那真相你就看到了,所以这的确是个方便法,善巧方便。我们这个观就跟念佛一样,念佛,这是我们净老和尚常讲的,这要看破放下,每天都要讲看破放下,他说有几个人看破放下?听,大家听得很多,讲也会讲,也会劝人,劝别人看破放下,自己就是看不破、放不下。别人我不知道,我自己就是这个样子,所以我才会去看《金刚经讲义》,看不破、放不下,你会执着,所以需要这些来补助。如果真正放得下的人,当然他就不需要,他一句佛号念到底就好了,他真能做到老实念佛。

 

什么叫老实?真放下了,放下万缘他就老实了。万缘放不下你就是不会老实,你那个老实也是装的,假老实,不老实装老实。过去黄念祖老居士在世的时候说,没事来的时候统统放下了,事情一来一样也放不下。这是真话!我们有没有放下?每天都有考验的,每天这些人事物,你还会不会起贪瞋痴这些念头?你还会起就是表示我们没放下,所以这句佛号怎么念也不得力。你真放下了,最多七天你就成功了,七天是根性最差的。

 

今天时间到了,这一张大家有需要可以带回去,你不需要就留在这里,做我们讲席用的数据。今天我们就学习到此地,这个无为心,这一段也是修行的一个关键,所以我们可能要多花一点时间来探讨《金刚经讲义》,对我们修行有很大的帮助。好,祝大家福慧增长,法喜充满,我们明天晚上同一时间再见,我们来念佛回向,阿弥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19日08:53:1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249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