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博士(定弘法师)讲 无量寿经(第9集 有视频)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admin 无量寿经评论阅读模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

锺茂森博士主讲(第九集)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7-034-0009

 

我们先恭敬合掌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以及念开经偈: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上一次我们讲到第三品末后,「大教缘起第三」。我们把经文再念一下,对一下地方。请看经本第十二页第四行:

 

【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

 

我们上次讲到这句经文,意思还没有讲完。这是释迦牟尼佛在为阿难讲述自己的境界,因为如果不是佛自己来讲述,这世上没有人能够了解如来的境界。前面的经文讲到,「如来正觉,其智难量」,没有办法估量,没有任何的障碍,佛举出一个例子说,「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这是《华严》说的念劫圆融这样的境界。为什麽有这样不可思议的无碍境界?经文裡面就说,这是因为『如来定慧』,定是禅定,慧是智慧,都到了极处。『究畅无极』,究是究竟,畅是没有任何的阻碍,无极就是无上,超过了一切世出世间的圣贤,这个果报是因为定慧到了究竟圆满,所以他得到了大用。这个大用就是,『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这一切法包括世间法、出世间法,包括一切事理、性相、因果,统统都得到自在。而且这个自在是「最胜自在」,世间六道、四圣法界没有能够超过佛的。在四圣法界裡面,我们看到有声闻、缘觉、菩萨、佛,他们都得自在,但是这个自在有高低、深浅不一样。阿罗汉有自在,菩萨也有自在,但是比起佛的自在,那就差远了。为什麽佛能得到最胜自在?这是佛放下得最多,他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佛性就圆满现前。菩萨也放下,但是放下的还差那麽一点,所以那个佛性恢复得并不是圆满的;阿罗汉又差一等。我们师父在他的传心法要裡面讲,「看破、放下、自在」,自在是果报,因在哪?在放下。你放下得愈多,你就愈自在,全部放下了,你就得到最胜自在。

 

《华严经》上给我们说到如来果地上的十种自在,我们这裡就简单的给大家做一个汇报,详细的我们师父在讲《无量寿经》裡面都已经讲到,这个进度我们正好赶上。《华严》十自在,第一个是「命自在」,寿命自在。世间人寿命不自在,你说你能够不老吗?你能够不死吗?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得到。女孩子天天照镜子,看到自己一天天变老了,伤心,但是也无可奈何。这是什麽?寿命不自在。要是你能够做到年年十八,那就自在了。如来可以做到,为什麽他能做到,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是凡夫,业力支配我们,我们做不了主,一切都是业力在牵引,所以真的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而如来不是业力支配,是愿力在支配。所以,我们学佛首先得发愿,你这个愿真实,愿力才可能大于业力。你愿力大于业力的时候,佛家就有一个术语,叫「乘愿再来」,那就是什麽?你的愿力可以改变你的业力,你自己可以做得了主,你就得自在了。如果不能发愿,业力改不了,真是古谚语所说的,阎王叫你三更死,没人敢留你到五更。假如你能够发愿,为佛法、为众生付出一切,把自己全部放下,这一生只有一个目标,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这个愿真实,业力立刻就改了,身体虽然留住在世间,但是你可以自在支配。如果跟这个世间众生有缘,你可以多留几年住世;如果看到跟众生没有缘分了,你可以提早走,这叫自在。

 

第二个自在是「心自在」。我们的心,凡夫的心是妄想心,成天到晚都是在打妄想,胡思乱想,牵肠挂肚的事情特别多,很多的分别执着,这就不自在。忧虑牵挂让我们会老,伍子胥一夜白头,是忧出来的,当然他是忧国忧民,也是忧。佛菩萨在这个世间所谓是游戏神通,他是无忧无虑。他本事在哪?心不打妄想。不打妄想这个心叫真心,真心离了妄念,有妄念这个心就不是真心,只有真心你才能得自在,有妄念你得不到自在。怎麽样得到心自在?其实很简单,你要明白因果的道理,你也就能放下妄念。了凡先生,他遇到孔先生给他算命,该考第几名,该做多大的官,该得多少俸禄,命中无子,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寿终正寝,全给他算得非常的精确,他真的也就按照这样算的来走,一点都没错。后来他明白了,也就不打妄念了,能够跟云谷禅师在静室裡对坐三日不起妄念,连云谷禅师都佩服他,问他你用的什麽功夫?他说也没用什麽功夫,就是知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都算定了,改不了了,要妄想也没用,乾脆就不想了。你真深信因果,你的妄念基本就没有了,用什麽忧虑,用什麽牵挂?该来的就来了,不该来的想都不会来,所以放下。一个人一生该有多少财富,该吃多少顿饭,该饮多少毫升的水,全是定的,你要是不能够修善改变你的业报,那是不可能改变的。所以,只能是什麽?放下这些牵挂。了凡先生放下了妄想,但是愿力没有,所以他还是不自在,他不能改变业力。到后来云谷禅师给他一点化,他才知道,原来「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就自在了,他能做主了。

 

学佛的人需不需要改造命运?其实真的学佛不需要。来到这个世间就是随缘过,愿力是要有,什麽愿?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要有这个愿,而不是自己要怎麽样改造命运得福,这样还是个凡夫心。把自己彻底放下了,你的心就清淨,清淨心现前,智慧就现前,你对这些业因果报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自己过去现在未来看得很清楚,对别人的过去现在未来也看得很清楚。当我们起妄念的时候,就一句阿弥陀佛把它置换下来,这就是淨宗法门修清淨心的要领。在理上我们要了解,打妄念没有用。但是知道没用还会打,这是什麽?习气。习气要把它修掉,那就得念阿弥陀佛。知道它没用,就得真放下,用佛号把妄念换下来。什麽时候觉察有妄念,立刻就提起佛号,做到「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这是真修真干。你果然这样修,你的心一天比一天清淨,妄念一天比一天减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加,这是定慧,如来定慧就是这样修成的。修行,看你功夫到达什麽样的境界,不是看你一天拜多少佛、念多少部经、念多少句佛号,那是修行的形式,关键是你那个心是不是真的清淨,你的妄念是不是真的减少了。当然首先你得要放下贪瞋痴慢疑这些大的烦恼。有的人学佛学了好多年,连基本的贪瞋痴都放不下,境界一来考验,该瞋还得瞋,该发脾气还发脾气,这没用,拜多少佛、念多少经,都白下功夫了。所以,伏烦恼是第一步,伏烦恼就是用念阿弥陀佛,你得真干,不真干,还是业力在支配着你。

 

第三是「资具自在」。资具自在,就是讲在物质上的享受自在。世间人也追求物质享受,他们也追求这个自在,可是你看看他们有没有得真正的自在?有钱的人喜欢买很多漂亮的衣服,买很多这些用品。就拿衣服来讲,衣服愈多就愈自在吗?有些女孩子成天就想着逛商场买时装,服装设计师出一个时装新款,她立刻就去买,她是什麽?不是自己支配自己,是被服装设计师支配了。买回来很多衣服,可能穿过一、二次就没再穿,真正到上场合要挑选衣服的时候,这麽多衣服搞得她也眼花缭乱,不知道挑哪一件,想来想去,很苦恼,这也不自在。衣服多了,你选哪件都选不出来,这就不自在;如果你只有一件衣服,那就不用选,披上就走,这多自在!出家人他们成天就是一套衣服,不用那麽多的忧虑,这才是真正自在。不是说东西愈多就愈自在,愈多反而是愈苦。房子大了,东西多了,你就得去打扫卫生,这也是个很苦的事情,不如住小房子好,修行人能够有一个小房子遮避风雨,日食三餐,简单快捷,这个好,他不累。师父曾经就应邀到一个富翁家裡面住,他那个大房子很大很大,好几个工人在那裡打扫清洁常住在那,这个主人一年都没能来一次住这个大房子,花了这麽多的钱养这些工人,譬如在海边的别墅,他们享受,花了这麽多的钱,结果让别人享受去了,这是没有智慧。这麽多的钱为什麽不拿来做点好事,修点福?世尊当年给我们做出好榜样,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才是得最胜自在,这是给我们世间人一个提醒。

 

第四个是「业自在」。业是什麽业?就是我们的活动、我们的行为、做的任何的事留下的后果叫业。一切众生没有说不造业的,善业、恶业都是业。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书包裡就放着作业簿,从小就开始「作业」了,从小到老都在造业。有业,就会产生业力,我们就不自在。佛陀把自己的王位也捨弃掉,从事什麽事业?从事教学的事业。他自己证道以后就开始教化众生,所以他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他所从事的事业,教化众生,他不为自己,专为让众生离苦得乐,这个行业确实是世间最高尚的一个行业。世尊选择教学,他是义务的,并没有收取任何人的学费。孔老夫子当年开班教学,他还收一个束脩之礼,你来拜师,得提几串乾肉,这是象徵性的,表示拜师。释迦牟尼佛连束脩都不要,完全义务,所以受到人天敬仰,这真正是一位无私无我的、高尚的教育家。自古以来教书的先生都是非常受社会的尊重,原因是什麽?就是因为他们人品高尚。中国古代的教书先生也是不收学费,最多就是收你的束脩之礼。学生如果家境好的,他能够有能力供养老师;如果家境不好,贫寒的学生,来老师这裡,老师义务教他,对他没有任何的要求;甚至如果是更贫寒的,老师还会倒贴给他一些,这是真正受世人的敬仰。所以,如何能够得到业自在?最重要的你要做到无私无我,你在这个世间所做的业就高尚。

 

第五个是「受生自在」,受生就是受报。众生在六道、在九法界裡面受生投胎,六道的众生他们受生是业力受生,他没有办法选择。我想选择到好的那个家裡面投胎,能选择吗?选不了。如果能选择,个个都到好的家庭裡投胎去了,没人到贫寒、下贱的家庭裡投胎,甚至没有众生想投到三恶道去。为什麽他们会投?因为他们做不了主。佛能做得了主,他为什麽来九法界裡面受生?就是为了度众生,众生应以什麽身得度,他就来现什麽身,他自己能够选择。释迦牟尼佛来这裡受生,是选择帝王之家,做太子。为什麽要选择帝王?很简单,世间人都喜欢追求名利,释迦牟尼佛出生就是太子,名利就已经具足了,结果他示现把这些都放下,这是身教,提醒世人这些东西不是让我们真正幸福快乐的,有比这个更好的东西。

 

第六个是「解自在」,解就是我们讲的理解,这是属于智慧。如来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能理解,都能通达,没有障碍,你问他什麽问题,他都能回答你。《六祖坛经》上面,我们看到惠能大师他得解自在。他自己没读过书,不认识字,可是有人拿着《涅槃经》来向惠能大师请教,惠能大师说,你念给我听,结果对方念给惠能大师听,惠能大师讲解给他听,就让他开悟了。对方就问,你不认识字,为什麽你能够讲得这麽好?大师说,这桩事情非关文字,这是智慧,跟语言文字不相干。跟什麽相关?跟看破放下相关。六祖惠能大师看破放下,所以他一听就明白了,都是自性的智慧流露出来,所以你问什麽他都知道。有的人说,假如你问惠能大师原子弹怎麽製作的,他能不能答得出来?告诉诸位一个老实话,他也是知道,他也能答得出来。他为什麽不说?他不说是为众生考虑。假如他唐朝的时候就说原子弹怎麽做,我们现在早就不存在,世界都毁灭N次了。古来的圣贤他们的存心,都是考虑众生长远的幸福,不是盲目的所谓追求科技发达、社会进步。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发明了木牛流马,那是机械化的运输,那时候就有机械化。结果,他死的时候把这些机械技术全部都毁掉,不留给后世。为什麽?他明白,这些科技如果是落在那些没有良心的人手上,可能发展下去就毁灭世界,所以他这是为后世众生负责任。中国古人的智慧绝不亚于现在的科学家,可是他们不发展科技有他们的道理,他们眼光看得长远。现在我们看到科技发达了,造成地球的危害有多少!这是他不能够理解全面,他没有解自在。

 

第七个是「愿自在」,愿是发愿。佛菩萨来到世间,是愿力来受生,来度化众生的。应以什麽身得度,他就发愿以什麽身来度脱众生,所谓随类现身。八相成道,我们看到佛在我们世间八相成道这个示现,这是他的愿,他自在。

还有第八是「神力自在」,神力就是神通力。六根所具备的能力完全恢复,譬如眼能看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的现象,大至星系、星云,小至这些粒子,佛都有能力看得很清楚,不需要借助科技的仪器。现在人要看,得用望远镜、用显微镜;他不需要,他看得比它更清楚,这是神力,天眼通达。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这些能力都是没有任何障碍,尽虚空遍法界他都能够接触得到,他感知的能力是无所不在,周遍法界。我们看到《西游记》,孙悟空七十二变好像神通广大,比起如来差远了,不是写着孙悟空怎麽样翻跟斗都跳不出如来掌心吗?这是如来神力自在。

 

第九是「法自在」,法就是说法、教学。佛在世间唯有一个事业,就是教学,讲经说法非常善巧,能够让众生一听就明瞭,就能觉悟。经裡面写着,很多的这些听众听一座经,甚至听半部经,他就开悟,就证果了,这就是说法自在。现在法师就很难,像我,我要讲经,你们诸位有没有听我讲一堂课下来就开悟的?我想可能没有。我自己都没开悟,我没开悟,让你们能开悟,也是不容易的,这就是说法不自在,希望大家没把我的话听错就好了。如来得四无碍辩才,说法自在,这是我们特别是学讲经的人特别羡慕的。

 

第十种是「智自在」,智是智慧。有两种智慧,所谓权实二智,权智是后得智,实智是根本智,我们修学先要开根本智,才能够开后得智。根本智是你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的心空了,空了就有智慧,一接触外面的境界,你就完全明瞭,你就知道怎麽样去解决问题、怎麽样度化众生,这叫做后得智。说法,前面讲法自在,说法要契理契机。如果契理而不契机,众生听不懂,或者听了没兴趣;契机不契理,那等于魔说,这不是真正的智慧所说出来的法。所以,要先得根本智,先自己断烦恼,你自己入境界,你说法自自然然可以得到契理契机的功效。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21日20:20:2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768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