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
锺茂森博士主讲(第八集)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7-034-0008
我们先一起合掌,恭念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以及开经偈: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尊敬的诸位大德菩萨,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今天我们看第三品,是在经本第九页第二行:
【大教缘起第三】
这一品属于本经的别序,别序也称为发起序,就是将这个法会发起的因缘给我们说明。这一品黄念祖老居士把它归为别序裡头,前面两品我们学过,是属于通序,这一品就是别序。序文序分总共有三品,正宗分从第四品开始。在这一品裡面我们看到,世尊放光现瑞,阿难尊者见到这样的瑞相生稀有心,于是就出来请法,世尊答覆阿难之请,就这样给我们说出一部广大圆满、方便究竟、第一稀有的难逢法宝,就是这部《无量寿经》。方便究竟来形容这部经非常贴切,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当中,有的经是方便但不究竟,有的是究竟但是不方便。什麽叫究竟?帮你成佛的就叫究竟。譬如说《法华》、《华严》,这些大经帮你成佛的,这个是究竟,可是不方便。为什麽?道理我们能明白,但是要做却不容易,甚至连道理都不懂,《华严》、《法华》理义很深。有的经是方便但不究竟,譬如说一些小乘经典,它目标是让你只在人天,没有劝你成佛,这就不究竟。查遍《大藏经》,又方便、又究竟的就唯有这一部《无量寿经》,真正是稀有难逢的法宝。所以,我们用最至诚恭敬的心来学习这部经。我们来看这一品的经文:
【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裡。现大光明。数千百变。】
这一段经文讲到世尊放光现瑞。『尔时』就是讲灵鹫山这次法会,世尊跟大众聚会在一起的时候。世尊这个时候的威德光明非常的显赫,跟平常就不一样,我们世间人说,此时佛的光彩、佛的仪容、佛的神情,是超过平常太多了,平常没见过。这是讚歎他『如融金聚』,黄金已经是光色很美了,黄金还要把它融成液体,在高温下融成液体,那个光色就尤其的显耀。我们问,佛为什麽会有这样的相好、这样的精神?佛跟人也是一样的示现,俗话讲的「人逢喜事精神爽」,人遇到开心事,他的容貌就焕发起来,神采奕奕。如果一个人你看他愁眉苦脸的样子,你就知道这个人心裡很多烦恼,他不能快乐。世尊当然他天天都是法喜充满,没有烦恼。但是今天又比平常的时候显现得更不一样,更为快乐,更加法喜。我们问,他快乐什麽?注解上讲「畅佛本怀」。佛为什麽来到世间?他就是为了度众生来的,目的是为了让众生成佛。可是众生如果机缘没成熟,佛只好等待,或者他不能够接受大法,佛只能教他小法,教导他如何做人,如何修善等等,这都是小法。而佛心目中不是只希望众生得到人天而已,甚至不想只让他得个阿罗汉而已,甚至连菩萨都不是佛最希望的,佛所希望的是众生能够用最快的速度成佛。今天这个机缘到来了,所以佛由衷的高兴,这一生中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看到众生成佛的机会终于到了,可以给他们讲《无量寿经》,所以今天他的神采特别的不一样。
『又如明镜,影畅表裡』,就像明镜,明镜是比喻佛的身心清淨无比,一尘不染。影畅表裡是讲他的内外都透明,像一个透明的镜子,裡外都放光。我们问,为什麽会透明?如果没有烦恼,人身体就透明。过去我们师父在美国弘扬淨土的时候,曾经遇到一些美国人,他们有些特异功能,有点天眼。有同修就拿夏莲居老居士的相片给他们看,像我们师父讲经摄影棚裡面挂着夏莲居老居士的相片,就是那张相片。结果拿给这些有特异功能的人一看,他们说这个人可不是普通人,是佛菩萨再来的,他们看到他的身体内外是透明的。为什麽会透明?他没有烦恼。有烦恼,这就是一种污染,就是那种很肮髒的东西塞在裡面,所以就污染,就不透明。佛当然没有任何污染,可是今天因为看到众生成佛机缘成熟,由衷的、特别的欢喜,更显得内外透亮。『现大光明』,这个光明是讲佛放光,这光千变万化,真是美不胜收。这一段讲放光现瑞,底下就讲为什麽会有这种现象。首先阿难他在那裡想了。我们来看经文:
【尊者阿难。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淨。光颜巍巍。宝刹庄严。从昔以来。所未曾见。喜得瞻仰。生希有心。】
阿难是释迦牟尼佛的侍者,他每天都不离开佛,佛每一天讲经,他都参加,没有一次缺席。阿难每一次听佛讲经,天天看着佛,他看得很习惯,可是今天忽然发现佛所现的相与平常不一样,很特别,从来没有见过。阿难尊者『即自思惟』,他就在那想。这底下是他所想的内容,阿难把他所想的也写到这部经裡面,很亲切。『今日世尊』,今天的释迦牟尼佛,他的『色身诸根』,就是讲他的六根,他的身体,包括他的精神,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悦豫清淨』,悦是喜悦,豫是愉快。佛今天所表现的是格外的喜悦,这种喜悦不是外面五欲六尘刺激而来的,凡人追求所谓五欲六尘的享受,以为得到快乐,实际上那个快乐不是真的。像人吸毒、打吗啡一样,他们得到这种享受,好像麻醉了一下,事后他们就觉得苦。世尊他的喜悦从内心裡面出来,内心裡没有烦恼,只有慈悲,他等待众生得度的机缘,今天得到了,他由衷的喜悦。这裡讲的悦豫清淨,清淨是身心清淨,没有丝毫的烦恼。
『光颜巍巍,宝刹庄严』,这就是说明佛「现大光明,数千百变」这个意思。佛在光裡面现出什麽相?现出十方诸佛的刹土,宝刹庄严,所有的刹土一个没有漏掉,当然也包括西方极乐世界的刹土,这些依正庄严统统显现出来。在哪裡显的?在光中显现,我们可以想像出这样一种庄严相好的样子。佛到底为什麽会有这种现象,『从昔以来,所未曾见』,没有见过?佛肯定正在忆念诸佛。到底佛忆念什麽佛(阿难后面他会讲到)?他不了解,但是他知道世尊唯有在念佛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相好,佛都念佛,我们后来读到经文就知道了,他念的是阿弥陀佛。经中讲「十方一切佛,阿弥陀第一」,阿弥陀佛是十方一切诸佛最尊第一的,释迦牟尼佛念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阿弥陀佛的神力加持他。所以,世尊讚阿弥陀佛的时候,阿弥陀佛也加持世尊,不仅是阿弥陀佛加持世尊,而且十方诸佛都来加持,都来护念,叫佛佛相念。
世尊在这裡跟十方一切诸佛融成一体了,现出十方一切诸佛的宝刹庄严,变成这样殊胜微妙的庄严相,这所谓相由心生。佛念佛的时候,现出这个佛相,而且念阿弥陀佛现的佛相最为殊胜。我们的心其实也在念,看念什麽?不念佛,那就念六道凡夫。如果是念六道裡的善,那还好,你现出个善的样子;如果我们念的是恶,现出的就是丑陋的、凶恶的样子。所以,一个人他的心是什麽样的心,从他的相貌可以观察得出来。如果一个人心地善良,他长得就是慈眉善目,让人看了很欢喜、很舒服,不会感觉到看了这个样子有点毛骨悚然。那种常常造恶的人有一种凶狠相,譬如说老是造作杀生的,有杀气,看上去就觉得好像挺害怕;老是造作偷盗的,那个人有点鬼鬼祟祟的样子,真的跟鬼差不多,鬼是贪心,他的样子都变成鬼相;如果一个人邪淫心重,他整个人阴气就很重。如是心就感应如是相,相由心生。我们就应该念阿弥陀佛,你常常念佛,常常想着佛,不知不觉你的样子还真有点像阿弥陀佛了。世尊在此时此刻现大光明,光中现出十方刹土,第一稀有。阿难说,「从昔以来,所未曾见」,这麽多年阿难都做佛的侍者跟着世尊,没有见过世尊这个样子,『喜得瞻仰』,这个缘分太殊胜了。阿难是我们的代表,阿难说今天见到佛的这个相貌很殊胜,很欢喜,阿难『生希有心』。当然大众也生希有心,不过只是阿难做为请法的代表,代大众出来向世尊问一个缘故,为什麽今天佛这个相貌光彩特别殊胜,不一样,阿难就请问了。我们看下面经文:
【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
这几句经文是讲请法的礼节。东方人很注重礼仪,在中国《礼记》裡面都记载着「请疑则起」,就是当我们有疑问向老师请教的时候,不可以坐着,应该站起来,恭恭敬敬的来请问,这是礼节,礼节是表示恭敬心的。阿难他们在僧团裡面当然更讲究礼节,请法的礼节是最隆重的,所以阿难他向释迦牟尼佛请教的时候,『即从座起』,他从座位上面起来,『偏袒右肩』,这是讲行最敬礼。印度人穿的衣服跟咱们中国人有不一样,中国人穿的衣服是有领、有袖、有扣子,很整齐。印度人的衣服就是一块布围在身上,就跟我这个幔衣差不多,这个象徵性的,但是过去古代印度人真的就是这一块布,把它裹在身上。平时两个肩膀都包裹着,在这裡行最敬礼的时候要把右肩膀露出来,跟我现在搭幔衣的情形一样。然后跪在地上,这是长跪,双膝跪,然后来请法。肩膀露出来是为了做事方便,如果是肩膀裹着,可能做事稍微有点不方便。这种礼节都是表示随时准备替老师服务,奉事师长的意思。长跪还要合掌,合掌就代表恭敬,十个指头合在一起这是表示一心,把心都收起来,不能再胡思乱想,一心一意来请法,听佛说法。如果十个指头是散着这样来合掌的话,就表示你的心是散乱的。我们讲十指连心,手指合掌併拢,就是要合在一起。
底下说『而白佛言』,这个「白」是下对上的敬词,上对下就叫「告」。阿难是「白」佛言,佛是佛「告」阿难,这就很明显。现在人讲话也不太注重这些修辞,像儿女对父母,「我告诉你,怎麽样怎麽样」,他也用告,这告是上对下,这就是在修辞上就没有注重礼节。没有礼就说明心中没有敬,因为父母是我们应当恭敬的。第一个,他对我们的恩德最大,生我养我几十年,没有功劳不也有苦劳吗?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大,这不容易,吃了多少身体上的、精神上的苦,这一分恩德哪怕是粉身碎骨都报不尽。第二个,父母还对我们有教导培育之恩,不仅养我们,还教我们,教我们讲话、教我们做事,在我们慢慢成长过程中,手把手的这样教,不知道教过多少回。所以,我们对父母要孝敬。什麽叫孝敬?跟父母是一体的心,这叫孝敬。假如我跟父母分开,你是你、我是我,我的东西你不能动,我要做的事情你不能管,这种心就是跟父母不再是一体了,不是一体,那就是不孝。
中国的孝字怎麽写?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老和子合在一起,一体,这叫孝,父母跟儿女要合在一起,一体的。确实本来也就是一体,我们是从父母那儿来的,没有父母哪有我们?假如说「我跟父母有代沟,我的思想比较先进,我这是代表新时代的思想,父母老旧了,跟我有代沟」。这代沟什麽意思?这是把这个孝字的老一代和子一代中间拿条沟给隔开了,这孝字就没有了,没有就叫不孝。所以,对父母要常存着那种孝敬、孝顺,不敬父母就是不孝,不顺父母也是不孝。首先我们第一个要让父母生欢喜心,不能恼怒父母,恼怒父母这是造大罪业;然后要尽心尽力供养父母,供养父母之身,供养父母之心,还要供养父母之志。供养父母之心就是让父母生欢喜,不能因为我使得父母生气;供养父母之志,就是父母对我们的志向我们要努力去实现,尤其是父母希望我们能够有所成就,在学业、在道业、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是善愿,我们理应去实现,这个孝才算得上合格。
学佛大根大本就是孝道,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没有孝道了就没有师道。阿难在这裡对世尊这样的恭敬,这就是师道,奉事师长,连那个礼节上都表现出来,随时随地做好准备奉事师长。他何以这样有这种对师长的孝敬心?因为他对于父母就有孝敬心。你试想,父母对我们恩德那麽大,是最爱我们的人,如果我们对父母都不能孝敬,你会孝敬谁?你说「这是佛,我应该孝敬他」,你这是巴结佛,佛不接受你这样的孝敬。为什麽?你的孝敬不是真心,真心是不二的,一心是真心。一心是什麽意思?对父母也是用这个心,对佛也是用这个心,甚至扩而大之,对一切众生也是这个心,这是普贤菩萨礼敬诸佛,那个礼敬诸佛根本就在于对父母的孝敬,然后你的道业才有可能说成就。三福裡面第一福,第一条孝养父母,第二条奉事师长。大家真的是好好去思量,没有这两个基础,孝亲尊师这个大根大本,你不论怎麽学,最后都是枉然,你说想往生也是不可能。为什麽?你没发菩提心,往生淨土第一要发菩提心,然后才讲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你就老念阿弥陀佛,不发菩提心,你怎麽能往生?这两个条件,你是缺了第一条。发菩提心就是愿度一切众生的心,度就是帮助,就是孝敬。你对众生能不能帮助、能不能孝敬,先看能不能对父母有孝敬、有帮助,对父母都不肯去帮助、去孝敬,你说你能发什麽广度众生的心?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孝亲尊师我们一定要把它落实好。
我是很感恩从小母亲对我有很好的教育,孝亲尊师这方面算有点底子,当然比起古圣先贤来讲那是远不如的,但至少在孝亲尊师上心是很真诚,所以才有这样幸运的机会,师父上人能够这样来栽培我。如果你自己没有一点基础,老师再慈悲,再想帮助你、再想栽培你,不行,你没有根,你没有根的那个花,二、三天就枯萎了。即使你对老师有真诚的尊敬,但如果对父母没有真正的孝敬,那你对老师的尊敬也是假的,也是二、三天就枯萎了。所以,老师肯定是教学生要孝敬父母,父母要教孩子尊敬老师,孝亲尊师是父母和老师互相配合来教的。因为父母不好意思说,「你这孩子要孝顺我」,这个话不太好意思说,谁来说?第三者说,老师来说。老师也是不好意思让学生,「你得尊敬我,你一切都得听我安排」,这也不太容易说出口,父母就得这样来提醒孩子。所以,亲师配合才能把这个孩子教得好。下面我们再看经文:
【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去来现在佛佛相念。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愿为宣说。】
这一段是阿难请教的言语,这个意思很深。我们先看他对老师称呼『世尊』,这个世尊是最尊敬的一个称呼,因为佛是人天师表,是世出世间最尊重的,所以称为世尊。阿难尊师重道,在这些小节上我们就能看得出来,一个是他敬师的礼节,一个是他对老师的称呼,这都是我们应当学习的。
底下是他的疑问,说『今日入大寂定』。佛和菩萨常在定中,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愣严经》上讲佛住在首愣严大定。今日这个大寂定跟往常不一样,为什麽?今日佛所住的定是住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一切的禅定当中这个定是最好、最殊胜。底下讲的『住奇特法』,这个法就是法门,非常的奇特,这是跟一般法门很不一样,这个法门就是淨土法门,念佛法门。这个法门是劝一切众生往生淨土,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法门,这一切经裡面很难看得到。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世尊讲了八万四千法门,但是其他法门没有教你说平等成佛,而且又很容易很方便成佛。像古德评判经典,说《法华经》是「成佛的《法华》」,因为《法华经》裡面佛讲到所有一切众生都能成佛,佛性平等。经中讲,提婆达多这样的人,当时他是要害佛,造五逆重罪的人,现身堕阿鼻地狱,这样的人能不能成佛?一样能成佛。所以说《法华》是成佛的《法华》,一切众生,乃至一阐提,就是断了善根的人都能成佛。虽然说他断了善根,那不是没有善根,是善根被他的罪业、恶业给埋没了,但佛性人人皆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