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赤眚就是代表心心所的见分,这些见分全是妄见。前面我们讲的十番显见是讲的见性,也说得很清楚,我们现前的见性,眼根里面能见的见性,耳根能闻的闻性,这是阿赖耶的见分,不是其他心心所的见分,是单单指阿赖耶的见分,这个见分是真妄和合,所以叫带妄之真,它是最接近真性的,十番显见是说的这个。可是到最后佛跟我们讲,讲到「见见非见」这一句是纯真无妄了,阿难这个疑惑摆在这一句上大有道理,这是纯真无妄的境界。要是依唯识里面来说,是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以后的境界,在十番显见里头只有这一句四个字说明这个境界。佛教给我们,也是阿难在楞严会上所要求的,我们要想修证无上菩提,从什么地方修起?要佛指示我们最初入门下手之处,这就叫最初方便。佛法大家都晓得,一般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总得找个方便门才能入得进去,这是最初方便,就叫我们辨别真心与妄心。
经里面讲的『圆影』,这灯上所现的圆影,这是比喻四大所造虚妄的境界;换句话说,也就是包括心心所法的相分,是比的这个,这是相分。『五色重叠』,病眼看的灯上五色重叠的圆影,这是用来比喻凡夫、外道、小乘、权教菩萨之五蕴,色受想行识,这里面有色法也有心法,就是比喻我们现前见闻觉知所接触的境界相。首先就是把它哪几句比的是什么东西,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在真心实际理体里面本无一法,正是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永嘉大师证道歌》里面说「觉后空空无大千」,这说的是真话。我们如果听了这样的讲法,会不会害怕?在迷惑颠倒的时候还有这个世界,还有这芸芸众生;觉了之后,世界也没有了,人也没有了,这多孤单、多寂寞。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少,确实是大有人在。这个想法,经上所讲的,还是妄想,为什么会有妄想?对于实际真相并没有了解。
实际真相明白,就不会再起一念。如来藏心、清净心中没有能所,譬如我们举眼来说,没有能见、没有所见。这个话要细细听,能见所见离开之后,再问一问有没有见?眼睛睁得那么亮,怎么会没有见?能见所见是妄见,那是见病,能见所见没有了,就是真见现前。为什么?有能有所就有分别,分别是第六意识见的,这就是真见上附带着第六意识,所以有能有所。既有能所就有好恶,这个我喜欢见、那个我不喜欢见,这就是第七意识又起了作用,又附带第七意识,这就叫做妄见。能所离开之后,真见就现前,那是纯净真心本性的作用。如果你见到还有四大、五蕴、色心这些法,依旧是妄见。诸位要晓得,四大五蕴种种之法都是从分别心里面生出来的,全是从能见所见里面生出来的,本来没有这些东西,这样你才能够见到诸法实相。一切诸法实相是什么?相就是性、性就是相,性相不二。
既然性相不二,佛为什么说四大、五蕴、十八界、七大,说这些法?如果你要说佛说了这些法,那你叫谤佛,你不解如来所说义。因为佛,你看在《金刚经》上明明说他没有说一句法,你怎么说他说法?佛无法可说。说法四十九年就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所以几时我们能够会通,佛说的四十九年原来一句话都没有说,你就入了境界,你就大彻大悟;你要是认为佛有所说,你还住在两种妄见之中。你要见到佛无法可说,那个时候你才能够体会到,原来一切众生皆无法可说,生佛不二。不能说佛说了四十九年他没有说,我们天天在此地说话,难道我们有说吗?我们跟佛还有两样吗?没有两样!这个义趣很深。再给诸位说明白,一切境界相不是不在,是存在的,在一切法里面见不到四大五蕴、色心等法,纯粹是一真法界、平等法界。如果在法界里头有人有我,这是二法,是妄见;有动物、有植物,这是妄见。《华严经》里面所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过去大专讲座还特别出这个题目让同学辩论,愈辩愈妄,这怎么能辩?不入这个境界怎么能晓得这桩事情?这是甚深的境界,无法可辩。
此地说到「圆影,五色重叠」的比喻,为什么会有这些境界相?我们这部经实在说得详细,但是经文在后面,前面也有提到,后面还有细说。所谓是一念随缘,这就成了业识,凡夫所谓是一念不觉。诸佛菩萨已经是彻底觉悟,他不是不觉,觉悟了也要到我们人间来,跟我们这些不觉的人混在一起,我们称之为「倒驾慈航,乘愿再来」,他凭什么来?他凭随缘来。他觉,不是不觉,他来干什么?如果他来,真有一个目的要来干什么,那他就迷了。他说我看到众生很可怜,我要来度众生,他要有这一念他就迷了。实际上他确实是来帮助我们的,普度众生,「普度众生」是随我们迷惑颠倒见解来说的,不是随他来说,他的心是清净的,清净心中一念不生,哪里有什么度众生!像《金刚经》里面佛所说的,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而得度者。可见得悟了的人,心永远是清净的,见色闻声永远是不动心的。虽然不动心,能与万物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所以他是活活泼泼的,他不是死的。这是真心的作用,有体有用,体用都是自在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