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64集 文字/mp3)jingkong法师讲于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admin 楞严经评论1阅读模式

楞严经  (第六十四集)  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7-001-0064

第64集A

第64集B

第四十四页第二行:

 

【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将来诸有漏者获菩提果。】

 

这段文是从前面一段,因为上次时间的关系没能够讲完,讲了一半,今天我们接着讲。前面的经文,诸位多少需要温习一下,就多看一看,今天这个意思才能够接得起来。这是说阿难尊者请求世尊为他开示「见见非见」这几句经文的意思。在前面一段,结集经的人已经将世尊开演的用意给我们说出来。在世尊开导的言词当中,首先是责备阿难尊者博闻强记,于奢摩他微密观照疏忽了,就是真正在功夫上面疏忽了。这几句话虽然是对着阿难讲,实际上就是对我们自己说的,因为确实是有不少人学佛有这些习气,那就是迷在文字、名相之中,不能够依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而佛祖的教诫确实是希望我们依文字起观照、证实相,我们要执意博闻强记,确实不是佛教诫的意思,这个一段的责备,我们应当要认真的反省。

 

「奢摩他」这一句话是印度话,梵语音译过来,在前面也已经解释很多,一般讲奢摩他可以翻作即性具足的本定;而微密观照,实在就是般若里面讲的观照般若,观照般若也是本具的照用。为什么不讲定与观照,而用奢摩他、用微密观照,用这样的字样?这是防止我们误会在即相里面去修定作观,就是落在意地里面,这就错了。奢摩他的定是性定,微密观照是本性的照用,换句话说,都是离开修为的。前面也跟诸位略略的提过,离一切虚妄这就叫微。哪些是虚妄的?《般若经》里面给我们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能够在一切相里面不执着,这就是微之意;即相无相,这是密义。所以观照的时候观照什么?就是观照微与密,心里面一切不执着,那个密是即相无相。《心经》说得好,《心经》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就是密义。我们天天读诵经论,就要把经论的道理来观察这一切万事万物之形象,与经中所讲的理是不是一个?从这里面去体会,这叫做微密观照。所以佛在前面「十番显见」,讲到最后「见见非见」,这就是微密观照,乃至于后面所讲的四科七大,皆如来藏妙真如性。可见得这正是离妄绝相,微密观照,这是真正的智慧现前,才能入这样的境界,这是总持圆实的境界,也是明心见性以后这些大菩萨们的造修。阿难今天的路子走偏差了,他的路线是专门在强记多闻,完全是落在意地里面。所以对于观照这桩事情、定慧这桩事情,他完全没有,因此佛讲到「见见非见」,他不能够通达其意。在这个地方古人也有所谓「迷了,句句都成障碍;悟了,字字皆是般若」。我们在这一个阶段所读的经论,在境界里面可以说都提升到相当高的程度。我们明了佛法里面最怕的是取相,如果在一切法里面无有取舍,你就能见到万法皆如,就能见到一真实相。阿难的博闻强记,就是有取有舍,这是病根在这个地方。

 

下面世尊要给他开示,先嘱咐他,『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这一句是对阿难尊者讲的。不但叫阿难得利益,『亦令将来诸有漏者获菩提果』,这句话就显示佛陀的大慈大悲,「将来」包括我们现前大众,换句话说,我们人人都有分。「谛听」两个字很重要,这在经典里面我们也读过许多遍,听起来也都耳熟,可是闻法悟与不悟关键就在这两个字上,所以世尊每一次开示总要求大众要谛听。什么样才叫谛听?我们现在的听算不算谛听?谛听,你看到古人注解,要仔细的听、用心的听,我们现在是这么说法,实际上仔细听、用心听都不是谛听的意思。古人注解当中「谛实而听」,这个谛实是有意思,虽有意思,要是粗心大意的人还看不出真正的义趣所在。同时,这两个字对于初学的人来讲不能讲太深,讲太深反而讲迷惑,所以对初学的人讲,你要用心的听、要仔细的听,这样就可以了,劝他专心。换句话说,凡是落在意识里面,用心意识去听都不叫谛听。真正的谛听,就像观世音菩萨那一章里面所讲的,「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那才叫谛听,用闻性去听这才是谛实。

 

谛实而听,也就是我们常常给诸位讲的三慧,是三慧起用。如果我们心里有个三慧,早就不是三慧;心里面明明白白,可是心里面决定没有迹象,这才是三慧。六祖说得好,「本来无一物」,你那个心里还有闻思修,那不糟糕了吗?那哪里叫三慧?本来无一物,就是三慧现前。这是要悟的,不能想,愈想就愈糟糕,想是用的心意识,分别执着在那用事,第六识、第七识用事,离开心意识是真性用事。在此地我们可以说,三慧就是谛听,三慧就是微密观照,三慧就是观照般若,名词有许许多多,都说的是一桩事情。一桩事情,为什么说这么多名词?叫你不要执着,告诉你名是假名。名是指事的,事明白了,名不执着,名与相都要离,这才是谛听。只要能做到谛听,哪有不开悟的道理?听了不能开悟,这是有听无谛,没那个谛字,所以听了不开悟;有谛去听,不会不开悟的。这是在这个地方,把这两个字再深入的说说它的意思。

 

在一般讲起来是「因教观心,由言契理」,宗门、教下无不是这个原则。你看宗门里面常讲言下大悟,教下常说藉教观心,这才是一个真正善于修学之人。我们在此地就世尊对阿难来说,阿难在现前这个阶段,他已经承认、明白见性是真的,前面「十番显见」,把他重重的疑情都破除了,知道见性是真。这个「十番显见」我们讲得也很仔细,我们现在现前疑情有没有?疑情不能说没有,可是我相信诸位也能够接受,见性是真心;虽然能接受,可是还是妄心用事,跟阿难一样,不能说我们不行,知道这是真的,可是日常用事还是妄心,阿难也不例外,阿难现在还是妄心用事。原因在哪里?是我们的习气太深。虽然晓得见性是真心,也能接受,但是不能百分之百的接受,是因为我们现在只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究竟的道理还是不明白,像阿难一样,「重增迷闷」。阿难重增迷闷,我们是胡里胡涂连迷闷也没有,可是真有迷闷,自己没有感觉到,这就是我们的程度还比不上阿难;换句话说,我们晓得真,不知其所以真;我们晓得八识是妄,而不知其所以妄。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6日18:35:0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941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