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75集 视频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现在我们恩师讲,不仅朋友之间不能够太直裸裸的讲话,你看到人家有过错,你也不可以一下把它揭露出来,他不能接受;即使是师生之间、父子之间,也亦复如是。当然这是一个很可悲的现实,但是没办法,现在人都是这样,自我很强,不能够接受你直言相劝,你只能委婉相劝。那只能是什麽?要靠自己认真学习,你听人,听思聪,「视思明,听思聪」,你听人家讲话要听明白意思,自己可不能骄傲自大,永远保持谦卑,你这样才能进步。这是特别提醒我们这些出来弘法的人,一出来弘法,肯定名闻利养走不掉,人家的恭维、讚歎、供养那肯定很多,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客气,并不是真的。我们在这种情形下,不可以自己觉得了不起,「你看,别人真正把我当作圣贤一样了」,好像自己就是圣贤了。有这一念就是堕落,傲慢心起来了。一傲慢,夫子讲,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则不足观也已。你即使像周公那样有才华,你讲这些经典讲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但是如果起了傲慢心,傲慢连同着吝啬都起来了,吝啬是贪念,对于名闻利养起贪着心,其馀则不足观也已,你这人就不能看了。所以这都是提醒我们。

 

我们看蕅益大师注解,「卓吾云:与字,最妙。即以法语之言、巽与之言耳。捨法,便无以正人。后三语,深望其改与绎也」。蕅益大师引用李卓吾先生的话,李卓吾是蕅益大师同时代的人,他讲的,与字最妙,这个与字,是讲什麽?「巽与之言」这个与。巽就有委婉的意思,所以这裡讲,「即以法语之言、巽与之言耳」。圣贤教导我们的法语之言,听了我们要力行;善友,就是同参道友给我们提出来的巽与之言,委婉的说给我们听,这两种言语都是帮助我们提升的。「捨法,便无以正人」,所以法语之言和巽与之言都是法言,都是圣贤正道之言,如果离开了法、离开了圣贤之道,那就没有办法「正」人了,就是不能够教导人、引导人走上正道。所以讲委婉的话,都是为了帮助人走向正道,当然法语之言就更是了。

 

所以我们劝人改过,用巽与之言,那就是《弟子规》上讲的,「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这是巽与之言,易于让人接受。把他看作自己父母亲一样,他有过失,我们要劝谏,让他更正、改正,要我们柔声下气、非常委婉跟他说明,说出来的都是正道。因为什麽?我们希望帮助他走向正道。所以这两种语实际上都是正语,这个委婉之语,委婉的言语如果没有正语,不是为了帮助人改过自新的,不是符合正道的,这种语言就成了阿谀奉承、谄媚巴结的奉承话,这叫绮语,这个我们不能讲。下面说,「后三语,深望其改与绎也」,深望,是孔老夫子深深的希望我们,听到法语之言就要依教奉行,认真改过自新;听到人家劝谏我们,委婉的劝谏,我们就要立刻解瞭别人真正的意思,而也能够断恶修善、改过自新,这是夫子讲这章《论语》真实的含义。我们再看底下一章,二十五章: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句话在《论语》第一篇「学而篇」已经出现过,这是再次重複。在第一篇的第八章我们看到,「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你看,这是完全一模一样的文字,我们之前已经详细讲过,因为相同的,所以我们这裡简略一点讲。为什麽相同?根据古注,皇侃他引范甯,范甯是东晋的经学家,范甯说,同一件事孔子说过多次,可能过一段时候又训示自己的弟子们,听的人可能有很多,可能有两个人都记下来了,弟子就把它记录下来,所以彙编在《论语》当中就会出现过两次。可能是不同弟子记的,是重複出现;也可能是即使同一个弟子记的,老师多次宣讲,就出现了两次,这都有可能。换句话说,这一种两次出现的,就非常非常重要,夫子是多次宣说。

 

根据郑康成的注解,『主忠信』的主字当作亲字讲,就是亲近忠信之人,拜他们做老师,他们德行非常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下一句交友,『毋友不如己者』,就是必须要跟那些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不如己的人,「不如己」就是跟我们志不同、道不合的人,我们不要跟他们为友,就是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大家不必走一条路。有人曾经问我,「真不理解你,为什麽你放弃工作,这麽好的教授工作你不做,你走这条路,没名没利的?你即使是做教授工作,你也能够教化人,何必要放下工作走这条路?」我通常也不再多解释,因为什麽?道不同,各人有各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不能勉强,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毋友不如己者」。所以我们这个世界观、价值观决定我们的人生选择,我们选择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情来做。人生就是这麽短短几十年,我觉得一定要专心做好最有意义的工作,一夹杂就不行了。连学经教,这麽好的经典,一部部的,那都得要专一,更何况还要干其他的事,那更分心。

 

『过则勿惮改』,自己有过失,只要一知道,譬如说师友给你指点出来,你就不能怕改。你要是知道自己有过,不肯改,那你是自己糟蹋自己,糟蹋自己的性灵、自己的本性。老师、同学、朋友见到你,规劝你一次,你不肯改,他们也不会规劝你第二次。第一次可能会主动找你谈,规劝你,见你还是无动于衷,不肯改过,第二次也就不费事了,找你也是多馀。所以自己有过,必须不要怕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失肯定会有,肯定有会迷惑颠倒的时候,这个没什麽觉得羞耻,要怎麽样?你能够改过。你知道过,不改那才是羞耻;知道过,你肯改,那你就是真正君子,善莫大焉!所以善,最大的善就是你肯改过,善莫大焉。与其干什麽其他的善,相比这个改过来讲,都是小善。最大的善你还不肯干,那你还去干什麽善?

 

今天时间到了,这一章我们就简单讲到此地。但是觉得这章因为夫子讲过多次,重複记录在《论语》上,我们明天还需要详细一点把它再说明。今天讲的有不妥当的地方,请诸位大德仁者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8:17:4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350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