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75集 视频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锺茂森博士主讲  (第七十五集)  2010/8/30  澳洲淨宗学院  档名:57-007-0075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论语》,请看「子罕第九」,第二十章: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这章是孔子对于颜回的讚歎。根据雪公《论语讲要》,他引用何晏的《集解》,这是三国时代何晏写的《论语集解》。《集解》裡面说,「颜渊解,故语之而不惰。馀人不解,故有惰语之时」。根据何晏的意思,讲到颜回(就是颜渊)对于老师的教诲,一听就能够理解。他很有悟性,而且又很好学,听得又很专注,所以一听就明白。所以孔老夫子跟他讲话,『语之』就是跟颜回讲,『而不惰』,这个惰,根据古注讲,是不厌倦。孔老夫子对颜回是教之不厌,为什麽?他很有悟性,老师讲的他都能够明白,都能够吸收,而且一吸收之后,立刻就把它付诸于自己的行为,真正是不违如愚,依教奉行,老实、听话、真干,这个是好学生。「馀人不解」,这是讲颜回之外的其他的弟子,对于老师所教导的就不是完全能够理解,或者是理解了之后不能够付诸于行动,不能依教奉行。不能付诸于行动,也就说明他还没有理解,因为理解了之后,肯定会照做,会不打折扣的。他还不能真干,说明他还是不解,那怎麽办?只能够多听。

 

我们现在学习圣贤教育,可以说比古人有福,为什麽?有光盘,你听一遍听不明白,还有第二遍、第三遍,听到明白为止,这个就是比古人有福了。你要做孔老夫子的弟子,孔老夫子给你说一遍,你要是不明白,他不会给你再说,所以「故有惰语之时」,惰语就是他不跟你讲,用我们俗话来讲,「懒得跟你再说了」。夫子教导人强调悟性,你要举一会反三,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孔子不教你了。不教你,其实也是在教你,在逼着你下次得认真听。像我们师父的老师李炳南老先生,当时他教人学经教,要求很严格,要求你必须听讲的时候全神贯注,不能走神。你一走神,有些东西听不明白了,下课之后再去问他,根据我们恩师讲,他会怎麽样?把你打一顿、骂一顿,还不跟你讲。因为,如果是把你打一顿、骂一顿就给你讲了,你下次还会想到,最多就是挨一顿打、挨一顿骂而已,还能够把它补出来。还是不给你讲,你就没有退路了,只能全神贯注的听,这个方法是什麽?真正对关门弟子要求,特殊的、严格的教学方法,逼着你认真学习。

 

我们想到颜回是从来不会挨老师打的,也不会挨老师骂的,因为他什麽?他本身就是很好学,学得很专注,所以老师讲的这些道理他一听就明白。他对老师是有十分的恭敬心,我们前面看到颜回讚歎他的老师,说他老师这种道行,「仰之弥高,鑽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没有听到其他的弟子像颜回这样来讚歎老师,这种讚歎是出自于真诚心。因为他真正感受到老师那种道行高深,对老师发自内心由衷的敬佩,这才能讲出这样讚歎老师的话,可见他对于老师是十分的恭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如果我们对老师恭敬心不足,换句话说,老师讲的道理,我们也不可能真正理解。颜回他得道的祕诀就在于尊师重道,这是关键。他能尊师重道,自然就师资道合,跟老师真的心心相印。所以老师对他是「语之而不惰」,教导他那是不疲不厌,非常乐意去教导,不把自己平生所学全部和盘托出来给他,对不起他,他太好学了!不是老师对他偏心,是他自己有十足的诚敬。

 

其他弟子就没有像他那样,所以对老师,他有不解的时候,很多。你看子贡就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子贡就说夫子讲到本性的道理、天道的道理、宇宙的本体,这些深奥的道理不可得而闻,就是听不明白了。在陈蔡绝粮的时候,夫子一行饿了七天,最后子贡、子路两个人都受不了,都向夫子质问,说夫子之道太高深了,能不能降低一点?世人都不能够接受,我们推行圣贤之道,到现在都快饿死了。你看,对老师就是不理解。只有颜回他能理解老师,他说什麽?世人不理解夫子之道,那是世人的问题,不是夫子的问题,世人不理解、不接受,这更说明夫子之道高深。夫子听了之后很安慰,「知我者回也」,所以颜回跟老师心心相印。

 

下面我们再看《雪公讲要》裡面,是雪公的评论,「颜回闻一知十,听孔子讲话,不违如愚,所以孔子教颜子,愈教愈有兴趣,不感觉厌倦」,这是雪公的评语。颜回是闻一知十,听到夫子讲一点,他立刻就悟入。这个十也代表圆满,他一悟一切悟,悟性极高,你不用再说下面的了,他全懂。子贡他评论颜回是闻一知十,说自己是闻一知二,他不如颜回。他之所以闻一知十,正因为他听孔子讲话不违如愚。「不违如愚」,用我们现在话来讲,就是老实、听话、真干,这就是不违如愚的注解,真是百分之百落实。正因为他能够真干,所以他悟性不断的在提高。学圣学贤是解行并重,解帮助我们行,行帮助我们解,你能够解一分,一定要去行一分。如果你不肯落实到你的行动,你不去做,这个解也就卡在那裡了。你要真正去照做、去落实,又促进你、提升你的解门。解帮助行,行帮助解,相辅相成,颜子真正上路了。

 

所以我们学习圣道关键在于什麽?你要真干,听明白一句,你得去做一句。你要听明白了不肯做,实际上就障碍了你更深入的明白,你所明白的也就侷限在那裡了,你不会再进步。《弟子规》上讲,「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如果我们光是求解,不去力行,学文就是求解,不力行,那就变得愈来愈浮华了,离道就反而愈远。像颜子这样不违如愚,愚就是看起来好像笨笨的,也不说话,听了就照做,老实真干,这种人他悟性是最高的。所以夫子最喜欢这样的学生,哪个老师不喜欢这样的学生?好老师不会喜欢那些夸夸其谈的人、好高骛远的人,是喜欢那个老老实实、非常听话的学生。所以对于这样的好学生,孔子教他愈教愈有兴趣,一点不感觉到疲倦,不惰,不惰是他不会厌倦。我们跟老师学习,关键是自己。老师的教诲对学生们都是平等的,就像天降雨一样,降下这些甘露滋润大地的花草树木,平等的滋润它们,但是花草树木所吸收的水分各自就不同了,你看小草它吸收的水分就少,一棵大树它吸收的水分就大、就多。吸收水分多少,不是因为天降雨有不平均,给这大树多下点雨、给那小草少下点雨,不是这样,平等下雨的,只是各人根器不一样。这个根器是怎麽样的?就是对老师的诚敬心不一样,所以各人进步就不同。

 

我们再看蕅益大师的注解,「后一念而方领解,即是惰。先一念而预相迎,亦是惰。如空谷受声,乾土受润,大海受雨,明镜受像,随语随纳,不将不迎,方是不惰」。蕅益大师讲这个惰,跟古注所说的不一样,古注把这个惰解释为夫子的惰,夫子对颜回这样的好学生是不会厌倦的教学。蕅益大师讲这个惰是指颜回,在学生这个角度讲。这个我们想想也很有道理,为什麽?因为夫子做为老师他是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人他不会厌倦,不管教谁都不会厌倦。所以这个「不惰」讲颜回应该是更适合,蕅益大师是从这个角度来讲,就是我们做学生的如何去领受老师的教导。这种教导不只是学知识,而是学道,学道关键在于什麽?你能够悟入。学习,这裡讲到的方法是教我们安住于当念,就是我们在听讲的时候不要自己妄自思惟,也不要预先在那裡思考,听的时候专注在当下这一念,听懂了就懂了,听不懂,你就随它去,不要去执着刚才所听到的那些音声、语言、文字。这裡蕅益大师讲,「后一念而方领解,即是惰」,后一念是什麽?老师教给你,你当下没听懂,然后一直在寻思「刚才老师讲的是什麽意思」,这是什麽?你这一寻思,用的是第六意识,把老师教的这些道理完全就变成你自己意识心裡面的分别执着,老师真正的意思你懂不懂?你不懂,正是被你自己的分别执着给障碍住了,那就叫惰。所以这个惰意思很深。要随时随地安住在当念,不要思惟过去那一念,过去心不可得,不要去留住那一念,让它走,集中精神听当下老师的教诲,要直下领会,不是事后再去把它想出来,想出来的那个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老师的意思。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8:17:4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350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