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看蕅益大师注解当中讲到的,「此章皆诫训之辞。若处非道之富贵,去非道之贫贱,便是去仁,便不名为君子。若要真正成个君子,名实相称,须是终食之间不违,造次颠沛不违」。蕅益大师是用点睛的方式来注解,把这意思一点给我们点透。这一章孔子的意思是什麽?是苦口婆心在训诫我们、教诲我们,教我们随时随地不要捨弃仁道,在富贵、在贫贱都不能够捨离。如果要富贵,想一想,我这个富贵符不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不应该富贵的,我们把富贵也捨掉。假如因我有富贵,而别人受到伤害,这个富贵属于非道之富贵。譬如说你去做股票投机的生意,股票的升降给你提供了赚钱的机会,你纯粹是为了投机。这投机是什麽?赚别人的钱,你的利润就是别人的亏损,这个富贵就属于非道之富贵。特别是搞那些冲击股市,或者是用这些非法的手段赢取超额利润,做内幕交易得到的富贵,完全是建立在别人损失的基础上,这就捨离了仁,所以君子不处这样的富贵。当然,如果是用股票做为融资的工具,不是做投机,这还能说得过去。
贫贱,一般人不希望,可是,如果处在贫贱中也能够力行仁、去帮助别人,君子宁愿要这样的贫贱。我偶然有一次出行的时候,结识了一位瑞典的长者,是外国人,不懂中文。我们同一个飞机,我跟我父亲一起登飞机的时候,我父亲因为有病,所以身体不太灵活,上飞机楼梯的时候,这位老者过来帮我们拿行李,搀扶我父亲。结果一问才知道,原来他比我父亲大十五岁,今年已经八十四,可是身体非常健康,看上去也就是六十岁上下。一问之下,原来他曾经在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做过医学教授,西医、中医都通。那次我们是从广州飞往昆明,我问他,您去昆明做什麽?他说去昆明拿缅甸的签证,然后从昆明到缅甸去。我说您去缅甸做什麽?他说我去行医,义诊,帮助那些穷苦的人。我问他,您有没有人认识的,在缅甸有没有人给您接待?他说,我没有,我也不需要。我从来都是走到哪裡,就帮助人帮助到哪裡,也没有什麽行程计画,在这裡帮助完了,我才走。我问,那你住哪裡?你总得订个旅馆什麽的。他说不需要,我走到哪裡,都住在那些贫民窟裡头,甚至有时候住在街头,睡在地板上。八十四岁的着名大学的医学教授,选择这样贫贱的生活方式,为什麽?他说,只有这样才能跟那些贫贱的人打成一片,他们才能够接受我的帮助。
他说他从来,到哪裡住都是选择最低价、最廉价的方式,实在街头住不了,住旅馆,都是住那八、九个人同一个房间,外面用公共厕所的这种旅馆。全部的行李就是一个小背包,简直像出家苦行僧的生活。八十四岁,身体那麽健康,他说他能够一天走三十公里,没有病。他能够常常帮助病苦的人,当然他是得到健康长寿的果报,这叫无畏布施。他去哪裡,只要有汽车可以到的,他绝不坐飞机,他说省下的钱可以多帮助人。我们遇到瑞典的这位长者,敬佩得五体投地,他不需要过这样贫贱的生活,他是教授,工资很高;可是他在这种贫贱,他「不去」,不捨离,这就是不去仁、不违仁,真正是个君子。在现代社会裡面,我们也看到真有不少的这些君子,为社会做出好榜样,社会前途还是光明的。
蕅益大师又说,若要真正做个君子,名实相称。我们如何才叫真正君子,名实相称?你得有实际的修为,不是只有一个名号。只有名号,名不符实,这叫伪君子。如何做真君子?「须是终食之间不违,造次颠沛不违」。终食之间,一顿饭这麽短的时间,都不违反仁。也就是二十四小时,分分秒秒,心都与仁相应,不管是什麽样的处境,顺逆境界当中都不违仁。正如《佛说十善业道经》裡面所说的,「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不离善法,「常念、思惟、观察善法」。念是念头,与仁善相应;思惟,是思想善;观察,是行为善。心念、思想、行为都与仁相应,「不容毫分不善间杂」,二十四小时裡面,没有一刻与不善相应,没有一刻违反仁道。这样何止是成君子,成圣人也不难!
民国时代教育家江谦先生,对蕅益大师注解有个补注,说到,「读不以其道为句,不以其道而处富贵,是不处仁也。不以其道而去贫贱,是去仁也,去仁何以为君子?」他讲到这个断句,句读应该断在「不以其道」这为一句,然后「得之不处也」。他这个念法,「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这样一念,也有很好的味道,这层意思我们就更明瞭。如果不是以道义得到的富贵,得到了,我们也不处富贵。如果还处于这样的无道义的富贵当中,这就等于不处仁,没有仁爱心。「不以其道而去贫贱,是去仁也」。如果我们想要脱离贫贱,还要用正义的方法,断恶修善,改造命运,这是正义,这是以其道而去贫贱;如果想那些偷鸡摸狗的,想快速的脱离贫贱而致富,不以其道而去贫贱,这个是不道义的,这样去贫贱,等于把仁也去掉了,捨弃了仁。
实在讲,贫贱能不能捨弃?不能捨弃。你命中该贫贱的,如果不是通过断恶修善,你怎麽能够捨弃?「命裡有时终须有,命裡无时莫强求」。所以君子只一心去求仁,他不求那些富贵,富贵该有的就有,不该有的求不来,何苦妄求?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就不同了,小人在贫贱中都不甘心,用种种的这些不法手段,想去捨弃贫贱,捨不掉。愈是用不仁的方法,只是愈减损自己的福报,所以真的是小人冤枉作小人,何苦来?深明因果之后,心就坦然了。
江谦后面的注解结合佛法,教我们一个具体的行仁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他说,「欲无终食之间违仁,方便法门,无如念佛。念佛者,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译云归依,阿弥陀佛,译云无量光、无量寿、正觉也,本性光明寿命无量。故念佛即是念仁,閒忙无废,钝慧均能」。这是给我们介绍淨土法门,用淨土法门来做到「无终食之间违仁」,真正做到究竟圆满,念念不违仁。如何做到?最好、最方便的方法,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这个方法、门径,最好不过就是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南无是梵语,译为中文叫做归依;阿弥陀佛这也是梵语,译成中文,阿是无,弥陀是量,佛代表光、寿、正觉,所谓无量光、无量寿、无量正觉,佛是觉悟的意思。这个光代表空间,寿代表时间,用光和寿就代表宇宙当中一切无量。这些都是我们本性当中本来具足的,只是现在我们不能开发出来,为什麽不能开发?因为有不仁,心中不是纯仁,不是纯淨纯善,本性光寿、觉悟就被障碍住。现在我们用念佛的方法把它开启出来,念佛就是念仁,就是不违仁,这句佛号代表我们本性无量光明寿命、无量觉悟,这些都是仁。所以我们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念仁,就是念自性。真正明瞭,就如孔子这裡讲的,无终食之间违仁,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閒忙苦乐都不能够废弃,佛号不令间断。这个法门是真的方便,为什麽?谁都可以修,钝慧皆能。钝就是比较迟钝的,智慧比较低下的,没有文化的;这个慧是有智慧的,我们讲有文化的,知识分子等等,都可以修。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没有说不能修这个法门,没有说不能念佛的,谁都可以念。你念佛就是念仁,就是归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