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做到?一定能,只要你肯干。你就先从一日开始做,一日尽全力的来观心,防范不仁的念头起来。可是会不会起来?会起来,因为这是习气。贪瞋痴慢、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这些念头起来都属于不仁。起来怎麽办?一起来立刻观照,你能觉察它,立刻就把它放下,不要理会它,归心于仁。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才动即觉,觉之即无」。念头一动,立刻就觉悟,一觉悟到,立刻把它放下,它就没有,这就是用力力足处。念佛人用念一句阿弥陀佛做为修仁的最好方法,不管什麽念头,只要念头一起,立刻换成阿弥陀佛佛号。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能做到佛号不间断,你这一天就是「好仁者」,你就是用力力足处;再继续努力,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至若七日,你真正做到一心归仁不乱,你就成就了,你就是圣人,因为你能够用上七天这个功夫都不乱,那麽你一生你能保证不乱,不知不觉你就成为好仁者,你就成为圣人了。你看,这是不是很好的方便?
孔子说,『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蕅益大师解释说,「盖有之矣,谓世界尔许大,岂无一日用力者?奈我未之见耳,望之之辞」。孔子为什麽说没有见过?他不是给我们洩气的,其实是鼓励我们,他希望见到。「盖有之矣」,这就是孔子对我们的鼓励,应该是有的。世界这麽大,天下人这麽多,「岂无一日用力者」,哪能说找不到一个一日用全力去行仁的人?肯定是有的。只是孔子说奈何我没有见到而已。我们听到孔子这个话,心裡应该反省惭愧,我们学习圣贤之道也学习了许久时间,有没有一日用力于仁?希望自己做到,夫子讲的好仁者、恶不仁者,自己要直下承当,不能要求别人,自己要做。
「好仁者,就是惭;恶不仁者,就是愧」,惭愧。在佛门裡面讲,惭愧是善心所,这属于善念。一个人有惭愧心,证明他良心没有泯灭,他能够改过自新;假如他无惭无愧,这个人就没救。什麽叫惭?佛在《涅槃经》裡面讲到,「有二白法,能救众生」,白法也是善法。印度叫黑白,实际上跟我们中国讲善恶是一样,黑就是恶,白是善。两种善法能够救众生,一个是惭,惭愧的惭,一个是愧。所以有惭愧心,这个人有救。什麽叫惭?「惭者,自不作罪」,自己不犯罪,他有羞耻心,这是惭。愧是什麽?「不教他作」,不教别人做恶事,教别人做恶事会愧对别人。另外,自己做了恶能发露忏悔。看到别人作恶,他能够回头想自己有没有恶,他内省。有,他敢于发露忏悔,敢说出来,承认错误;没有,他自己能够自勉,不要犯过。所以惭愧是善法。
「好仁者」这就是惭,他自己不作罪,他不会做不仁的事情。「恶不仁者」,内心如果有不仁的念头,有自私自利的想法,有损己利人、有贪瞋痴慢、有欲望、有名利等等夹杂,他立刻警觉,知道羞耻,这个不对,立刻改过自新,就是恶不仁者。所以夫子是给我们提出两条,让我们不断向仁这个境界进步的方法,一个是惭,一个是愧,就是好仁者、恶不仁者。果然具足惭愧心,这个人一生一定也能成为仁人。我们再看底下第七章。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这一章文句简单,可是义理丰富。『人之过也』,这个人就是讲一般的人;这个过,过失。一般人都会犯过失,过失怎麽来的?这裡讲的『各于其党』。党有两个说法,一个是做党类,做类别这意思来讲;第二个做朋党这个意思讲。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意思,孔安国注解裡面讲的,「党,党类」,他把它当党类来讲。「小人不能为君子之行,非小人之过,当恕而勿责之。观过,使贤愚各当其所,则为仁矣」。这是讲到这一层意思,讲得也很好。孔安国的注解,注《论语》,孔安国是汉朝人。到了南北朝时代,皇侃又给孔安国的注解做了一个疏,把这个话解释得更清楚。皇侃解说,人的过失各有其类,「各于其党」就是各有其类,不能一概而论。譬如说农夫是耕田的,他属于耕田这类人。他不懂耕田,他是过失,这个要批评,他得学耕田。如果农夫不懂得写文书,当然你也可以说这也是过失,可是这个过失不属于他这类工作,不能够求全责备。
所以观人之过要随类而责,你责备人,你看他是不是这类人,他如果不守本分,没有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这个可以责备;可是如果这不是他本分,他没学过,他犯了过失你就不能够求全责备,应该原谅,这属于仁人之心。所以说『观过,斯知仁矣』。「观过,使贤愚各当其所,则为仁矣」,这是讲我们观察一个人过失,要看看他属于什麽类。如果一个人是天资高的贤人贤才,我们可以要求高一些;如果这个人天资比较低,比较愚笨,那我们对他要求不能太高,太高不仅不能让他进步,只会让他生烦恼。就好像你责备一个农夫不懂得写文书,或者责备一个读书人不懂得耕田,这都是没有让贤愚各得其所,没有按类而责,这个心,求全责备的心就不仁。所以我们看过失,就反观我们看过失的心,我看别人的过失是不是出于仁心你就知道了。
实在讲,现在人过失太多,不仅说做事方面的过失,连做人都不会做。做人最起码得讲究道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人要讲究道义、恩义、情义,现在人确实很少能做得到。我们观察到这样的情况,要不要求全责备?也不可以。为什麽?因为现在人没有接受过这样的教育,他从小就没人教他,他就不知道怎麽做人,当然他长大了也就做出不仁不义的事。这个你也不能怪他,就像佛门《无量寿经》裡讲的,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他为什麽做出这种事情来?他父母没教,父母都不知道。父母为什麽不知道?他的祖父母也不知道。现在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断层有四、五代了,现在人不懂伦理道德、不知因果,你怎麽能怪他?所以我们对现代人只能够宽恕,这是仁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