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182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我们看惠能,惠能那个时候年岁不大,二十四岁,顺境裡没有贪爱,逆境裡没有瞋恚,永远保持清淨平等,永远保持和蔼可亲,对任何一个人,他那麽样的尊敬。我们从这个地方去观察,然后才能够真正明瞭,他闻法为什麽会开悟、为什麽会证果、为什麽会契入。我们今天最大的障碍,是顺境欢喜、逆境讨厌,这个病根要不能拔除,我们这一生决定没有悟入的指望。什麽叫清淨心,什麽叫平等心,就从这个地方勘验。于是我们才晓得,修行真正的功夫,就是顺境裡绝不起一丝毫贪爱,逆境裡没有一丝毫的瞋恚。《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修什麽?就是修这个东西,历事鍊心,不是远离这个境界,远离境界到哪裡修?顺境要经历,逆境也要经历,这些地方就是我们修行处所、修行的道场。维摩居士讲得好,你看维摩讲道场,我们前面跟诸位报告过,清凉大师注解裡引用过,总的来说,就是此地「总持」的意思,「直心是道场」,这是总说,理事都包括在其中;直心就是真心。从事相上来讲,没有一处、没有一时、没有一桩事情不是道场,你在这裡面去鍊心,鍊什麽?把妄想分别执着在所有一切境界当中把它鍊掉,就像炼钢一样。你不通过一切事相,怎麽知道你的心清淨?怎麽知道你的心平等?

 

清淨是陀罗尼,平等也是陀罗尼,一个法得到,一切法都得到。你说我的心很清淨,但是还不平等;换句话说,你的清淨心也没有得到。一个得到,决定一切都得到。所以从许许多多方面来勘察,这个有了,那个还没有,我这个还不究竟,裡面欠缺还很多。这个真相我们在《印光大师文钞》裡面看到,有一个参禅的,是在家居士,很自负,给印光大师写封信,他的功夫自己觉得很高,一千七百则公桉他都参透了,只剩下几条还不太明瞭,写一封信给印祖。印祖回答得很妙,一千七百则公桉,如果有一条你还没有参悟,你全部都没参悟;一条参悟了就全部都参悟。那个人收到印祖的信之后,还算是聪明人,不参禅了,跟印祖念阿弥陀佛。事实真相就是这样的。由此可知,禅宗裡面讲的一千七百则公桉,每一条公桉都是总持法门,都是陀罗尼门,一条参透,全部都透了。

 

一部经通,一切经都通,怎麽通的?不仅是一切经,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都贯通,所有一切法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你的修学,无论从哪一门,你是得到根源,彻法底源,底源是什麽?底源是性识。青莲法师在《地藏经科注》上跟我们讲性识,「以不思议性识为体」,说得好,我很佩服。性是唯心所现,识是唯识所变,这两个字把性相的根说出来、理事的根说出来,就是大乘法裡面常讲的「彻法底源」,底源就是性识,性能现,识能变。达到这个源头,一切法哪有不通达的?没有达到这样的深度,法法是有障碍,理有碍、事也有碍、理事有碍、事事有碍;唯有达到这个境界,才真正入无障碍的法界,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华严经》的境界。真正的契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不仅仅是一切经通,一切法都通。你的心这个时候真清淨,一丝毫疑惑都没有了,不但对大乘、小乘,世出世间一切法,疑统统断尽,自性般若智慧现前,以这个慧为体,所以叫光明。「得陀罗尼光明」,人家是这样修学法的。

 

清凉大师说,「若取助伴,则兼念定」,这个讲法对我们现前学习很有用处,使我们有下手之处。菩萨这麽高的境界,彻法底源,我们听了好像是懂得,究竟怎麽彻法我们做不到。我以前年轻时候,在李炳南老居士会下,他教我学习的方法,教我留意教理,读经、听讲留意教理。教理是什麽?就是一切法的根源,那是教理,这是一法能够通一切法。他跟我说,我们做不到,做不到他告诉我,那就不得已而求其次,要留意教义。这是非常好的指导,不至于学一部经就会一部经,那就难了。至少我学一部经,对于性质相同的、相接近的这些经典,我都能够通达,这是教义。教义是一部分的、一个宗派的,与我们宗派有关联的那些经论你都能够通达。要是通达教理,那就是一经通一切经都通,这是最上乘的修学方法。不得已求其次,我们求中等的修学方法,这才省事。可是总而言之一句话,看破、放下还是一个真实的基础,我们对于世间许多事要是看不破、放不下,决定造成障碍,障碍我们修学,教义你也没有办法做到,这就难了。通达义理,可以举一反三;通达教理,闻一知十,古人常讲「一闻千悟」,那是明白教理。

 

他这裡教给我们方法,「则兼念定」,念是什麽?「念即明记,故能忆持」,我们从这个地方下手。实在说,世间众生,上根的人少,中下根性的人多,无论佛家的教学,我们中国儒家的教学,古大德都懂这个道理,所以教学从哪裡下手?从读诵下手,读诵就是从念定下手。古时候古老的教学法,它确实有理论根据,他们看得很深、很远、很透彻,所以教学的方法收到很好的效果。从儿童教起,七岁上学就教他念定。教他读诵经书,只教他记,不教他解,他理解的力量还不够,小朋友记忆力好,教他铭记,教他念;教他定,定是什麽?无论做什麽事情,教他专注、专心。从小就训练,无论做什麽事情,他能专心,专心事情就做得好。专心是修定的前方便,我们今天讲集中意志。一般人他心是散乱的,他的心力不能集中,这个也要从小去训练,都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定就能够忆持,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忆就是你会想到佛菩萨的教诲,持是你能够坚持。顺从佛菩萨的教诲,放弃自己的烦恼,放弃自己的执着,这就能进德。我们现在最大的困难,从小没有受过严格的训练,所以我们心是散乱的,无论对什麽事情,世出世间一切法,犹疑不决,不知道应该怎麽做好,这难!纵然是诸佛如来来教我们,我们都很不容易得利益,为什麽?心裡犹疑不决,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这是我们从小没有受过这个训练,造成现前的障碍。做事,我们自己仔细检讨反省,粗心大意。我们细细从经典裡面去观察,佛菩萨他们是怎样对人对事对物,他们没有疑惑、没有忧虑,非常坚定、非常果决,每一桩事情都会做得那麽圆满,做得那麽周到,我们看了非常仰慕、敬佩,我们应该如何学习?怎样才能契入他的境界?这个意思就是说,过他们同样的生活。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09:27:1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310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