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123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华严经讲述菁华  (第一二三集)  1999/3/29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45-0123

 

请掀开经本,初禅天第十位梵王:

 

【悦意海音梵王。得常思惟观察无尽法解脱门。】

 

这位菩萨,他所修的法门是『常思惟观察无尽法』。「思惟」这两个字我们要特别留意,如果不善用心就落到意识裡面去了,落在意识裡面就不是正思惟,大家都读过八正道。因此我们往往读到佛经,看到「思惟」就会去思想,这就错了。闻思修三慧不是意识边的事,这个我们要晓得。阿罗汉修成戒定慧三学,而三慧就是戒定慧那个慧,闻思修三慧。所以闻并不止耳闻,六根接触都叫闻,用这个字来代表,闻是表接触,一接触就明瞭。思是代表明瞭,并不是真的去想一想,一想就错了,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为什麽?一想就落到第二义,就落到意识裡面去。大乘经论上佛常讲,一念是了义,二念就不是了义。一念自然就明瞭,明瞭叫思;没有错误叫修,修是修正,决定没有错误,叫修。所以闻思修三慧是同时的,决定没有三个阶段,听了以后再回去想,想了以后再去修,这是凡夫,哪裡是菩萨?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这些人都是法身大士,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哪裡还会去想?思惟观察就是三慧的灵活运用,实在讲是三慧法尔如是,这就闻思修三慧。这个地方决定不能把意思错会,如果我们有心去观察,有意去思惟,那你是完全不解如来所说的真实义。

 

清凉大师在注解裡面给我们提示得非常好,「观性无相,犹如虚空,何有可尽」,这句是解释「无尽法」。法,给诸位说,任何一法都是无尽的。无尽这个意思并不是说众多,许许多多,无量无边,那你是着了相;当然这个解释也没错,也说得通,意思不圆满。一切法,任何一法都是无尽的,所以经上任何一个字的意思都是讲不完的。我们在经上见到,诸佛如来一切说,尘说刹说、无间断说,一个字的意思都说不尽,何况一句?何况一部经?因为这一个字是一法,一法如是,法法如是。不仅是佛经,佛经一个字意思说不尽,幼稚园小朋友念的课本,那一个字意思能不能说尽?也说不尽。为什麽说不尽?称性。所有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现的,是自性的相分,自性是无有穷尽的,所以自性所现的一切相分都是无有穷尽的,道理在此地。我们今天展开经本没话好说,说不出来是没见性;如果你要见性,字字句句是无量义。这是「无尽」的意思。

 

清凉大师讲得好,「观性无相,犹如虚空」,这就是从相上见性。相有没有?相有,这个有是幻有,不是真有,你把它看作真有就错了,那个意思就有尽;说幻有,那个意思就无尽。《金刚经》上跟我们说现相的真相,「梦幻泡影」,用比喻来说。梦幻泡影都有,不是没有,都有这个现相,我们知道那个相是假的。所以梦幻泡影形容相不是真的,相是假的,假有,也称为妙有。有而非有才称为妙,如果真的有那不妙,真的没有也不妙;有而非有、非有而有,这叫妙。一个真正修行人,修行,大乘经上常讲「修观」,那个观就是此地讲的观察,修观。要用现在哲学名词来说,诸位体会得更清楚、更明白,宇宙观、人生观,修观就是修正我们对宇宙人生错误的观念、错误的观察,就这个意思,修观就这个意思。

 

佛在一切经教裡面跟我们所说的,这个观念是正确的。虽然说正确的,也有少分、也有多分、也有满分,为什麽?众生根性不一样,一开头就给你讲满分,你不能接受,所以逐步逐步帮助你调整。你原先是百分之百的错误,现在给你调整百分之十的正确,你还有百分之九十的错误,已经很难得,很不容易了;从百分之十再调整到百分之二十,逐渐逐渐达到圆满,这是佛陀教化众生的一贯方法,这个方法在佛家称之为善巧方便。什麽样的人,可以一下就到圆满法?这是经上常讲圆顿根性、上上根的人,行!他不要走这些冤枉路,他的速度就快了。所以教有顿渐,渐是对中下根性的人,慢慢来调整,慢慢来提升,圆顿根性的人那就不一样。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圆顿根性,可是这个事情又不能勉强,圆不过来,顿不了。可是佛确实慈悲,佛有方便,这个慈悲、方便就让我们能够有机缘,还是缘分,接触圆顿的大教,天天受圆顿大教的薰习,不圆也圆了,不顿也顿了。这个缘分不是每个人都有,善导所谓的每个人遇缘不同,他老人家是讲九品往生,其实修学世出世法都是遇缘不同。由此可知,缘我们要珍惜,缘错过之后很难再遇到,这是事实。怎麽样珍惜?真做就是珍惜,不肯真干是不懂得惜缘,惜缘的人是懂得真干。我们有好的德行,再有好的成绩,这一生当中就不会白过,真正能做自利利他的事业。所以要真干,章嘉大师所讲的话,要真看破、真放下。

 

清凉后一句是解释思惟观察,「察用随宜,如击水文,随击随生,复何可尽」,他这个比喻也好。像我们打水,池塘裡面水很静,没有波浪,我们用东西来打击,打击的时候水就生纹,有波浪起来,随打随起波浪,永远没有尽的;你去打,你打一天,一天不尽,打一年,一年不尽,用这个来比喻性德是永远无尽的。我们观察,从相上观性、见性,从性上明瞭这一切法相,性相是一不是二。所以佛在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从相上说的;如果从性上讲,「凡所有相,皆是实相」,虚实不二,真妄不二,这个味道你才能够体会得到。因此,真与妄二边都不能执着;不但不能执着,连分别都不可以有。

 

什麽时候我们也现分别执着这个幻相?教化众生。所以诸佛菩萨示现在六道,现相,为众生说法有分别、有执着,这种分别执着是随顺众生的,决定不是自己有分别、有执着;如果自己真有分别、真有执着,那是凡夫,那就不是佛菩萨。诸佛菩萨一定像《坛经》上所讲的「分别亦非意」,不是意是什麽?示现的。不是他自己有分别,不是他自己有执着;换句话说,决定不是他自己有意识。他们自己用的,我们用相宗的话来讲,决定是四智菩提,他不是八识,但是我们凡夫看到好像是八识,其实不是。四智菩提不染着,八识染着;也就是说染着就是八识,不染着就是四智菩提。我们要学佛菩萨的观念,也就是现在人所讲的,我们要建立诸佛菩萨的宇宙人生观;能有佛菩萨的宇宙人生观,你就是佛菩萨,你的知见跟佛就相同,所谓入佛知见。转迷为悟、转凡成圣,就在这一念之间。

 

我们今天有缘,每天能够有时间在这裡薰习,这种福报世出世间都很难遭遇。《华严经》翻译完成,当时是《八十华严》,武则天那个时候做皇帝,她在经的封面上题了四句「开经偈」,开经偈是武则天题的,「百千万劫难遭遇」,话是真的。她作了这首开经偈之后,以后就没有人再作一首能比她好的,作不出来。你们不妨试试看,你们也作一个开经偈,能不能比她更好,那就用你的,就不用她的。作不出来,作绝了!说实在话,那真的也是菩萨示现来做护法,不是菩萨示现决定做不出来。所以我们的缘分是百千万劫难遭遇,一定要珍惜,那就是一定要真干。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06:44:3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299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