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识规矩颂 |共12集|MP3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台湾景美华藏图书

admin 净空法师评论1阅读模式

第9集

MP3下载

文字版点击加号

展开收缩

第九讲

 

颂文: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

    这是第六识的第二首颂。

【此颂第六识于三性三界三受之中恒常转变改易。正如善时忽生一恶念。喜时忽生一忧念。改易不定。】

这个不必多讲,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经历,心里面想一件善事的时候,突然起了一个恶念,想喜事的时候忽然想起悲哀的事,就是心不定。第六意识心不定,非常容易转变,易转。三性三境三种受都很容易转变。修定,就是让极易转变的第六识叫它不转变,这就叫功夫,这就是定。真正用功就是从第六意识下手,六七因地转,五八果上缘,真正用功就是意识上下功夫。

识论云。此六转识易脱不定。故容与三受相应。皆领违顺俱非境故。领顺境相。适悦身心说名乐受。领违境相。逼迫身心说名苦受。领俱非境。于身心非逼非悦名不苦不乐受。或名五受。以苦分忧。以乐分喜。故如是三受与五识相应。说名身受。】

三受与五受是开合不同。我们讲“观受是苦”中讲的五受,身有苦乐两种受,心有忧喜两种受,除了苦乐忧喜,还有舍受,不苦不乐受。三受与五受只是开合不同而已。这是极容易转变的。

与意识相应。说名心受。若恶念起时。则根本惑与随惑相连而起。若善念起时。信等善法亦相连而起。以此染净诸心所法相连意识。于性界受三恒常转易耳。】

我们总看这两段,其大意是说第六意识,它是一类相续还是易转生?第一句话答复了,他是易转生,并不是一类相续,如果是一类相续,那就变成有定了。第七识跟他不一样,第七识是一类相续的。第七识只有一个单纯的我执,我执永远不断,这个执着相续而生。第六识则不然,他常常转变,很容易随外面的境缘而转变,他极不稳定。对治第六识呢,就是要让他定下来,对治第七识呢,就是要破它的执著。我们了解他,就知道应该如何下功夫。转变之大,对凡夫来讲是讲三界。学佛的人,实在说是十法界当中恒易转哪!如何易转?比如一会要成佛,再一会觉得成佛太难,我做菩萨就好,你看,佛法界就降到菩萨法界。再一转,觉得还是人天快乐,就落到人天界。这个变化太大太大,实在就是这个样子。因此佛法里告诉我们事实真相,告诉我们一切法生起作用的因缘,什么原因生起的,他是什么样的相状,他起什么样的作用,叫我们全盘了解,把他认识得清清楚楚,决定没有错误,这叫正觉,这是佛法。所以佛法不是宗教,宗教没有这种说法。宗教里面只说一个主宰神,无条件被这个神主宰摆布,这是宗教。佛教没有这种说法,佛法叫你学佛菩萨,决定不迷惑,决定不迷信。唯有一切事实真相都了解,才能解决问题,才能解决生死大事,迷惑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颂文第二句根随信等总相连是讲相应的心所,是不是也很容易转变呢?回答,是的。确实相应心所也是很容易转变的。这里举出两大心所,根本烦恼和随烦恼。善法就是十一个心所,信等善法。总与意识相连,意识怎么转,心所也跟着转。这两句说的是这两个意思。

 

颂文:动身发语独为最

颂文三四两句是讲第六识的业用,业是他的造作,用就是用途。第六意识造业,它能够发动身语两种业力,尤其以意业为最大。意业好比总司令一样,它指挥身口造业。你想做什么事情,一定是心里头先有主意,这才去做。言语也是如此,我们讲什么话,先会在心里想想我应该怎么说法。心是主宰啊!再给诸位说,见了性的菩萨,这个在第七八识中会谈到这个问题,大概是八地以上的菩萨,他们的身语再不受六识与心所的干扰。那个时候他说话,或者答复别人的问题都不用想。不用想一想的言语就不造业,想一想那就造业。想一想我说一句好话,这是善业,说句恶话,这是恶业,因为他经过了第六意识。如果不经过第六意识,你要晓得这个道理,你就能体会到金刚经的意思,如来无法可说。为什么无法可说?因为如来所说一切法,没有经过自己意识。所以,佛说法好像敲鼓敲钟一样,大扣则大鸣,小扣则小鸣。他没有经过思考,没有经过筹虑,随便哪个人问,问了就答,所以他不造业,恶业善业都没有,这就叫净业,净业是我们不得已给它取的名字。我们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实在讲,这个功夫我们不是做不到,但是要相当一段长的功夫。只有将一切事理了解一个大概,对真相了解了,你才肯放下,放下之后,平等心现前,虽然现前,并不能断根,有时候还会起作用(有起伏)。到第八地的时候功夫深,不再起现行,第六七意识我执法执不再起作用,这个是甚深禅定,自己本性才完全做主,这段文我们也把它念念,大意已经跟诸位讲清楚了。

此颂第六识行相最胜。于八识中独此识最强。以具三种思故。一审虑思。谓筹量时无造作故。名审虑思。】

审虑是什么意思,他想了,考虑了,认真考虑以后没做,这是第六意识,无论善事恶事,他想了很久,最后没去做,这就叫审虑思。

二决定思。意既决定。有所作故。名决定思。】

不像审虑思,想想就算了,就作罢了,这个是决定要做,等待机缘,在一定情形之下他去做。

三动发思。动谓动身。发谓发语。动身之思名为身业。发语之思名为语业。思即是业。故动发思为身语业。则前二思为意业也。】

思就是业,为什么呢,思里面就有分别界限,心里头有了“田”,你看我们中国人造字,我在讲堂里头也是一再提醒诸位同修,一定要保存我们中华文化,保存中华文化这个功德无量无边。文化不是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财富宝藏,它是整个人类的财富宝藏,所以我们中国文字一定不可以搞什么简体字,那一搞就不得了。我们文化的根寄托在文言文基础上,没有文言文,中华文化就连根拔除,所以大家要发扬中华文化,一定要读文言文,发扬文言文。你看思字,心里面有了界限,有了分别,就叫思,“田”是界限,是个分别相。想呢,还没有分别,心里面有个相,思就造业,想不造业,思造业。思有分别,这里面就有是非善恶,分别善的造善业,分别恶的造恶业。那么有业,阿赖耶识里就落种子,到了动身发语,这个业就重了,种子就力量强了,如果只有审虑思,思了之后就罢了,这个也造业,但力量比较薄弱,还是有受报。

讲到这个,我们世间一切善法恶法是造业,那么我们修学佛法造不造业呢,我们一天想阿弥陀佛。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造业吗?一样造业。如果你其他念头都没有,单单就想一个阿弥陀佛的念头,那你在我们这个世界里没有果报。为什么呢?因为三善道里面没有阿弥陀佛,三恶道里面也没有阿弥陀佛。那你想阿弥陀佛的果报在哪里?果报在西方极乐世界,到那里受果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带业往生就是这么回事,生凡圣同居土。理论就是这个,真能去,你造的这个业,你受这个报嘛。如果你要懂得这个理论的话,那就不一样了,你要晓得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阿弥陀佛是梵语,阿是无,弥陀是量,意思是无量。诸位想想,你有思就有量,没有思就无量,心里面清净就无量无边,这个念佛叫离念,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带业,你没有造业。我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心里面是清净的,清净心念阿弥陀佛,这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上品上生,花开见佛。你用第六意识念阿弥陀佛,带业往生,不用第六识不用第七识,就不带业,那个品位极高,成就极大。所以不懂道理怎么行,理论一定要懂得。那个不懂道理,像乡下的老阿公老阿婆,他们不认识字,什么也不懂,他有个好处是我们一般人所不及的,他能听话,就是老实,老师教他怎么做,他就死心塌地地那么做,心里决定不改变,所以他决定往生。古人说唯上智下愚可教也,最难教的是半吊子,当中的,很难成就。上智之人懂得这个道理,一闻千悟,真心没有分别。下愚之人,他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也是一生成就,时间稍微长一点而已。两个人同样念阿弥陀佛,一个着相,一个不着相,一个带妄心,一个不带妄心,没有妄心是真心,真心没有分别,妄心才有分别,这个说明思就是业。故动发思为身语业。则前二思为意业也。前二思就是审虑思和决定思,这两种是意业,动身发语就是身业口业,身口意三业,造作这三业是第六意识为最强。具此三种思故。造善恶业此识强于诸识耳。】

 

颂文:引满能招业力牵

【此颂上三业能招引满二果。牵引八识受生死苦也。引者谓此识能引诸识造业。满者谓此识能引前五满八识异熟果报。故云。一业引一果。多业能圆满也。能招业力牵者。如与善位十一相应则为善业。牵之而往人天。与根随染位相应则为恶业。牵之而往三途。如影随形故曰牵。然其引业乃能造之思。要是第六意识所起。若其满业能造之思从五识起。然五无执不能造业。虽造满业亦非自能。但由意引方能造作。故五亦具善恶二性。七八二识皆不能造。无记性故。有漏章竟。】

这段的大意虽然简单,可是讲了很多内容。什么叫引业,什么叫满业。这一句是讲受报,前一句是讲造业,造业一定要受报,有因一定有果。诸位要是真正能相信因果了,那么哪一个人担心受恶报呢?不受恶报很容易啊,只要你不造恶因,就不受恶报。你要造恶因,又不想受恶报,哪有这种情形,没有这个道理。佛法讲的自作自受,佛能不能代替我们?不能。求佛菩萨赦免你的罪这是迷信,对于佛教的道理一窍不通。佛菩萨大慈大悲,他要有这个能力早就赦我们的罪了,早就代我们受这个过了。没有办法,没有人可以代替。佛能够救度众生,用什么救?把理论真相告诉我们,教你自己救自己,这是佛法。我们要自觉自悟自度啊。佛法是教学,佛法是教育,不是宗教,宗教我们可信可以不信,教育我们一定要接受。别人说你没受过教育,你听了多难过,说某人不信宗教,他无所谓。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就是有没有受过教育,这是不相同的地方。这两句讲的是因缘果报。

那么什么叫引业呢,引是引导,引业是你在造善恶业中力量最强大的,能够引导第八识去受生投胎。这个第八识就是我们俗话讲的灵魂,在佛法里面讲神识。引导你去投胎,这个力量最大。如果恶业力量大,就引导你去三恶道投胎。善业力量大,就引导你去三善道投胎。今天科学发达,比如试管婴儿,这个意思,就是说人可以凭着科学技术造人,如果真的是这样,他可以造千千万万的人出来,他有没有能力造出来?试管婴儿也是由神识来投胎的,也是因缘果报,决定不会无因而起。那么这个因缘也是相当复杂。如果我们念佛的力量强,这个引业就引导你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这个理论。引业所受果报都是无记性,业有善恶,果报是无记的。比如造善业到人道来投胎,这义投胎得了人身,这个身没有善恶,是无记业。无论你在善道恶道受生,身这个果报都是无记的。

什么叫满业呢?我们得到这个身是无记的,但是我们一生当中种种苦乐忧喜的感受,这叫满业。这是引业与满业,我们必须要分清楚。引业,我们常讲是总报,满业是别报,我们大家都生到这个世界来,每一个人都得到人身,这总报是相同的,一样的。可是每一个人贫富、贵贱、苦乐的享受不同,各人有各人的果报,这叫别报。引业满业都是第六意识心心所造的,力量最强的就变成引业,力量弱一点的就变成满业。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就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自作自受。我们这一生命苦,在此地苦,换一个地方还是苦。你命里没有财富,想尽办法弄点钱,没几天钱又丢了,命里头没有嘛。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古人所讲的心安理得,道理懂得,心就要安定下来。身在富贵之家,就安于富贵。身在贫贱之家,就安于贫贱。如果大家都能心安,这样社会就安定,不明白这个道理。他自己没有福报,看到别人有福报,他不服气,他就斗争,制造社会动乱。他把富人斗倒了,他自己也不会发财。本来命里就没有财富,现在再一斗争,造了更重的罪业,那是苦上加苦啊!怎么会变富呢?不可能的事情,没有这个道理的。我们要晓得,满业是前世修得的。佛法说的非常清楚、明白、透彻。可是人们不相信,这就没有办法了。

佛法给我们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那么这个说法是不是宿命论呢?不是的,佛法不说宿命论。宿命有,但是可以改变的。所以佛法讲的是因缘果,前世造的因,这世受的报。但因和果当中有个缘,因要没有缘,不会结果。因与果我们都没办法操纵,但我们缘可以操纵,所以佛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可以改变命运。下手的方法就在缘上。比如说我以前造了很多恶业,现在觉悟了,断恶修善,使我善的力量超过恶的力量,后来果报就会改变。但诸位要晓得,善业恶业不能抵消,佛法里面决定没有将功折罪,这个在理论上讲不通,但哪一个力量强哪一个就先受报。我过去生中造的业晓得有恶报,可是我不愿意受恶果,我现在就拼命造善,善的力量强,它就先受报。如果能够保持觉了不迷惑,生生世世都修善业,那个恶业就会攒在那个地方,攒着不动。这个就很自在了。所以你要有智慧要有觉悟才能控制住。但是永远保存在那个地方,不是个办法,哪一天你守不住了,那还是危险的事情啊。

比如大家读《慈悲三昧水忏》,悟达国师,十世的高僧,他能够把那个恶业放在那十世,让它不起作用。可是他做了皇帝的老师,皇帝送了他一个沉香宝座,这一念生欢喜心,这个麻烦就来了,就守不住了,他前世的冤家就找到身上来了。这个冤家债主力量也很强啊,这个冤仇非报复不可,念念不舍,经过了十世,还是找到身上来了。所以最究竟最彻底的方法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呢?到那个地方,环境好,没有恶人,没有坏的朋友,没有造恶业的缘,纵然有个恶的念头、想做个恶事,也做不成功。那个世界生活环境比我们好,缘好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才是究竟彻底的方法。

人能够修善,而修善里面,善有大小。你们看《了凡四训》就晓得,什么是大善呢?如果你做这个事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一切众生做的,这个就是大善。刚才我跟诸位说了,你能读文言文,你能保存中华文化,这是为全人类造福,这是大善。你们将来从事于工商、政治,如果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兴盛,这是有利于国家,也是善,但没有保存中华文化那个善大。如果只是为我们一身、一家,那是小善,没有办法转业。能够为社会、为国家才能转业。如果为天下一切众生那就更不必说了。可见得,命是有,但是命可以修改、可以转变。修改、转变的主动权操之在自己手里。这些道理、这些事实真相,我们要明了。

修行,行就是此地讲的身口意三业,业就是行为,心里面的思想是心的行为,口的言语是口的行为,身的造作是身的行为。修就是修正,我们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就叫作修行。所以诸位要晓得,你念佛拜佛是不是修行呢?如果念佛、拜佛的时候,心里面还打妄想,还有是非人我放不下,那哪里叫修行呢?有那么个样子,没有内容啊。修行,重点是在修心,修意业。心善,身口当然就善,心不善,身口怎么装着善那还是不善。心里面起恶的念头,口里面说的甜甜蜜蜜,即使说尽了好话他也是做恶。心里面是善,打人骂人都是善,这是为他好嘛。所以修行要把重点抓到,修第六意识。

修行在哪里修?念念都能修,不一定要在佛堂,不一定要在深山的洞穴里面。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心动念之处就是修。你这一念起来,你立刻觉悟我们错了,为什么又起恶念呢。一个善念起来了,应该把这个善念发扬光大。什么叫善,什么叫恶呢?善恶最低的标准,凡是为自己就是恶,凡是替别人着想的就是善,这是善恶最低的标准。所以你要是真正修行,就要多替别人着想。大家都好了,那我自然也就好了。我一个人好,大家不好,那我还是要受罪嘛。多替别人着想,多成就别人,多帮助别人,决定不可以障碍别人。障碍别人的善事善法,这是无边的罪业,随喜赞叹,这是无量的功德。这个叫修行,修正我们的行为啊。我们的行为错在哪里呢?恰恰与这个相反,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这就错误了,修是把这个修正过来啊。一切为众生,一切为佛法,绝没有一念为自己,这叫做修行。对别人一切的过失,也不要放在心上,要能恕人。你看看这个恕字,如心,心就是真心,真心是清净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看到别人的恶行恶念,就像看虚空一样,自己的心多清净,自己心里头绝不起一个波浪,这叫恕道。对自己的过失,不能原谅,要恕别人,但不能饶恕自己啊。我们现在呢,是对自己饶恕,对别人不饶恕,这就错了,我们修行就要把这个行为修正过来。所以修行,就是修正我们身语意三业。那么果报,引业满业,那是当然圆满。

我们读经,《华严经》里面讲的华藏世界,毗卢遮那如来的果报依正庄严,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依正庄严,这些果报从哪里来的呢?修来的,果报是自然的啊。别人不相信,是因为道理没有透彻了解,所以他不相信。我在26岁时,朱境宙老居士送给我一本《了凡四训》。我看了之后很感动,很相信,我照做啊。我本来没有福报,现在变得很有福报。我本来命中短命,现在变得长寿了。我相当于是为诸位现身说法。我得到这个效果,所以我才敢说得这么干脆,这么斩钉截铁。我能得到这个效果,你们诸位当然也能得到这个效果。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今年93岁了,他现在还讲经,耳聪目明。这是怎么来的?自己会转业啊。怎么转的呢?事事为别人着想,为大众着想。自己怎么样呢?自己还是过自己清苦的生活。我当年跟李老师在台中,看到他没有为自己添置一件衣服,没有改善自己的伙食。他吃得非常简单,每天吃饭费用是台币两块钱。我们可能会想,这没有营养啊。你说没有营养,但他活到93岁还有那么旺盛的精力。我们好像营养足啊,但却搞得一身的毛病。这是事实摆在那里,给我们看哪。那我们再不相信,那就没办法了。

在这里我们做一个总结,第一首颂是讲第六意识的自体与其相应心所。今天所讲的第二颂说明他是一类相续而生还是转易生,以及他的业用果报。业是他的造作,他的活动,活动的情形,活动的范围。用这个字就是讲它的果报、它的结果。玄奘大师用的笔墨很少,文字很少,可是把这个事与理都讲得很清楚。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1月21日11:04:0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568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