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140集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锺茂森博士主讲  (第一四O集)  2011/3/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7-007-0140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论语》。请看「尧曰第二十」,这是《论语》的最后一篇。这一篇比较短,只有三章,第一章是「尧曰」,第二是「子张问」,第三是讲「君子应知命」。前两章比较长,最后一章很短。我们今天来讲第一章,我们先把这章从头到尾念一遍:

 

【尧曰。咨。尔舜。天之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这一章是汇集了古圣先王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真的把这一章意思吃透了,那麽现在我们讲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就不难实现。这一章根据皇侃和邢昺的注疏,把这章分为五节,因为很长,我们分成五个小段来讲。

 

第一节是从开头『尧曰』,一直到「天禄永终」,这是第一节。这是帝尧给舜的一个命辞,给他下达的命令,也是一种嘱付。我们知道,尧禅让给舜,舜禅让给禹,尧舜禹的时期,天下大同,帝位不是父传子的,而是选贤人、圣人来传位,天下为公。到了禹的儿子王启,建立了夏朝,这就开始家天下,夏、商、周三代叫小康,不是大同,夏、商、周三朝开国的王都是圣王。这裡我们看到了尧舜禹汤和武王这些圣王的教诲。第一节是尧对舜的一个嘱付。尧在这裡跟舜讲话的时候应该是禅让的时候,把王位传给舜,然后嘱付他。所以一开始先发出感叹,『咨』,这是叹声,很感叹的说。底下又呼唤着舜的名,『尔舜』,尔就是你的意思,舜是他的名,名之前加个你,这是加强语气,提起他注意。『天之曆数在尔躬』,这个意思是说,依照天的曆数,帝王这个位子当传给你。尔躬就是你身的意思,你可以身继王位了。「天之曆数」,根据孔安国在《尚书》的注释(《尚书》有《孔安国传》,这是《尚书》的注释),说曆数就是天道。尧在这裡对舜讲的话,以及后面看到的汤王、武王讲的话,其实最初都是出自于《尚书》,《尚书》是上古时代的一部书。按照天的运数,帝王要改姓了,从唐尧要换到虞舜,这是讲天道。尧这样对舜说,也是告诉他,你肩上的使命重大,你要继续为万民谋福祉,要对得起天赋予你的使命。

 

底下说,『允执其中』。中是中道,执是执持,允字可以当信字讲,根据何晏的《论语集解》,这个允是信的意思,信实的意思。允执其中,就是尧在禅让的时候,嘱付给舜说,要信实的执持其中道。中道,是古圣先贤以心传心的大道,尧舜禹汤这些圣王他们都证得中道。舜已经证得中道,所以尧才传位给舜。这中道很难讲,一般来说不偏不倚就谓之中,不落二边。不落二边是什麽境界?是不起心不动念,当然更没有分别执着,这才是中道。稍一动念头,已经偏离了中道。如果起了念头,还要分别执着,还有爱憎好恶,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惯,那离中道是十万八千里了。所以中道是讲心法,这跟佛法讲的中道没有两样。儒家是讲中庸,相传子思作《中庸》,子思是孔子的孙子,把孔子的心法表达出来。

 

《中庸》裡面讲到这个中字,它先有个和字,中和、致中和。什麽叫中?喜怒哀乐之未发,这叫中;和是发而皆中节,这叫和。所以「和」比「中」就容易了。中是未发,不起心不动念这是中,这个难做到,喜怒哀乐还没有发的那个状态,那是指没起心没动念,我们凡人做不到,也很难体会。所以要有一个阶梯,这阶梯是和,和是你发了,你起心动念了,可是起心动念皆中节,中节就是有规矩、有礼度,不能够偏邪;换句话说,起心动念用得正,这叫和。用「和」做为阶梯,逐渐逐渐达到「中」,这叫致中和,慢慢入圣人境界。

 

「和」字我们怎麽修?这个和是从内心来做。内心裡面如果还有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对立的念头,这就不和了,因为内心有冲突,所以先要把内心当中的对立、矛盾、冲突化除,和字才能做到。你心和了,那你跟外面的境界就能和,外面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能和谐了,都没有矛盾,这就是什麽?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外面境界是家、国、天下,内心是境界的主宰,境由心转,你心和了,境界没有不和的;心不和了,境界肯定也不和,所以和与不和跟外境没有关係,跟你自己心有关係。所以当我们在批评外面的人,「那个人怎麽样,那个怎麽不好,这事情怎麽做得这麽糟」,在那裡批评指责的时候,实际上你心都已经不调和了。谁错了?不是别人错了,自己错了。尤其是做领导人一定要会把握这一点,如果一个领导常常是批评别人,批评自己的下属,你做得怎麽不好,你这个怎麽样,做得怎麽不如法,全都是不满意,那你带这个团体肯定就不和。为什麽?你心不和。你不和怎麽能够得到中?和是中的基础。所以我们现在希望和谐世界、和谐社会,要先我自己内心要和,不看别人做错了什麽,而是看我自己内心是不是永远保持平衡。别人的错误我不放在心上,我要有这个使命来教导别人,我要做好样子,但是不批评别人。先从这做,慢慢你能够入中道。

 

尧对舜说的这个话,「允执其中」,那是比和的境界更高,他是中道。舜是不起心不动念的状态,所以他那个世界是大同世界。如果我们还起心动念,只是和,没有矛盾、没有冲突,你的境界是和谐世界。和谐世界跟大同世界还差一点距离,就在乎你有没有起心动念。尧、舜、禹在这裡都给我们做到了,真正是大同世界,他们允执其中,永远保持心地清淨、平等,哪裡会有自私自利的念头?所以他们只会找最贤能的人来继位,找圣人来继位,他不会想到给自己的儿子留这个位子。所以由圣人来做我们的领导,这是人民的福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5日11:10:1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65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