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53集 视频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正如明朝了凡先生,他早年遇到孔先生,那是一个算命算卦的高人,算得很准。给他起卦,给他算得很准,多少岁考到秀才,考多少名,做一个什麽官,得多少俸禄,命中无子,最后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寿终正寝,全给你算准了。后来了凡先生果然就按照他算的,就走这条路,一模一样,说考第几名,他就考第几名;说得多少俸禄,一分一毫都不差。最后他明白了,人真有命运,所谓「进退有命,迟速有时」,要争也没用,要想也没用,他也就不争不想了,跟着命运走。

 

后来到了南京栖霞山拜会云谷禅师,云谷是当时明心见性的大德,他度人的方法也很奇特,人来了,不跟你讲话,扔你一个蒲团就让你坐禅,他就陪着你坐。了凡先生就很老实,给他个蒲团他就跟他坐,一坐就坐了三天三夜。这时候云谷禅师就发话说,你用的是什麽功夫?我见你三天三夜居然不起个妄念,这很难得。圣人之所以能成圣,是因为他没有妄念;凡人之所以作凡,是因为他妄念相缠,你用的是什麽功夫?袁了凡也很老实,跟云谷大师讲,我也没什麽功夫,只是我的命运给孔先生算定了,要想也没用,就不想了。云谷大师就哈哈大笑,我原来以为你是个豪杰,没想到你还是个凡夫。「此话怎讲?」云谷就说,孔先生给你算的命,二十年来你怎麽不能够转动一毫,你岂不就是凡夫?了凡说,难道命运可以转吗?云谷禅师就告诉他可以转,命由我立,福自己求,命运要掌握在你自己手中。《尚书》上讲的惟命不于常,天命是无常的,就是《易经》讲的,它是不断在改变,怎麽改?完全按照因果来改,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就得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自然之理。不过很难得,了凡先生这二十年来,他也没种善因,也没种恶因,所以完完全全按照孔先生算定的命运来走,一分一毫都不差,所以我们恩师讲,了凡是一个标准凡夫,难得。我们比起了凡先生还比不上,我们连凡夫都不够标准,我们是煳裡煳涂老是打妄想的凡夫,还造恶业的凡夫。

 

云谷大师点化了凡,告诉他,你想真正改变命运,从今以后你先把你自己的过失改过来,孔先生算你命中无子,命中得不到功名,为什麽会如此?让他自己去反省。过去读书人都明理,这些儒经他们都读过,所以他们能悔过。悔是忏悔,忏悔第一个要觉悟,到底自己有什麽过失。了凡先生自己就反省,为什麽自己考不上举人和进士?他命中只有秀才,秀才不算是功名,他为什麽命中当不了大官?他就想到,科第中人、有富贵的人都有福相,他心地都比较淳厚,而自己心地刻薄。譬如说喜欢批评人、轻慢人,心地不够厚道,讲话也很刻薄,没有留有馀地,所以这不是福相,命中就不该有功名。为什麽命中无子?他就想到,他想了六条自己的过失。心裡没有仁爱慈悲(天有好生之德,你有仁爱心你才能生养万物),没有仁爱;矜惜自己的名节,不能够勇于帮助别人;而且又有洁癖,太过于喜欢乾淨,不能容纳一点的污秽,包括别人的缺点,他不能容。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如果水太清了就不长鱼,一个人太过清高不能容人,就很难有仁,仁爱心就没有了。所以了凡自己深刻的忏悔,懂得了自己真的命中不该有功名,不该有儿子。

 

云谷大师这才跟他讲(他能悔过了就点示他),既然你已经找出了命中没有功名、命中无子的原因,你把这些原因去除掉,你命中就会有儿子、就会有功名了。所以给他个功过格,功过格是什麽?就是用《太上感应篇》。我们现在读的《弟子规》、《感应篇》都可以做功过格,天天对照反省,有做不到的,要忏悔、要做到;有犯的过失,一定要改正,明天不能再犯,努力的断恶修善。结果终于他把命运改过来了,本来命中没有功名的,他后来考上进士,当的官也比原来算的要大;本来命中无子,他生了个好儿子,《了凡四训》就是他晚年写给儿子的家训;他的寿命也延长了,本来命中是五十三岁走的,他活到七十三岁,多活了二十年。

 

所以命运是可改的,这才是《易经》所讲的精髓,你看这个「易」就是叫你改,让你不断的改,日新又新,天天改,你天天命运就能转变,它不定的。把过失全改了,终于无过了,最后你一点过失都没有了,你的命运就变得圆满。真正到无过的境界,这是圣人,圣人的命运跟宇宙天地合而为一,所谓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合其吉凶,他自己已经没有了,完全跟宇宙万物合为一体,这是我们学《易》的目标。

 

《易经》是一个镜子一样,让我们看到之后对照反省,还有什麽过失要去改。「人不学《易》,虽有过而不知」,所以经典不能不学,所谓「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我们如果不学习圣贤教诲,自己到底有什麽过失真的都不知道,天天自己感觉还挺好的。不少人有这种同感,「不学还挺快乐,一学,心裡都压力挺重的,怎麽自己是这麽一个人?」来跟我讲,我就安慰他,我说这是必然的。过去你有这些毛病你不知道,所以你感觉挺好的,现在知道了。就好像你过去有病,你没去医院检查你不知道,现在检查出来了,就得治病,把病治好了你才是真正健康的人。所以不能够沮丧,反而你应该欢喜,你现在知道得早还好,等到病入膏肓,你要治都来不及了。就像孔子的感叹,希望早点学到《易经》。过失早点改,不就好了?你看他讲的,加我数年以学《易》,就可以无大过了。

 

从这裡我们体会到,他老人家真是对《易经》觉得是相逢恨晚。所以遇到了《易经》,他老人家就非常努力认真的来学习,「孔子志于道,读《易》韦编三绝」。这是给我们做好样子,他志于道,他的志向是成道,要做圣人。所谓「读书志在圣贤」,读圣贤书就是为了做圣贤,不是用来装点装点自己,或者是消遣消遣,那就搞错了。现在有不少学传统文化的,好像一种赶时髦,觉得是种时尚,能拿一部《论语》念上几句,在别人眼中看,有点文化,这是什麽?装点装点而已,志不在道、不在圣贤,学点文辞没有什麽大用。要学,首先学贵立志,志于道,我为什麽要学?我要做圣人,我要做像孔子一样的圣人。学儒,就要学得像孔子那样,做现代的孔子;学道(道家),就要学得像老子、庄子一样;学佛,就要学得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你这是真学。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6:07:3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46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