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53集 视频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你看在二OO八年胡润套现榜上评出来的中国首富,以一百三十五亿元身家名列榜首,前半年被评为首富,后半年十一月份就锒铛入狱,因为经济犯罪被捕,他在狱中还企图自杀。你看看,这富贵不就是像浮云一样吗?不义而富且贵,真正是太划不来了,不仅富贵保不住,义也没有了。不义就是造业,真正是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真正聪明的人要看得透,那些不能长久的我们不要去追求,追求的是要长久的,什麽是长久的?道是长久的。真正得道了,不生不灭,你就得永恆的生命,你就不死了,这才是值得。

 

蕅益大师在注解裡面他讲到,「乐在其中,则心境一如,当与赞颜子处参看」。这个我们刚才有提到,颜子就是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他是箪食、瓢饮、陋巷,不改其乐。蕅益大师要我们跟这段《论语》参看,证明孔颜都得到了圣人的境界了。孔子的弟子中,只有颜子能够堪称得孔子心法,所以孔子在三千弟子当中只讚歎颜回好学。人家问他,弟子中谁好学?他说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而死,今也则亡。颜回死得早,三十多岁就死了,比孔子早走,孔子非常痛心,这是他的传人,可是他寿命短,大概人间没有他享受的地方了,他要到天上去,福报太大了,人间留不住。但是,毕竟这对人间来讲是一个悲哀,所以夫子很心痛,说这个感慨的话,颜回好学,但是他死了,就没有了。换句话说,只有颜回真正得夫子心传,传法弟子,三千弟子裡面其他人都没办法,不够格。

 

但是孔子着书,留下这些典籍,还有弟子们把老师讲的这些话也记录下来,包括我们现在读的《论语》,这都是孔子的心法,把它记载下来,传给后世。后世真有得夫子心法的人,那是什麽?孔子的私淑弟子,蕅益大师就是一人,李炳南老先生也应该算得上。你看他们的注解,真正是直截揭示出孔颜心法。你再看看他们的行持,蕅益大师是出家人,李炳南老居士是在家人,生活都是像孔子、颜回一样的清苦。

 

出家人蕅益大师是律学大师,严持戒律,戒律裡面就包括「过中不食」,而且当然是吃素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蕅益大师也是过这个生活,历代祖师大德都是过这个生活。李炳南老居士日中一食,他一天只吃一顿饭。他是我们恩师的老师,恩师跟我们讲,他过去跟李炳南老先生学习的时候,看到李老日中一食,他也学,也是日中一食。学了八个月才跟老师讲,老师问他,「你觉得身体怎麽样,会不会缺乏营养?」我们恩师笑着说,「没有事儿」。雪公看到了之后,把桌子一拍说,「好!你永远做下去,就不求人」。生活简单,花费少,不用求人,这个生活自在。但是我们恩师讲,他吃的一顿饭比起李炳南老先生那一顿饭要多,所以花费要多一些。好像我们恩师一个月(当时在台湾)用的台币,相当于一个月花三块钱美金用在吃上,一个月吃三块钱美金,李炳南老先生一个月只吃二块钱美金。所以恩师说,我这个徒弟还差一点,没赶上师父。但是已经是不得了了。真正是做到了「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的生活,所以他们都是乐在其中,像我们恩师不也是如此吗?

 

蕅益大师这裡讲,「乐在其中,则心境一如」,他这个乐是心中的快乐,中就是心中,这是讲心。但是这个乐也离不开外境,外境是什麽?「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的生活,这是他的境。乐不在这个境界上,但是又不能离开境界,乐在心中,心境一如。他的心清淨,所以境界也清淨,身心清淨、境界清淨,就一如。一如是不二,心境不二,为什麽不二?因为境界就是心所变现的,有如是心,就有如是境。境界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的清苦生活,他能得到乐,乐在其中;如果换过变成了富贵,富贵是不是他就不乐了?也不是,富贵还是乐。他的乐,不因为境界的差异而有不同,不管什麽境界他都乐,乐是在其中,不是在外。一般凡夫所追求的是富贵,他不愿意过清苦的生活,他把乐看作在外,乐在其外,不是乐在其中,所以他向外去攀求。能求得到吗?求不到的,因为乐本来就在其中,就在你的心中。境界,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富贵的境界或者是清苦的境界,有好还是不好?没有好坏,好坏是在你这一心,你认为它好就好,认为它不好就不好。现在叫你把好和不好的分别心放下,你就归一了。好和不好是二,把二放下就归一,心和境也就一如了。所以,清苦亦如是,富贵亦如是,都不妨碍他求道的快乐。

 

底下蕅益大师又讲,「不义富贵,但如浮云,则似太虚不染,非巢许之所能达」。蕅益大师给我们点出这个境界,真的这才是孔子真实的境界。一般人总脱离不出二法,不能够入一。二法是什麽?富贵和清贫,把富贵、贫贱当成二。当成二了,总得不到真乐。真乐是离开了相对的二法,你才能够得到真乐,因为这个乐不是跟苦相对。有苦、有乐是二法,二法当中没有真乐,离开二法就回到一法,就一如。蕅益大师这裡讲的「不义富贵,但如浮云」,这个浮云有没有?确实有,你看到了,天上确实有浮云,有的浮云也长得挺美的,你知道它是假的,不是真的。有时候我们仰望天空,浮云以种种的形状也在不断变化,也挺好看,你可以去欣赏、可以去受用,但是你不会去染着。这就是下面讲的,「则似太虚不染」,太虚是虚空,虚空不会因为有浮云而有染。有浮云,虚空还是这个样子,空空如也;没有浮云,虚空还是这个样子,空空如也。它不染,不为浮云所动,但是它也不会排斥浮云。

 

这个境界,这裡讲的「非巢许之所能达」,巢许是什麽人?巢父和许由这两位贤者。他们两人也很难得,他们是尧帝时代的人(尧王,尧舜禹的尧),他们俩对富贵一点不贪图,他们隐居不出来做官,自己有才华。尧王知道他们有才华,想把自己的君位让给他们俩。尧是禅让,我们知道尧是找到舜,尧、舜、禹,尧禅让给舜。在没找舜之前,尧其实想找巢父和许由,巢、许二人,可是他们俩逃避,不接受。他们确实能放得下世间的名利,天子的位他们都没看在眼裡,他们不接受,他们去当隐士,这是高洁的志向,后人也很称讚,这是难能可贵。唐朝诗人杜甫有一句诗叫「巢许山林志」,巢许二人志在山林,隐居。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6:07:3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46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