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53集 视频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可是蕅益大师讲,孔子的境界「非巢许之所能达」,换句话说,巢许的境界比不上孔子。孔子是什麽境界,巢许又是什麽境界?用佛法来讲就很明瞭,巢许二人是小乘,小乘圣果,孔子是大乘菩萨。小乘人只求自度、自觉,但是他真正的大慈悲心没有发出来,不能够普度众生。尧王把地位要让给巢许,他俩不接受,为什麽?不想。不想污染了自己的清淨心,这实际上是什麽?他住在自度的境界裡,犹如小乘证得阿罗汉果的人,他们住在偏真涅槃当中。涅槃是没有烦恼的境界,涅槃不是说死了才叫涅槃,不是。你现前放下烦恼了,什麽烦恼?见思烦恼,也就是一般我们讲的执着,孔子讲的意、必、固、我,这四桩事都是执着,把执着放下了,你证得小乘阿罗汉果,你了脱生死了。可是这属于偏真涅槃,他不能够普度众生,所以这个觉悟不圆满。

 

释迦牟尼佛当年他是批评小乘人,只顾自己觉悟,不肯去度众生。在《法华经》裡面弹偏斥小,甚至骂这些阿罗汉说「你们是焦芽败种」。所以《法华经》是劝导迴小向大,以广度一切众生为己任,这是孔子讲的仁的境界。仁是什麽?爱人,推己及人,自己觉悟了,那得觉悟别人,这是仁。《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是自己觉悟,小乘阿罗汉是明明德,可是明得还不圆满。明德是他的性德,性德露出一部分,不圆满,要怎麽做?要亲民,亲民就是度众生。所以明明德是自觉,亲民是觉他,止于至善就是觉行圆满,这是大学之道,这跟佛法讲的三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就成佛的境界是一样的。

 

孔子追求的是大乘精神,他高出巢许二人的境界,所以他说富贵于我如浮云,就好像什麽?浮云在太空当中,太空不因为浮云而有染,但是也不排斥浮云。如果能够用富贵来帮助众生,孔子也接受。你看孔子也出仕,他在鲁国做过大司寇,这是相位,做宰相。这是富贵,他接受,为什麽?因为他在这个位子上,可以帮助推行周公之治,这是行菩萨道,他不会逃避,他能接受。他周游列国的时候,如果国君器重他,他也乐于去帮助,也愿意有个一官半职,用这个机会来落实圣贤之道。他不是为自己,他不是想要自己得富贵,他真正是为帮助社会大众。这种就是夫子讲的,不仅立了,他也能够权,权就是行权方便。有的人可以跟他共学,不可以适道,就是不能够一起走一条道;可与适道,不可以与立,他不能够得道;可以得道的,可与立、不可与权。像巢许二人得道了,他成为贤人,包括商末周初的伯夷、叔齐,孔子也讚歎他们「古之贤人也」,他们也是可立、不可与权。权就是行权方便,那是行大乘菩萨道。

 

所以,在孔子的心目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的清贫生活,与富贵的生活没有两样,把二法放下了,这叫入不二法门。如果你把它看作二,才会像巢许那样,他捨富贵而就清贫的生活,还是有二法,他念念还是想着自己要提升。而孔子连自己都忘掉了,完全以众生的利益为考虑,如果清贫的生活对众生好,他就过清贫的生活;富贵的机会来了,可以帮助众生的,他也可以接受。这是要看缘分,这是要用智慧去选择,但是绝没有私心,绝没有贪念。

 

像释迦牟尼佛示现不要富贵而要贫贱,因为这样的示现更能觉悟众生,他也不是为自己。他得道了,他周游讲法,佛也很善巧、很开放。有国王、大臣、长者邀请他讲经,你看最有名的,祇陀太子和祇树给孤独长者,这两位大富长者,太子是贵、给孤独长者是富,他们营造的讲堂用金砖铺地,富丽堂皇,邀请释迦牟尼佛去讲,他也接受,释迦牟尼佛也带着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弟子住在祇园精舍。这个也能帮助众生,他也接受,他一点不执着,为什麽?无我了,他就不执着。还有一个「我」的念头,难免会有执着。这个境界我们自己好好的去学,而下手处关键在于放下自私自利,从这裡学起,学着一切从别人角度想、从众生的角度想,不要为自己想,你这种心态练久了,慢慢也能契入仁的境界。我们来看下面一章,第十六章。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这一章,先儒对于孔子到底哪一年开始学《易经》,众说纷纭。夫子在这裡讲,假若给我几年,『加我数年』寿命,让我来学《周易》(学《易经》),我就可以没有大过失了。孔子哪一年学《易》?当然年代太久了,二千五百年的事了,现在考据起来也很困难。根据《史记.孔子世家传》裡面讲,孔子学《易》应该是在晚年,大概七十以后。根据南北朝皇侃的考据,孔子应该学《易》是在四十五、六,他是根据什麽?就根据这句话,加给他数年他就到五十岁,所以他能『五十以学易』。这个说法估计还是有问题,没有真正历史考证。

 

根据宋朝邢昺的注疏说,加数年才到五十,应该是(数,无三就不叫数)三年左右才到五十,所以四十七岁的时候学《易经》。这些说法我们可以并存,但总是有一点好像不能令人满意。朱子(朱熹)就说,「五十以学易」,五和十,中国古字是竖排,先是五,再写个十,五和十是连在一起,应该是一个字,写错了。他说五和十应该是「卒」,就是走卒的卒,卒的意思是最终、终于的意思,就是「卒以学易」,他这麽说。但是这五和十合在一起,跟卒还是相差甚远,朱子这个讲法也并不能够有说服力。有的先儒还说只有个五字,没有十字,本来只是「五以学易」,那个五是「加以数年,五以学易」,就当五年来学《易》,这个十是后人补上去的。又有的人说五十是误写了,应该是七十,七十学《易》,跟《史记.孔子世家》裡面讲的年岁差不多。反正众说纷纭,还有的说这五十不是指年龄,他是根据《易经》上「繫辞传」裡面所说的「大衍之数」说五十,它不是讲五十的年岁,五十是讲《易经》裡的理数,是这个讲法。五为阳、十为阴,阴阳的两个数字,这个也只能够存此一说。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6:07:3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46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