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第14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四集) 2005/8/4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37-0014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们昨天讲到抉择当中最根本的一个抉择,在于择思想、择念头,我们这一生应该依循什么标准来处世做人。在这个时代讲到依循、遵循,很多人会觉得「我干嘛要遵循,我要走我自己的路」,你看这句话多么有豪情,走自己的路。但问题这个自己的路,自己能否辨别正确的路?不可逞一时之气,到头来人生后悔莫及,人生走来一场虚度,一场惆怅,这样就不好。「路休不看就走,人休不择就交,话休不想就说」,时时都应该有一份理智去判断。

 

有一位朋友他们家开了古琴商店,专门在卖古琴,第一年所做的几十台古琴,一台都没有卖出去。我听到这也很纳闷,怎么一台都没有卖出去?他接着说道,他第一年所生产的古琴都是依据店里面的一把尺做的,做完以后人家来买,试都弹不准。后来才了解到那一把尺是歪的,而他们一开始从来没有去思考过那一把尺是歪的,太相信那一把尺了,造成重大的损失。

 

我们很可能也很相信我们心中的标准,心中的判断,觉得我这样想就是对的,但往往也付出很大的代价,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要依循谁的标准?依循怎样的做人做事准则,才能让人生走得圆满、走得幸福?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首推孔老夫子,我们应该依循孔老夫子的教诲来做。很多人又说了,那我不是被孔老夫子牵着鼻子走吗?你看现在人自我观念很重,我不愿意给人家牵着鼻子走。而孔夫子说道,他这一生所谈的道理都不是他自己的,他是「述而不作」,他只是传述古圣先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德行、行持,他把它传述下来,并不是孔老夫子发明的,也不是孔老夫子牵着我们鼻子走。

 

我们再深入思考一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思想、德行又是依据什么标准?真正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才了解到依循的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人本善里面本有的智慧、本有的德能,不是别人牵着我们鼻子走,是我们自性彰显了,随着自性去生活,那样的日子随心所欲不逾矩,那样的日子是时时可以正己化人,可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法喜,我们要把根本找出来。但是一开始很难有这种感受,为什么?假如你用左手吃饭吃了二十年,现在叫你换成右手吃饭,你会不会好受?就很难受,因为你已经习惯错误的;当然我不是说拿左手吃饭是错误的。

 

比方拿筷子,我们都知道「龙含珠,凤点头」,这个「凤点头」它是最合乎人体工学,最省力,看起来又最优美的方法。但是从小我就不是这样吃饭,说实在话,我已经想不起来我以前怎么吃饭了。拿错误的筷子我拿了二十九年,到了澳洲才学习「凤点头」。前两个礼拜好不好过?前两个礼拜吃饭吃得快要撞墙了,都快要吃不下去了,都要跟这一只手发脾气了,很难受。两个礼拜以后熟悉了、熟练了,轻松了。一年以后我突然回想我以前怎么拿筷子的,我忘记了,你现在问我,我也不知道我以前怎么拿,我现在已经习惯标准动作,那是最轻松的。

 

为什么浪子回头金不换?因为这个浪子真正回头了,他会深刻体会这样做人才有味道,这样做人才像人,你再把他拉回去不像人的生活,他绝对不肯。我们有了这样的认知,在修学的前三年要克除这些习性的惯性比较辛苦,但一定要熬过去,熬过去以后就会一帆风顺。诸位朋友,好不好熬?佛家有一句话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二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化云烟」,诸位朋友,你学几年了?那现在佛在哪里?还在心中。来,掌声鼓励,那熬过了!

 

无有一法不是佛法,你真正觉悟了,一切法都是佛法,连你学的物理、化学都是佛法,相不相信?我们学过物理学的都知道,有一个定理叫「惯性定律」。这个不是在大学联考用而已,生活当中时时可以观照自己。它有一个图,这个叫静摩擦力,这个叫动摩擦力。本来不爱干净,要把它变干净爱整洁容不容易?不容易;本来很傲慢,要把它变谦卑,一开始都很困难,就好像一直在加力气。今天这个物体它有没有惯性?有,它待在这里就有惯性,你要推,它不给你推,除非你的力气要大过它的惯性,推过它的静摩擦力。我现在在推了,它没有动,我有没有在用力?我有,只是还没动,一般人就在这里磨耐性。你要改变自己,用功半天好像还在原地打转,事实上没有,已经在酝酿到可以推动的力量,可是往往行百里路半九十,不推了,不干了,我不行;或者要推动别人,推了半天觉得都没动,算了,他没有善根。其实不然,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工夫到」怎么样?「滞塞通」,动了以后就好推了,动了以后就变成动摩擦力,就轻松多了,要突破这个惯性。记住要坚持,「有恒为成功之本」。

 

那一天我们提到人生是「忙、盲、茫」,这样的人生你就不要去走,要懂得抉择,不要白忙一场。结果有一个朋友说来听课有三个阶段,叫「悟、雾、误」。在上课这六天好像开悟了,啥都明白了,一片光明;然后开车回家半途,很多想法开始有点模糊,「老师是这样讲吗?是这样吗?」有点雾了;回到家里又被老公气了半死,老师讲得不对,人之初,性本恶,开始误会了。这是悟、雾、误。如何不走悟、雾、误?要停留在这个悟当中,如何停留?要「宽为限,紧用功」,一定要长时薰修,要把这个状态保持,甚至你的目标不是放在把状态保持,而是不断把状态提升。人要有志向、要有斗志,是要不断提升境界;你浮在那里,有时候浮不住就掉下去了。长时薰习,不断提升境界。

 

如何长时薰习?在这里提供一个方法,早上把《弟子规》读一遍,晚上再把《弟子规》读一遍。这一帖药不是西药,西药是症状解,我们现在开的药是根本解,治标又治本。早晚读一遍,早上提醒自己今天要把《弟子规》的每一条做到,晚上回来反省一下,有哪些还做得不够彻底,「有则改,无加警」;不断自我要求,自我鼓励,自我超越,那你每一天都是「德日进,过日少」。诸位朋友,您现在有早晚念一遍的举手?请放下,这个早晚念一遍的气色看起来都特别好,因为有按时服用,效果特别好;假如断断续续,效果就不好。要坚持下去,这个很重要。

 

西方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天跟学生上课,他做了一个动作,把他的双手举起来往后甩手。诸位朋友,有没有甩过?有,简不简单?简单。苏格拉底示范了几次以后也让学生做做看,没有一个人不会做,接着他就说:来,我们每天甩手三百下,这是作业,能做到的举手?所有的学生都举手。过了一、二个月苏格拉底又问了,现在还有在甩手的举手,每天都有甩的?差不多只剩六、七成了;过一个月再问,还有在甩手的举手?只剩五、六成;一年之后,苏格拉底说还有在甩手的举手?在广大的学生群当中只有一个人举手,谁举手了?你们不认识他?柏拉图举手了。你看西方哲人也是单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学问不是很高深,学问重在不懈怠,精进不止。菩萨修行唯一善根是什么?精进。有精进的态度一定可以成就学问,要有恒才行。

 

在海口我讲课讲了半年,我问说早晚还有读一遍的举手?只有一个人举手。不过有一个人我们半夜也会偷笑了,也很高兴了,至少没有全军覆没。这位朋友我对她的印象很深刻,因为她第一次来听课是去年的元宵节。元宵节那一天,上课前有老师打电话来跟我说,他说:蔡老师,今天是元宵节,晚上要不要停课?诸位朋友,要不要停课?不要。我们下一期大年初一来办,你要不要来上?境界还没来还不知道,境界还没来考验回答得轻松愉快,境界来的时候才知道你的功夫、功底有多深。

 

我对着中心的老师说,我说你当爸爸有没有对你儿子讲,儿子,爸爸今天放假,不当你爸爸;有没有老师跟学生讲,我下了讲桌以后就不是你老师了,礼拜六、礼拜天我也不是你老师了。能不能这么讲?虽然不能这么讲,现在有多少老师是这个心态,有没有?这个心态怎么当老师?老师重在言行一致。假如礼拜六、礼拜天就不当老师,就可以穿着拖鞋上街,那站上讲台是用什么心态?是硬撑的,是虚伪的,因为讲跟做不一样。当父母不能休息,因为你每天都要当父母,而且为人父母者,你早一天觉悟,你的孩子就早一天得利益,是不是?所以你要早一天觉悟就要赶快学习,怎么可以放假?你真正对孩子有那一份真爱、使命感,你巴不得明天就开悟了,还放假!当然我在讲话的时候都没有说好或不好,其实我很奸诈对不对?

 

这么一讲完,这个老师说:那我知道了,不放假。结果那次没有放假,来的人有增无减。我们非常的欣慰,代表父母确实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在有好的方法,你每天给他上课都还有人会来,因为我们办课程办到现在已经快接近两年了,在海口;在深圳也已经一年半左右。上课的人是愈来愈多,教室都挤不下去了,连大过年期间,海口的课是不停的,还是很多人来上。也由于这么多家长的用心学习,我们的老师不敢懈怠,进步得也特别快。

 

那位朋友刚好坐在中间的位子,从一开始上课,她就目不转睛一直听,听到好的故事赶快笔拿起来把它记下来,非常认真。我对她很有印象,但是我们不攀缘,我也从来没跟她讲过话。经过了三个月左右,她走向前来对着我讲,她说:蔡老师,你讲课很辛苦,我都不敢打扰你,今天因为这三个多月我学习很有成长,家庭生活也很有帮助,我在想这么好的教诲不能只有我家里得利益,我决定要回自己的故乡教《弟子规》。她的工作是在海南航空站,她不是师范院校毕业,但是她抱持着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的心境,抱持着回馈自己故乡的心情,她勇敢的踏出那一步。

 

诸位朋友,当她踏出那一步,往后会发生什么情景?因为她那一步跨得太大了,前面的学长、学姐怕她会跌倒,赶快双手把她接好,自然而然就帮助她。那一天她提到要回故乡讲课,旁边有很多教了八年、教了十年的学校老师都走过来围过来,开始给她宝贵的经验,当然她也很好学,就开始聆听。看到这么有心的人,我当场就送她一套书,哪一套书?《德育故事》。七百多个故事,妳不用担心,给妳讲不完,让她心里很有底,不会慌张,就这样回去教了。

 

「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她的进步速度很快,现在在海口有专科请她去讲课了,她不是学校老师;在这个时代只要你有真实学问,你不怕没有舞台。你看老和尚学问这么高,连伊斯兰教办的大学都颁荣誉博士给他,重在有没有真实学问,有没有能够利益众人的智慧,这才是重点。这位老师教学过程确实相当用心,我们常说「用心即是专业,真心会有方法」。她教到其中有一句叫「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她是带着一篮荔枝回去教。她告诉学生:我们学完「入则孝」,理解到为人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相当的辛苦,我们要感念父母之恩,要孝顺,而别人的父母也依然很辛劳,我们也要一样的恭敬有礼;往后看到长者,看到别人的兄长,都应该恭敬对待,这叫「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当我们真正去教这一句,真正去做这一句,你的人生会有相当多的体验、法喜。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7月13日09:38:5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427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