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功夫(共20集)视频+文字

admin 净空法师评论8阅读模式

第20集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链接

文字版点击

展开收缩
心地功夫系列短片  (第二十集)  2015/3/2 华藏淨宗弘化网  档名:67-004-0020

佛陀说

六道轮迴 全是作客

我们到这个世间来

是暂住的 是来旅行的

可是我们却

沉迷在其中

任性地

随顺自己的妄心

随顺自己的贪欲

汲汲营营追求

空花水月的一切

因为有无尽的欲望

一生就被妄心支配

患得患失

身心不安

佛告诉我们

缘聚缘散各有因果

贫富贵贱皆是业报

带不走的不必追求

提升灵性

才是这一生最重要的事

日常生活中

学习知足 不贪求

随缘面对 不执着

心安 就能得自在

无量寿经  (第二十三集)  1989/4  新加坡  档名:02-003-0023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有一少一。思欲齐等。】

我们先看这一小段,佛给我们讲的话句句真实,我们只要很冷静的反省反省,想想佛讲的这个话,说出我们现在世的生活状况。我们所争的,『世人』就是讲世间人,也可说娑婆六道众生,六道都是这样的,大家所争的都是不要紧的事情,所谓是鸡毛蒜皮不值一提的事情,他争这个东西。在什麽环境?这个环境是『剧恶』,所谓剧恶就是众生都在造十恶业,身在那裡造杀、盗、淫;口在那裡造作妄语、两舌、绮语,造这些;心裡面贪、瞋、痴、慢,这是恶,大恶,这是十恶。『极苦』,这就是讲三苦、八苦,天灾人祸。这四个字把我们这个世界的现况已经描绘得清清楚楚。我们在这个环境裡面『勤身营务』,身体很勤劳,天天也在这裡经营,也在那裡造作。为什麽去造作?为什麽去经营?为了衣食,为了生活。『以自给济』就是为生活奔波,非常之苦。

下面举的『尊卑、贫富、少长、男女』,就是指这个世间的大众,虽然讲六道,有佛在人间说法,特别偏重在人道。『累念积虑,为心走使』,这个心是妄心,天天在打妄想。心在打妄想,身就不能安,为什麽?身要替它办事,所以身是心之走使。心是主人,身是奴婢,听命于主人指挥,天天在那裡勤劳,苦不堪言。打哪些妄想?当然妄想太多了,佛举几个例子就可以了,不必详细说。没有田的忧田,没有房子的忧房子,忧的是这些东西。『眷属财物』,没有眷属的忧眷属,没有儿女的想儿女,没有财物想财物、想财产。『有无同忧』,这句话说得非常之妙,如果说我样样都有了,应该不忧了,有了也忧,没有也忧,有也忧。没有,希望得到;有,又怕失掉,这事情麻烦大了!有、无统统忧。这就是第一句讲的,这是『不急之务』。

前面我们在经裡面读过,前面有一首偈子说,纵然我们能供养恆沙圣众,不如坚勇求正觉。你就晓得真正修道人他急的是什麽?急的是自己赶快成就,连供养诸佛菩萨都是不急之务,这是佛在这经上教给我们的。供养诸佛菩萨是修福,福大了,不能了生死出三界。了生死出三界要定慧才能成就,不是福报可以了生死出三界,这是诸位一定要知道的。所以就是修福都不是要紧的事。现在学佛的同修可以说有不少人,他为什麽来学佛?为了求福而来的、修福而来的,还是不急之务。最要紧的是我们要怎样超越轮迴、怎样了脱生死、怎样快快成佛,这是我们先务之急。你要能够把这桩事想通了,把我们精神力量用在求道、成佛,了生死、超三界,那你是真正觉悟了,这是真正觉悟的人。

无量寿经  (第四十四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44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

这个一开端可以说就把一般人的病根给我们说出来了。你说我们没有过失,你想想看佛所讲的我们有没有?『世』是世间人,『共』是共同,大家都差不多,都做些什麽?做些不要紧的事,『不急之物』就是不重要的,不要紧的。那麽我们要问什麽叫要紧的?了生死要紧,出轮迴要紧,没有比这个更要紧的了。人生必有死,死了以后怎麽办?这样重要的大事几个人曾经想到?轮迴的的确确是事实,今天欧美的科学家许多都把它证实了,证明确确实实有轮迴,佛经上说得不假。这是我们这一生当中最大的一桩事情,把这个事情疏忽了,其他这个世间所有一切事物都是小事,所以大家所争的都是「不急之务」。

『于此剧恶极苦之中』,这一句话我们今天听到,领会比从前的人一定来得深刻。过去世人虽然苦,没有今天这麽苦,世间人造恶也没有像现在造这麽重的恶。诸位如果好好的读一读中国的历史,这个外国我们暂且不论它。中国的幅员很大,在过去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安定、祥和、富裕的社会,中国之衰也不过是最近一百年的事情,在前清嘉庆以前,在这个世界上是第一等的强国,这世界上没有比中国强的。清朝衰弱是道光以后衰掉的。大家虽然造恶,还能遵守儒家的教育。佛法在中国非常盛行,人人都知道因果报应,纵然作恶,他也会收敛一点,不敢太放肆,他晓得恶有恶报。现在人,儒家东西丢掉了,佛法也不信了,没有任何顾忌,造恶的普遍与严重是中国有史以来所没有的,这个可怕,太可怕了。这是讲「恶」。

『尊卑』是指家裡面的人。『贫富,少长,男女』都是指的家人、家族,为这些来奔波,为这些来忙碌。『累念积虑』,「念」都是妄想,「虑」是忧虑,为自己、为别人,都在打妄想。『为心走使』,这个「心」是妄心、妄念。谁在支配你?妄心在支配你。你一生为什麽活的?为了妄念所活的,这就苦了。能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给诸位说,决定得不到。大家把《了凡四训》念上三百遍就完全觉悟了,才知道人的一生「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还搞什麽?命裡有的总是有,命裡没有的求不来,这是事实。了解这个事实了,命从哪裡来的?命是自己造的,不是别人给我们定的。我们这一生的享受,前生所造的业因,这一生所得的果报;这一生所造的业,就是来生的果报。所以佛家常说「欲知前世因」,你要想知道前生你造的是什麽因,「今生受者是」,我这一生所受的就是,果报。「欲知来世果」,想想我来世会有什麽样的果报?「今生作者是」,我这一生造作的就是。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淨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四集)  2012/7/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34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

这一段经文,「首明此土众生普皆忧恼」,忧是忧虑,恼是烦恼,佛「劝令厌离」。第一句话就说明『共争不急之务』,「不急」就是不是重要的,「指世人皆共争无关紧要之俗务,不重本身急迫之大事。不知无常迅速,生死事大」。这个话是真话,几个人能想到?我们在六道轮迴无量劫了,不是短时间。佛在经上讲,「生死疲劳」,这都是真话。谁想到生死事大?到临终的时候,想到来不及了。

「但贪名利,故忧苦万端,无有出期」。名利,世间头脑真正清醒的人知道,这个东西能争得到吗?能求得到吗?如果名利是可以争来的、可以求来的,我相信孔老夫子也去争,佛菩萨也去争。争不到!这是众生命裡头有的。命从哪裡来的?他前世造的因,名利是果报,前世没有造因他怎麽可能得到?这桩事情,《了凡四训》裡头云谷禅师说得好。放下名利,人就自在了,为什麽?这个东西是烦恼的根源,所有烦恼都是从这裡染起的。真能放下,烦恼就没有了,烦恼没有了智慧就现前。智慧真能解决问题。烦恼蒙蔽你的心窍,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不能现前,所以忧苦万端,无有出期,自作自受。这些事情我们看得很多。

「如《会疏》曰:夫物有本末,事有缓急。以办了一大事为急先务」。人生在世,这一大事是什麽?生死大事。真正觉悟的人,他把这桩事情看得重。但是这桩事情居然多数人都不知道。这裡举了个比喻,办了一大事,这是先务之急。「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而后却出干事。抵暮昏黑,则有投宿之地」,举这个比喻。旅行首先要把住的地方安顿好,到达目的地可以先休息,然后再办事,旅行的时候都知道。可是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到这个世间来真是是旅行的。「先觅安下处者,修淨土之谓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来之谓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莲花中,不落恶趣之谓也。然诸人缓于火急之事,走不急之经营。大命将尽,虽悔何益」。这是归到正题上了。

我们不学佛不知道,学佛之后这才晓得,了解事实真相。六道轮迴全是作客,无论在哪一道都是无常。畜生早晨从洞裡爬出去,晚上还能不能活着回来?靠不住,人为什麽就没有警觉?一天一天空过了。印光大师教人,几个人相信?几个人真正明白老和尚的意思?老和尚教人把死字贴在额头上,常常想着我就要死了,这个警觉性高!我就要死了,还有什麽事情是我最重要、第一要去办的?那不就是念佛求生淨土!念佛的心生不起来,信愿不踏实,原因在什麽地方找不到,没有别的,就是认识不清楚。有高度警觉心认识清楚的,他真的叫一分一秒都不会轻易放过,他知道轻重缓急,什麽事情最重要,什麽事情最迫急,他知道这个。在这个世间,无论从事哪个行业,对于生死大事不能忘掉。

遇到这个法门大幸运!为什麽?任何人,只怕你遇不到,你真正遇到,搞清楚、搞明白了,你这一生决定得生。过去做错很多事情没关係,善导大师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五逆十恶、毁谤大乘,经上说不得往生,善导大师告诉我们,那是佛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为什麽?这个罪业是极重的罪业,劝人别做。没有遇到佛法,已经干了,不要紧,只要你认错、只要你忏悔,后不再造,信愿持名,佛还是摄受你。善导的话合情、合法、合理,我们能相信,弥陀慈悲到极处。我们应该把这桩事情放在心上,其他的不急之事随它去,一切事随缘,不要勉强,随缘决定不攀缘,这就对了。生活、工作、度日都要智慧当家,不要感情用事,这是学佛菩萨。

「恶是因」,杀盗淫妄,这底下讲,杀盗淫妄酒说出来了,「苦是果。杀盗淫妄酒,是为剧恶」,大恶不是小恶。「造恶感受恶果,名为五痛五烧,如火烧身,故曰极苦」。杀生,地狱业。我们看到唐太宗那个碟片,他堕地狱,人家都问你为什麽堕地狱?你是好皇帝,历史上的明君,爱护人民,你怎麽会堕地狱?杀人太多。开国的帝王都杀生,打仗,带着军队打仗,这个罪业堕无间地狱。盗,这要看他盗的动机,盗的是什麽,感的果报不一样,总之他离不开三途。不是严重的多半在畜生道,畜生道什麽?还债。杀人,欠命要还命的,欠钱要还债的。淫欲的罪,极大的罪业,它不是一样,它会连到裡头有杀、有盗,一个会牵连一片。酒,为什麽放在这个地方?酒本身没罪,饮酒没罪,酒喝醉了去干杀盗淫妄,所以酒是个媒介,也不能原谅,杀盗淫妄很多跟酒都有关係。所以佛把这五样东西制为根本戒,很有道理。贪心堕饿鬼,瞋恚堕地狱,愚痴堕畜生,贪瞋痴称为三毒,用贪瞋痴慢的心去行杀盗淫妄之事,他怎麽可能有好的果报?这个经上讲报应有痛、有烧,痛是现世报,叫花报;烧是身后,烧是指地狱,地狱是一片火海,叫果报,地狱极苦。

《会疏》裡头说,「人世炎炎,犹如火聚,故云剧恶极苦」。贪瞋痴慢疑是根本烦恼,《百法》裡面所说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随烦恼。六个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是五个,还有一个叫恶见。恶见就是见惑,也有五种,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就是你对于人事物错误的看法,贪瞋痴慢疑是错误的想法,合起来叫见思烦恼。这个东西不断,就出不了六道轮迴;这个要是真断掉,六道轮迴就不见了,说明六道轮迴是假的不是真的。有这五种思惑、五种见惑就有六道,六道是这麽来的。所以阿罗汉断掉了,阿罗汉就超越六道,但是不能超越十法界,十法界上面四圣法界,他不能超越。必须像《华严经》上所说的,我们六根在六尘境界裡头,不但没有分别执着,连妄想都没有,妄想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十法界都没有了。所以《金刚经》上把一切有为法比喻作梦幻泡影,这个说法是真的。真正把起心动念放下,十法界不见了。所以《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假的不是真的。你真知道是假的这就看破了,看破就能帮助你放下,不执着了,不去计较了,遇到了很好,没有也好,不把它放在心上。特别这个世间苦要真正知道。

可是世间人『勤身营务,以自给济』。《会疏》裡头说,「营谓经营,专力于事云务。以是勤劳其身,故云勤身。给者,相足也。以物饶足为给」,给是给予。「又给者,供给也。济者度也。故知经义为:勤劳其身,经营事务,求能自给自足,以度此生。如《会疏》曰:士农工商,为给自身,故云以自给济」,供给周济。这是说物质的生活跟精神的生活,都是为生活在奔波,我们所看到的是他勤苦,这是世间的现象。没有遇到佛法,对于事实真相完全不了解,看到别人有我没有,起怨恨心,怨天尤人,老天不公平。这种观念生起,罪上加罪。不知道一切法缘聚则生,缘散则灭,缘聚缘散各有因果,贫富贵贱是业报。

有财富的人,过去生中修积得多。这个只有佛经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所谓命裡有,命裡怎麽有的?这佛经上有,宿世、前生喜欢以财布施,喜欢以财物供养别人,这就是你命裡头有财富。喜欢法布施,你所知道的东西肯教别人,不要求代价,这个果报是聪明智慧,愈施愈多。法布施长智慧,无畏布施果报是健康长寿。无畏布施是什麽?帮助别人离开苦恼、离开灾难,这一类的属于无畏布施,让他离开恐怖。佛修这三种布施不求果报,不求果报他所得的全是功德。功德裡头决定有福德,福德裡头没有功德,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福德重视施报,礼尚往来,有布施就有果报,福德。功德是不求果报,不求果报所得的比求果报的多,比求果报还要殊胜。可是我们应该用什麽心态来处理?愈多愈施,像佛菩萨一样,愈施愈多、愈多愈施,不要把它止在一处,止在一处烦恼就来了。无论是财、是法都要流通,你看经论叫流通法宝,知道流通是真实功德。

我知道的我讲解给别人听,和盘托出,没有丝毫保留;你知道的,教别人教一部分,自己还保留,这叫吝法。吝法的果报是愚痴,吝财的果报是贫贱,都是个人宿世所经营的、所做的。于是我们知道,这一生拥有财富的人,过去修的财布施多;有智慧的人,过去生中法布施多;健康长寿的人,过去无畏布施多,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善因一定有善果,恶因决定有恶报。人不可以没有智慧,可以没有知识,不能没有智慧。但是有智慧的人他决定有知识,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智慧。这说明智慧比知识可贵。

底下一段,「起惑妄作」,起惑是迷惑。

【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

注解裡头说,『尊卑、贫富、少长、男女』,这是泛指,「芸芸世人之种种类类」,我们现在讲社会现象,指人类。「世人位高者尊,位低者卑;财多者富,财少者贫;年老者长,年幼者少,种种不同之男男女女,无不同此愚痴贪欲之心」。特别是在现前社会,哪个不贪?连小孩都贪。这是我们做小孩的时候没有,要用现在人的眼光看,我们做小孩的时候愚痴、白痴,什麽都不懂。哪有像现在小孩,二、三岁他就懂事,从电视裡头学去的。中国古人讲的,跟大人学的,小孩每天看大人,大人干什麽他都学会了。我们小时候住在乡下,在乡下住了十年,有十年天真烂漫的童年,就是什麽事情都不知道,没染污,那个真快乐。懂事就不快乐了,懂事有分别、有执着了。

这个地方说得好,「无不同此愚痴贪欲之心,苦心积虑,忧念重重,奔波劳碌,无有已时」。我们很冷静的观察,现在世间人谁不是这样的?故曰:『累念积虑』,「累」也是积的意思,『为心走使』,这「心」是妄念。什麽念头?贪瞋痴慢的念头,都为这个,以为自己能得到利益,其实他错误的。「义寂师曰」,他说得详细,累念是讲既往累积的,积虑是想到未来,思前想后,「故云累念积虑。常为欲心所驱役,嘈杂奔波,故云为心走使」。

下面是念老的解释,意思是说「思忆过去」,这就是回忆,这是累念,「忧虑未来」,这是积虑。「故此心念,无有安时」,这心不安。这是世出世间最重要的一个关键,世法、佛法都在安定这一种心态当中成就。如果身心不安,不但学佛不能成就,做世间事也不能成就。所谓心安理得,理得是智慧,与戒定慧相应。心怎样能安?持戒心就安了。在中国传统文化裡头所讲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那都是属于戒律。果然能遵守,他怎麽会不安?伦常道德裡头没有教给我们妄想,那是正念。正念失掉了,你就会起妄念,妄念是自私自利,妄念是名闻利养,妄念是贪瞋痴慢,与正念完全相悖。正念的人心清淨,妄念的人念虑纷飞。「故此心念,无有安时。因心有所欲,身必随之」,身就是杀盗淫妄,心就是贪瞋痴慢,身必随之。

「例如欲购爱物」,以购物做比喻,你到市场去买东西,买你喜欢的东西,「不顾拥挤杂乱,奔波排队。故曰为心走使,指为此欲心而奔走也。如《嘉祥疏》以心财相积不捨,释累念积虑」。这个心裡头,贪财的心念念不捨,不知道这个财是灾祸的根源,不是个好东西,对于这些事情要有高度的警觉心。要能知足,够用就可以了,多馀就要布施给别人。决定不要害怕,布施完了,我需要的时候没有。你需要的时候它就来了,这就叫因果报应,一定要相信。布施决定是好事,广行布施肯定能够得到和谐社会。这个地方的人不争,每个人都知足,知足常乐,不知足的人很苦,知足常乐。虽然他缺乏,他心安,这裡面的快乐不是一般人能懂得的。「以勤求无宁释为心走使。盖谓积于心念之中,俱是财物,故名累念积虑。勤欲求得,故身心不安,是名为心走使」。中国人常讲患得患失,没有得到的希望得到,得到之后又怕丢掉,这心不能安下来。人生在世什麽最可贵?身心安稳最为可贵。身心安稳是最大的幸福,心安,没有念虑,没有操心的地方,没有忧虑;身安,没有苦乐。

「为心走使者,如渴鹿逐于阳炎」。这裡头有个典故,这是比喻,这个资料是从《佛学大辞典》裡面查到的,我们把它念一念。「大乘十喻之一,又作颺燄,或单曰燄,又曰阳光。庄子所谓野马尘埃是也」,野马尘埃就是讲的渴鹿阳燄。这是春天原野当中,太阳出来的时候有这麽一个现象,地,地气,我们说地气,远看像水一样,波浪。鹿、马这畜生牠不知道,牠认为那是水,牠渴了想去喝水。但是你怎麽追都追不到,你追的时候它永远在前面,到面前不是,它还在前面。这就是说畜生愚痴,不了解事实真相。「渴鹿见之以为水,走而趣之」。

经典裡面引用得多,他这裡头把它节录了几段。《维摩经.方便品》裡头有这个比喻,「是身如燄,从渴爱生」。注解说,「渴见阳燄,惑以为水」,注解裡头用了。《愣伽经》第二卷,「譬如群鹿,为渴所逼,见春时燄,而作水想。迷乱驰趣,不知非水」。这个现象我们见到过的,开车在这个郊外常常看到这个现象。《大智度论》第六卷也有,「如燄者,以日光风动尘故,旷野中如野马,无智人初见谓为水」。《维摩经》慧远大师疏,这是我们淨土宗初祖慧远大师,有《维摩经》的注解,「阳燄浮动,相似野马」。《止观》,天台宗的,上卷也有这麽一句,「集既即空,不应如彼渴鹿,驰逐颺燄」,来形容集,集是攒积。要知道万法皆空,佛教劝我们要懂得放下。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做表演的,一生三衣一钵,说明他全放下了,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

那我们今天要不要学释迦牟尼佛?理上决定要学,事上,古代跟今天不一样,古代人资源缺乏,一件衣服得来不容易。现在人不知道,你给他讲他不懂。我们小的时候,抗战期间做流亡学生。抗战八年我走了十个省分,完全是走路,没有交通工具,每一天至少要走六十里路,有些时候要走一百二十里,走了好多年。我们的行李就是一个背包,两套换洗衣服,外面穿的就是一件长褂,一个小被子,还有蚊帐,一个小蚊帐,底下铺着一个毯子,那个时候用军毯,灰色的,做为包袱皮,背在身上就走了,全副家当。就像现在一个手提行李一样,大小也是差不多,手提行李,揹在身上。我们知道那个辛苦,现在给人家讲人家也不懂。为什麽?资源太丰富了,不知道节俭。一张卫生纸我的习惯至少要用五、六次,用一次摺叠起来,用五、六次。现在随便就丢弃,浪费,我们看到很难过,他养成这习惯了,不知道爱惜资源。在今天这个环境,虽然有,不能放在心上,不要让心有负担。心裡头要怎麽样?有跟没有是一样的,有可以,没有也可以。放在那个地方别人拿走了,很好,我用跟他用都一样,你的心多自在!绝不要念着这些东西,身外之物念它干什麽?我们要从心底裡把自己解放出来,不要受这些妄念累赘,那就很苦了。这是渴鹿阳炎的一个典故。

「又如有翳之病目,于虚空中妄见空华,思欲把捉。不知本自无花,故云为心走使」。眼睛害病,我想有很多人都有这个经验,我也害过,眼睛害病,确实看灯灯上有个光圈,有个圈,实际上好眼睛的人看没有,眼睛长病的时候就看到有,有这个经验,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佛在经上举这些比喻,告诉我们,世间所有一切事物全是假的,你可别当真,你要当真你就错了。知道它是假的,有很好,没有也很好,都不要放在心上。心一定要清淨,心不能染着,清淨心就生智慧、就放光明;心有染污,肯定生烦恼,心有忧虑,身就有苦乐。

走使就是劳碌奔波,绝不为妄念去劳碌奔波。贪财、贪名、贪利全是妄念。我们劳碌奔波应该为什麽?为众生离苦得乐,为众生破迷开悟,这个值得,这个有意义,绝不为自己。每个人一生遇缘不同,我这个一生,确实很早年我就想,看到过去祖师大德住在一个地方,几十年不下山,心裡头很羡慕。可是没有这个缘,这个地方住得很欢喜,很想在这长住,住个几天逼着你非走不可。以后慢慢明白了,那是命,我没有那个命。没有这个命怎麽办?不能往后退,只有往前进。往前进是什麽?求心地清淨,不染着这些事物,不把它放在心上,这样才自在。如果这个东西都放在心上,你说你多累。古人说忧能使人老,这不值得的,心有忧虑老化就很快,没有忧虑、没有得失、没有希求。没有说我想做一桩事情,没这个念头,那自找苦吃。那是随缘,有这个缘,因缘聚会了,人家要我做的可以,现成的。没有这个缘,我要去做,那就苦不堪言了。

淨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0六集)  2011/7/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06

经文第一句话,『共争不急之务』,这个话说得太好了。大家都在争,拼命在争,争的是什麽?不要紧的事情。「指世人皆共争无关紧要之俗务,不重本身急迫之大事。不知无常迅速,生死事大」,这两句话重要,这真正是急迫的大事,疏忽了。名闻利养、七情五欲,根本就是带不去的,得不到的。所以天天搞这个东西,错了。把时间、精神都放在这上面,以为能得到,殊不知全是假的。我们看到世间的灾难,没亲眼看到的,但是我们从电视上看到。距离我们最近的,前年日本的大海啸,是三一一大海啸,这个海啸才只有十米,不是很大,你看看生命财产损失多严重。如果有个三十米的海啸,一个城市、一个村庄几秒钟就没有了,生命财产全没有了。地震,我们也是在新闻报导裡面看到汶川的大地震。水灾、旱灾、雪灾。你回神想一想,连身体都保不住,何况身外之物?几分钟、几秒钟之间就没有了。经裡面说得好,「不急之务」,赶快放下。

念老在这裡说了三句话,「但贪名利,故忧苦万端,无有出期」。稍稍有一点智慧的人都会想到,怎麽会迷到这样的程度!严重的贪名贪利,因为贪名贪利,不择手段,损人利己。眼前纵然贪得了,你能享几天?而且在享受的时候,你的良心不安,如果你还有良心的话,你受良心责备;没有良心,你的果报在无间地狱,又何必干这些坏事?所以忧、苦,万端是形容,无有出期,没办法离开忧苦。

「如《会疏》曰:夫物有本末,事有缓急。以办了一大事为急先务」。《会疏》裡头有个比喻,说明物有本末,事有先后,什麽事情重要要先办,次要的事情慢慢来。人生一生最大的事情,怎样脱离六道轮迴,这是大事;实在脱不掉,如何才能够让我们自己超生,生到天道,这也行。千万不能任性,不能随顺烦恼,随顺烦恼一定堕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这就错了,大错特错了,真的是无有出期。堕到三途,三途进去很容易,出来好难。

《会疏》裡面举了个比喻,一定是以办了一大事为急先务,就是先干,这个事情急,一定要摆在第一优先。「譬如人入大城中」,出外面办事,要进这个城市,一定先要找一个旅馆,把这晚上居住休息的地方先找好,然后再出去办事。先安顿下来,「抵暮昏黑,则有投宿之地」,到晚上事情办好了有地方休息,先把休息的地方找好。这是比喻。下面要说出比喻的是什麽,「先觅安下处者,修淨土之谓也」。这真的,这不是假的,这个教训我们一定要知道。先把淨土取得了,我什麽时候往生都可以,住几年不妨,说去就去,在这个地方办什麽事情都不障碍。如果淨土没有把握,这个事情不管办得好不好,来生要搞六道轮迴,这一生得人身的机会缘分错过了,这才叫真可惜,这才叫真错了。你遇到了超绝轮迴的这个机缘,你怎麽不把它抓住,还干这个傻事,跟别人争名夺利?你的名跟利全是假的,你决定得不到,到头一场空,非常可能你堕三恶道。为什麽?心行不善。争名夺利的心,这是三恶道的心,不是人天福报。

「抵暮昏黑者,大限到来之谓也」,这讲寿命到了。「有投宿之地者,生莲花中,不落恶趣之谓也」。这一朵莲花,阿弥陀佛会把它带到极乐世界放在七宝池中,等你花开见佛,你一生圆满成佛。「然」,这个然是感叹,「诸人」,就是众生,「缓于火急之事」,往生极乐世界是火急之事,把它疏忽了,没有认真在做。走怎麽?「走不急之经营」,这个世间这都是不急的经营。这个世间无论什麽事情都是不急的经营,没人知道。「大命将尽,虽悔何益」,等到寿命到了后悔莫及。遇到了淨土,为什麽不念阿弥陀佛?这个事情,确实,到临终嚥气的时候后悔,后悔来不及了。

下面一句,『剧恶极苦』。「剧者,甚也」。最苦的,最严重的苦、最大的苦称之为剧。「《浊世恶苦品》曰:唯此五恶世间,最为剧苦」。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弥陀经》上也说,「五浊恶世」,我们处在这个环境比什麽都苦。做坏事苦,后头还有三恶道;做好事也苦,众生没有福,所以好事不能成就。好事,一定要众生有福报,它才能成就,众生才能得福;众生没福,你要做好事,那得受苦,受苦未必能成就,这个要知道。「又曰:如是五恶五痛五烧,譬如大火,焚烧人身」。浊世恶苦,在后面两品,我们现在这是三十三品,在三十五品,到那个地方我们会学到。「恶是因,苦是果。杀盗淫妄酒」,这是五种恶,不但是恶,是剧恶。「造恶感受恶果」,这个恶果名叫「五痛五烧」。五痛是现世的,现在你所受的。五烧是来世,五烧多半是讲地狱,地狱是一片火海。

造地狱业,怎麽能不受地狱苦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我们动一个念头,一定要想一想后头有什麽样的果报,如果要知道了,不敢做了。别人对我不好,我吃了亏,他佔了便宜,我心裡不服。如果我还有一点智慧,我就想一想,我要不要报复他?我报复他,他也不服,他将来又报复我,这样变成生生世世冤冤相报,彼此双方都痛苦,算了。这就对了,一笔勾消,能忍受,不要干后面生生世世的果报。但是,这个害我的人他受不受报?要受报,不是我报复他,他是受什麽?他是受自然的报应,他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像他对我,他自然遇到,与我不相干。为什麽?这叫性罪,他本身有罪,我不怪他,他本身有罪。所以恶念不能起,恶事不能干,真的害别人就是害自己,而且害得非常悽惨。原谅别人是原谅自己,帮助别人是帮助自己,这是圣人、佛菩萨教给我们的。我们要不受到佛菩萨教诲,怎麽会知道?报复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你骂我一句,我得骂你两句,你打我一拳,我得打你两拳,在今天这个社会大家看到这是正常的;如果人家骂你、打你,不回话,这不正常,这奇怪了。这就是人生的价值观颠倒了,五常没有了,五伦没有了,四维八德没有了,人不像人的样子;外表像个人样子,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像。

所以这些都是不急的,不急的天天干,干得非常起劲,信愿持名是最急的,反而不干,把它忘掉了。一切时一切处,分秒必争,不要把一秒钟空过了,一秒钟念一句佛号,绝不能把这一秒钟错过。佛号忘掉了叫失念,佛念失掉。失一念都是过失,要是几分钟失念、几个小时失念,不能往生,这个问题是真严重。

【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

这一段讲人情。前面这四对,从『尊卑』到『男女』,「指芸芸世人之种种类类也」,这社会上人,种种类类。「世人位高者尊,位低者卑;财多者富,财少者贫;年老者长,年幼者少,种种不同之男男女女,无不同此愚痴贪欲之心,苦心积虑,忧念重重,奔波劳碌,无有已时。故曰:累念积虑,为心走使」。这个「心」是妄心,就是妄想。这是社会现象,得看清楚、看明白。社会上一些人,细心去观察,真正看出来,无不同此愚痴,都是愚痴。天天搞什麽?都是搞贪瞋痴。痴是迷,迷惑颠倒。贪心不断的增长,不断在膨胀,真正膨胀到贪而无厌,没有一样不贪。一个人一生活在贪欲裡头,你说他多苦。真的没有止境,把整个地球给他,他还不知足,还想要太阳系;太阳系还不知足,还要找银河系,没有法子。这一膨胀起来可不得了,你看他多苦。苦心积虑,虑是在打妄想,没有得到的想得到,得到的怕丢掉,叫患得患失,他没有安乐。

这段文裡头给我们说现在的社会百态,应该说是全世界,男男女女无不同此愚痴贪欲,贪瞋痴。用贪瞋痴的心,苦心积虑,忧念重重,这是心苦;奔波劳碌,无有已时,这是身苦,身心都苦。所以经文上这两句话说,『累念积虑,为心走使』,这个心是妄心,就是妄念,为贪瞋痴的妄想在走使。「义寂师曰:累念于既往,积虑于未至」,就是未来,想前想后,想过去想将来,「累念积虑。常为欲心所驱役」。心自己做不了主,什麽人做主?欲望做主。欲望,为了欲望,心也苦,身也苦。心,妄念多、杂念多,身,劳碌奔波,这都摆在我们眼前。现在交通便捷,他劳碌奔波的范围大了,是走在国际上,今天在这裡,明天到别的国家去了,后天又转一个地方,很辛苦,真是为欲望、为妄念在走使。

下面黄念老为我们解释这几句,意思是说,「意谓思忆过去」,这个思忆是回忆,想过去,这是累念,「忧虑未来」,这是积虑,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不稳定,地球上灾难频繁,忧虑不晓得加多少倍。「故此心念,无有安时。因心有所欲,身必随之」。心不安,身也安不了。「例如」,这是念老举个例子说,如「欲购爱物」,你想买一样你喜欢的东西,怎麽办?要排队,「不顾拥挤杂乱,奔波排队」。排队,身苦,都是为心裡想得到这个东西。「故曰为心走使」,指为这个欲望的心而奔走。

《嘉祥疏》裡头有一句,以「心财相积不捨」,心裡想的外面财物,念念都想获得,贪而无厌,来解释「累念积虑」。以「勤求无宁」来解释「为心走使」。这个也说得非常之好,这些统统都是不重要的事情。「盖谓积于心念之中,俱是财物,故名累念积虑」,这是嘉祥师所说的意思。「勤欲求得,故身心不安,是名为心走使」。这些我们细心回头想想,自己是不是属于这样的人?可能说的就是自己。再把自己放下,看看周边的人。到百货公司、超级市场去看看,那些人是不是这样的?有几个人心平气和,不受外面物质诱惑,有几个人?只有不被外面境界诱惑的人,他的心才能够定下来,身也就不必那麽劳苦了。为什麽?他每天吃饱了,穿得暖和,有个小地方可以避风雨,他知足了,知足常乐,知足就不会被外面欲望勾引,不受外面环境干扰。这个现在连修行人都少了,只有极少数真正修行人他能做到,不是真正修行人都做不到。现在外面诱惑的力量太大了,古时候没有,现在到处都是,我们生活在这个年代不能不知道。

心地功夫(共20集)视频+文字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7月30日17:36:0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221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