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 |第272集|视频MP3文字|jingkong老法师主讲

二零一四淨土大经科注  (第二七二集)  2015/1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272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六百六十三页,我们从第一行经文看起:

 

【又无量寿佛讲堂精舍。楼观栏楯。亦皆七宝自然化成。复有白珠摩尼以为交络。明妙无比。】

 

这一段是教主阿弥陀佛他居住的处所。我们看注解:『讲堂』,「说法讲经之堂舍」。这是极乐世界最重要的一个活动场所,我们能够想像得到,这个讲堂无比的庄严,这个不算稀奇,稀奇的是广大没有边际,这是真的。为什麽?每天十方诸佛刹土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菩萨不计其数,阿弥陀佛去接引,接引到极乐世界,把莲花放在七宝池,七宝池就是讲堂外面,他在莲花裡面完全转变过来了。莲花作用不可思议,我们知道花开见佛,花开的时候,他在花裡面,转变的过程完成了。转变什麽?就是教下所说的转八识成四智。因为极乐世界是心现,没有识变,识从什麽地方淘汰掉?就在往生过程当中,我们进入莲花(往生的时候进入莲花),莲花就合起来,弥陀将这个莲花带到极乐世界放在七宝池裡面。花开时间个个人不一样,这是各人修行的功夫,修行得好,一心不乱的,到极乐世界花就开了;如果没有这个功夫,生凡圣同居土、生方便有馀土都还要一段时间,方便土的人时间短,同居土往生的时间就长一点,《观无量寿经》上说得详细。人数真多,我们这个世界,地球上往生的人不多,十方诸佛刹土加起来,那个人数就无法计算。所以讲堂广大,为什麽?它是法性土,它不是微尘聚。我们这个世间是微尘聚的,《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一合相」,统统是微中子聚集产生的物质现象,这个现象有生有灭。极乐世界是自性变现的,是法性,法性没有生灭。所以法性无量寿,法性无量光,法性无量庄严,只有到极乐世界的人才知道。这段经文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讲堂。

 

『精舍』,这就是居住的地方。居住地方是随心如意,我想什麽样的精舍,就现什麽样的精舍。真的,到那个世界,我们有一句谚语说「心想事成」,不是真的,是一句好听的话、恭维的话,可是在极乐世界是真的,确实心想事成。喜欢居住什麽样的环境,它就变现这个样的环境,而且个个不相妨碍,有在空中居住的,喜欢在空中,有在地下居住的,没有一样不随心如意,心想事成。这些都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的,阿弥陀佛无量劫修行,把这个功德来供养大众,大众完全凭自己的意念爱好,都现他如愿的道场。

 

注解裡面说,「精舍,寺院之异名」。寺是中国古代,这是帝王时代办事的机关称寺。直接归皇上管的称寺,寺的长官称卿。所以皇上有九个寺,这是常设机构,永远不会撤销的称寺。宰相下面的一级单位称部,部裡面的主管称尚书,现在叫部长,帝王时代是叫尚书。那个时候事情少,没有这麽多,社会结构很简单,所以只有六个部。第一个是礼部,礼部就是今天的教育部,礼部尚书就是教育部长。读中国历史,你看看几千年来,宰相下面第一个是礼部,说明什麽?重视教育,国家的行政可以这麽说法,统统是为教育服务。建国君民,第一桩大事情、第一个目标就是要把人教好,人教好了,什麽事都好办。今天的社会,教育部不是摆在第一,是摆在很后面。今天一切好像都是为经济贸易、为财富,这个社会就不会稳定,为什麽?财富是人之所必争。教育摆在第一好,教育把人都教成圣贤君子,圣贤君子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处处推让,没有争夺,社会安定。

 

所以古人所想的,比我们想得深,想得周到,想得远,这是我们比不上古人的地方。古人心细,古人心淨,不浮躁,尤其读书人,明理,伦常道德不是口裡说的,完全变成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标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必须要遵守。虽然没读过书,老人世世代代相传,不但老人教给你,而且什麽?你全看到,你一出生就看到,每个人都懂得,每个人都遵守,在这方面我们比不上古人。这个是治国之大本。像科学技术,古时候有,没有放在根本,放在枝末上,并不过分重视这些。这些道理,我们学习经教慢慢都补回来了,小时候没有学,现在都补回来,渐渐明瞭了,对古圣先贤那种真诚恭敬之心油然而生,这是好现象。

 

寺是干什麽工作的?要看这个性质,都是为皇上服务的,或者是为皇族服务的,是皇上的近臣,靠近的这些人。管理国家,我们讲政权、治权,治国的这个权是宰相,皇上有政权,治权交给宰相。这个方法好,很难得。所以读书人也很老实,不争取政权,但是争取治权。读书参加国家的考试,考取之后受过国家培养,太学,像现在的党校,在那裡培训,培训出来之后是各级干部,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各个阶层干部。读书这桩事情是自己家庭负责,国家只办太学。也有分校,省有分校,县也有分校。所以县考考取称为秀才,省考举人,中央考试叫殿试,皇上是主考,考进士,这是最高的学位,也分三个学位。考取之后都应该到太学去读书,将来帮助皇上、帮助宰相来治理国家。现在没有了,所以治理国家的理念各个不相同,原则、宗旨都不确定,社会怎麽不乱?古时候,你不能看轻它,从中央到地方它是一致的,它如果要乱,这个朝廷时间就不久了;它要有条有理,一点都不乱,这个朝廷还有几百年,还有几十年。这在中国历史上看得很清楚。

 

它是办事机构,寺是为皇上服务的、宫廷服务的,所以称为内务部。这个裡头也有领导人,领导人多半是太监,总管太监,他也有地位,一般都是二品官的地位。一品是宰相,二品就是部长,它是内务。佛教皇上亲自管,也称为寺。皇上对儒释道都非常尊重,儒释道都是皇上的老师,所以对这个寺就很尊重。佛跟道都归皇上管,儒归宰相,归礼部尚书管。用儒治国,用佛教化老百姓,所以你到中国去看,无论是都市、乡村,佛的寺庙很多,大大小小到处都是,这都是归皇上管的。你看它的建筑,不管是大是小,宫殿式的建筑,可以用红色、黄色,甚至于金色的,可以用这些颜色,这都是皇家的。因为佛寺、道观都是皇上老师,皇上称弟子,所以他们的建筑可以跟皇宫一样,用同样的色彩、同样的形式。皇上用道,道家的仪规祭祀祖先,祭祀天地鬼神。这不是迷信,道裡头有大学问,读过老庄的人很多,中国过去读书人,《老子》、《庄子》是必修课。佛法裡面,像天台、贤首、般若,特别是《般若经》裡头的《金刚般若》、《般若心经》,也是所有读书人都是必修课程。用现在的话说,掺着有一点宗教意味的,不是佛教,道教。佛教完全是教学,释迦牟尼佛做最好的榜样,传到中国来亦如是。

 

寺院庵堂,方东美先生当年告诉我,两百年前,没有一家不讲经的。讲什麽?是当地社会的需要,社会大众需要学什麽,这寺庙裡这些法师就要选择相应的经论来跟大家讲解,接受教育。寺院裡不讲经、不教学,大概就两百年,不到三百年。我在日本讲经,日本的法师告诉我,他们在四百年前,跟中国完全一样。他们接受西方文化比中国人早,早两百年,西方文化是从日本传过来的,我们比它晚两百年。现在日本寺院庵堂也没有讲经的了,很可惜。我鼓励年轻的法师,要认真学习经论,要把古老的方法再捡回来。怎麽个学法?就是读,「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找不到老师没有关係,一定要相信,坚定的相信,真有无师自通,可不是假的。你每天读这一部经,像这个《无量寿经》,每天用十个小时读它,初读的时候不熟,读一遍大概要两个小时,十个小时读五遍;半年之后念熟了,一个小时念一遍,一天念十遍;一年之后,差不多都可以背诵。我们读经目的不是在背诵,是什麽?是修念佛三昧,是修定。因为你念经的时候,就不会有妄想、不会有杂念,用这个方法把妄想、杂念、分别、执着给念掉,恢复清淨心、平等心,目标就在经题上「清淨平等觉」,是为了这个。不是为背诵,背诵是附带的,念久了自然会背。念一千遍的时候,这个书的意思自然现前,你可以看古今大德的注解,你就有能力看得出他这个注解不错,注得对,这个注得有问题,你就能看出来。再读一千遍,你的功夫深了,你也看得深,也看得广。然后再念一千遍,三千遍,你自自然然会讲这部经,不比古人讲得差,你要写成注解,也可以传到后世。就这麽个道理。

 

所以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自见就是开悟。你看我们经题上,清淨心、平等心,后面就觉了,觉就是开悟。清淨心开小悟,平等心开大悟,三千遍以上可能大彻大悟,这就觉了。这个觉字裡头就是有小悟、大悟、大彻大悟,小悟阿罗汉,大悟菩萨,大彻大悟成佛,禅宗所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这个意思。佛如是,道亦如是,儒亦如是。中国古时候教书,老师只教念,字没有念错,句子没有念错。古书没有标点符号的,念的时候自己圈,自己圈不下来请教老师,老师会帮助你,叫句读。这一千遍是你的功夫,老师每天督促你念,不问你,也不讲给你听。老师要讲给你听,这个老师不是好老师,把你的悟门堵死了,你不会开悟,所以老师不讲。在什麽时候讲?一千遍以后,一千遍以后那就是心得报告,大家一起来分享,老师带着同学,让学生出来讲解,同学们互相来补充,最后老师做讲评,是这麽教的。所以你看看《礼记》上,《礼记》上是教的人很轻鬆,学的人很辛苦,你才能学得成。可是老师也是这样培训,从小培训成功的,他很内行,帮助你开悟。所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往往学生开悟超过老师。

 

中国读书人是求智慧、求开悟,智慧是自己本性裡头本来具足的,外头没有。老师讲解,那是知识,那不是智慧。所以不需要讲,我老老实实念就好了。心地要什麽?心地要清淨,心地要平等,他要求这个。不能有妄念,不能有妄想,不能有杂念,读书法喜充满,有悟处的时候就会很欢喜,真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悟到的会落实在生活,会落实在工作,会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真的是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论语》上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悦就是法喜,悦这个乐不是从外头来的,内心裡面生的,不是从外面。古时候,从外面境界上来的,你感到很快乐的,那个叫乐;悦不是的,悦是内心,是学问,是德行,喜悦是从这裡生的,从内到外,这是真乐。

 

下面举「《新译华严经音义》」,这是《华严经》的注解,这裡头有精舍的解释,「精舍者,非以舍之精妙」,不是这个意思,不是说它建筑得很精彩、很美妙,不是这个意思,可能是几间草屋,茅蓬。「由其精练行者之所居」,行者是修行人,他在这裡精练修行。精就是指一门深入,练,长时薰修。读书人在精舍裡头住一年、住二年,有的人住三年,就是读一部书,从头到尾,念遍数,念一千遍、二千遍、三千遍。我们淨土宗第六代的祖师,永明延寿,你看他传记上就是,他老人家在年轻的时候读《法华经》,读了多少遍?一万三千遍。他怎麽会不开悟?当然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唐朝时候,我们在《坛经》上看到的,法达禅师,他在没有见六祖之前,他也是读《法华经》,读三千遍,三千遍大概要十年。永明延寿大师,一万三千遍,你就晓得后来他熟透了。《法华经》分量很大,我们一般人要把它从头到尾看一遍,经生疏不熟,一天大概要十个小时,这一遍。所以精练,修行人所居住的地方叫精舍。

 

『楼观』,「即楼台」,两层以上的叫楼。「观者,楼也,台榭也」。这都是属于过去寺院、道观裡面他们修学道场的建筑。『栏楯』,「即栏槛,俗称栅栏。纵者曰栏,横者曰楯」。「极乐殿阁皆从弥陀淨心流现」,不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自己神通变现的,不是的;但是自己真实从心我想什麽样子,它就现什麽样子,谁现的?阿弥陀佛现的。往生到那边的人起心动念是感,阿弥陀佛是应,感应道交,不必要建造,不必要用材料,都用不着,也用不着画图,想什麽样子它就现什麽样子。有这麽一个世界,有这麽一个处所,是阿弥陀佛亲口给我们说的。这部经第六品,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就是释迦牟尼佛重複说一遍,把阿弥陀佛所说的重複说一遍,转告给我们。所以这部经是两尊佛说的。除这一大段之外,释迦牟尼佛说的。「众宝所成」,这是材料,不是木头建筑、石头建筑,不是这些。所以它不需要那些工程,我们今天造房子工程,也不需要用这些器具,无需要。「斤斧」是工具,建筑工人所使用的工具。「随机应现,故曰亦皆七宝自然化成。」这个自然化成,是众生有感,弥陀有应,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变化得那麽自然,痕迹你都看不到。

 

下面给我们介绍几样东西。『白珠』,这是我们世间有的,「乃蚌中所生」,就是我们讲的珍珠,白色清洁,世间人看得很重视的,贵重。「白珠者,珠中之上品。」『摩尼』,前面有解释,摩尼也是宝珠。『交络』,「谓交互网络。如《汉译》曰:复以白珠、明月珠、摩尼珠为交络,覆盖其上。」这是精舍屋顶上的庄严。我们一般在什麽时候能看见?这些年在外国的时间多,外国的圣诞节,家家户户悬灯结彩能看到,盛大的活动。我看到最大的活动是斯里兰卡,斯里兰卡的佛诞节,他们的活动是一个星期,日夜都不停的,所以游览观光的人非常多,通宵,七天七夜。我们去转了一圈,有个特色,就是家家户户都招待,都有茶点,点心、茶水招待,完全免费,走到哪裡可以吃到哪裡。这个是风俗习惯。我问他们,年年如是,最热闹的就是这七天,比过年还热闹,佛诞节。

 

下面念老为我们举《往生论》,「又《往生论》曰: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这是《往生论》上描绘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居处,无比殊胜的庄严。「又第四十二」,四十八愿裡面的第四十二愿,「彻照十方」,这是阿弥陀佛的大愿,说:「所居佛刹广博严淨」,广是广大,博也是大,庄严清淨,「光莹如镜,彻照十方」。「均表极乐之宫殿楼观,皆如明镜,照纳十方」。十方一切诸佛刹土影现其中,所以你在这个地方去浏览,能够看到十方诸佛世界,一切众生现前在活动的状况,统统看到。像我们看电视一样,我们电视比不上它,因为电视的侷限性很大,它是个平面的;西方世界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方方面面你全看得到。我们只看到个平面,后面看不到,四方上下看不到,所以这个科学技术跟极乐世界比差很远。这是说学科学的同学,应当发愿求生淨土,阿弥陀佛是大科学家,就是这一段,我们这科学到什麽时候才能赶上?可能赶不上,无法赶上。「故昙师曰」,昙鸾法师,「宫殿楼阁镜纳十方,宝树宝栏互为映饰」。「可见极乐之明妙无能比者,故云明妙无比。」无法能找到对比的。

底下一段,「菩萨居处」。前面是讲的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就是菩萨跟佛是平等,所有一切受用都平等。经文:

 

【诸菩萨众。所居宫殿。亦复如是。】

 

你看平等,你看到佛的生活环境、修学的环境,菩萨跟佛没有两样。注解上说,「至于菩萨所居之宫殿,亦复如是明妙。深显真实平等,如如一味。」这是这个世界最值得人讚歎的,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慢慢(在没有到极乐世界之前)养成一个清淨平等的习惯,别人跟我不平等,我跟他平等,这才能做到。一切法都要从自己做起,才能够感化别人,我们希望别人如何对我,我要先怎麽样对人。不能求果报,为什麽?现在众生业障很重,不是那麽容易教,总得要很耐心教个几年、几十年。你看,海贤老和尚居住在南阳一带这个地方,九十二年,这个地方的人民接受他的教化,对他很尊重;可是还有一些不听话的人,找麻烦的人,甚至对老和尚不满意的人,我们不能见怪,一定要有耐心。我们在图文巴帮助当地宗教团结,这几年效果现前了,我们做了多少年?十三年,才得到大家的信任,知道我们不是坏人,知道我们说到做到,对我们产生信心。所以要有耐心,要有很长的耐心,很大的耐心。没有耐心,不真干,永远起不了感化的作用。这桩事情值得做,感化一个人,感化一家人,让他回头,真是无量功德。

 

我们做这个事情做成功了,不能放在心上,这是我做的,那就错了,那就全功尽弃,为什麽?这个事情做好之后,你的傲慢心生起来,你烦恼现前。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怎麽做成功的?这个地区众生福报现前,他有福了,他们自己肯学,自己肯做,才能产生效果。他要不肯学、不肯做,永远不可能有效果。所以这功德归乡亲父老,归地方领导,归一切有影响力的这些各行各业的大德,他们的功德,大众福报现前,值得讚歎。我们奉献的绵薄之力,不值得一提,这就对了。我们一生所修所学,目标就一个,最后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希望阿弥陀佛来接我,不要把我漏掉,我们就很圆满了。

 

下面第二大段,「修学胜境」,殊胜,好地方,遍法界虚空界,修学最殊胜的环境就是极乐世界。它分三段,第一段,「行道自在」。我们看经文:

 

【中有】

这极乐世界中的,有:

 

【在地讲经。诵经者。有在地受经。听经者。有在地经行者。思道。及坐禅者。】

 

这几个,举个例子。这些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极乐世界的人修行,他怎麽个修法?有在地面上,像我们这个世界一样,在地面上,『讲经、诵经』。这是最重要的一句话。「讲经」,对自己是提升,为什麽?遍遍不一样,遍遍都有进步。「诵经」就是祖祖相传,教我们读书千遍,专心读经。诵是背诵,读得很熟了,不需要经本,没有经本跟有经本一样,念得字字分明,没有念错,没有念漏掉,一遍一遍重複,这是修念佛三昧;换句话说,我们修清淨心、修平等心、修觉心。清淨心是阿罗汉,小乘最高的果位;平等心是大乘,菩萨的果位;觉是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才叫觉。没有明心见性不算觉,那算是第二个,菩萨,就是平等。真正觉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法身菩萨,在实报庄严土。无论在什麽地方,你都能看到,每个人都非常用功。这是在地面上的。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1月14日10:46:3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01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