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禅宗集(第14集)jingkong法师主讲

admin 永嘉禅宗集评论阅读模式

永嘉禅宗集  (第十四集) 1979/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9-012-0014

第14集 A

MP3下载

第14集 B

MP3下载

【不三之三而言三。不一之一而言一。一三非三尚不三。三一之一亦何一。一不一。自非三。三不三。自非一。】

 

句子乍看起来是委曲宛转反覆的给我们说明,这是在言语上不得已的一种施设。前面一句是总纲,一真之理、三乘教法都是方便说。真正懂得「至理虚玄,穷微绝妙」,这两句话真正体会了,底下这些话一看就明了,一与三都说不上。『不三之三而言三,不一之一而言一』。幽溪大师小注说,「欲使忘三」,就是叫你离三这个相,要想叫你离三这种相,就是离三这个执着,不要再执着三乘,「先须了其不三」。要知道如来设施的实相,在真如理体里面不但没有三,连一也没有,所以叫你先要了解理体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欲使忘一,先须了其不一,是则不三之三则可忘,不一之一则可泯也」,这是心里面真正到了清净寂灭。说三也好,说一也好,心里面非常清楚三是方便说,一也是方便说,说三不能说是定三,说一也不是定一,三就是一,一就是三,要懂这个道理。

 

怎么三就是一、一就是三?一体之多面,体是一个,一体之多相,要懂这个道理。体是一个,相是有差别的,相是无量无边的,无量无边的相是一个体,所谓是「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多不是定多,一不是定一,先要晓得这个原理,下面就容易懂了。『一三非三尚不三,三一之一亦何一』,一就是三,三就是一。「即一之三,则三即一」,一就是三,三就是一,所以说三非定三;三非定三,所以说「尚不三」,尚且没有三可得,不能有定三可得。三就是一,一就是三,「三一之一亦何一」,一也不能说定一。『一不一,自非三,三不三,自非一』,这个好懂,不必解释。

 

【非一一非。三不留。非三三非。一不立。不立之一。本无三。不留之三。本无一。】

 

这就是告诉你一与三也不存在,一与三也是假名而已,万万不可以执着。初学的人习气很重,就是无始劫以来积习难忘,不要说我们初学人,你看看大经里面常讲的,连那些阿罗汉、权教菩萨习气还是忘不掉。说三执着三,说一执着一,这是大毛病。几时我们能够把习气去掉几分,在境界里就自在,就不生烦恼,再不会跟人抬杠了,你说是,点头是;你说不是,点头不是。在禅宗有个公案,有个老和尚,这座寺院里面有两位法师也是为了经里面的道理发生争执,各执一端,互不相让。这种情形很多,我们看古人的注子里面就有,你看看交光大师《楞严经》的注子跟蕅益大师的就不一样,他们就各执一端,意见就不同。意见不同,相争不下,就请教老和尚,甲到那里说,我觉得这段经文应该怎么、怎么说。老和尚听了点点头,你说的不错。走了。乙听了不服气,乙又找老和尚,把他的见解又说一遍。老和尚说不错,你也不错。两个都走了。旁边有个侍者说,老和尚,他们两个总有一个对、一个不对。老和尚说,你也不错。你们想想看,到底哪个不错、哪个错了?老和尚到了这个境界。

 

他们都是执着一端,执着一端不能说他错,好像他见东西,他只见一面,只见这一面光光的,见那一面有一条一条稜稜的。这个东西摆在这边,这边人看的跟那边人看的不一样,这边人跟那边人打一架去了。他来问我,说这边是光光的,不错,是对的;那边不光,不错,也对。你没有见到完全,你只见到部分。这就是古人所谓瞎子摸象,摸到那一个摸的都是真的,不是假的。摸到象的肚皮,象像什么?象像面墙壁,没错,肚皮光光的是像墙壁;摸到尾巴,象像什么?象像扫帚,是没错,尾巴是有点像扫帚;摸到大腿,象像什么?象像根柱子,也说的有点像。没有见到全貌。但是他所摸到的是真的,是不错的。诸位要明了这个道理。你看到古人的注解,每一部经几十种注解、一百多家的注解,各有各的说法,就像瞎子摸象,都是对的,都没错。所以你不要掺杂在里面打架,帮着甲打乙,帮着乙打甲,那就错了,就瞎胡闹了。

 

教下所谓「大开圆解」就是这个道理,什么叫大开圆解?完全没有执着你才能见到真实,才能见到全面,说三就三,说一就一,说无就无,有说就有说,无说就无说,绝没有执着。这里面就是教我们要离这些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既然离一切相、即一切法,释迦牟尼佛又为什么说那么繁杂的相?说那些繁杂的相是为了治众生繁杂的病。众生要是没有那些病,佛就不说这些法,所说的一切法都是治病的。病好了,法也不要了。哪有法?你要说佛真说法,错了,你又执着了;你说佛真的没有说,你也执着了,明明说了四十九年,怎么没说?你要是说佛真说了,言说相空,名字相空,他哪里说?确实没说。像这些道理都得要明了,而后才能够谈得上深入经藏。否则的话,经藏不入还好,愈入愈麻烦,愈入愈迷惑,愈入愈颠倒,因为你不懂得教理,迷在教相里面。这一章就是特别说明从教相上讲,相与理都应该明了,而不可以执着。

 

小注说,「夫三因一立」,一看这一句就明了,相对建立的,就是对待法,凡是相对都不是真实的,为什么说三?三是对一而说三。「一既非一」,一都不存在,相对的那一边到哪里去找?你就晓得完全是假立的,假名安立,大经里面常这么说法。「一因三会」,一是从哪里说一?一是因为有个三才说一。「三即非三,而一岂立」,三根本就没有三,一从何建立?「不立之一一既空,又何有于三,故本无三;不留之三三既无,又何有于一,故本无一」,说明一、三都是空寂的。

 

【一三本无。无亦无。无无。无本。故绝妙。】

 

这几句话是决定免不了的,为什么?如果没有后面这几句话,怕你又执着本无,那又麻烦了,又落空了。「一三虽无,若存于无,无则非妙」,无又落空了,你就执着无了。因此无也要把它离开,『无亦无』。「无亦无」,无无就是有,无也无。这个有就称为妙有,妙有就是真空,真空就是妙有,所以妙有非有,真空不空。这个理确实相当的深,就是在言说文字上相当的玄,所以是谈玄说妙。『无无,无本,故绝妙』,小注说,「一三虽无,若存于无,无则非妙」,你着了相,着了无的相,那就不妙了。「故即此无,而亦无之,茍无其无,则无有一三之根本,方能臻于至理虚玄、穷微绝妙之体」,这就是讲宇宙万有的本体,真如实性,你才能够证得。这就是绝妙之体,穷是讲穷尽,幽微绝妙之体。「言绝妙者,绝一三有无形对之粗迹也」,简单的说,把一切相对的统统离开这叫绝,而后所见的宇宙人生一切万象就叫妙相。我们见不到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就是妙相,就是妙有之相),就是因为我们离不开相对,不住空则住有,不住一就住三,没有办法离开,不是住有就是住无,病根就在这个地方。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0月14日16:26:1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3569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