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第六十七集) 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7-001-0067
第67集A
第67集B
第四十五页,第四行:
【如第二月。非体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观。捏所成故。诸有智者。不应说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离见非见。此亦如是。目眚所成。今欲名谁是灯是见。何况分别非灯非见。】
这一段经文接着解释「别业妄见」,在前面佛给我们说明这个道理以后,举眼睛有病看到灯上的圆影,用这个例子来说明。必须到自己觉悟,觉悟自己眼睛有了毛病,看到外面灯上的五色圆影的妄相,这就是我们一般所讲正知正见,经上讲的「见眚非病」,这是菩萨的现量境界。今天佛又举个比喻,举『第二月』,什么叫第二月?第二月是『非体非影』。体是讲月亮的本体,第一月;影,我们讲水里面的月影,古人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那个月我们晓得完全是虚妄的,那叫第三月;第二月,捏目所成,两个眼睛焦距没有集中在一起,看成两个影。捏目,如果我们用手紧紧的按住眼球,你看到外面是两个相,这两个相我们就称之为第二月。第二月它并不是真月之体,非体,它也不是水中的月影,这就是非体非影。
『何以故?第二之观,捏所成故』,这个现象是这么产生的。『诸有智者,不应说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离见非见』,既然是捏目所见的妄相,当然我们不会执着第二月是月亮的本体。第二月从哪里来的?既不是月亮本体生的,也没有离开月亮的本体,这是经上讲的举出这么一个例子。因为第二月既然是从捏目所生的这种幻相,一个明白人,这个地方的智者就是明白人,他决定不会在这里面起分别、起执着,就是这么个意思。为什么?目本无捏,眼睛本来没有这一捏,不应说言「是形」;离目无捏,不应说言「非形」;捏见二月,有捏才见第二月,不应说言「离见」;见体无捏,真见之体本来无捏,不应说言「离于非见」。 捏的时候确实见到两个月影,不能说没有两个月影,确实有两个月影;如果我们手放下来之后,第二个月影就没有。经上反覆这样的说明,就是叫我们体会见是妄见,不是真见。
《楞严》对于这个问题讨论得详细,反覆跟我们说明。在《金刚经》里面说得简单,《金刚经》上说「诸法如义」,四个字就交代过去了。诸法如义很不好懂,诸法是指妄相,就是此地讲的第二月,也是前面讲的灯上的五色圆影。这个比喻就是比喻我们现在六根、六识、六尘、十八界,森罗万象,这就如灯上的圆影,是病眼所见,也如同捏目所见的第二月。但是凡夫之人没有这个智慧,不了解事实的真相,在境界里头产生妄想,「第二月从哪里来的,是月生的还是不是月生的?灯上圆影是灯生的还是见生的?」于是就有这些疑问。从这些疑问再去追究、再去探讨,就是现在所谓哲学、科学、宗教,搞这一套,根本就是虚妄的,诸位想想,能够找出一个根源来吗?决定是找不到的。有智慧的人一看,整个情形就了解,所以他在这个境界里面一念不生,真相大白,这一切真相才能够见得到。相虽然是妄,妄与真不二,诸位要想到经上常讲「如」字,你看经一开端「如是我闻」的如,如就是万法皆如。事如其理,理如其事,理与事是一不是二,才叫如,如果是二那就不如。一才叫如,一就是真,所以真就叫如,我们讲真如;二就是虚妄了,捏目所见的二月。
为什么说二月是虚妄?虚妄不是在境界上,虚妄是在我们内心里面,不是在外境。外境与理体永远是一不是二,这个道理相当之深,永远是一不是二。我们《楞严经》刚刚念过去不久,所谓当处出生、当业轮回,悟入这个道理就入佛位。这个事情确实很不容易体会,为什么不容易体会?那就是因为我们离不开心意识。而这个真相必须舍离心意识,真相才能现前;若不舍离心意识,这个真相就不能现前。实际上真相就是摆在我们面前,可是我们看不出来;看出来之后,你的心是清净的,你的心是平等的。那正是《楞严》里面所讲的,一切烦恼障碍「应念化成无上知觉」。也正是六祖所说的「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诸位要记住,六祖所说的一般若,重要的就是那个「一」。《华严》里面一是一真法界,六祖说一,一是真般若,净土里面教给我们要「一心不乱」,禅家所谓「识得一万事毕」,只要你心到一,你就成佛。我们现在是三心二意,这不行,三心二意不能成佛,不能解决问题。
我刚刚到图书馆来的时候接了个电话,我有个同乡告诉我,有个马教授两个月以前死了,问我晓得不晓得?我一点都不知道,我们图书馆开幕的时候,他到我们这里来过。他说他到医院检查的时候,身体非常好,好像是在课堂里面死掉,上着课晕倒死了。他告诉我,这个人就是放不下,年岁也不小,也很有钱,一天到晚就找钱,收藏这些名画,他喜欢画,家里大概收藏将近两千幅名画。他很感慨说,有什么用?说去就去了,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那些东西不晓得给谁拿去了。他收藏不少书,他私人的藏书大概比我们图书馆多五、六倍的样子,一生就爱好这个东西,天天收藏。所以人要放得下,说去就去!今天我又听到一个,你们大家都晓得佛教里头有个张居士也死了,人命无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