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87集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夫子给他「直示下手工夫,正所谓流转生死,安乐涅槃,惟汝六根,更非他物」。这是教他怎麽下手,告诉他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这是从六根上下手。为什麽?流转生死的,或者是安乐涅槃的,生死跟涅槃是两个相对的,凡人在流转生死,在六道轮迴;圣人,阿罗汉以上的,他们处在安乐涅槃。你在生死还是在涅槃,「惟汝六根,更非他物」,全是你用六根的时候怎麽个用法,不是其他的东西,就是你的六根。你要会用六根,怎麽用?用根中之性。这《愣严经》上讲的,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这时候你就回归自性了,这叫用根中之性,而不用六根的六识,六识是分别执着。所以全在你这六根上用功夫,没有离开六根。底下说,「视、听、言、动,即六根之用,即是自己之事」。所以为仁由己,就是你自己,六根接触六尘的时候,你的视,你的听,你的言(言是说话)、动(身口意的动,就是六根的动作),用六根的时候你会用,你就是圣人;不会用,你就是凡夫,六道轮迴。

 

所以,「非教汝不视、不听、不言、不动,只要拣去非礼,便即是礼」,这个话讲得太好了!圣人不是说教你不视、不听、不言、不动,是教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你还是可以去看,还是可以去听,还是能说,还是能动,但是拣去非礼的,把那个非礼的剔除掉,那叫做复礼。礼是本身的性德,你是剔除不了的;非礼,自性中没有的,这个你能去除掉。去除那个本来没有的,你就回归到本来有的自性上了。所以当我们六根接触六尘,视、听、言、动的时候,只要你能够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那你就拣去非礼了。那个分别执着、起心动念本来没有,不是自性中有的,那叫不觉。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裡面讲的,「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有的就是这裡讲的礼,你当然能够复礼,可以恢复;本无的就是妄想分别执着,那是不觉,不觉本来没有,你就能够去除。「礼复,则仁体全矣」,等到你能够复礼了,就是你回归性德,仁之体自性圆满现前了。「古云:但有去翳法,别无与明法」。所以古大德讲得好,只有个去翳的法门,翳就是障碍,挡住你眼睛看的那个障碍,你把那障碍去除掉,你就恢复光明了,你就能看到了。能看是你的本性,不是说现在你不能看了,还要怎麽教你去能看。能看是你本来就能的,本有的能力,只要把障碍去掉了就行。所以不用再别求什麽「与明法」,教你光明的那个法门,不需要教,你就去障而已。

 

「经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这是《愣严经》上讲的。富楼那尊者曾经向释迦牟尼佛请教,无明是怎麽来的?我们现在有生死轮迴,这是因为无明造成的,那无明怎麽来的?我们如果断了无明,将来还会不会又长一个无明?释迦牟尼佛给他回答很简单,八个字,「知见立知,即无明本」。什麽叫无明的根本?就是你在知见上立知了。你看,说得很清楚。知见是你的视听言动,六根接触六尘的时候是知见,能知能见,这是你的本能,你的本有觉性,不可能说你不知不见。不知不见,那是愚痴,那是有障碍了。你还是能知能见,只是在知见的上面不要再立个知。立什麽知?妄想分别执着都叫立知。譬如说,我们看到了这个放大镜,看到就看到了,不要起妄想分别执着。什麽叫妄想分别执着?看到之后,动个念头,「我看到东西了」,妄想;再转增胜,「这个东西叫放大镜」,分别,分别这是放大镜;再增胜这个烦恼,「这个放大镜很好,我很想要」,执着。你看,妄想、分别、执着,刹那间你就生起来了,这叫知见立知。圣人看到了放大镜,就是看到就看到了,也没有一个「是放大镜」的念头,更没有说「这是好放大镜,我要它、我喜欢它」,没这些妄想分别执着,只有凡夫才会生这些念头,所以这叫无明本。那你说,他看到了不知道这是放大镜吗?知道是放大镜。为什麽说他没有这个放大镜的分别执着?你们有分别执着,圣人就随顺你们的分别执着,所以,你说是放大镜,我也就说它是放大镜;你说它是好的放大镜,我也说它是好的放大镜,恆顺众生,随喜功德而已。他自己呢?他自己始终没有立知,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没有无明,这就是圣人。

 

所以「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你看,讲得很清楚,你们不要立知,没有什麽见,你就是涅槃;你立了知见,你就是生死。「立知即是非礼」,立知就是非礼。知见的当下,你不要再立个知见,那就是拣去非礼了。「今勿视、勿听、勿言、勿动,即是知见无见也」。所以夫子教我们,非礼的就勿视、勿听、勿言、勿动,这就是教我们知见无见,就是教我们取涅槃道。「此事人人本具,的确不由别人,只贵直下承当,有何利钝可论?故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从此三月不违,进而未止,方名好学。岂曾子、子思所能及哉?」这是讲颜回是利根,他知道这个事情人人本具,知见的功能人人本具,这是自性中本有的见闻觉知。只是你在见闻觉知的当下不要起妄想分别执着,你就住于涅槃。涅槃是没有烦恼、没有生死了。你立了妄想分别执着,你就立刻从涅槃掉到了生死轮迴当中,都是自己的事情,「的确不由别人,只贵直下承当」,你能不能承当?所谓承当,就是你能够知见无见,不要立知见。这裡面没什麽利根、钝根的区别,只要你肯做,你能自己复礼,你能为仁,你就能做到。

 

所以颜子说,「回虽不敏,请事斯语」。你看,管他利钝,管他是不是聪敏,只要你请事斯语就行,你要依教奉行就行,学着断妄想分别执着。先从执着断起容易,一下子断不了三个,先断最粗的那一个。所以「从此三月不违」,这是颜回,孔子讚歎他,「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没有违背仁,就是三个月都是克己复礼为仁。那三个月以后更是了,孔子观察他三个月,对他的讚歎,就好像佛门裡九旬,九十天用功。夫子给他鑑定。「进而未止」,不断的进步,这叫好学,斩除自己的一切习气,最后完全成了一个圣人。这个「岂曾子、子思所能及哉?」虽然曾子作过《大学》,子思作《中庸》,但是他们比颜子来讲还差一等,还没有能得到孔子的心传,所以他不能及,达不到颜子的境界。

 

这段话我们就全部讲解圆满了,希望从这裡我们要悟入,真正要和谐世界,乃至和谐宇宙,那全是自己的事情,只贵自己肯放下,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就入境界了。

 

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讲到此地。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8:56:4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353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