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87集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朱子集注》裡面又引程子的话,程颐先生,「程子曰:非礼处便是私意。既是私意,如何得仁?须是克尽己私,皆归于礼,方始是仁」,这几句评论也相当好。程子讲,非礼之处就是私意。为什麽我们会做的事情不符合礼?因为有私意,有自私自利的意思,想着自己,没想到别人,这就不合礼了。你想着自己,忘了别人,对人的尊敬就减少了。那「礼者,敬而已矣」,心中尊敬都不够了,外面礼肯定就有非礼的地方。这裡讲,「既是私意,如何得仁?」有了一点点这种自私自利的念头,仁就没有了,为什麽?你看这个仁字,人字旁、一个二,两个人,代表一个是自己,一个是自己以外的任何人,自己与别人是一体的,这叫仁。你只想着自己,没想到别人,这一体就被破坏了,那如何得仁?仁就没有了。所以要想得仁,首先把自私自利彻底放下,把我放下,我没有了,仁就得到了。

 

所以从这裡我们看到,佛法裡面讲到的阿罗汉断了我执,他真正没有我了,那就是真正得仁了。菩萨就比阿罗汉更高,菩萨是捨己为人,自己都没有了,所以一切就为众生着想,不为自己求安乐,但为众生皆离苦,一片仁慈。仁,在佛法裡面称为慈悲,而且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是没有条件的,没有条件的慈,同体的悲,为什麽没有条件?因为是同体。你想想我们这个身体所有器官是一体的,假如说哪个器官有疼痛感了,我这胃疼了,这手立刻去那裡抚摸它、照顾它、关怀它,没有讲条件,自然反应。还能讲什麽条件,难道还说你给我多少钱我才干吗?没有的事,一体的。所以真正到仁体现前了,性德流露,就是这样,他看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一模一样,关怀众生正是爱护自己,众生的苦难就是自己的苦难,这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下手处,这是程子这裡讲的,「须是克尽己私,皆归于礼,方始是仁」,那就是把自己自私自利给全部放下。还有一丝毫的自私自利留下来,那你这个礼就没归尽,这个仁就得不到,那就做不得圣人。圣人可贵处就在这裡,已经把自私自利全盘放下,无我了。

 

程子「又曰:克己复礼,则事事皆仁,故曰天下归仁」。你自己能够克己复礼,这裡讲的克己是克尽己私,把自私自利放下,你能够回归到礼上来,那麽事事皆仁。仁,它的体是自性,整个宇宙万事万物都是自性所生所变,你能够回归到仁体上了,那事事皆仁,仁无所不在,哪桩事不是仁事?换句话说,哪个人不是仁人?每个人都是仁人,这叫天下归仁,没有说不仁的事、不仁的人,事事皆仁、人人皆仁,那证明你已经回归到自性了,你才是真正的仁人。如果你还看到说,这个事不好,这个人不好,不是仁人,那对不起,你自己也不是仁人。你是什麽心,就会看到什麽事、看到什麽人。你的心是好心,你看的人都是好人;你的心是不好的心,你看到别人也是不好的。

 

我曾经在讲课裡面常常讲到这麽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不论真假,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是讲一个都市裡面,譬如说香港,大家都是住高层公寓,有这麽一栋大楼裡面,有一天搬进来一户,是一位年轻的女子,单身的,她自己是上班一族。她的邻居是一个单亲的母亲,带着几个孩子,家裡比较贫寒,所以这个新搬进来的女子,就不太愿意跟这户单亲的母亲联繫和交往,怕什麽?这麽穷的家,到时候摽(音表,去声)上我了,给我惹麻烦,所以她就尽量的疏远她。结果有一天晚上,忽然大楼停了电,一片漆黑、一片寂静,这个女子在家裡面感觉到心裡有点毛毛的。忽然听到有人敲门,心裡就更加紧张起来了,为了壮壮胆,她就叫一声说,「谁呀?」听到门外有一个小男孩的声音说:「姐姐,我妈妈让我来问问您,妳家有没有蜡烛?」这个女子听到这是隔壁家的男孩,不是什麽坏人,心裡就比较定一点。可是转念一想,这家穷得连蜡烛都买不起,黑灯瞎火的,找我来要蜡烛,我可不能给他,要给了他这一次,以后他还有第二次,以后没完了,这是很穷酸的家裡,他就是爱佔人便宜。想着想着,她就大声的回一句说:「没有!」结果这门外的男孩又继续说:「姐姐,我妈妈就担心妳家没蜡烛,让我给您送两根来。」这个女子一听,这心裡一下就觉得很愧疚,这不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吗?人家是给妳送蜡烛的,不是来跟妳讨蜡烛的,妳就想着别人来讨妳便宜了,不愿意给人。这个女子幸亏有良心,能够自己反省忏悔。从此以后,这个女子对这个邻居家一改原来的态度,原来看这家是怎麽看怎麽不顺眼,怎麽看怎麽好像是坏人,不好的人,贪小便宜的人。现在看,怎麽看怎麽顺眼,怎麽看觉得这家挺好的,是好人。

 

你看,这个小故事给我们很深的启示,外面的人有没有好坏?没有好坏,看你用什麽心来看。蕅益大师曾经讲过一句话,「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外面的境界,包括人事物,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告诉你,没有什麽好坏,好和坏就看你的心,你用什麽心对待它。像这个女子,她原来用那个不好的心,猜疑人,看到别人就好像不是好人;现在把心念一转,对人家信任,对人家感恩,别人真的就变成好人了。所以你自己克己复礼为仁,你自己做一个仁人,那麽天下就归仁了。如果你还看到天下有人是不仁的,有事是不好的,那说明你这个心还不仁,仁还缺了一块。如果是全部是仁的,那你看到天下都是归仁。所以圣贤用的功夫完全是反求诸己,绝不会向外,全都是用自己克己功夫。

 

《朱子集注》裡面又引「谢氏曰」,这是谢良佐,也是宋朝的大儒,「克己须从性偏难克处克将去」。这是讲修行,克己,克服自己的毛病习气,从哪克服起?从性偏的、难克的地方去克服。性偏的是什麽?偏离自性的那个不好的习气,譬如说贪心、瞋恚、愚痴、傲慢、猜疑、嫉妒等等这些意念,都偏离自性了,这都是烦恼,要克服。每个人烦恼不一样,譬如说有的人贪心重,有的人瞋心重,喜欢发脾气,有的人嫉妒心重,有的人傲慢心重,各人的烦恼不一样,习气不同,总要从自己最难克服的那个习气上下手,从难克处克将去。所以自己要知道自己哪个习气最重,从那裡对治。就像人治病一样,譬如说犯了很多病,总是先治那个最重的病,那个能要命的病要先治,把这个病治好了,其他病也就容易对治了。所以要从性偏难克处克将去。而能够认识自己的毛病,你就叫开悟了。开悟之后,悟后起修,你得真干,那就是对治自己的毛病习气,不能纵容姑息。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8:56:4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353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