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85集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第四类人是「践迹而不入室」。这种人也在学,没有学成功,是属于凡夫,但难得他们还是好学,持之以恆,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是有恆者。有恆的人也很可贵,这种人最终还是能学成功的,等到他学成功,他就成为君子了,君子跟圣贤就接近了、不远了。怕是怕我们不能持之以恆,选择圣贤之道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够坚持。自己的习气很重,不能够咬紧牙关把它断掉,因循苟且,纵容姑息自己。开始发心是勇勐,后来慢慢就退心了、懈怠了,这种人就没办法成就,为什麽?他不能有恆。要知道我们的习气毛病是日积月累,时间很长了,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想要很快把它断掉,不容易,要假以时日,不能退心。

 

我自己对照对照这四料拣、这四种情况,我自己发现肯定不是圣人,君子还没够格,善人也谈不上,善根不足,身口意曾经造过不少恶。身,杀、盗、淫;口,有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贪、瞋、痴,这十恶业。十恶业都断了,那才叫善人,有一条没断就不能称为善人,善人没够格。希望做一个有恆者,既然已经发心学习了,这个是我们很幸运,这生遇到圣贤之道、遇到明师了。这个明不是名气的名,是明白的明,名气大的老师不一定管用,要明明白白的人,他是有智慧的老师。我们遇到了,那我们就得认真努力、持之以恆、锲而不捨的修行,希望这一生把我们不足的善根补足,我们按照圣贤的足迹走,最后也能够升堂入室、成就自己,这样做也就难能可贵了。

 

在「述而篇」裡面,「述而第七」,孔子就曾经讲过这麽一句话,前面我们有学过,现在再複习一下。「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恆者,斯可矣」,孔子讲的。蕅益大师四料拣给我们判出来了,什麽是圣人、什麽是君子、什麽是善人、什麽是有恆者。孔子讲,圣人他没见过,听是听说过,但是都不在世了。圣人是谁?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这些是圣人,只是听说,但是没见到,现世没有了。能够在现世见到一个君子就不错了,斯可矣,这就很好了。君子是什麽?属于贤人、接近贤人了。做君子也不简单了,这个人是按照圣人的足迹走,而且升堂入室,这个人是谁?颜回。除了颜回以外,其他人谈不上。夫子自己也很自谦,他说自己也够不上君子。譬如说君子三达德,夫子不敢承当。三达德是智、仁、勇,有智慧、有仁爱心、有勇(勇敢)。其实夫子都已经做到,但是他自己给自己设的标准很高,什麽是真正君子的标准?他说他现在还没做到,还在努力,那我们就更加罔谈了。君子做不到,我们怎麽办?我们要做有恆者,向着君子的方向、向着圣贤的方向迈进。君子和圣人就好比学位,儒家三个学位,第一个是君子,第二个贤人,第三个圣人。这三个标准,绝对的标准是很高,如果不是很绝对的标准,那当然孔子的弟子们都能称得上君子、贤人,你看七十二贤,这是贤人。但是以孔子的标准,那是很高。正如佛家也有三个学位,第一个是阿罗汉,第二个是菩萨,第三是佛(佛是最高学位,就是圣人),跟儒家讲的君子、贤人、圣人三个学位是相当的。你从这个角度看,就知道拿到第一个学位都不容易,阿罗汉是出三界了。

 

孔子又说,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真正的善人是什麽?天生就是纯善,他这三个根天生就已经扎得很好,这种人确实孔子很难见到,见不到。得见有恆者,斯可矣。孔子当年都见不到,现在更见不到,初生的人就是纯淨纯善,而且这个善能够保持不变,这上哪找?在这样污浊的时代,能够少受污染的人就难得了,找一个纯善的人基本是找不到。我们自己也很庆幸,接受圣贤教育,接受得比较早一点,这是属于免疫力还算比一般人强一点,遭受的污染相对这个时代的众生少一些,那是感恩自己的父母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我母亲很会教育孩子,更感恩母亲带领我跟随恩师学习,好的父母、好的老师都碰上了,这是三生有幸。虽然如此,还是难免在社会上受到不少污染,所以染上了很多毛病习气。现在深入到经教裡面,对于修行的方向、理论、方法愈来愈明瞭,知道该怎麽修了,那就得真干。真干就是要持之以恆,不断放下自己的习气。《论语》将近五百章(五百条),学一条得真干一条。现在《论语》我们已经讲了超过一半,不知道大家跟我们一起学习学得怎麽样了?对照对照,前面学的也将近三百条,看看哪些真正落实了。《论语》的学习,我们要常常複习複习,讲的时间久了,容易忘掉,不複习怎麽行?要温故而知新,複习的目的就是要帮助我们落实。

 

持之以恆的修学,我们就可以不断的进步。这个进步,有时候自己未必觉察得到,是别人发现了告诉你,他这一提醒,回头想想,真的是比以前进步。然后你能够生法喜,这就是孔子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会很喜悦,愈学愈欢喜。如果愈学都没有什麽法喜,好像愈学愈枯燥无味,那说明你没有任何的效果。为什麽没效果?没去真干、没去落实,你没有践迹,没有真正按照圣贤教导的去做、去依教奉行,所以不得法喜,没有不亦悦乎的感受。真正上路的人,愈走信心愈强,他动力愈大,他不会回头,直至到君子、到圣人的地位而后止。我们继续看下面一条,第十九章: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这一条是孔子教导我们如何修行。在有些古注裡面,是把这一章跟前面第十八章合为一章,因为意思有连贯下来,前面「子张问善人之道」,底下讲的就告诉你善人之道。我们自己要对照、要反省,如果做到了,要继续保持;做不到,那得努力做到。根据「集解何晏注」,何晏注的《论语集解》说到,「论笃者,谓口无择言。君子者,谓身无鄙行也。色庄者,不恶而严,以远小人者也。言此三者,皆可以为善人也」。

 

『论笃是与』,这是一个问话,什麽叫论笃?论就是口头讲出来的话,笃是笃实,这就是讲口无择言,我们的口业要清淨,不该说的话不说。口无择言是《孝经》裡面讲的,真正的孝子做到「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这个择是选择,口没有要选择其他的语言,换句话说,只讲圣人讲过的话。我们讲的话完完全全跟圣人一致,这叫口无择言。圣人讲的话在经典裡记录下来,该讲的好话都讲尽了,我们不需要再去选择,拿经典对照,经典没有说的我们就不讲,只讲那些经典提倡的,这叫口无择言。你看这样的口业多麽清淨。当然,大家不要呆板,看到经典,这四书五经裡面的话我们才能讲,四书五经以外没讲的我们不讲,那你一天到晚只有「之乎者也」了,你就学得呆板了。这讲的话我们要依义不依语,不是按照文字本身来讲,是那个义理,经典裡面的义理我们可以用现代的话来讲,经典裡面规定不能讲的绝对不讲。什麽不能讲?妄语不能讲,妄语是骗人的话,自欺欺人,这不能讲;恶口不能讲,骂人的话、粗言烂语,这些话不能讲;两舌不能讲,两舌是是非的话,张家长李家短,在张三背后说他,李四背后说他,这个就是两舌,说是非;还有绮语不能讲,花言巧语,欺骗人、不诚实,这就不能讲。笃就是笃实,笃实没有绮语。绮语也包括无益语,给自己、给众生都没有任何利益的话,不要去讲,那叫废话。讲废话不如念句佛号,「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真正人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那真的叫口无择言,没其他选择,就是阿弥陀佛,这个人得念佛三昧,那就成圣人了。所以孔子这裡问,「论笃是与?」我们有没有做到口无择言?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8:50:5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352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