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60集 视频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你当下这一念是仁,那就是夫子告诉颜回的「天下归仁」,你这一念是仁,整个宇宙都仁了,整个宇宙就是你这一念现出来的。夫子把这个道理讲出来了,我们真的很难去理解,学了大乘佛法之后,把这个为什麽是这样搞清楚了。所以大乘佛法讲究科学,这就是科学,把道理给你解释清楚。现在的量子力学裡头也证实,宇宙就是由念头产生的波动所显现出来的。量子力学家他们已经从科学的角度、从数学研究证实了大乘佛法裡讲的,所以真的是一切法由心想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你当下这个念头是欲仁,欲外就没有仁了,为什麽?欲就是你的念头,当下这念头外面没有境界了,整个全部宇宙境界都是你这当念产生的,所谓「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欲外没有仁。欲外也没有至,至是你已经成功、成就了,仁至了。仁至也是当下这一念,就是天下归仁。自己归仁,天下归仁,实际上自己跟天下是一体的,全是你这念头变现出来的,当然是一体。既然宇宙万事万物,包括自己,都是当下我这一念变现出来的,所以「当体而空」,这个体就是念头,念头是空的。刚才讲到的,一弹指就三百二十兆个念头,你说它能是真的吗?你以为它有,你刚以为它有,它已经没有了,它快速得很,空了。

 

所以是《愣严经》上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因为这是刹那刹那生灭的念头所变现的宇宙,这生灭太快,根本是不可执持,你想都想不过来,所以佛告诉我们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不是说相真的是没有生灭,它是生灭太快,你无法想像,不可执持,因此讲不生不灭,当体而空。你找那个念头,再也找不到,过去了永远过去,再现的那个念头已经不是原来的念头,已经是有变化了。所以过去的那个念头,它所现的过去的那个宇宙永远不能再回来了,当下你这念头现的就是当下这个宇宙,你就活在你当下这个宇宙当中。所以佛法裡总教我们活在当下,这是事实,你只能活在当下,就活在你当下这一念当中。

 

明瞭这个道理,过去我即使造作不仁的事情,我甚至十恶不赦、为非作歹,造了很多恶业,也是当体而空,都不是真的,你只要不去执着、不去想它,它永远不再回来。所以什麽叫忏悔罪业?真正的忏悔,你把它全给放下,念头都不起,不仅说我现在不再造,连念头都不想,当下清淨,当下你欲仁得仁,你就是圣人。所以「触事成觉」,你这是觉悟,你明白了就是觉悟;不明白,永远活在那种阴影当中。那个阴影是什麽?你留下来的那个印象,「过去造很多的恶业、很多过失」,一直这个念头不断,所以当下你还是生活在这个罪业的阴影当中。要把它放下,当下放下了,过去的那一念都已经没有了,过去的我已经死了,什麽时候死的?随着我刚才那个念头灭了,它已经死了,真的死了,那个宇宙都灭了;新生的我、新生的宇宙已经是全新的,是我全新的这一个念头所变现的。所以你欲仁,当下得仁,你自己归仁,天下也归仁。「非顿门而何」,这难道不是顿门吗?顿到极处了。只要你肯放下,放下过去那个分别执着,过去那个妄想、印象,放下它,现在我们讲重新做人,做一个仁人,要做圣人。能不能做到?一定能,因为我们本来跟圣人无二无别,只要你能欲仁,斯仁至矣,这个道理讲得深刻。

 

假如真的不学大乘佛法,我们对夫子这句话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夫子自己都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他自己说自己没得到仁、没得到圣,这是他的谦虚;但是这裡又不谦虚,他说「我欲仁,斯仁至矣」。「这是前后矛盾」,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为什麽?你道理没有明白。现在大乘佛法真的对我们有很大帮助,我们明白原来事实真相是这样的,再结合现代物理学、量子力学讲的,这个证实了,科学证实了佛法裡面讲的道理,然后回头体会孔子这句话,我们就能明白为什麽孔子会这样说,这是顿法。

 

顿法只能跟像颜回这样根性的人讲,颜回以下的人,恐怕能接受的就很少了,他们,我们讲悟性不够,包括我们自己,我们更差。但是后天通过学习能够弥补,学什麽?大乘佛法,你学了大乘佛法之后,真正增长悟性。我自己真正就得利益,我以前从小资质是很差的,我母亲很耐心教导我,教我念一首唐诗「游子吟」,就六句话,我足足念了一个月,才把它能够背下来。一般人念个几十分钟就全都能背下来,要是根性好的,看过几遍他就能成诵,你看我这个根性很差。所以我姥姥见到我妈妈这样耐心教我,都摇头,「这孩子这麽笨,怎麽教都教不会」,资质是很差。但是长大以后跟着母亲学佛,听我们恩师的经教,我是十九岁开始接触恩师的经教到现在,真的感觉到悟性提升了很多。就是圣贤的道理能明白了,这些祖师大德他们的解释,我们自己也能够基本通了。虽然不能说完全明瞭,总是能够明瞭一小部分,过去是一点不明瞭。这是得力于十多年来大乘佛法的薰习。所以清朝大儒说,「吾学佛,然后知儒」,我真正学了大乘佛法之后,我才能够真正了解儒讲的是什麽。真的,你看孔子这句话,你要是不学大乘,听不懂孔子讲什麽意思。

 

雪公在《讲要》当中又说到,「顿乃对渐而言」,这是顿教和渐教,这是一对。「儒学亦有顿渐之说」,跟佛法是一样的,其实儒释道都是教育,都有顿法和渐法的教学方式。「《中庸》云:『人一能之,己百之』。人一能之者,顿也,己百之者,渐也」,这是举例说明儒家真的有顿渐。一能之,这就是顿,学一次他就通达、就明瞭了,不用再学第二次,这个人悟性很高,这属于顿法,立刻就成就了。己百之,这讲别人能够一次学成功,我们通过一百次不断的薰习也能成功,这是自己比别人根性差,没关係。人家一次能学成功,我们学一百次也能成功,这属于渐法。可是成功是一样的,成功了,你的智慧、你的觉悟性,跟那个顿法成功的人一模一样,无二无别,而且在你不断的循序渐进当中,你的悟性能够提升。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6:43:5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347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