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60集 视频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这章是讲孔子遇到有一个人来问他,这个人叫陈司败,『陈』是陈国,这是孔子周游列国到了陈国,陈蔡绝粮,陈是陈国。陈国有一个人是个官员,他官职是『司败』,就跟司寇是一类的,是很高的官职,接近宰相一样的高官。他来问孔子说,鲁昭公,这是鲁国的,孔子是鲁国人。鲁昭公『知礼乎?』这样问孔子,他也是想要考考孔子,看看孔子怎麽回答,甚至他也有点想刁难孔子的味道。因为孔子是鲁国人,而鲁昭公确实有干过一次违礼的事情,所以陈司败提出鲁昭公来问孔子说,你们这个国家的国君知不知礼?要知道鲁国是周公的属地,周公制礼,周公后代应该最知礼才对,所以你看陈司败问这个事情。

 

鲁昭公是周公之后,他曾经娶了『吴』(这是吴国,泰伯之后),吴国的小姐,他娶了这个小姐,其实这个小姐跟他同姓。按照《周礼》,同姓,姓氏相同的不能够结婚,这是《周礼》规定的。这裡《雪公讲要》讲,「鲁昭公是周公之后,吴是泰伯之后,泰伯是周公伯祖」,泰伯是周公的爷爷的哥哥,叫伯祖,因为周公的父亲是文王,文王的父亲是王季,王季有两个兄长,泰伯是他的其中一个哥哥。王季的父亲看到文王(就是自己的孙子)有帝王之相、有圣人之相,所以很想把王位传给王季,将来能够文王继位。王季两个哥哥知道了,于是就为了帮助父亲实现他的愿望,两个人走了,离家出走再也没回来,所以很自然的王位就传到王季那裡。这是什麽?孝悌,很难得!孔子很讚歎说,王季两位哥哥能以天下让,这个礼让达到了极处。如果他们不走,可能父亲不好意思传王位给王季,现在他们一走,王位很顺利传给他,才有后来文王和武王(文王生武王、生周公),才有周朝八百年盛世。所以泰伯是周公的伯祖,当然都是姓姬的,姬姓。「昭公与吴俱为同姓」,他娶的这个太太也是跟他同姓,姓姬的,「依周礼不能通婚,而昭公娶吴女为夫人」,这就是违礼了。所以陈司败在这裡问「昭公知礼乎?」其实他心中是指这个事情来考考孔子,甚至刁难刁难他。

 

『孔子曰:知礼』。孔子答,鲁昭公知礼。显然这个话是答错了,为什麽答错?这是有孔子的用心,我们等一下看。司败听到孔子这麽回答,他不好意思再问下去了。等孔子离开了之后,『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这个揖,是向孔子的弟子巫马期作揖,这也是很懂礼貌了,「而进之」,进之就是向他说话。『曰』,这是陈司败讲的,『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这个党就是私党,结私党,我们讲结党营私,君子不干这个事情。难道君子还会有私党吗?这个意思是指孔子是不是跟鲁昭公结私,所以为鲁昭公来开脱?本来鲁昭公违礼了,孔子还说他知礼。

 

底下讲,『君取于吴,为同姓』,这是讲到鲁昭公娶了吴国的女孩子,这是跟他同姓的女孩。因为这个女孩也姓姬,鲁昭公娶了这个女孩,为了避免人家说他违礼,所以她不称吴姬,不称她的姓,『谓之吴孟子』,只称吴孟子,给她换了一个名。『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如果说鲁君(鲁昭公)知礼的话,那还有谁不知礼?这是讲到孔子说鲁昭公知礼,显然是错误的。巫马期也不知道该怎麽回答,回头告诉了孔子,『巫马期以告』,把这个话传给孔子了。孔子就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你看,圣人的态度还是那样安详,听到人家这样说他,他还是很从容、很谦和,他说,我何其幸运,如果是犯了过失,人家都能知道。意思是说,他承认这个过错,是他讲错了。

 

但是他为什麽承认?我们看底下注解,《雪公讲要》裡讲,「昭公娶同姓女,显然背礼」。这孔子知道,谁都知道,你看连陈国的司败都知道,孔子他本国人,他又是学礼的,何以不知道?「孔子言其知礼者」,为什麽又讲鲁昭公知礼?「《集解》孔安国引『僖元年左传』曰」,这是引《论语集解》孔安国所引的话,「讳国恶,礼也」。讳是隐讳,忌讳讲一国的恶事,这个本身就是礼,孔子是隐恶。所以我们在这裡才了解,孔子用心可谓良苦。

 

在过去我读《论语》的时候,我解得很浅,我只想到孔子是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自己真犯过错了,他讲鲁昭公知礼,这是错了,他就勇于承认,而且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还说自己很幸运,自己有过错了,人家都知道,人家能指出来,我只能理解到这裡。但是没想到,原来孔子这个过错是故意犯的,为什麽?讳国恶,为自己国君隐恶。邢昺《注疏》,《邢疏》引《礼记.坊记》云:「善则称君,过则称己。」这个孔子做得很好,只称自己国君善的、优点,过失给他隐瞒起来,而代国君来背这个过失,过归于己。所以,「孔子为昭公受过,此为守礼也」,孔子能够代自己国君受过。孔子很明白,陈司败问他鲁昭公是不是知礼,是冲着他国君来的,孔子何尝不知道?但是他说「知礼」,这一下把矛头就引向自己了。所以陈司败把矛头对准孔子,不再对准鲁国国君,说孔子难道还结党营私吗?「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你看这是对准孔子来了。孔子代鲁君受这个批评,过归于己,这本身就是守礼。

 

这个跟《论语》裡面另外一章讲的,夫子讲,「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父亲犯了过失,儿子应该帮父亲隐恶。这章讲,假如有人,就是他的父亲偷了邻家的羊,「其父攘羊」,偷了邻居的羊的时候。有个人跟孔子讲,我们那裡的孩子就会告发父亲,这是「直」,很正直。夫子说,这个不是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这孩子不去告发父亲,这本身就是正直。这个直是什麽?他孝心。他应该怎麽做?我曾经也拿这个问题问过不少人,我说假如你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你是他儿子,你会怎麽做?第一个,你会告发他吗?显然不应该告发,孔子说这不是直,你不会告官。有的人说,我应该去跟我父亲偷羊的那个主人赔礼道歉,把羊还给他。我说这不也是等于告发吗?父亲偷了那家的羊,你去给他赔礼道歉,就已经把父亲的罪恶给暴露出来了,这也不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你会怎麽做?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6:43:5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347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