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60集 视频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结果后来,这是我在一个国际儒联会议上跟人家聊天,参加这个会议有不少是外国来宾,很难得,也是专门学儒的,竟然有一个外国人用英文跟我讲,他说如果是我,我就应该自己跑到那个主人家那裡,跟主人说,「对不起,我偷了你家羊,我把这羊还给你,而且还给你赔偿」。自己认错,父亲的过失自己认过来,「是我干的」,而隐瞒父亲的过失,同时羊还得还给主人,这是正直。我一想,这个答桉很好!很难得,外国人讲出来的。孔子在这裡就是这样,国君跟父亲是一样,所谓移孝作忠。我们对国君如同像敬父亲一样,所以国君有过失,我们也得隐。佛家裡面,菩萨戒专门有条戒律叫「不谤国主」,这就是为国家领导人、为自己的领导隐恶。扬善,就是只讲这个领导好的方面,不讲领导不好的方面。领导有过错,我自己代他受过,自己认是自己不好,这就是礼,这是忠。

 

夫子又讲,「丘也幸」,这个幸运。幸怎麽讲?《皇疏》,就是皇侃的《论语义疏》裡头这样说到,「若使司败无讥,则千载之后,遂承信我言,用昭公所行为知礼,则礼乱之事从我而始」,这个意思讲得也很好。如果陈司败没有「讥」,就是批评我,说我「君子亦党乎?」他没这麽说我的话,我的过失没有暴露出来。可能千载之后,就是千年以后,像我们现在,就会相信孔子的话,以为鲁昭公是知礼的。于是鲁昭公所为的一切事情,我们都把他当作是知礼的,那往往就会造成一个很不好的流弊,大家学他,不都成了违礼吗?当然他这个事情是小事,跟同姓人结婚,现在看来没什麽,可是当时是违礼。从这个小事我们知道,圣人看的是流弊,不一定是要现行。现行不好,流弊好,可以;现行好的,流弊不好,那绝对也不能做。夫子讲的知礼,鲁昭公知礼,也就是引发陈司败的这个批评,批评自己,你看他是智慧!他这一说,陈司败也会批评孔子,这一来一去,孔子立刻把这个过失都给自己,说「我的过错被人知道了」,这也就说明什麽?鲁昭公确实不知礼。你看,很含蓄的把自己的话就改过来,同时也没有不好的流弊,就是后人不会学那个违礼的事,礼乱之事就不会从我这裡开始,杜绝未来违礼的事情,这是圣人的智慧。

 

「今得司败见非」,现在司败批评我,看到我错了,「而我受以为过」,我接受,我承认我这个过失,「则后人不谬」,后人也就不会误以为昭公知礼了。你看,孔子既没有显昭公之恶,他巧妙的把过失拉到自己身上,但是又杜绝了后人误以为昭公知礼,一举两得。「故我所以为幸也」,就是孔子所幸的,他不是从自己这方面考虑,他是看后世,后世不会被误导,所以多麽幸运!圣人存心,真的在天下万世,从这一段对话当中我们细细去思量,细细去体会圣人的存心,毫无自己。你看对国君,他是忠诚,过归于自己,把国君的过都拉到自己身上,代受;同时又很从容的承认自己的过错,没有强词辩别,杜绝了后人的错误想法。你看就这麽几句话,这种存心显现出来了。

 

蕅益大师注解中很简单说,「不似今人强辩饰非」。夫子承认自己有过错,「我一有过错,人家都知道了」,他不强跟你辩论,因为愈辩愈麻烦,不辩最智慧。他不会文饰自己的过失,实在讲,他就是希望把过失拉到自己的身上。哪裡像现在人,自己有过失还不承认,还跟人家强辩,跟孔子比起来,那真的是一个天、一个地。根本原因是在于今人自私自利,他没想到国君,没想到天下后世,全是自私自利做主。孔子没有自己,想的都是天下万世,所以他有这个智慧。

 

江谦补注裡面说,「善则称君,过则称己」,这又把《礼记.坊记篇》裡面这个话提起来讲。「圣人从容中道之妙,于此可见一斑」,圣人从容中道,中道是不偏不倚。像孔子这裡,如果陈司败问他昭公知礼乎,他直接说不知礼,说的是实话,但是这等于扬国君之恶。虽然你讲的是实话,你没打妄语,但是你已经有这种扬恶的过失,这不是中道。如果是孔子坚持说昭公知礼,后来陈司败说「君子亦党乎?」批评他的时候,孔子不承认自己过错,还是说昭公知礼,跟他辩别,这也不是中道。你看,偏左、偏右都不是中道,他这是从容中道,不偏左又不偏右,这是中庸,难能可贵,圣人之德!把过归于自己,留下给国君善,给世人、后世一个学习的榜样。

 

「司败既问昭公知礼乎,故答曰知礼。及闻巫马期之告,则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你看,这是讲他从容中道的智慧。先是司败问鲁昭公知礼乎,孔子答知礼,这是把国君之过引到自己的身上。后来听到巫马期告诉他司败的这种批评,他又说,我又何其幸运!「苟有过」,我要有过失,人家都知道。他承认,这就是子为父隐、臣为君隐,隐恶。「使昭公闻之,亦应忏悔」,假使鲁昭公听到孔子这个话,他自己会觉得很忏悔的,自己不知礼、不守礼,做出违礼的事,自己的臣子居然这样来给他隐恶,把过失归到自己身上。就像「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这章,儿子去到羊主人那裡承认错误,说这是我偷的羊,把过归于自己,他的父亲听到了之后,他会忏悔。儿子为他背这个罪名,代他去自首,让父亲有一个清白的名声,儿子背这个罪业,父亲心裡多难受,自己忏悔,受良心谴责之后他会改过自新。你看,这个儿子能教化父亲,用这种方式教化,这是至孝,孝心真纯。孔子在这裡不也是教化鲁昭公吗?如果鲁昭公知道了,他真的会觉得很惭愧。

 

我们这个方法学到了,知道怎麽去教化人,怎麽去感化人。譬如说你跟别人在一起,他犯了过失,你直接批评他,他可能会反抗、会逆反,他不接受,怎麽办?别人问起来的时候,你说「这个是我干的过失」,把过失归到自己的身上,「都是我的错。他没有错,我的错」。他会觉得不好意思,即使他不能够马上忏悔,他回头也能改过。所以,隐恶扬善,过归于己,这是感化人的第一妙法,这都是孔子给我们示现的,我们应当学习。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6:43:5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347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