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很苦,你看禅宗裡面,二祖见达摩,求达摩祖师为他安心,他说不安很苦,甚至拿戒刀把自己手臂给剁下来,以此来供养达摩祖师,祈求达摩祖师来安心。他烦扰不安,念头纷乱不止,定不下来。达摩祖师这时候伸出一隻手,跟他讲,「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二祖这时候回头找心,这不安的心在哪?找来找去找不见,然后对达摩祖师说,「觅心了不可得」,找心找不到。达摩祖师就跟他讲,「吾与汝安心竟」,我已经把你的心给安好了。这言下二祖就大彻大悟,心就安了。为什麽?心根本找不到,那个念头是虚妄的,不断的在那裡妄动,你真要去找,它就忽然没了。没有了,心就恢复平静了;一平静,境界相就没有,无明也没有,豁然大悟,就见到本性,就证道了,那就做祖师了。所以《大学》裡讲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这已经到了极深的定功,只要善知识给他一点破,他就言下大悟。安到一定程度,就是他定到一定的境界,一捅破,他就证得自性了,这才知道,原来宇宙万有全都是自己浮动的妄念产生的,本来无一物。
现在科学家都已经证实了。你看着名的量子物理学家普朗克就曾经说,这世界根本就没有物质。物质是什麽?完全是自己意识所产生的,这意识是一种念头的动。现在发展起来的弦理论也是说,物质最小的单位叫基本粒子,像夸克、电子,这是基本粒子,由什麽组成的?就是由像琴弦一样的振动组成的,底下就不是物质,是一种振动。到底什麽在动?其实就是念头在动,无明。无明不觉就在动,就产生动相,动相是构成我们宇宙的基本单位。由这些动相组成了基本粒子,由基本粒子组成了原子、分子,组成我们这些物质,组成宇宙大千万有。所以弦理论最后得出个结论,说整个宇宙就像一首大型的、巨型的交响乐曲。每一个物质、每一个基本粒子都是一个音符,就是这个弦在振动的时候所产生的音符,每一个音符合在一起组合成我们这个宇宙的万物。宇宙就像一首大型交响乐曲一样,只有琴弦在振动,实际上没有东西。
你明白这一点,这叫开悟,纵然不叫大彻大悟,起码能叫解悟。解悟有好处,好处很大,为什麽?帮助你看破、放下。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什麽都没有,何必去争,为什麽不放下?放下,你并没有失去,它是空的,幻相而已,作梦一样。梦境,你梦境放下,你有没有真放下?没有,你没有失掉。所以,失去没有什麽遗憾的,得到也不值得欢喜,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这个悟很有帮助,帮助你放下。你再放下,那你就证道,你就大彻大悟。要放下就是学不动,不管什麽境界现前,心都不要动,不要忘记眼前境界是幻相,假的。顺境、善缘不要起贪爱心,逆境、恶缘不要起瞋恚心,始终保持心地如如不动,这是念念都在觉。
底下《雪公讲要》裡讲,「若能初动即觉,如已成圣人之孔子,一动即觉」,圣人的功夫就在于初动即觉。初动是念头刚动,刚起一个念头,立刻就觉察,我这心动了。这动是比较粗的动,裡头带有分别执着。一有分别执着,立刻觉察,立刻放下,所谓「才动即觉,觉之即无」,把这动就放下了,恢复到不动,恢复到心安,这是孔子的境界。他还是有动,他要是不动,就成佛了。但是他的功夫在什麽?他动了就能觉,这个了不起。他所行的跟佛所行的是一样的,为什麽?他的起心动念跟佛相应,我们讲他应该是相似位了。
「觉而复明,是谓明德」,一觉察,这就是智慧现前了,这就叫智慧。这叫什麽?转烦恼为菩提。菩提就是智慧,就是这裡讲的明德,明德就是能觉的智慧。明德人人本有,但是我们用不上。用不上是因为什麽?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障覆了明德的作用。圣人是明明德,让智慧能够随时随地现前而不迷失,这叫明明德。「明则灭昏除妄,即行有所得」,能够明就是灭昏除妄。昏是无明,妄是妄想。把无明、妄想给除灭掉,这就是行有所得,这就是《大学》裡讲的,「虑而后能得」。得什麽?得到自性,得到自己本来面目。
「《六书精蕴》:直心为惪」,这个德字古字的写法是上面一个直、下面一个心,这麽个写法,所以德就是讲直心。「行道而得于心为德」,这个德就是你的行门。你去行道而有得于心,这叫德。所以上直下心,即是德字,这是古字的写法,上面一个直,下面一个心。这是什麽?才动即觉,明德不失,这是讲的德。
「《中庸》:修道之谓教」,这是讲到修德,「『修道之谓教』,道体本静,动则省修,故云修道」。为什麽讲修道?本来道不用修,道是本不动摇,何来要修?这是讲什麽?本不动摇的道,现在你起了念头,动了。动了之后,你立刻要觉悟,「我这个念头该不该动?」这是你的觉性。不该动,立刻放下,这叫做修。省修,省是省察、觉察。我这念头动了,要反省反省,「这个念头不对,是自私自利,是贪瞋痴慢,是损人利己、不忠不义」,立刻放下,这叫省和修。觉察是省,放下是修,这叫修道。「修道之谓教」,圣人的教化就是教你这一点,没有别的,就教你在念头上起修,念念要跟自性性德相应,至少要跟圣人教诲相应,这是叫修道之谓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