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这是孔子评论『子产』,子产是春秋时的大夫,郑国的大夫。我们看《雪公讲要》,「孔安国注:子产,郑大夫公孙侨」。子产是谁?郑国的大夫,叫公孙侨。「邢疏」,这是宋朝邢昺的注疏,「桉《左传》,子产,穆公之孙,公子发之子,名侨。公子之子称公孙」,这是给我们做一个人物的考究。按《左传》的记载,子产这个人是穆公之孙,这是郑国郑穆公的孙子,是穆公的儿子公子发的儿子,他的名字叫侨,所以叫公孙侨。公孙是什麽意思?公子之子就是孙,是这个来历。
下面再看,「子产在郑国简定二公时代执政」。简公、定公这是郑国的国君,两代国君当时子产在那是宰相,做宰相。「达二十二年」,执政二十二年,在相位时间很长。「是春秋时郑国的良相」,这是一位贤人,孔子对他非常的尊重讚歎。「《左传》昭公二十年」,《左传》讲,昭公二十年的时候,「子产卒」,子产死了,「仲尼闻之,出涕曰」,孔子听到子产逝世的消息都流眼泪,说「古之遗爱也」,可见得孔子对子产是十分的恭敬。因为什麽?子产虽然执政二十二年,身居高位,但是死的时候身无馀财,没有留下财产。为什麽?家裡一贫如洗,廉洁奉公一辈子。子产的儿子连丧葬费都没有,郑国的国人百姓因为都非常的悼念尊重子产,纷纷拿出很多钱来给子产做丧葬费。但是子产的儿子分文不受,怎麽做?他自己就这样用自己的身体揹着土,一点一点的给他盖起坟墓,自己动手盖,没钱。所以这个时候孔子听到消息,就说出这个话「古之遗爱也」,那真正是古圣先贤的一种风范。
我们再看底下,《雪公讲要》中说,「孔子评论郑国大夫子产,说他有四种德行,皆是君子之道」。子产可谓是君子,这裡孔子总结了四个方面的君子之道,你何以成为君子?你要有这四个方面,这都是说给我们听的。子产成为君子了,我们得学,这就是底下孔子给我们开解的。这四个君子之道,第一是『其行己也恭』,就是讲「他自己做人很谦恭」,就这个意思;第二是『其事上也敬』,这是讲「他事奉君上能敬其事」,他是非常恭慎严谨的人,办事都办得成功;他第三个君子之道是『其养民也惠』,这是讲「他用恩惠养民」,对百姓给予很多恩惠,非常仁厚,绝没有虐待百姓;第四『其使民也义』,当官的确实有时候要使用民众办事情,不能全他办,他使用别人的时候他义。「义,作宜字讲」,义者宜也,就是「他使用民众,能得其宜」,宜是应该。他使用民众是应该使用的时候才使用,不应该使用的他绝不劳民伤财。「如不违农时等」,这是举出一个例子,譬如说让大众耕种,一定是按照农时耕种。使民以时,这就是宜的意思。该做的时候赶快做,不能错过时机。子产有这四个方面,所以孔子讚他是君子。
底下我们又看,雪公引「程氏《集释》」,这是近代程树德老先生他有一个《论语集释》,说「蔡清《四书蒙引》」,这是引用蔡清《四书蒙引》这裡头的话,「恭敬分言,则恭主容,敬主事」。这裡恭和敬,《论语》中这章是分开两个方面讲,叫做「行己也恭」、「事上也敬」。这恭和敬分开两个方面讲,说明恭、敬不是一个意思。「行己也恭」这是指他的容貌,「事上也敬」这是讲事,做事情很恭敬严谨。所以「此处恭、敬二字就是分言」,就分开两个字来讲,各有各的意思。「恭指容貌谦恭」,这是自己做人谦恭,行己也恭;「敬指做事毫不苟且」,这是事上也敬,为君上做事,为领导做事毫不苟且,认认真真。这是对本章,《论语》这章的一个解说。
我们来看蕅益大师点睛注,他就讲四个字,叫「不遗纤善」,这四个字确实点到了主旨。孔子为什麽要说子产这四个方面优点?这四个方面可以说全部概括了子产的为人,这是丝毫没有遗漏,叫「不遗纤善」。丝毫善都没有遗漏,全部都讲出来了,说出来目的当然是为了让我们去学习,他不是只为评论子产而评论。如果为评论人而评论,那叫方人。连子贡方人,孔子都说,「我都没空,你怎麽还有这个空去评论人?」孔子怎麽能去随便评论人?他评论是什麽?让我们学习,教我们学习君子之道。你要真正把这四方面做到了,你也是君子,你也能得到孔子的讚歎,是这个意思。所以蕅益大师直接是给我们托出孔子的心法,托出孔子循循善诱那种慈悲心。我们再看下面第十七章。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我们先看《朱子集注》的解释,「晏平仲,齐大夫,名婴」。这就是晏婴,也是位名人。春秋时代,也是跟孔子同时代的人。「程子曰:人交久则敬衰,久而能敬,所以为善」。这章《论语》是孔子评价晏平仲(晏婴)的,这也是讚歎他的。「程子曰」,这个是朱子的私淑老师二程,程颐、程颢,他们讲,「人交久则敬衰」,这是一般情况。一般人,朋友之间交往,交久,时间愈久,互相的恭敬心也就慢慢澹化,衰了。如果久而能敬,所以为善,什麽人能够说,到时间愈久你对他的尊敬心愈强,这个人肯定是很善的;如果他不善,别人跟他交往交久了肯定就不恭敬他。
这使我们想到我们的恩师,晏婴能如此,我们恩师也是如此。我们跟从恩师,就是我自己来讲都已经,从认识他开始到现在十八年了,真的是久而能敬。我对他时间愈久愈恭敬,这证明什麽?证明恩师之善。你愈跟他深入去交往,愈能发觉他很多是值得我们学习,愈来愈完美。至少我心目中是这样,真的看恩师像完人一样、像圣人一样,所以跟他时间愈久对他愈恭敬。我想,在座你们都是这样的,跟着恩师这麽多年的人,不乏其人,每个人都是这样的一种感觉。这证明什麽?恩师之善。这种善完全是他的德行,不是说他很会跟人交往。孔子这裡讲『晏平仲,善与人交』,是仅说到他的交际法吗?其实不仅如此,关键还是德行。时间短的,你很容易,你懂得进退应对,你就能够保持良好的关係,人家对你恭敬。但时间长了,你不只是只懂得进退应对而已,你要真有德行、真有学问,人家那个恭敬心才能保持不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