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102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所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有四土三辈九品,这种现象从哪来的?华藏世界菩萨有四十一个阶级: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这个现象又从哪裡来的?是从我们每个人用心不一样。实在讲,佛讲经说法都是把它归纳、归类;认真说,华藏世界菩萨的阶位无量无边,不止四十一个。正如同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说学生的程度,也是笼统的说,他是中学程度,他是大学程度,这笼统说;说中学,那还有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他是几年级的程度;同样是一个年级,一考试还有第一名、第二名,从第一名到末后一名,每个人不一样,哪裡会找到两个人程度完全相同?找不到。于是我们才晓得,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归纳起来讲的,细说每一个位次裡面都无量无边,不一样,西方极乐世界的品位亦复如是。到什麽时候才完全一样?成佛了,佛佛道同。只有佛是真平等,菩萨不平等,同样是等觉菩萨,他们也不平等,到佛才完全平等。为什麽?妄想断尽了,当然是平等的。还有一品妄想没断尽,那一品妄想都有差别,同样是等觉菩萨,这一位等觉菩萨跟那一位等觉菩萨有差别,并不完全相同,成佛才完全相同,我们要明白这些事实真相。所以你念佛见佛,所见的佛不一样,但是你都见到佛,正是大势至菩萨在愣严会上所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肯定的。我们现在修的法门跟天王很接近,他这些理论方法值得我们学习。第三尊:

 

【最胜慧光明天王。得法性平等无所依庄严身解脱门。】

 

他所得的『法性平等』,这个法门非常重要。怎样才知道一切众生就是自己?或者与我是一体?必须通达亲证法性平等。在中国禅宗裡面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见的是什麽?就是法性,法性是平等的,性体湛寂,自性的作用虚灵。我们只是听古大德这麽说,没有契入这个境界,如果契入这个境界,你就是法身大士,所谓法身大士就是证得法性平等。这桩事,佛告诉我们,凡夫所以不能见性,总有三重障碍,也叫三种烦恼,第一个是见思烦恼,第二个是尘沙烦恼,第三个是无明烦恼,你有这三重障碍,所以你不能见性。性是什麽?性才是真正的自己,宗门裡面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自性。自性在有情众生的分上,佛法裡称它作佛性,在无情众生的分上就称它作法性。佛性、法性、自性是一个性,三个名称说的是一桩事情,所以它是平等的。

 

世尊为我们说明十法界的业因,十法界很複杂,因缘无量无边,怎麽说法?世尊有高度智慧,有善巧方便,他把它归纳,归纳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常讲第一个因素是什麽,佛说,作佛第一个因素是平等心。佛心是平等的,如果你能够修到平等心现前了你就作佛。平等不容易,你起一个念头就不平等;我起个念头,你也起个念头,你的念头决定跟我念头不一样,那怎麽叫平等?所以什麽时候才平等?一念不生就平等了。一念不生是不是真的平等?未必。为什麽?一念不生是无明,无明怎麽会平等?这个事情可麻烦,一念生是妄想,一念不生是无明,那到底生不生?妄想不平等,无明也不平等。所以一念不生你要懂得,不生妄想也不生无明,这才叫真不生。我们凡夫不生妄想就堕到无明去了,不生无明又堕到妄想去了,总是在二边,总到不了当中。佛法讲中道,我们总是落在二边,所以很困难,众生成佛不容易。

 

佛教给我们修行有个总原则,总原则就是禅定。禅定是怎麽修法?定慧均等,不落二边,这是禅定,落在二边就不是禅定,佛法上讲的禅定是二边不住。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这是禅定,这是中道,这是平等法;住生死是凡夫,住涅槃是二乘。佛与大菩萨心平等、心清淨。《无量寿经》经题好,直接教导我们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清淨平等觉」,多好!经裡面的文字,文如其体,体如其文,才晓得这部经的好处。所以法性平等是我们学佛人唯一的一个目标,我们要证得,证得的方法,从前章嘉大师教我看破放下。我学佛四十多年,在讲台上讲经今年也四十年,这四十多年当中,深深体会到章嘉大师这两句话的深义。可以说,佛法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果地没有别的,就是看破、放下而已,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一直到如来地。

 

世尊在经教裡面跟我们讲了无量无边的法门,无量无边法门仔细观察,离不开这个原则,就是看破放下,没有别的。看破是明瞭事实真相,放下是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妄想。执着是烦恼,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你能够放下见思烦恼,也就是说你放下执着,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你就超越六道;更进一步也不分别,尘沙烦恼也没有了,尘沙烦恼是从分别起来的,对世出世法不分别,你就超越十法界。这个时候你就成佛,但不是究竟圆满的佛,分证佛,这是《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分证即佛,天台大师说的,你是真佛,不是假佛,但是没有究竟圆满。必须把妄想再捨尽,妄想是无明,统统捨尽,你就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是佛在大乘教裡面,跟我们说修行证果的原理。你明白这个道理,依据这个原理原则去修,你的方向目标正确,没有错误,你的功夫才会得力。现在许多同修都在说功夫不得力,你想想你为什麽不得力?你还有严重的分别执着,你的功夫怎麽可能得力?换句话说,你还放不下。你既然没有放下,你怎麽可能看破?我们要想看破,从哪裡做?从放下做。我们是凡夫,必须从事上真正下功夫,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放下我执、放下我所,这还是从纲领上说;如果落实来讲,放下是非人我,放下贪瞋痴慢。放下一切欲望,你的心才能恢复到清淨;稍稍有欲望,你的心就不清淨。

 

我们现在身体还在这个世间,身体还要活下去,离开衣食住行,这个身就活不了,这个时候怎麽办?你要把欲望减少到最低的限度,所谓是只取所需,所需之外你应该统统放下。世尊当年在世为我们表演,他生活所需只需要三衣一钵就够了,别无所求。印度那个地区是热带,所以三衣足够了;佛法传到中国,中国是在温带,一年四季分明,你的衣服要有四季的衣服,三衣不够用。夏天有夏天的衣服,冬天有冬天的衣服,只要能够遮体、能够保暖,足够了,不需要很多;饮食能够维持健康就够了,不必讲求色香美味,不必讲求这些。

 

我们现在人烦恼重,一天必须要吃三餐;古时候的修行人烦恼轻,一天吃一餐就够了。饮食实在讲是我们身体能量的补充,现在人讲能源,能源的补充。每一个人生理不相同,换句话说,有些人是大量耗费能源的身体,他补充就要多,没有大量的补充,他这个身体就生病,他那个机器就生故障、就坏了;有些人的身体只需要少量的能源,他就足够用。能源的消耗,消耗到哪裡去了?我在早年做学生的时候,曾经跟李炳南老居士讨论过这个问题,因为李老师是个在家居士,他的工作很多,非常忙碌,他一天吃一餐;换句话说,他的能源消耗量很少。我在旁边仔细观察,观察很久,我得到一个结论,能量的消耗不是工作量的多少,我觉得与工作量没有太大的关係。因为李老师的工作量很大,大概他一个人做的工作,至少是普通人四、五个人的工作,他一个人所做的。通常要跟他见面,必须在一个星期之前约定时间,不在一个星期之前约定时间,他抽不出时间来接见你。这样一个忙碌的人,一天吃一餐,所以我觉得能量的消耗跟工作量关係不大。到底消耗到哪裡去了?我的观察是消耗在妄想上,所以我提出这个看法,我跟李老师讲,能量消耗百分之九十消耗在妄念上,你实际上生活工作需要百分之十就够了。他听到我这个话点头,他同意我的看法。所以一天吃一餐够了,什麽人够?妄想少,工作量多没有关係,妄想少才行!妄想多的人也要学日中一食,我想三天他就病倒了,他什麽工作都不能做了。因此,妄想愈少、心愈清淨,你消耗的能量就愈少;换句话说,你的饮食就可以愈简单。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2日21:17:4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294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