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汇编(第28集 视频+文字)黄柏霖警官主讲 孝廉讲堂

admin 太上感应篇汇编评论阅读模式

 

第四个,不履邪径是讲端正,老法师也是引用《无量寿经》所说的端心、端意、端身。我们读《无量寿经》,裡面有提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淨无染」。你怎麽样让你的口业修得好,让你有口德?我想,如果你每天的修行,你都能够当你想要讲话的时候、你要造口业的时候,你马上想到这句话,「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你先不要去批评别人的过错,你从这一条开始修起。你只要看到别人犯错,别人有过错,你就不要马上火上加油,就批评别人怎麽怎麽,这样批评别人的过错,你就不能够端心、端意,你就没办法守住口业。善护身业就是不失律仪,我们要随时注意我们的行住坐卧、我们的威仪、我们的行为举止,这个叫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我们一个妄念都没有,清淨不染,这样才是保护你的意业。老法师说,端正就是世间人所说的堂堂正正。也就是中国古人对读书人所讲的,读书志在圣贤,读书人希望做一个光明正大的、堂堂的君子。以上这个部分是老法师对「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的意涵,老法师是这样开示。

 

第二大点,老法师对于儒家跟佛家的教学目标做一个说明。老法师说,儒家讲君子的标准,要怎麽样才可以做到君子?君子必须要做到不履邪径,不欺暗室。你做到这个标准,就可以称为你是君子。儒家有三个等级,一个是君子,第二个叫贤人,第三个叫圣人,君子、贤人、圣人是儒家的三个等级。君子是圣贤的基础,你想要作圣贤人,这八个字,就是「不履邪径,不欺暗室」要做到。佛法教学也分三个等级,佛法讲阿罗汉、菩萨、佛,阿罗汉就是破见思惑,菩萨是破尘沙惑,佛是破根本无明。所以老法师说阿罗汉等于儒家的君子,菩萨等于儒家的贤人,佛等于儒家所说的圣人。但是老法师有做一个补充,因为儒家跟佛家还是有教学上不一样的地方。他说,儒家是一世的教育,它从出生、胎教开始,一直到老死,慎终追远,儒家讲这一世的教育是这样。佛法的教学是讲三世,是讲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在空间上,佛家讲尽虚空遍法界。这个部分儒家的教学内容所不及,就是没办法去比的。「善与人同」是多麽快乐的事情。我们希求一家善、一国善,整个世界都善,要有这个心愿,要有这样的行持,就与佛道相应。所以,你只要做到不履邪径,你不欺暗室,你自己把自身修好,你自身修好了,你再去教育别人、帮助别人,你这一家就教好了。你这一家如果变成善人,每一家都变成这样做,每一家都变成善人,这个社会就变成善了,然后这国家就善,整个世界就善了。这是第二大点,老法师讲到儒家跟佛家他们的共通点,要作一个君子也好,佛家作一个阿罗汉的标准也好,你都必须要先做到《太上感应篇》裡面讲的「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的标准。你做到了,你才可以从这修到君子跟阿罗汉的境界。

 

第三个大点,老法师讲怎麽样做到诚敬的功夫。什麽叫做诚敬?一切处、一切时,不自欺、不欺人,这是诚敬。我们怎麽做到诚敬?我们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任何地方,我们都这样的真诚,我们不骗自己,我们也不想去骗别人,不自欺、不欺人,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就是做到诚敬。有关诚敬的部分,印光大师开示得非常好,印光大师说敦伦尽分。他一直鼓励我们,在家人怎麽修?印光大师说,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深信因果,求生西方。关键就是前面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敦伦尽分跟闲邪存诚就是教我们存诚、尽分。存诚,老法师说,就是存心要诚。不履邪径、不欺暗室就是存诚,你最起码做到印光大师讲的存诚这个地步。「分」就是随你的本分去做,你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尽你的本分,对社会做利益的事情,去利益众生,这叫存诚尽分的尽分的意思。印光大师说「闲邪存诚」,闲邪两个字老法师也有开示,老法师说,闲邪这个闲就是防止,邪就是邪知邪见,错误的思想、错误的看法、错误的说法。闲邪就是你不履邪径,不欺暗室,这也是叫做闲邪,也叫做存诚。存诚教我们存心,待人处事都要保持这样一个心。老法师又有跟我们讲,要保持这个真诚的心,这个真诚心又跟佛法裡面的菩提心是相应的,也就是儒家讲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如果你能够保持真诚心,这个真诚心是从「不履邪径,不欺暗室」修来的,你能够保持真诚心,就是跟佛法的菩提心是相应的。什麽是诚?曾国藩讲「一念不生谓之诚」。讲到一念不生,这个境界是不起心、不动念的境界,非常高的,一念不生谓之诚。

 

我有一次去临终关怀,给一位老菩萨,因为他女儿从美国打电话给我,要我给她爸爸关怀,我就去了。我就跟她爸爸说了很多法,安慰她爸爸。他女儿跟我讲,她爸爸很执着。我就跟他讲很多善法,希望他放下执着。说到一半的时候,因为他的女儿也出家了,他女儿是修禅的,我是修淨土的。他女儿是修禅的,她们就叫另外一位莲友在我前面一直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说,「奇怪,我在跟亡者说法,她们怎麽一直给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后来我才回神,因为我给亡者说法,眼睛差不多留三分眉,我就这样低眉来跟他说法。她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就停下来。停下来以后,他出家的女儿就来跟他开示。她讲的几句话我也非常受用,也很震撼,这境界真的很高。她跟她俗家的爸爸讲,「我本不爱,你偏要来,一念不生,超生淨土」,就结束了,这十六个字境界非常高。我跟各位讲,我本不爱这个「我」不是我们现在讲的名字的「我」,这个我就是我们的自性、我们的觉性、我们的灵性。你的灵性本来是希望你不要去轮迴,叫你不要去轮迴。「我本不爱」教你不要起贪爱,觉性是叫你不要起贪爱,你偏偏要起贪爱,起贪爱就变成习气。

 

觉性是本具的,我本不爱就是觉性叫你不要起贪爱。我本不爱,你不要造业,就不会变成业报身,就不会去轮迴,我本不爱,你偏要去爱,就造业,就感得轮迴。我本不爱,你偏要爱,你偏要爱以后,你就会造业,造业就感得果报。你偏要爱那个「你」就是现在你有习气的那个「你」。你偏要爱,如果你能够,刚才讲的,你如果断五恶,离五痛、五烧,你能够把它彻底的断除,断爱,一念不生,你就真的真诚心发出来、菩提心发出来了,跟菩提心相应。除了菩提以外,其他统统的心念都不要,其他无所求,这样端心正意。如果你能够发这个心出来,那叫真诚心,那叫相应、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是超生淨土,你的心就是淨土世界。我想到曾国藩讲的「一念不生谓之诚」,我就想到那次跟亡者说法,一个让我很有领悟的一个开示,在这边也把它带进来。诚是清淨心,没有一个杂念,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这样的心是真诚心。但是老法师跟我们讲,他说,现在的人有几个有这样的诚心?每天胡思乱想,妄想念头不断,他说没有诚了,所以就把真诚两个字误解。存诚要用真心,不用妄心,就是交光大师《愣严经》注解裡面提到的「捨识用根」。识就是染污、就是执着、就是妄想、就是分别,根就是根性,就是见性、闻性。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2月27日22:04:1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946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