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汇编(第25集 视频+文字)黄柏霖警官主讲孝廉讲堂

admin 太上感应篇汇编评论阅读模式

 

譬如说像刘素云居士,她十年专听《无量寿经》,十年就念佛,念到后来她定功现前,她的病也好了,红斑狼疮也好了,她现在说法的时候辩才无碍。在香港的时候,她说她是要表法,她要做一个示现。我们再看她的姐姐刘素青居士往生的那种殊胜,这就是不假施功,顿超彼岸。「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她真的做到这个境界,老实、真干、听话。锅漏匠念佛念三年往生,还站三天三夜,也是这个意思,也是不假施功,顿超彼岸。台南官庙的那位老菩萨,也是这个典型,也是念佛成就的。所以不下苦功是不行的,我们现在修《感应篇彙编》,我们也是修三年的根基,扎根的根基,这个苦功还是必须要扎下去,你不这样扎,你根基不稳。再下来,『非心镜朗然、神珠廓彻,何以使诸相顿离、纤毫不染、心源自在、决定无生者哉?』这是说我们的心像明镜一样,它本来是清澈的,这个明珠本来就是遍照的。但是,因为我们现在迷了,所以不能起作用,使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能够顿离,纤毫不染、证得无生。这一段的意思其实很深,我用佛门的一个公桉来解释,怎麽样证得这个无生,怎麽样可以达到诸相顿离,纤毫不染。

 

佛门裡面有一个德山宣鉴禅师,他喜欢研读《金刚经》,他写的一本《金刚经》注解叫《青龙疏钞》。他当时是在北方,一般禅门裡面讲「北渐南顿」,北渐就是神秀大师带领弟子在修行,南方就是六祖大师带弟子在修行。有些修行人就说南顿北渐,实际上法没有分顿渐,法就是法,哪裡有顿渐?是因为众生修行的因缘不一样。德山宣鉴禅师就听南方的人讲,他说不假文字,一悟即得。但是悟哪那麽简单,一下就可以?我们不去藉教悟宗,宗就是我们心地,我们是藉念佛来悟我们的心地。所以他说,「不假文字,一悟即得,哪那麽简单?我读了多少年我才写这本《青龙疏钞》」。然后他就揹着这个《青龙疏钞》要去南方,跟南方的修行人对辩,要辩论。在路上就碰到个老婆婆,这个老婆婆是观世音菩萨化的,这个老婆婆就要考他。所以修行要经过考试,修行没有经过考试就不能证菩提。观世音菩萨就要问他,观世音菩萨当然知道他背上是揹的什麽,是揹的《金刚经》注解《青龙疏钞》。她说,「请问禅师,你揹的这后面是什麽?」他说,「《青龙疏钞》」。她说,「《青龙疏钞》是什麽?」他说,「解释《金刚经》」。她说,「《金刚经》,那我就请教你一句话」,她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请问你买我什麽心?」因为她在卖点心,「你买我什麽心?」

 

这禅师就一点点还没有脱落,他真的被卡住了,他被问倒了,他说,「对,我要买什麽心?」因为你有执着,就有过去、现在、未来,你现在讲「我的心」,我的心现在已经变成过去,分分秒秒就过去了,现在心马上就变过去,未来还没到,未来是妄想。未来是一个妄想,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马上变过去,也不可得;过去心过去了,你要不回来。你说,会不会再活到五十岁、四十岁?也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所以人生不能重来。被她考倒以后,他就在那边想,他当场就愣住了。后来观世音菩萨当然就把这个点心包起来就走,不卖给他了。他后来去见他的师父龙潭崇信禅师,就打一个灯,因为天黑了,就打灯。他的师父就把他这个灯吹掉了,就熄掉的那一刹那,他开悟了。那一刹那没有过去心、没有现在心、没有未来心,他见到了。为什麽见到了?天黑了,他在打灯,打的蜡烛,他师父就把它吹掉了,他看得很清楚,他见性,他的觉性见到了。因为你见到黑暗也是见性,你见到光明,有灯打亮,也是见性,见性没有分明暗。我们的习气会分别明暗,「黑漆麻乌的」,你就会怕黑。其实见性没有明暗,见性就是这裡面讲的,心镜朗然,神珠廓彻,就始终像那个灯一样,一直在那边亮,从来没有熄灭过。我们常常用佛性比明月,我们为什麽见不到月光?乌云把它障住了。你只要乌云散开,月光就显出来,它一直都是心镜朗然、神珠廓彻,它在照。为什麽看不到光?因为乌云障住,乌云就是我们的习气烦恼。

 

德山宣鉴禅师就这样开悟了,因为他见性。原来见性没明跟暗的差别,刹那就见性,真的是「久修百千劫,悟在刹那间」。他吃不到点心,他悟了这念心。真的吃不到点心,悟了这念心,还是值得,观世音菩萨给他点化。你会读经,三心不可得,你还想得,请问你买什麽心?一样的道理。如果是你,你要怎麽讲?你去以后,你说「老婆婆」,你拿起来就吃。但是你要很清楚、很明白,很清楚的拿起来吃,这就是本来的灵知性、本来的心。可是你只要一见了以后,眼见色,「你没有撒芝麻,我不要吃」,那就不是真心,就变成无明。如果你拿起来都没有分别,不夹杂、不分别、不间断,老和尚讲,不分别、不夹杂、不间断,那个起来的心就是真如的心,就是佛心。老法师很慈悲,他把佛家很深奥的道理用很简单的话表达出来,就让我们念佛人能够依循。这一段我用这样来证明、来说明。他见性以后诸相顿离,诸相顿离以后纤毫不染,一点都不污染,他恢复心源,然后证得无生。他就是蜡烛吹熄,啪嚓他见性了。永明延寿,我们六祖大师的开悟也是这样。永明延寿禅师,我们六祖,像阿弥陀佛的诞辰就是根据他的生日来纪念。第六代祖师永明延寿禅师,他从禅归淨土,他知道禅不容易成就,所以他就归心到淨土来,教人家念佛。他有一次经过好像是一个天津的桥,每天走都不知道。有一天突然,走过天津那个桥的时候,人家丢一个石头到水裡面,「扑落」就丢到水裡面,那个水有石头掉到裡面,「咚」的一声,他听到就见性了。我们的见性、我们的闻性,我们的见闻觉知从来没有离开我们。只是我们迷了以后,无明习气把它盖住,我们的贪瞋痴把它盖住,所以闻性就被污染,闻性就不起清淨的作用,就变迷邪染,迷而不觉、染而不淨。

 

永明延寿禅师有一位师兄弟,兴教洪寿禅师,也是闻柴禾堕地的声音开悟,还写了个很有名的偈,「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他见到法性身,见到法身了,他说「扑落非他物」。我个人没有开悟,我的一个小小心得是这样,扑落非他物,这个物不是外来的,不是一定要怎麽样才能怎麽样,你只要放下就可以,你只要看破就可以了。问题,你是看不破、放不下,所以你见不到。扑落非他物就是说,他从这个扑落裡面见到自性、闻性。纵横不是尘,纵就是时间,横就是空间、就是十方,纵就是三世,十方三世的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三世。

纵横不是尘,如果他能够悟,三世跟十方化为一,归成一真,纵横不是尘,就不是烦恼了,它就尽虚空遍法界,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原来一草一木、一山一河都在为你说法。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都是我们的心性所显现出来,心淨则国土淨,就这个道理。『明心体道之士,不以身累其性、境乱其真。随机应物之中,自寓无生之旨,所谓无上至真之妙道也』。真正到明心见性的人,他已经证得常乐我淨,他不受六尘的影响。老和尚讲庞蕴居士,讲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无事不是不要做事,无事是做了很多事,但是烦恼不挂在心头,烦恼不会带走,不会起任何烦恼。这叫他已经证得心性、自性,这些事情不会累坏他的心性,这些境界不会搞乱他的真如,是这个意思。所以禅宗裡面讲,平常心是道。如何证得平常心?平就是不起波涛,常就是没有生灭、没有攀缘取捨、没有苦乐忧喜捨、没有贪瞋痴慢疑。我们现在是因为迷失了这个平常心。如果你不起波涛、你不起生灭,你现在的心就是道心。我们在二O一三年五月二十一号在巴黎参加三时繫念法会,师父开示说:我们做不到《金刚经》裡面讲的,六根接触六尘,做不到《金刚经》裡面讲的不住色布施、不住声布施。你就用一句佛号,把它转成阿弥陀佛,眼见色、耳闻声,都把它转成阿弥陀佛,那六根接触六尘就变成阿弥陀佛。老和尚说,你这样就可以做到《金刚经》裡面的境界。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裡,讲得不妥之处,请各位大德、各位同修能够原谅、批评指教,阿弥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2月27日21:52:1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946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