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汇编(第25集 视频+文字)黄柏霖警官主讲孝廉讲堂

admin 太上感应篇汇编评论阅读模式

 

智慧就度愚痴,没有智慧就是愚痴,想错、说错、做错。这就是六度,六度万行是成就法身、成就菩提道的一个必经过程。所以菩萨是以六度做他的功课,一定要经过菩萨行,才有办法千锤百鍊,然后成就法身、成就功德。至道,这个地方接下来,解释裡面这个至道,就是九十九页的倒数第二行,『莫先体夫至道』。至道其实就是大道、就是真理,就是我们的无上菩提,就是我们的觉性,我们佛家用的就是觉性。接下来『圆明』,最后一行这个圆明,我们佛家有部经叫《圆觉经》。圆就是圆满具足,明就是智慧,所以圆明就是圆满的智慧。圆满智慧之体就是性体,它自然就会出来。翻过来一百页,『不假施功,顿超彼岸』。这个如果你要从实说跟权说来讲,实说就是究竟说,就是所谓的顿超顿悟,所谓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这样。屠刀就是什麽?在我的解释,放下屠刀,屠刀就是贪瞋痴慢疑。你放下贪瞋痴慢疑,你就顿超彼岸,究竟来说是这样。如果我们再深入一点来说,彼岸是什麽?顿超彼岸是什麽意思?超越苦海,超越苦乐忧喜捨,所谓超越了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的毛病在哪裡?三界就是还有财色名食睡,还有我贪、我爱、我瞋、我痴,还有财色名食睡,你没有办法超越,它就是轮迴的原因。所以,你如果顿超彼岸,就是你如果超越自己无始劫这些习气,那你就必须要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不是因为你要去做多少事情,才会得到这个东西,它本来就具足、本来就有,自家的宝藏。

 

佛陀在《法华经》裡面讲,每一个众生都有,本来就有这个宝藏,人人本具,个个不无。佛陀常常在《法华经》裡面用这个比喻,用三车比喻,羊车、鹿车、牛车,比喻声闻乘、缘觉乘跟菩萨乘。这三乘其实对佛来说,佛说这三乘也是方便说,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乘,三乘也是方便,方便之说。他为什麽?他就让你入一佛乘。什麽叫一佛乘?就是成佛,成佛就是这裡讲的至道,无上至深至妙道。所以佛在《法华经》裡面讲,他特别用比喻法,他比喻他是长者,众生就像流浪汉,是他的儿子。因为他在外面流浪,流浪没有饭吃,佛陀就叫人家去把他带回来,弄个房子给他住。然后再给他雇工,让他有钱赚,有个生活可以依靠。后来佛陀跟他讲,「这个房子统统是你的,那就是我们的大宝藏,都是你的」。佛陀后来又在比喻裡面讲,有个房子裡面有三个小孩在玩,他就指门外那三车(比喻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陀就跟他讲,说「三界如火宅,这火宅房子就快烧起来了,三界无安宅,像火宅一样,你们要赶快出去,这房子会烧起来」。三个小朋友就喜欢玩这玩具,就像众生喜欢贪爱一样。佛陀说,「外面有羊车、鹿车,还有一个大白牛车,你们出去还有很多玩具,都给你们玩」。他说,「是真的吗?」三个就出去了,那就是出离,出离六道。出离三界六道,三界就是轮迴不休,会苦乐忧喜捨。他一出去,他得了这个大白牛车以后,就恢复了自性。所以佛有五乘说法,有人天乘、有声闻乘、有缘觉乘、有菩萨乘、有一佛乘。最重要就是一佛乘,每一个人都本具。佛陀请他出去,他就证得了。所以不假施功的意思就是说,不是你要怎麽做才得到什麽东西,是这个意思。再来,彼岸,刚才我有解释过。

 

再过来,『心镜』,佛法裡面常常用镜来比喻我们的自性,因为镜子有照性,镜子你摆在那裡,它始终如一,它如如不动。你人走过去,它也照,人没有走过去,它一样在照;白种人走过去,它照白种人,非洲的黑人走过去,它照黑人。照性就是这样,它没有分别,镜子的照性是没有分别。我们的自性、觉性也是没有分别,所以常常用心镜比喻我们的觉性。心镜就是像镜子那麽清澈的意思。『朗然』就是很光明的样子。『神珠』就是明珠。禅宗裡面讲,「我有明珠一颗」,神珠就是摩尼宝珠。『心源』就是我们的心性。『体道』就是体解大道,体悟真理、体悟自性。『随机』就是日常生活的待人处事,这是随机。『应物』,随机应物就是待人、处事。『无生』就是佛法的境界,像阿罗汉就证得无生,他不受后有,他已经证得不生不灭,佛就证得不生不灭。这段经文我就简单的解释到这裡,我们把它翻译,再把它白话解说一下。学道的人,要以积德为本,在儒家要做到四端百行,在佛家要做到六度万行,在道家要做满三千功、八百行。这些都是积善避恶的说法。然而想要积善改过,没有比体悟大道更重要。就是你要积善、你要改过,你积善的目的是要做什麽?你改过的目的就是要解脱命运,你改过的目的就是要离开痛苦。你行功立德要做什麽?你就是要体解大道、要明心见性。用我们淨土的一心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就是我们要体悟大道。所以你想体悟至道,就必须要明白你这念心,就是明白心性。淨空法师有说,他说这三家,就是儒释道三家,都是以种德跟积德为本,这在中国儒释道是共同的一个看法。

 

所以在中国,儒释道三教要推行社会教育多元文化的一体思想,对中国都是以积德、种德来做为一个根本教育,这是根本。从佛法的角度来讲,你怎麽样去积德,怎麽样去种德?就是必须要把习气拿掉、把毛病拿掉。师父在开示裡面讲,你如何把性德开显出来?除了我们讲要三个根(伦理、道德、因果的三个根,包括《十善业道经》),修淨业三福以外,如何把德行、性德开显出来?师父跟我们讲,他说必须把习气改掉。习气是什麽?习气就是我们的情绪,我们一般讲,跟着情绪走,跟着感觉走。情绪就是我们的妄想,我们妄想一起来,其实是我们的心意识,我们的第六识分别,第七识的末那执着,第八识的阿赖耶识,其实是我们的心意识在作怪。所以师父也有讲过,经典上也这样说,你还没有证得阿罗汉的境界,你不要相信自己的心。因为你现在都是妄心在做主,所以你「我说怎麽样,我要怎麽样」,就是妄心。妄心起来,因为你没有智慧观照,你又没有禅定功夫,又没有持戒,又没有修六度万行,所以你这个心粗,心很粗,你就不会发现。所以妄念习气起来的时候你得跟着妄念走,就是跟着习气走,为什麽?因为你得跟着「我」走,「我」,就是我最大,我就跑出来了,「我就不喜欢他,我就讨厌他」。我不喜欢他、我讨厌他,我就跑出来。那个「我」就是我刚才讲过的,我贪、我爱、我瞋、我痴,就跑出来,那就是情绪。我们为什麽会有情绪?其实习气总之是无量无边的。主要讲就是,譬如说你傲慢的习气,譬如说你贪爱的习气,这都是在我们的阿赖耶识裡面,我们并没有把它转染成淨。

 

我们一直要到成佛,我们才有办法把它转染成淨、转识成智,要到成佛、要到八地菩萨的时候转识成智。所以老法师说,不要跟着感觉走,不要跟着情绪走,因为那是凡情。转凡成圣,那个凡是凡夫的情绪,就是凡情、情绪,他说应该把它拿掉。最重要的就是情执,有情执的人就不明白,就永远做不了主,不能成圣,也不能够觉悟。为什麽会有情执?无始劫来流转下来的,就是师父有讲,这是因为有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个拿不掉,就必须透过修行、忏悔、改过。然后不断的忏悔,最后就会澹化,就会放下来。一定可以拿下来,只是不知道你的用功程度够不够。师父有讲,佛菩萨无我,所以他没有自己,因为他已经破我执、法执了。他无我,所以对人能够谦卑,对人能够尊敬,因为他无我。这个是这一段师父的解释,我稍微再提一下。再来,我们看九十九页的第二行,末后这裡,『心者道之体也』,心是道的本体,道是心的作用。人若能够观照心性,我们本具的清淨圆明体自然显现,无为妙用自然成就,不必假借任何施设功夫,即能够超越苦海,到达涅槃彼岸。这是因为我们本性像镜子照境一样,本来就具足清淨光明,智慧像宝珠,遍照一切。为什麽可以立即放下世间的一切烦恼诸相?因为心不染着六尘,而心缘自在,达到无生的境界。因此明心见性的人不会因为身着万世而起心动念,也不会因境界来扰乱真心,在日常生活待人处事应对中,而能契入无住生心的境界。这就是所谓的无上至真妙道。简单的把它带过去解释,等一下我再挑几个重点来跟各位再详细解说。接下来我们再看最后一段,一百页的第三段,讲到「女仙」,我们来朗诵这个文: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2月27日21:52:1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946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