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汇编(第25集 视频+文字)黄柏霖警官主讲孝廉讲堂

admin 太上感应篇汇编评论阅读模式

 

【学道之士。种德为本。在儒为四端百行。在释为六度万行。在道为三千功。八百行。皆积善避恶之说也。然欲积善改过。莫先体夫至道。欲体夫至道。莫若明夫本心。心者道之体也。道者心之用也。人能察心观性。则圆明之体自现。无为之用自成。不假施功。顿超彼岸。此非心镜朗然。神珠廓彻。何以使诸相顿离。纤毫不染。心源自在。决定无生者哉。是以明心体道之士。不以身累其性。境乱其真。随机应物之中。自寓无生之旨。所谓无上至真之妙道也。】

 

这一段其实如果你从佛法的角度来说,他已经到开悟的境界,他已经讲到心性最究竟的地方。就是这裡讲的,所谓的『至道』,或者是『无上至真之妙道』。这都已经是佛法的最高境界,无上正等正觉、无上菩提。但是定弘法师也有讲过,《感应篇彙编》你不要小看它,它是一千多年来多少位大德、多少位菩萨,他们用尽了心血,把他们智慧的结晶写进去的。这个就是祖先的智慧在保护我们,我们以古德为师,以古德做善知识,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学习他们的德行、学习他们的做法、学习他们的修持,我们这辈子就可以消灾免难,就这个道理。所以定弘法师说,浅者见浅,深者见深。等一下译文的时候,我就比较简单的把它先解释出来,裡面有几个字我们稍微再给它讲一下。『种德』就是布德,布德就是施恩德给别人、给众生,这叫种德,以德为本。『在儒』,在儒家来讲,它是四端百行,四端就是仁、义、礼、智这四个,四种道德观念。《孟子》裡面有讲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人人皆有恻隐之心,这是慈悲,这是仁的开端,仁慈的一个开端。「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义就是我们讲「应该的」,人本来就应该有羞恶之心,所以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现在这个年头就比较没有辞让之心,有时候坐捷运,我们也会看到有些人就不让座,本来是不爱坐,他就不让座,他就眼睛装闭起来。我还有看到电视,在中国大陆也发生,跟台湾有时候也会发生一样,大陆也是这样,就不让,不让以后,在车上就打起来、就骂起来,这是没有辞让之心。

 

但是薰习以后,他自然就会把善良的性德开显出来,他自然而然就会辞让。因为我们有贪瞋痴慢疑,所以我们的习气、无明盖住我们的性德,就变成这个习气在做主,不是我们本来的性德在做主。「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有四端,就像人有四体、手脚一样。这就是四端百行。百行的意思就是各种品行,各种好的品行,这就是四端百行的意思。六度万行是佛家的用语,菩萨的六度,六度达到究竟圆满的时候,叫做六度波罗密。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所以,如果你去拜忏,你在拜「大悲忏」也好,「慈悲三昧水忏」也好,尤其是「慈悲三昧水忏」裡面,它就会提到,「慈悲三昧水忏」裡面讲法身从哪裡求,它说法身从六度万行裡面求。它说法身从哪裡求?法身从慈悲喜捨中求。也就是你要透过六度万行的圆满,才有办法破掉你的我执跟法执,自然而然法身就可以开显出来。法身就是我们的性德,我们有法身、有圆满报身、有百千亿化身,我们有一体三身佛。清淨法身佛是我们的性体;圆满报身佛是我们的相好庄严,我们的相好、智慧圆满,叫圆满报身佛;百千亿化身佛就是我们的用。体、相、用,一体三身佛,每一个成佛的都证得这个一体三身佛。清淨法身佛是毘卢遮那佛,圆满报身佛就是卢舍那佛,百千亿化身叫释迦牟尼佛,这是一体三身佛。六度万行做到圆满叫波罗蜜,波罗蜜就是登彼岸。

 

布施、持戒,布施就在度我们的悭贪;持戒,我们常常毛病会出来,我们就会违反规矩,所以持戒就在度你的毁犯,你会犯错、你会犯过,持戒就度毁犯;忍辱就度瞋恚;精进就度懈怠,精进你就没办法懈怠。定弘法师叫我五月十七号接这个工作,讲《感应篇彙编》,要准备,因为要在网路电视要录影。我说:「我不敢承担。」定弘法师说:「你可以。」我在想,他是说佛菩萨安排的因缘,佛菩萨要逼我用功精进。因为我不够用功精进,人在官场,还有官场的习气,「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就是这样,人就会懈怠。那怎麽样?用精进来逼你。所以定弘法师叫我讲《感应篇彙编》,这是逼我精进。我跟各位讲,为了深入这个《感应篇彙编》,要讲,我还要做到,我没有做到还会心虚。你说不用功行吗,你不忏悔行吗?所以这几天下来不会精疲力竭,很奇怪,用功时精神特别好。那天躺下去还在想,那一段是什麽意思,想想又爬起来,又写一写,又躺回去,又想那一段什麽意思,又爬起来写,后来乾脆说,「反正也睡不着」,就起来再去继续整理电脑,整理到凌晨四点。七点半、八点半就要准备上班,第二天精神还很好。可见睡饱、睡多身体不见得会好。佛陀他们以前在用功的时候,他们只睡几个小时而已。证明这个精进,念念都在道上的时候,因为你不会打妄想,念念都在道上,你会研读圣贤的道理。研读圣贤的道理,裡面都有磁波、有光波。如果你缘圣贤,你就不缘六尘,你不缘六尘的时候,就不会起妄想,就不会消耗能量。这就是我光这几天,才几天,十七号到现在,也不过是十天而已,十来天而已,我就乖乖的了。

 

所以精进以后,它就真的可以度懈怠,不会再懈怠的时候,人真的就会乖了。所以广钦老和尚说老实念佛。因为我们就是不老实、不乖,到处心猿意马,这个心就像猴子一样,六根就跑来跑去的。我自从准备这个以后,因为我在官场,我还做不到老法师说的不能看报纸,老法师是不看报纸的。可是我们在官场,我们必须要注意,不然等一下,说不定看一个跟我们辖区有关的新闻,长官问我,我说我不知道,他说,「你怎麽不知道!」那就不行。所以我们做官的,我们就要留意新闻动态,但是只看标题,大概是发生什麽事情了。我跟各位报告,为了准备这个《感应篇彙编》,我连报纸都没看,别说连报纸没看,连电视都不想看,心就在道上,这就是精进的好处。所以,有时候学佛就带了三分勉强,其实七分勉强也不过分,你想要成就,就算十分勉强你也要去做。没有天生的释迦牟尼佛,也没有天生的弥勒佛,当然也没有天生的阿弥陀佛。虽然是性德,虽然是自性本具,但是你不用功,你一样带着业力去流转,你带着业去沉沦。套用李炳南老居士讲的一句话,该怎麽生就怎麽生,该怎麽死就怎麽死,随业流转。所以这个六度裡面,精进就是度凡夫的懈怠。

 

第五个,禅定就度散乱。我们就是心会散乱,有时候话会说错。我自己本身在官场习惯了,官场讲话都很快的,为什麽?因为部下跟同事不可能跟你慢慢讲。我们开会有时间限制,多少时间就要讲完,你不能说,「学—道—只—是」,你不能这麽慢,因为这麽慢大家都睡着了,我们在官场动作都很快。所以我第一次讲因果的时候,在华藏卫视,二OO九年,老法师叫我讲因果,老法师亲自在后面听我讲因果。讲完以后我就问师父,我说,「师父,弟子讲得怎麽样?」自己知道自己讲得太快。师父说,「太快了,太快了,再慢一点,再慢一点」。我也知道这个是录影,录影就是要慢。怎麽样才可以慢?初期的方便就是你慢慢把它养成习惯,你朗诵经文的时候,你制心一处,你就是心定在这裡,定在这裡的时候,你很专注的把它念完,就是一心的体用。你好好的把它诵出来以后,久而久之,就磨成绣花针,你的定功就会出来。所以定功就是度散乱。我们为什麽有时候会说错话、做错事,甚至会跑错地方,还会走路撞到门,还有东西忘记带,掉东掉西的,为什麽?因为心跑到外面去了,因为妄心在当家,当家就是妄心在看家。妄心就像小偷一样,你家裡面的财富宝贝统统被偷走了,是这个道理。所以,为什麽古德讲、佛门裡面讲,持戒有功,因戒得定,因定发慧,为什麽?因为你持戒到一个程度的时候,你不逾矩了,你不会违反规矩,你的习气毛病就断掉了。毛病习气断掉,你心就定住,定功就会出来,所以禅定就度你的散乱。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2月27日21:52:1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946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