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52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1阅读模式

 

【种种宫殿主风神。】

 

『宫殿』表法的意思大家知道,此地着重在『种种』。「宫殿」表法,我们简单的讲就是慈悲,用现代的话来说,爱护、关怀、帮助,这都是宫殿表的意思。「种种」,这裡面就有学问了,就不是一个单纯的,那是无量的善巧方便,成熟自他,这个意思都在种种裡面。不但是佛对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种种根性不相同;用现代的话来说,种种背景不相同,种种意识不相同,种种生活习性不相同,乃至于种种思想信仰不相同,你用一种慈悲行不通。所以慈悲裡头也要分种种,关怀也要分种种,帮助也要分种种,你才能够把一切众生都应付得妥妥善善。同样是关怀、是爱护,对甲表的态对乙就不行,就不适用。如果我们要用最明显的例子来跟诸位说,我们对一个尊长,跟对一个二、三岁的小朋友,表态能一样吗?真的是爱护、关怀、帮助,不一样,小孩可以摸摸他的头,对尊长不可以,你不能去摸他的头。这是种种的意思,你就晓得一切众生是多麽複杂,你不懂得种种善巧方便,你是一个态度,会把事情搞糟,这裡面就没有智慧。所以举一个例子,诸位从这一个例子裡头你就要能够体会,这个事情确实是很複杂,如何把这个事情做圆满真的不容易。这是对人。

 

再回过头来对自己,对自己也是这麽複杂。我们成长过程期间不一样,我们也是从儿童、少年、青年、壮年,也是经历这个过程。每个过程裡面,我们在生活、在工作上遭遇许许多多的挫折困难,遇到许许多多人事的变换。所以我们自己关怀自己,自己照顾自己,那个方法手段也不相同,也常常在变化,哪有一个一成不变的道理?这些都是学问。从哪裡学?多读书、多历练,在生活裡去锻鍊,你才能学到东西,你才能成熟。而佛法裡面,实在讲更是圆满。但是佛法比较难一点,就是佛讲话很含蓄,往往他不明说,他意在言外,像他说这些神众的名号,我们要不细心去体会,哪裡懂什麽意思?你还不看着这些名字,张三、李四,点点名就算了,哪裡晓得这个名号裡含这麽多意思在裡头。这就是佛教给我们学习的,这是佛教学的手段,教学的方式,处处教我们细心体会,这样才能开智慧。我们凡夫粗心大意惯了,佛用这个方法把我们这个过失改变过来,细心观察,才能看出每个名号裡面都含无量义,每个名号都是我们现前的学处,我们到哪裡学?就在这个地方学。末后这一尊:

 

【大光普照主风神。】

 

『大光普照』这个名字在前面都见过,但是他们类别不相同,这个是在一切运动之中,一切活动当中。我们看这十尊菩萨德号的排列,你看他一开端,「无碍光明」,以无碍光明开端,「大光普照」总结。总结裡面不离智慧,不离平等。普照是平等心,平等是定心,要常常保持。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到,极乐世界的菩萨,他们有能力随时契入华严三昧,得深禅定,所以他才能普照,他自性的般若光明,根本智、后得智才能够起作用。这个作用对自己是大自在,对众生就是大随缘,随缘就没有障碍,对自己自在就没有障碍,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所以我们要注重定。至于慧,慧不必求,因为求智慧这个念头就是慧的一个障碍。要紧的是,在我们本宗来讲,修清淨心。我们今天所要求的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华严三昧,一心不乱就是甚深禅定,一心不乱起作用就是大光普照。

 

不但进入念佛堂要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你能念一个小时,你就静静专心念一个小时,修一个小时,真修。诸位要晓得,我说这个真修就是这裡头决定不能有丝毫夹杂,那叫真修。时间短没有关係,你得真实受用。绝不夹杂一个妄念,绝不夹杂分别执着。在念佛堂要学自在随缘,我们这个功夫就得力,念佛三昧就能得到。甚深的念佛三昧纵然不能得到,浅的念佛三昧,我们一般讲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最浅的念佛三昧,不难得到。你得到的时候,自在随缘你就体会到,身心轻安、快乐。不会说念佛愈念愈辛苦,愈念愈辛苦是功夫不得力;愈念愈快乐,功夫得力,愈念精神愈好,这是功夫得力的现象。愈念愈提不起精神,愈念愈想打瞌睡、愈想睡觉,这是没有契入境界。证明什麽?证明你的妄想杂念很多,你有昏沉、掉举这两种障碍,障碍你念佛,这是业障,进念佛堂业障现前。什麽叫业障?这就叫业障。但是这个业障不要怕它,一定要突破,不是不能突破的,知道这个障碍是决定可以突破的。在初学这个障碍是决定有的,你怕什麽?每个念佛人都是通过这个关口的,我们也要把这个关口突破,突破之后就自在了。后面这一句是总结:

 

【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这句话就不必多说了。我们再看末后这一句:

 

【皆勤散灭我慢之心。】

 

清凉大师在这一段注解裡面告诉我们,风是动,我们把它合现在所有的一切活动、运动,所以它的范围很广很广。大师告诉我们,它在表法是通表「方便无住」,所以有『散灭我慢之心』这个意思。这句经文,如果我们联想到《金刚经》上两句很有名的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与这句经义非常贴切。我慢是大烦恼,根本烦恼裡面,贪瞋痴接着就是慢。慢从哪裡来?慢从痴来的,他要是有智慧就决定不会有我慢之心。这些菩萨们,「皆勤散灭我慢之心」,他们教我们,要把贡高我慢这个心要消灭掉。儒家对这个问题也非常重视,但是他毕竟是三界之内的人,没有超越三界的念头,所以对这个慢他不讲灭,他讲伏,伏住,你看《礼记》裡面讲「傲不可长」,他只说到这句话。我们佛法不但傲慢不能增长,要把它消灭掉。为什麽?只要有慢这个念头在,贡高我慢,别人不如我,我比别人强,你就出不了六道轮迴,这个问题才真的严重。出离六道轮迴基本的条件,要把见思烦恼断掉。小乘阿罗汉为什麽脱离六道轮迴?见思烦恼断掉了。由此可知,六道轮迴怎麽来的?就是见思烦恼变现出来的。见思烦恼是能变,六道轮迴是所变。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你只要把见思烦恼断掉,六道轮迴自然就不见了,还有什麽出不出?自然就没有了。佛给我们讲的这个道理,讲得太清楚、太明白了,我们细细的思惟、细细的观察,明瞭之后,肯定了,一定要依教奉行。

 

在生活裡面,生活是活动;在工作裡面,工作也是活动,风是代表动态,哪能不动?起心动念都是动,言语造作还是动。在一切活动裡面,把贪瞋痴慢捨掉,这就是主风神所表的义趣。所有一切活动,与智慧、与慈悲、与清淨、与善巧方便相应,那就对了、就正确。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华严经讲述菁华  (第五十二集)  199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45-0052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月4日10:50:4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824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