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51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1阅读模式

华严经讲述菁华

(第五十一集)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51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八面,我们从第一行看起:

 

「复有无数主火神,所谓普光焰藏主火神,普集光幢主火神」,昨天讲到这个地方。第三尊:

 

【大光普照主火神。】

 

『大光』是形容自性本具的智慧,唯有自性般若才能『普照』虚空法界,照的作用就是起感应道交。十方三世一切众生起心动念,一切的造作,都在佛光注照之中,不但现前众生的心念佛知道,即使是无量劫前,我们微细的念头也在般若智光之中。我们听了这些话,读了这些文字,感到很希奇,感到不可思议。实际十方三际是一体,没有前后、没有广狭、没有浅深。这在自性般若光明才看到这个现象,这个现象就是大乘经上所讲的一真法界,因此他有这麽大的德能,与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主火神所表的,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迷关破除之后,业障、烦恼、习气才能够断除,而后觉悟,悟了之后才真正得乐。众生烦恼习气还没有除的时候,这个时候与诸佛如来就不能产生感应,在前面我们都将这个道理给诸位报告过了,是我们的心、境跟如来果地上不相应。

 

大乘经上常讲,众生一念微善都能感动诸佛菩萨。一念是讲时间短促,一刹那,时间很短;微善,极其细微的一个善念。我们想想,这种微细的善念、一念的微善,我们哪个人没有?可以说一切众生都有。为什麽我们不能感动诸佛菩萨来示现?不是佛讲错了,还是我们望文生义,曲解了一念微善。实实在在说,我们每个众生,乃至于地狱众生,善根福德都相当具足,哪裡只微善!为什麽还堕在三途?虽有善根、虽有福德,经上讲「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这个把他障碍住了,道理在此地。由此可知,经上所谓的一念微善现前,没有障碍;或者是有障碍,这个障碍很薄弱,好像很轻的云彩,稍稍风一吹云彩就吹掉了,这样才能感得诸佛菩萨现前。

 

又何以说它是一念微善?这一念微善是性德的光明。譬如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他怎麽降生到这个世间来?这个世间有一些,也就是一念微善现前,感得佛陀到这个地方来应化,应以佛身而得度之,则现佛身来度众生。虽示现佛身,这些有善根的人不认识佛,也不可能向佛请教,更不可能向佛学习。这就是说明他一念微善现行,佛来了。在这种情形之下,一定有诸佛菩萨来帮助这些善根福德成熟的众生。在经上讲,他们最初得力于五不还天裡面的淨居天人,淨居天人都是修行证果的,在一般经论裡面说三果圣人,都是小乘三果的圣人。他们看到了,看到佛应化到世间来了,世间这些众生不知道向佛请法,他们来示现、来启请,代我们启请。不仅如此,我们在佛家常常听说,「一佛出世,千佛拥护」,许许多多诸佛如来示现外道,示现为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乃至于童男童女,各个阶层普遍的示现,他们起带头的作用。听说这个世间有这麽一个大智慧的人、大学问的人、大德能的人,都来皈依,都来亲近佛陀,做佛的弟子,带动整个社会,把那些一念善根成熟的众生都接引到佛门来。这个叫做一念微善,不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

 

在佛法裡面,特别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经题比我们这部经题更明显,把修行的纲领给我们说出来,清淨、平等、觉。虽然这三桩事情是一而三、三而一,它也有次第。次第从哪裡修起?从清淨心修起,这是对中下根性的人来说。如果是上上根人,他从觉门下手,清淨、平等、觉三个门,上上根人可以从觉门进来,像中国的禅宗、性宗,他们从觉门。教下,他们从正门、从定门,从戒定这个法门。淨土宗是从淨门,从清淨心。由此可知,离开了觉正淨,违背了清淨平等觉,虽有善根福德现前,也没有办法产生感应道交的作用,这是一定的道理,我们不能不知道,这是说大乘佛法入门的一个诀窍。无论是在解门或是行门,不认真求学就不得其门而入,这是「大光普照」裡面起用的意思。再看第四尊:

 

【众妙宫殿主火神。】

 

『宫殿』是表慈悲、表覆育,前面已经跟诸位报告过了。『众』是众多。众多是从事相上说,事相无量无边,这些境界相是由众生性识所变现出来的。大乘经上笼统的说十法界依正庄严,这就讲的「众」。不但事众多,理也众多,有事必有其理,理跟事都非常複杂。一尊佛陀教化一个大千世界,我们讲三千大千世界实际上是一个,叫一佛土。今天我们在经上看到,诸佛如来无量无边,换句话说,佛国土(大千世界)也是无量无边。每一个佛国土裡面都有十法界,十法界就太多了,不是数字能说得出来的,众多。

 

『妙』,这个字的意思很深,《般若经》上常说「性相一如,理事不二」,这叫妙。谁能看得出来?觉悟的人看出来了,太妙了。他看出什麽?看出来原来相就是性、性就是相,事就是理、理就是事。性清淨,相哪有不清淨的道理?理空寂,事哪有不空的道理?所以看出这个才知道万法皆空。什麽道理,我们现在觉得样样都不空?这是什麽道理?给诸位说,这是迷情不空,除这一点之外,我们跟诸佛如来果地上境界有什麽差别?没有差别。你们看到经上讲诸佛如来无量寿,我们现前哪一个众生不是无量寿?我说这个话你们又不相信,明明看到这个身几十年就有死,怎麽是无量寿?这是你没把事情看清楚,你不晓得这个身是假的,身不是我。如果我们用个比喻来说,我们的身就好像身上穿的衣服一样,把我们这个人比作清淨法身,衣服髒了天天换洗,你没有感觉得这个衣服寿命好短,没感觉到。在十法界裡捨身受身就像穿衣服、脱衣服一样,那不是自己,这身不是「我」,「我」无量寿。所以你晓得诸佛如来无量寿,我们哪一个人不是无量寿?跟诸佛如来差在哪裡?差在诸佛如来是智慧当家,我们凡夫是情识做主,这个糟了,迷情做主。要用佛法的术语来说,诸佛菩萨用的是四智菩提,我们凡夫用的是八识五十一心所,差别在此地,除此之外实在讲没有差别,这才叫妙。

 

你如果真正明白、觉悟了,契入境界,你的心怎麽会不清淨?清淨心处众生界,众生界也是清淨的,决定不染污。禅宗裡面话所谓「百花丛裡过,片叶不沾身」,就是这个道理,这才叫众妙之门,这才是真正慈悲。我们佛门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两句话就是此地「众妙宫殿」的意思。但是佛家又常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也是事实。为什麽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与妄想分别执着相应的慈悲、方便就坏了。与觉正淨相应的、与清淨平等觉相应的慈悲,那就是本,那就是慈悲是本,方便是门。所以你要看跟哪个相应,与佛菩萨相应,那是佛法的根本,是佛法的入门,如果与烦恼相应那就错了,那就变成造作无量的罪业,这是生佛凡圣差别之处。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月4日10:47:4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823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