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昙注节要-往生论讲记(共14集视频MP3文字)jingkong老法师主讲

admin 净空法师评论3阅读模式

第7集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文字版点击加号

展开收缩

往生论讲记  (第七集)  1994/12/11  台湾彰化  档名:06-002-0007

 

请掀开讲义第二面,从第八看起:

 

【云何作愿。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

 

这是五念里面的第三。这个礼拜、赞叹,前面说过,第三就是发愿,我们现在叫发愿。心里面常常要有强烈的愿望,有很坚定的愿望,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这个跟《无量寿经》上面所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相应了。我们念佛的目的在哪里?就是要往生极乐世界。『毕竟』这两个字,很肯定,有坚决的意念。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由此可知,有真信、有切愿就决定得生。最怕的是怀疑,所以怀疑实实在在是菩萨往生最大的障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因为菩萨修行,在他方世界修行很困难,修学的环境不好,恶缘很多,善知识难遇,因此在修行过程当中是进进退退。这个西方极乐世界就好,阿弥陀佛常常会照顾你,你不会退转,也不会遇到障缘,也就是障碍,不会遇到障碍。

 

所以他底下一句说,『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楞严经》上跟我们讲了三桩事情,「奢摩他、毗婆遮那、禅那」,这是菩萨行里面重要的三个科目。禅不能离开这三样东西,我们修净土也不能离开,但是参禅的人他现在就修,而我们是到极乐世界再修,这个不一样在此地。我们先到极乐世界,然后再如实修行,真正修行,这个里面便宜就占得很大了。奢摩他是什么?这是印度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止,毗婆遮那翻作观,「止观」,这个止的意思,只可以说是接近,不能够达到圆满的意思。譬如底下举了三条,这个就平常我们讲止的意思,止是止息一切恶业,从此以后不再造恶了。譬如经典里面常说,「不净观止贪,慈悲观止瞋,因缘观止痴」,这个是平常的说法。我们特别把它举出来,因为贪瞋痴是三毒烦恼,一定要把这个毒拔掉;如果这个毒要不拔掉,不但我们道业不能成就,往生不能得到,实在说,一个健康幸福的生活都有障碍。由此可知,这个三毒非常可怕,一定要知道,要想方法把这个三毒止住,这也是止的意思。这个是通义。

 

本经还有别义,我们看底下一段,「奢摩他三义」,三个意思,这三个意思就比较完整了。第一个,「一心专念阿弥陀如来,愿生彼土。此如来名号,及彼国土名号,能止一切恶」,「止」在这个地方显示出来了。不但我们现在要一心专念,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还是一心专念。为什么?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是学佛的同修,尤其是修净土的同修,我们听得耳熟,听得很熟,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究竟怎样不可思议?不知道。如果你真正知道它是如何的不可思议,你就会很勤奋的、很认真的去执持名号了。这是我们在这个大经里面,以及《弥陀经疏钞》、《弥陀经要解》里面,都讲得很多,也讲得很详细。在这个地方我们不能不多说几遍,已经听到的,加深印象;没有听到的,要好好的注意的听。

 

当年世尊在世的时候,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这个小故事大概学佛的人都知道。在隋唐时代,这差不多是一千三百年前,隋唐时代,中国的佛法非常兴盛,日本、韩国、越南的高僧都到中国来留学。在那个时候有一些高僧大德就常常想,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哪一部经是第一?在这一切经里面去找,到最后的结论,几乎大家都公认《华严》是第一。《华严》这是根本法轮,性相、理事、因果都非常的圆满,真的是一部佛学概论。其他所有的经典都是《华严》眷属,这《华严》的枝叶,也就是《华严经》某一部分佛详细给我们说明,这个是枝,这一切经都是解释《华严》的,《华严》这是总纲领。《华严经》跟《无量寿经》做个比较?《无量寿经》第一,把《华严》比下去了。为什么?《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才圆满。如果不到西方极乐世界,《华严》不算圆满,还有缺陷。《无量寿经》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归宿,这是《华严经》的菁华,《华严经》的归宿。所以这才认识《无量寿经》在整个佛法里面它的地位,高出一切经,比《华严》还高。

 

《无量寿经》现在这个本子,我们读的是会集本,这个会集本一共是四十八品,这四十八品里面哪一品第一?那继续再找,找第一。当然是第六品第一,第六品是四十八愿。我们仔细去观察这部经,自始至终就是世尊为我们详细介绍四十八愿,这一部经里头字字句句都离不开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第一。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这四十八愿一共有四十八条,哪一愿第一?这个问题,古大德,可以说大家公认第十八愿第一。十八愿是什么?「十念必生」,就是名号。所以这样一比较,才知道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整个佛法的最高峰,没有比这个更高的了。念这一句佛号就等于四十八愿都念了,等于《无量寿经》都念了,等于一部《华严经》也念了,等于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统统念到了。不仅如此,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无量无边的经典,都不出这一句名号。所以名号功德真正不可思议。你要把它真的认清楚、搞明白了,你才晓得名号之可贵,名号一定要受持。这是叫你一心专念阿弥陀如来,愿生彼土。

 

这个名号以及西方极乐世界,佛在经上教给我们,教我们常常想念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就是我劝同修们要把《无量寿经》念熟,最好念的能够背过。为什么?你就会常常想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如果不念佛,不想西方极乐世界,那就叫打妄想。妄想,也叫修行,修什么行?修六道轮回,修三恶道,那就大错特错了。所以我们要把念头转过来,念阿弥陀佛,想极乐世界,你看能止一切恶,我们一切妄想分别执着都被它伏住了,都止住了。妄想分别执着伏住了,不但三恶道没有了,六道轮回也没有了,这才能出三界。

 

第二,「彼安乐土,过三界道」。三界就是六道轮回,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里面有六道,所以叫三界道。过是超过,西方极乐世界超过六道轮回。「若人一生彼国,自然止身口意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身口意三业再不会造罪业了,因为西方世界没有造恶的缘,所以不可能造恶,这就止恶。「三,阿弥陀如来正觉住持力,自然止求声闻辟支佛心」。净土宗是大乘佛法,决定不会退转做小乘,阿罗汉是小乘,辟支佛也是小乘,这叫三不退。所以生到西方就圆证三不退,不会退转去做小乘。

 

这个地方须要说明的就是阿弥陀如来正觉住持力,这一句实在讲就是四十八愿。阿弥陀佛本愿的威力能够帮助我们得到三种不退,不但得到三种不退,几乎得到圆满的三不退,这个是很不可思议。因为要是讲得三不退,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就得到了。但是一个往生西方世界的人,即使他是造作很多罪业,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世界,这个四十八愿里头有说,经上也说,到极乐世界都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什么菩萨?是七地以上。这个七地不是普通的七地,圆教的七地,超过藏通别佛,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都超过,比他们还要高。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你看看这是不费功夫,一下就证到那么高的果位,几几乎乎跟如来平等了,这个是很不可思议,都是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就行了。

 

「此三种止,从如来如实功德生」,这个如来就是弥陀如来,如实功德就是真实的功德,这个真实功德就是四十八愿,是从四十八愿生的。再看下面这一条:

 

【云何观察。智慧观察。正念观彼。欲如实修行毗婆舍那故。】

 

『毗婆舍那』就是翻作「观」,就是前面讲的观察。大乘佛法常说修观,无论是禅宗或者是教下,禅宗讲参究,教下讲止观,其实名称不相同,意思非常接近。这个观,我们以禅宗的层次来说,首先从观照入门,这个观照是功夫很浅的;再往上提升,功夫深了,进级了,叫照住,照住是得定,得禅定了。这第一是观照,这照住就得定了。再往上提升就是照见,你看《心经》上「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就照见了,照见就是禅宗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是三个层次。其实它这三个层次跟我们净土宗三个层次没有两样,但是名称不一样。我们净土宗讲念佛功夫,功夫成片,这个功夫成片跟禅宗的观照是一样的,一个境界,一个意思、一个境界,事一心不乱就是照住,理一心不乱就是照见。可见得那个境界是平等的,名称不一样,用功的方法不一样。

 

禅宗的方法难,我们很不容易去修,净宗的方法容易,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这功夫逐渐逐渐加深,先念到成片,再念到一心不乱,再念到理一心不乱。其实禅宗,跟诸位说,如果要是到不了照见,没用处,它不能出三界。你譬如说照住,照住得定了,将来到哪里去?到四禅天、四空天,不能出三界,照见才能出三界,这个难,太难了。咱们净土宗什么资格可以往生?功夫成片就能往生。如果讲事一心、理一心,真的是难,我们这一生当中未必能达到。如果讲到功夫成片,可以说是每一个人都有分,这个就讲的带业往生,人人有分,所以这个法门叫易行道。

 

再说这个观,观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见色,眼见外面的色相,不叫见,叫观;耳听外面的音声,不叫听,叫观,就是六根接触境界统统用这一个观字,不说见闻觉知。这有什么差别?因为见闻觉知里面有分别、有执着,观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我们见色不用分别心、不用执着心,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听也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离开分别执着叫做观,有分别执着在里面那叫见闻觉知,那堕落在意识里面。如果用禅宗的话来讲,很好懂,如果用心意识,是凡夫的知见;离心意识,不用心意识,就是观。

 

所以这观照怎么个修法?不用心意识,这就是观照。心是阿赖耶识,意是末那识,识就是指的第六意识,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不用心意识。识是分别,意是执着,第七识是执着,第八识是落印象。换句话说,我们要学不分别、不执着、不落印象,这个心里多干净、多清净。所以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只有西方极乐世界,这叫『智慧观察,正念观彼』,「彼」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真正的在修观了,真实的在修观。

 

底下说,「毗婆舍那云观者」,毗婆舍那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观。「亦有二义」,这两个意思把这个观的意思才讲清楚、讲明白。第一,「在此作想,观彼三种庄严功德」,这个三种庄严功德在底下一条,在第十一条,等一下我们再说。「此功德如实故」,这个《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西方极乐世界的相是真实的,不是虚妄;他方世界,包括我们这个地球上娑婆世界,这些相是虚妄的。为什么说它是虚妄的?因为它是生灭法,它有生有灭,这就是虚妄;不生不灭,那就是真实。西方世界的人生到那个地方去了,有生无灭,不生不灭,西方世界所有的万物、树木花草都是不生不灭的。所以不生不灭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那个功德是真实的,此功德如实故。「修行者亦得如实功德。如实功德者,决定得生彼土」,我们能够这样修行,这是决定得生。所以这是叫我们观,观想。《十六观经》里面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就是用这个方法。实在讲这个方法跟禅宗没有两样。用观想、用观像也都很难,所以佛教给我们持名念佛,那就方便太多了。天亲菩萨念佛是以持名为主,他持名里面有观想,因为他这一句佛号里头五念具足,就是有观察在里头,他五念具足。

 

「二,一得生彼净土,即见阿弥陀佛」,生到西方世界你就见到阿弥陀佛了。实在讲往生的人是佛来接引,接引的时候就见佛。佛来接引,先你见到佛光,往生的人见到,我们一般的人要有缘分才见到,没有缘分的人就见不到,有缘分的人会见到,见到这个佛光照这个往生的人。佛光一照,他的业障就消除很多了,业障就消除,功力倍增。譬如说他念佛,他念到功夫成片,这个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很起码的功夫,但是佛光一照就把他升级,升到一心不乱,升到事一心不乱。念到事一心不乱的人,佛光一照就把他升到理一心不乱。所以鸠摩罗什大师翻的《阿弥陀经》,里面讲的一心不乱,这个没有错。可是《阿弥陀经》的原文,梵文的原文,没有一心不乱,这个一心不乱是罗什大师他翻的。他有没有错?没错,绝对没错。是佛光注照的时候把你功夫提升了,升等了,是这么个意思。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就参见阿弥陀佛。

 

「未证净心菩萨」,净心是清净心,《无量寿经》的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没有证得,这个清净就包括清净平等觉,没有证到这个地位的菩萨。「毕竟得证平等法身」,这个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使这个人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他的境界就提升到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通常一般修行修到这个位次真的要修无量劫,不止两个阿僧祇劫。两个阿僧祇劫修到七地是别教的七地,不是圆教。圆教一定要用《华严经》的尺度去衡量,那无量劫才达到这个地步。我们这个才念几天佛号,这一往生就超越了。所以你晓得,多少菩萨看到羡慕,羡慕得不得了,我们修了无量劫才到这个地步,你怎么一下就来!实在讲,我们彰化没有高楼,像外国有一百多层的高楼,那个普通的菩萨就像爬楼梯,慢慢爬、慢慢爬爬到顶上,好辛苦,好累。那念佛的人像坐电梯,一下子,怎么你没爬就上来了?坐电梯上去的。这是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这是非常的不可思议。

 

证得平等法身,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你看四十八愿,你看《无量寿经》,生到西方世界,我们的身体跟阿弥陀佛一样,阿弥陀佛身金色,我们身也是金色;阿弥陀佛的面貌很圆满,不止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我们到那里这个相貌跟佛也完全相同,这是佛力加持的,不是我们修得的。因此我们在那个地方的智慧、神通、道力差不多也跟阿弥陀佛一样,都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的,这个不是自己修的。所以到那里是毕竟得证平等法身。

 

「与净心菩萨,与上地菩萨」,这个净心就是得清净平等觉心的菩萨,上地是指等觉菩萨,在十地之上,这是菩萨位次最高的了,等觉菩萨,就是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弥勒,这都是等觉菩萨,跟他们一样,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跟他们一样。「毕竟同得寂灭平等」。这是观的意思。所以我们常常想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常常念阿弥陀佛,这就是我们现前修奢摩他、毗婆舍那,我们现前修,到西方世界那是真修、实修。观察这个三种庄严功德,哪三种?这十一段说出来了。

 

【观察有三种。】

 

这个『观』,刚才讲了,不用心意识,不用分别执着,这叫「观」、叫看。『察』,「察」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察。清楚明白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以这个境界里面是平等的,所有一切不平等是分别心、执着心变现出不平等,离开分别执着,万法是平等的。所以心地清净,你看一切法是平等的;如果看一切法不平等,你的心决定不清净。这个美、那个丑,这个长、那个短,你的心还会清净吗?不清净。清净心里头看的一切法是平等的。

 

【何等三种。一者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

 

就是西方世界依正庄严。《无量寿经》上、《弥陀经》上、《观无量寿佛经》上都讲得很多,所以我们要念得很熟,这才能够观得起来。如果不熟,那就想不起了,纵然想,也是打妄想,跟这个经不相应。所以经一定要熟,我们想就会相应。这是看这个依报庄严。

 

【二者观察阿弥陀佛庄严功德。】

 

这是观正报庄严。这个正报里面有主有伴,主就是老师,西方世界的老师,阿弥陀佛。

 

【三者观察彼诸菩萨庄严功德。】

 

菩萨是伴,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是菩萨。所以那个世界跟其他佛世界不一样,其他诸佛世界跟我们娑婆世界差不多,都有六道,都有十法界;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六道,没有十法界,只有一法界,叫一真法界,它是一真法界。西方世界里面只有一种人,菩萨,而且还不是普通菩萨,是菩萨里面最殊胜的普贤菩萨。你们读《无量寿经》应该知道,西方世界的人统统,经上讲的「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全是普贤菩萨。这也能够看出《无量寿经》跟《华严经》是多么密切。所以古人说《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跟《华严经》无二无别,这个说得很正确,说得不为过。这是教给我们要观这个三种庄严功德,这个三种庄严功德都是真实的,不是虚妄的。五念最后是回向。

 

【云何回向。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心常作愿回向为首。得成就大悲心故。】

 

这是教给我们为什么要『回向』。「回」是回头,「向」是向着一定的方向。回向有三种,回向众生,这一段就是讲的回向众生;回向菩提;回向实际,实际就是真如本性,回向到本性。这三种里面,实在讲,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为什么一开头把众生摆在第一?佛告诉我们,佛不告诉我们,我们不知道。我们这一个人不只是只有这一生,我们有过去生,过去还有过去,无始劫到今天,在这个六道里头,生生死死,轮回不息,我们跟一切众生结多少的冤仇。不要说从前了,就想想这一生,这个几十年之间,你每天吃的这些动物肉,那些动物甘心情愿被你吃吗?牠要是不甘心、不情愿,牠弱,弱肉强食,牠没有能力抵抗,被你杀了,被你吃了,来生牠要投到人,你要投到畜生,他要杀你,也要吃你,这吃来吃去,没完没了。所以这个里面冤业太深了。

 

为什么学佛认真修行常常会遭遇魔障?就是这些冤家债主看到你学佛想成就,他的仇还没报,恨还在心里头没解开,他能甘心情愿让你走吗?总是来找麻烦。于是菩萨有智慧,我把我所修的一切功德都回向给这一切众生,与一切众生解冤释结,把这个冤结解除,我成佛之后再普度大家,对大家都有好处。他要明了,也就放你一马,让你成就,你成就对我有好处,就不要再报复了。所以回向众生是非常重要,念念能为众生着想,这个样子我们这个冤结才能够消除。这是成就大慈悲心。这个大慈悲就是无条件的,对一切众生这个爱护、救拔没有任何条件,这叫大慈悲,如果是有条件的就不叫大慈悲了,大慈悲是指没有条件的。

 

「以己功德回施一切众生」,把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统统回向给一切众生。「作愿共往生彼阿弥陀如来安乐净土」,像我们天天念的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就这个意思,这就是把自己的功德回施一切众生。可是要有真心,要真诚发愿,不是嘴巴里把那个回向偈念几遍,那个没有用的。如果说有口无心,这样回向不但没有功德,我想了想恐怕还有罪过,什么罪过?打妄语。当着佛菩萨像前面,佛菩萨给你作证明,打妄语,骗佛菩萨,骗众生,也骗自己,这个就有罪过了,这就不好了。所以一定要发真心,要发的是真愿,我们修积的功德与一切众生分享,愿大家同生极乐国。

 

「生彼土已」,这是讲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得奢摩他毗婆遮那方便力成就」,到那个地方止观成就了,止是定成就了,观是慧成就了,有定、有慧。定怎么样?不会被外境所转,不被外境所转这是定力。观,能知一切众生的根性,知道用什么方法去教化众生、去帮助众生。到这个时候,「回入生死稠林,教化一切众生共向佛道」,有了这个能力,就是有了智慧、有了定力,我们要回来,要回到六道轮回里面来,回到十法界里面来,帮助这一些苦难的众生,帮助他们往生净土。只有往生净土是最快的解脱之道,是最快的成佛之道。

 

在此地我要特别提醒同修,修净土跟修其他大乘法门不一样,特别是专修,不能杂修,那个感应之快速、感应的真实是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够相比的。我们看到许许多多,我在国外,有一些法师看到我的法缘很好,问我,他说jingkong法师,你的法缘那么好,能不能教给我?其实我教给他,他要相信才行。也有相信的,这相信的都转过来了,法缘真的很好了。为什么好?念阿弥陀佛,讲《无量寿经》,你的法缘就好,阿弥陀佛加持你,十方一切诸佛加持你,那法缘怎么不好?你学其他的法门,靠自己的力量,靠自己的德行、自己的力量,那很有限。我们念阿弥陀佛,讲《无量寿经》,是靠佛的力量,不但是靠阿弥陀佛,靠一切诸佛如来的力量,所以这个法缘好。不但法缘好了,身体也好了。从前这个身体不健康,现在健康了;从前那面貌不圆满,现在圆满了,样样都好。如果你要是杂修,就没有这个好相,专修才有。不能怀疑,要有坚定的信心,决定不怀疑,决定不退转、不改变,一句佛号念到底,感应不可思议。

 

我们再翻过来,第四面。前面教我们观察,这观察很重要。实在讲这个五念法,礼拜、称赞、作愿、回向都很简单,只要有真诚的心,在一念当中很快就完成、就圆满。唯独观察,所以这个地方,向下很长的文字都是教给我们观察。经很长,我们要去想经典里面的依正庄严,真的还不晓得从哪里想起。天亲菩萨才把这个经文的内容把纲领抓出来了,我们就依他这个纲领的方法去想、去观,那就方便很多了。

 

【云何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

 

就是我们怎样去观察,也就是像这个《十六观经》里面我们怎样去观想。说观想我们比较容易懂,说观察就不懂。其实大家要把我刚才讲的这个意思要记清楚,观,不分别、不执着,经典上讲的这个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就是观察。

 

【彼佛国土庄严功德者。成就不可思议力故。】

 

整个西方世界依正庄严,一一皆是不可思议。

 

【如彼摩尼如意宝性。相似相对法故。】

 

这底下是举个比喻,像这个摩尼如意宝珠,得到这个宝珠,想什么它就变现什么。这个西方童话里面讲神灯,它比神灯还要有效,变化还要多多,这不可思议的太多、太多了。正如世尊在《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即使西方世界的人也没有办法说得出来,极乐世界那个庄严有多少种类、多少数量,没有人能说得出来,等觉菩萨也说不出来。天亲菩萨在此地帮我们归纳,归纳十七种,这个十七大类,我们平常观想就有了一个标准了,以这个标准来观想,我们凡夫的心力可以能够达到。

 

【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成就者。有十七种。】

 

从第一,「庄严清净功德成就」,一直到第十七,「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这个十七条我们不要念,后面一条一条介绍,我们把这段文省掉,看底下这个括号里面这个一到十七。第一是总,后面十六是别,所以这个十七句有总有别。

 

【庄严清净功德成就。偈言。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

 

这一句是总说。这个偈颂,就是上卷,上卷跟诸位报告,我们这个是下卷。上卷有二十四首偈颂,第一首是天亲菩萨皈依三宝,求三宝加持,这个第一、二首是赞叹,求佛加持。真正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从第三首开始,这个就是第三首开头的两句,要把二十二首偈子统统在这个长行文里面给我们详细说明,这就是论的这一部分。

 

「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则是不断烦恼,得涅槃分,焉可思议」,这是不可思议。这一句,『观彼世界相』,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胜过六道轮回。如果从形相上说,这两个世界不能比。但是这个地方的「胜」,不是指这个意思,不是两个世界比较,极乐世界比我们这个好,好太多,不是这个意思。它这个地方的胜,是讲我们带业可以往生,这个就太殊胜了,这就真正不可思议,使我们六道里面凡夫都能够圆满成佛,这是任何诸佛剎土里面没有的事情,『胜过三界道』,它的意思在此地。

 

所以注解里面就讲得很清楚,凡夫人是指六道,六道里面的人是烦恼成就的。实在说,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就是烦恼变现出来的。你有烦恼就有六道生死轮回,你烦恼断了,你就出了三界了。所以阿罗汉断见思烦恼,阿罗汉烦恼断了,超越六道轮回了。这个是通途的法门。换句话说,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大乘小乘、各宗各派,包括禅宗,也包括密宗,见思烦恼不断,你就决定不能超越六道轮回。所以成就太难、太难。不能超越六道轮回,纵然你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这是无色界最高的一层天了,寿命八万大劫,那还是有限量,八万大劫到了怎么办?要往下堕,他不能往上升,没得升了,那就往下去,就还是要搞轮回。所以它不究竟。不断烦恼就不能了生死,麻烦在此地。

 

这一切法门当中,只有这一个法门不断烦恼也能了生死出三界。诸位要晓得,只有这一门,所以叫门余大道,八万四千法门以外的这一个特别法门,念佛求生净土。所以带业往生,烦恼没断。为什么能脱离轮回?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加持的,使念佛人能够往生,临终的时候佛来接引。佛为什么不接引别人?佛实在讲大慈大悲,希望个个人都到极乐世界去。那个人不想去、不肯去,那佛不能拉他;我们念佛人想去、喜欢去,所以佛来接引我们。那不想去的,不是佛不慈悲、佛不接引他,这叫他自己有障碍,他不想去,他对这个世间还贪恋。

 

所以念佛人一定要把这个世间要放下,把世缘放下,不能挂在心上。自己身体还在这个世间,还没走之前,心要向往极乐世界,心先去了。这个身,回向里头不是说,「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我们要兑现,怎么报恩?唯有弘扬佛法才能报佛恩,我们全心全力把净土法门、把净土的经典,现在还有录音带、录像带,普遍介绍给全世界的大众,这就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我们做这个事情。这个事情这是真实功德,你可以带得去的;你做其他的,带不去,所以真实功德是带得去的。

 

三界系业,毕竟不牵,阿弥陀佛的愿力,阿弥陀佛的光明神通,我们三界的业力、力量消失了,不会再牵着我们去搞六道轮回了,毕竟不牵。所以这个现象就是不断烦恼,得菩提分。因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成佛。所以这个法门叫当生成就的佛法,当生,一生。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诸位要晓得,是活着去的,不是死着去的,所以这个法门叫不死的法门。为什么?临终的时候,你看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你没有死,没有断气。佛来了,欢欢喜喜的跟他去了,身体不要了,丢了,这样去的,不是死了以后再去。死了以后没法子,那个太难、太难了。所以这个法门是活着走的。

 

我们在助念送往生的人,我想大家会有这个经验。往生的人,如果他的福报大,他走的就很清楚,没有病苦,有福报的人。福报是从哪里修的?就是刚才讲的,「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你真做,嘴巴里念不行,要真做。真做,你就有大福报,你临终的时候站着走、坐着走,预知时至,一点病苦都没有,走得自在、走得潇洒。像从前,香港何东爵士的老太太,临终往生的时候,还开往生大会,把她的亲戚朋友统统都请来,送她往生,开往生大会。她知道什么时候走,她是盘腿坐着走的,让大家看,这有大福报。那个福报差一点人,那就有生病了,病如果重,你助念,他也会跟着你念,没有声音,看到他嘴唇在动。到临走的时候,他嘴唇还在动,我们以为他是念佛,其实不是的,临走那一剎那,嘴巴动,不是念佛,是他在那里说佛来了,我要跟他去了,想告诉大家,没有声音,说不出来,他见到佛了,跟佛走了,这是真正往生。

 

所以这个法门是不死的法门。我们常讲这个法门不老、不病、不死,真正能做得到。要专修,那个效果才非常的显著,杂修就不行了。什么叫杂修?觉明妙行菩萨讲得好,这个杂修的人,又念佛、又读经,这个读经是读别的经。譬如说,很多同修早课的时候,又要念《金刚经》,又念《普门品》,又念《阿弥陀经》,念好多,这叫杂修,这个不是专修,它的力量分散掉了,效果就差了。所以最怕的是杂修。如果再杂世间这些名闻利养,那就更糟糕了,那个就很难有成就。所以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一本经、一句佛号,那个效果就非常、非常显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圆满成佛。所以这个法门,真的,我们现在发愿、发心,现在就不老、不病、不死,一生成佛,得菩提分,现在没断烦恼就得菩提分。这个菩提就是如来果位,我们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就向成佛的这个方向目标上迈进了,而且是决定成就。这不可思议,焉可思议。

 

在这个地方我还要补充几句,我们必须要彻底了解西方世界的功德庄严,认清楚佛不思议的力量对我们究竟是有多么大的加持,我们才能够建立信心,才能够专一愿望。这些都在净土三经之中,所以三经要认真去研究,要细心的去观察、去体会,字字句句都不能够放松,然后才晓得弥陀对我们的恩德有多大。前面这一条是总说,后面这个十六条,从第二到十七,是别说。第一个说「量」。

 

【庄严量功德成就。】

 

在前面偈颂里面说:

 

【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有很多人怀疑,西方极乐世界有多大?这个十方无量无边的众生去往生,会不会有人满之患?你看还没有求往生,就先打妄想了,怕西方极乐世界人太多了,挤不下去。这妄想真多,铸成了很大的障碍。他不晓得西方净土是法性土,跟我们这里不一样,我们这个地方的土叫法相土。法相土有生有灭,不是究竟的;法性土不生不灭,广大无有边际。因此我们要修净土,先要把心量放大。

 

「彼国人天」,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纯是菩萨,怎么说人天?《无量寿经》上佛有解释,说人天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烦恼没断,带业往生的,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烦恼还没断,跟这个他方世界的人天没有两样,说他作人天。其实都是阿惟越致菩萨。那个阿惟越致菩萨得来的是阿弥陀佛加持的,阿弥陀佛不加持,你是人天身分;加持,把你加到阿惟越致菩萨。所以说是佛力加持的,不是自己的力量。从自己的力量来看,人天身分,这是一个说法。第二个说法,没有生到极乐世界以前你是在哪一道的。我们在人道,到那里去是人天。因为有菩萨去往生,也有阿罗汉去往生,也有辟支佛去往生,也有畜生道去往生,九法界的众生都有去往生的。所以这是讲人天。

 

「若意欲宫殿楼阁,随心所成,人各如此」。西方极乐世界一切受用是自然的,不需要去设计,不需要去营造,这个都太麻烦,自然成就的,心里面想什么样子,它就变现什么样子。想大,它就大;想小一点,它就小,居住的房屋。这个宫殿,我们看到这两个字就会想到皇宫寺庙那种建筑,这个想法是错误的。诸位要知道,天亲菩萨没到中国来过,释迦牟尼佛也没有到中国来过,中国这个建筑物在印度没有,释迦牟尼佛当年讲经的道场不是像我们这种建筑。所以你要晓得宫殿的本意是什么,我们要认识清楚。所谓宫,就是私人住宅,古时候叫宫,就是私人住的地方。殿就是办公的场所,像佛讲堂讲经教学的场所,这个叫殿。像我们这个场合,这就是殿。居住的寮房,那就是宫。所以宫殿是这个意思。

 

中国宫殿的形式跟印度不一样。所以我们现代这个观光旅游很方便,诸位去看过许许多多地方,他们的文化、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国家都不相同,居住的这个房屋形式都不一样。所以这个宫殿不能想到我们这个,侷限在我们这个范围,要想到佛当年在世他们的居住的环境、他们教学的场所。教学场所都称之为殿。所以这居住的环境随心所欲。人各如此,每个人都是这样的。

 

「又十方世界众生愿往生者,一时一日之顷,算数所不能知其多少」,十方世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人数没有法子计算,太多了,真的是无量无边。「而彼世界常若虚空」,西方极乐世界那么多人,天天有增加那么多的人,西方极乐世界好像没有看到有人增加一样。「住如此量中,志愿广大,亦如虚空无有限量」。阿弥陀佛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统统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还是非常空旷,没有觉得人多,没有觉得拥挤。由此可知,心量要大。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这个量有这样庄严成就?心量大,量大福大,量大智慧也大。我们要拓开心量,要能容一切人,能容一切物。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9月11日15:18:2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446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