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昙注节要-往生论讲记(共14集视频MP3文字)jingkong老法师主讲

admin 净空法师评论3阅读模式

第12集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文字版点击加号

展开收缩

往生论讲记  (第十二集)  1994/12/16  台湾彰化  档名:06-002-0012

 

请掀开讲义第十六面,从第一行看起,这是菩萨四种正修行功德第二种。

 

【(二)彼应化身。一切时不前不后。一心一念。放大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种种方便。修行所作。灭除一切众生苦故。偈言。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

 

这是解释这一首偈。说到极乐世界的菩萨,诸位一定要晓得,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我们知道这些状况,明白这些事实,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经文与我们的关系很密切。在这一段里面,这是讲到应化身,前面一段是讲的清净法身。经与论里面都明白的告诉我们,生到西方,纵然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达西方世界,蒙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所以人人都是阿惟越致菩萨。这是《无量寿经》我们在四十八愿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的时候,都是这样说法。阿惟越致菩萨是七地以上,天亲菩萨在《论》里面是直截了当的为我们说出八地以上。这个果位不是我们自己证得的,因为我们往生,带业往生,烦恼、迷惑一品都没断,这一下就得到八地菩萨的智慧、神通、道力,都是阿弥陀佛本愿加持,所以这是他力法门。

 

诸位要晓得,自古以来,净宗祖师大德们给我们讲的二力法门,这个二力就是自力与他力。自力是我们信愿持名,这一生决定得生净土;这个他力的加持,只要我们现前深信切愿,就得到佛力加持。这个加持的力量与我们自己的信愿的确是成正比例,我们的愿力强,加持的力量也强;我们的愿力、信愿薄弱,那加持的力量也显得弱了。那个信愿怎样强法?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同修们既然选择这个法门,都是希望这一生能往生。真正求往生要如教修行。这个教就是净土三经,后来祖师大德们把这个《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圆通章》附在三经后面,称为净土五经。我们必须依照这些经论的理论、方法、境界去修行,这才能相应。

 

在通途法门里面,正如同清凉大师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这四个阶段,信、解、行、证。而通常说教,教有四种,有教、理、行、果,这个是通大小乘,通一切佛法。我们的信,要信教、要信理、要信行,这个行就是修行的方法,要信果,如教修行的果报,我们深信不疑。特别是西方境界,西方境界真的是难信之法,博地凡夫生到西方居然就是七地、八地的境界,这个真是叫人很不容易相信。但是这个的确是事实,生到西方都是阿惟越致菩萨,《弥陀经》里面讲阿鞞跋致,就圆证三不退。信了以后要解,解底下也是教、理、行、果。你要了解,了解你就不会怀疑了,不会忧虑了,所以解门非常重要。解了之后要做,要做到。所以这个信、解、行,你要去实行,怎样去实行?教、理、行,你要把这个教、理、行、证这四个字统统要做到。

 

净土五经也好,三经也好,实在说,这个三经,古德称《无量寿经》为净宗第一经,这个我们要重视它,是净宗第一经。三经我们仔细去观察,《无量寿经》可以称得上是净宗概论。经文虽然不长,世尊将西方极乐世界的缘起,西方极乐世界怎么来的,为我们说出来,西方极乐世界的历史,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性、相、理、事,面面都给我们介绍出来了。后面这两种,《观无量寿佛经》跟小本《阿弥陀经》,可以说得上是《无量寿经》的补充。《观经》详细为我们说出净宗的理论,修行的方法,特别是三辈九品、十六观法,这些方法在《无量寿经》里面只有两品经,这个三辈九品,所以《观经》里面的十六观跟九品,确实是这一品经的详细说明。更要紧的,《观经》为我们说出九品因果,这是我们修净宗不可以不知道的,修因证果。而小本《弥陀经》是佛的彻底悲心,是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劝勉我们要求生净土,四番的劝告,这个在其他法门里面我们还没有见过,真正是彻底悲心。所以这个三经是一而三,三而一。

 

大本《无量寿经》之所以没有小本《弥陀经》那样盛行,梅光羲老居士在会集本的序文里面说得很清楚、很明白,那就是古时候经本不容易得到。《无量寿经》是一切经里面翻译最多的,从后汉一直到宋朝,这八百年间总共十二次的翻译,现在大藏经里面传下来的只有五种,七种失传了。所以在当时,一个人要想把这些译本全部都看到,几乎是不可能。以宋朝的王龙舒居士,这个是我们净宗的一位大德,他做了一个会集本叫《大阿弥陀经》,实际上他只看到四种本子,唐朝《大宝积经.无量寿会》这一种他就没见到。由此可知,那个时候能够各种版本都见到不容易。

 

根据五译本,古人得到一个结论,因为这五种译本里面差别很大,决定不是一种原本,根据现在这个五种本子推测,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原本。这证明了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无量寿经》是多次宣讲,不是讲一次。讲一次就是一个梵文本,不管多少人翻总是大同小异,不会出入很大,那个出入很大,必定是不同的本子,证明佛是多次宣说。这个说法很值得我们采信。于是我们明白这一部经的重要性,如果不是非常重要,佛为什么讲很多遍?这一切经,释迦牟尼佛一生只讲一遍,没讲过第二遍,唯独这个经是多次宣讲,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

 

经典传到中国来,《无量寿经》最先来,当时庐山远公大师建莲社,这是净土宗第一个道场,我们尊他为净宗初祖,当年只有《无量寿经》。因为《观经》跟《阿弥陀经》没有翻出来,还没有翻出来,所以最初的莲社,修净宗,就是依靠《无量寿经》。所以《无量寿经》称为第一经,这一点都不为过,我们一定要依照这个经典的理论、方法、境界去修行,这才能得真实的受用,经上明白告诉我们。而现在这个《无量寿经》总共有九种不同的本子,九种本子我们现在全印出来了,我们把它印在一册里面,大家看起来就很方便了。九种本子细细去比较,确确实实这个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非常殊胜。从前李老师,好像是民国三十九年在台中法华寺讲过一次,就是采取这个会集本,他老人家有很详细的眉注,我们也把它印出来了。现在流通的非常之广,我们弘扬净宗就采取这一个会集本。

 

经上告诉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果报之殊胜不可思议,这个地方我们看到。菩萨的应化身,这是前面跟诸位说过,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菩萨,西方世界不但没有六道,也没有十法界,那个地方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的一真法界。怎么知道?《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这个大家都是公认的。文殊、普贤是华藏世界的两位上首菩萨,华藏世界的佛是毘卢遮那佛,毘卢遮那的左右手就是文殊、普贤。而文殊、普贤在华藏会上给我们显示了一个很不平常的例子,那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对象是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世界岂不是一真法界里面的一真,第一真实。所以经上讲的三种真实,「真实之际、住真实慧、真实利益」,说了三个真实。我们如果说是深入《华严》,没有不归心净土的,死心塌地归心净土。

 

净土菩萨个个人都有应化身,像我们这个带业往生,纵然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们的受用、我们的神通道力,几乎也跟八地菩萨平等了。这个前面说过,不是自己修得的,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佛有这个愿。如果我们到那里去得不到这种受用,那佛就不成佛,现在阿弥陀佛已经成佛十劫了,他每一愿都兑现了,所以这是我们决定不能怀疑的。此地讲的『彼应化身』,「彼」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特别跟大家声明,我们是里头的一分子,我们在其中。

 

『一切时不前不后,一心一念』,这一句话就是讲的随时,这个「一切」是随时,什么时候想到十方世界去供佛闻法,这个应化身就去了。正如前面所说的「一处一念一时」,就能够遍供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供养。供佛,当然要闻佛说法,供佛是修福,闻法是修慧,福慧双修,时时刻刻供养一切诸佛如来,他那个福慧修得就快了。我们这个世界,这个经上常讲,修成佛道要三大阿僧祇劫;西方极乐世界,我仔细给它算了一算,大概成佛不会超过三劫。你想,三大阿僧祇劫跟三劫不能比。那你要问我,我怎么算出来的?这个我不告诉你,总离不开经典。你仔细去读读经,应该能算得出来,不超过三劫,真正不可思议。这是讲西方成就之快,快的因素,就是因为他们不但见佛,见一切佛,闻一切佛说法,这个缘太殊胜了,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为比,比不上,这是我们一定要珍惜的。

 

『放大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前面一段讲供佛闻法,福慧双修,这个地方讲自利利他,你这个应化身到十方世界去教化有缘的众生。这一点,诸位同修,无论在家、出家,不管你学不学讲经,从前李老师常常嘱付我们,我们跟他学讲经,你要发心学讲经,先要跟众生结缘,你要不跟众生结缘,你讲经没人听,没有法缘。我们那个时候同学,现在在这坐的是我老同学,那个时候我们一班同学当中,林看治的法缘最好,刚刚学讲经,她到各处讲经,听众最多,为什么?肯结缘。所以这个结法缘非常重要。如果你没有法缘,好了,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了,这个供佛闻法,别的人都到十方去应化,教化众生,你没的地方去,为什么?跟众生没缘。所以这个结缘很重要,要广结善缘。

 

现在有不少老法师,连海外的老法师都知道我的法缘很好,还有老法师问我,他说:「jingkong法师,你的法缘那么好,能不能教教我?」实在没有别的,就是结缘。我这个结缘的方法跟印光法师学的,印祖学的。印祖一生过非常简单的生活,衣食住行非常朴素,他老人家的信徒多,供养多,对他来说没用处,一件衣服几十年都穿不坏,不必要做新衣服,除此之外,他还有什么地方用钱的?他把那些供养办弘化社,弘化社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佛经流通处,印经流通结缘。这个方法好,只有福德,没有罪过。所以我想来想去,这个十方供养,只有这种用法好,不会有过失,所以我就印经。现在一年要印几百万册经,这个到处都结缘,缘结得很广,所以法缘就盛,你要不跟大众结缘,那哪来的法缘?所以一定要知道结缘。

 

台湾现在印经很便宜,早年我们印的这个经本,我最初在民国六十年讲《华严经》的时候,我印小本的《华严经》,一套十二册,一册两块钱,一套《华严经》二十四块钱。不过那个时候的钱比现在值钱。现在我们印的《无量寿经》,大概一本不超过二十块钱,所以我们想想,我用二十块钱,如果这二十块钱能省下来,这个世间就多了一本《无量寿经》。能常常这样想,想到流通佛法,利益众生,你的法缘就广了。这个是佛法里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你一定要跟众生结法缘。所以西方世界这些菩萨法缘都非常殊胜,他能到十方世界教化众生。

 

『种种方便,修行所作,灭除一切众生苦故』,这就是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到十方世界去,就如观世音菩萨一模一样,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三十二应身,应以什么身得度,菩萨就现什么身,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他能够示现八相成道。就是我们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都会以这个佛的身分来教化众生,这个很不可思议。在一般的大乘法里面来讲,要能够现佛身为众生说法的,最低限度,圆教是初住菩萨、别教是初地,也就是说,那个最低的条件,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才有资格;没有破无明、证法身,没有这个力量。我们今天不要说是无明没破了,见思烦恼一品也没破,居然有这个能力,所以这个叫难信之法,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听到都摇头,我不相信!这不相信是应该的,这就是不合乎逻辑,这是一般人想不通的。事实真相就是佛的本愿加持,你看四十八愿就晓得,本愿加持。所以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这个意思就是解释偈言里面『无垢庄严光』这一首。「无垢」就是清净,「垢」是污染,我们今天所讲的心地的污染,心理污染、精神污染,讲的是这些。在佛法里面讲就是见思烦恼的污染、尘沙烦恼的污染、无明烦恼的污染。要到无垢,就是污染没有了,这个庄严自性智慧光明显露出来。不只是破几品无明,八地菩萨这四十一品无明已经破掉三十多品,你看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只剩下四品无明,四十一品无明只剩下四品,称得上「无垢庄严光」。这样的菩萨,那还有什么话说?前面说过了,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就有这个能力,何况这个是高位的这些大菩萨们。

 

所以他们『一念及一时』,「一念」就是讲同时,同时可以能够以无量无边的应化身,就像世尊在《梵网经》上所讲的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西方世界我们看不止千百亿,千百亿是个小数字,因为世界无量无边,诸佛无量无边,众生更是无量无边,极乐菩萨有能力,一时、一念、一处都能够分身到达。『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这一段讲的重点是「利益诸群生」。再看底下这一段:

 

【(三)彼于一切世界。无余照诸佛会大众。无余广大无量供养恭敬赞叹诸佛如来功德。】

 

这个境界都是讲『一切世界』,不是一个世界、两个世界、十个世界、百世界、千世界,这是我们在大乘经上常常佛赞叹诸大菩萨他们的能力,但是总没有讲到一切世界。「一切世界」就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剎土,一个都不漏,这才叫一切世界,一切世界统统到达。所以菩萨这个《论》上用『无余照』,「无余」就是普遍,没有一个遗漏的,以这个智慧光明遍照『诸佛会大众』。当然不能照佛,佛是老师。「佛会大众」是菩萨。从这个地方就显示极乐的菩萨比起诸佛海会的菩萨高一等。这个高法就是不管你是什么地位,都比你高一等。如果你是十住位,我比你高一等,好像是十行位;如果你是十行位,我好像是十回向位,反正是遇到总高一等。

 

这个高也不是自分的功德,不是自己本分功德,是弥陀威神加持的。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可以体会得到,因为弥陀弟子不但蒙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同时,时时刻刻,永无中断,蒙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这个非常重要,所以他能够超越诸佛海会的菩萨。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你就不知道西方世界的庄严,常常听到庄严,究竟庄严到什么程度不晓得,庄严到什么样子也不晓得,所以你的愿心不切,信心也不真。真信切愿是我们搞清楚了、搞明白了,一丝毫的怀疑都没有了,所以这个愿力坚固了,非去不可,去得成去不成?决定去得成。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把往生的条件讲得多清楚、多明白,我们的信愿解行与经相应,那就是与佛愿相应,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底下这一句说得更好了,『无余广大无量供养恭敬赞叹诸佛如来功德』。前面这个「无余照」是对海会大众,这个「供养恭敬赞叹」是对「诸佛如来」。我们回向偈里头常念上报四重恩,唯有这样恭敬、供养、赞叹,才能报佛恩于万一。偈子里面:

 

【雨天乐华衣。】

 

这在前面跟诸位讲过了。

 

【妙香等供养。】

 

这两句是讲我们见佛总要带一点礼物去供养,这个礼物都是自然的,随心变化出来的。

 

【赞诸佛功德。无有分别心。】

 

『无有分别心』就是普贤行,诸大菩萨修行为什么比不上普贤菩萨?诸大菩萨还有分别心,普贤菩萨没有分别心。所以普贤菩萨与我们《无量寿经》的经题完全相应,清净、平等、觉。诸位要晓得,《无量寿经》到中国来,第一次翻译的汉朝译本,汉朝译本那个经题就叫《清净平等觉经》。清净平等觉就是普贤行,修礼敬,就是十大愿王第一条礼敬诸佛,修赞叹,那就是第二条,第二大愿,称赞如来。一有分别心就不是普贤行了,你的心不清净、不平等,那个不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的特色就是心地清净平等,觉而不迷。所以这个地方有供养、有恭敬、有赞叹。

 

供养里面特别是法供养,法供养里面最重要的是如教修行供养。这个普贤行愿里面跟我们讲的这个广修供养,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法供养,菩萨又举了七个条目,第一条就是依教修行供养,所以我们能够真正依教修行才是供养诸佛如来。因为一切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一切诸佛都劝众生念佛求生净土,所以念佛求生净土是一切诸佛的愿望,不但是弥陀本愿,一切诸佛的本愿。所以这个法门,你只要认真修学,你立刻就得到一切诸佛的保佑,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所以这个功德利益无比的殊胜。

 

下面这一段这给我们解释无余,什么叫无余,就是前面所讲的无余照、无余广大。「无余者,明遍至一切世界」,明是说明,遍是普遍,一个世界都不漏。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生活的空间就大了。你看我们现在生活空间,很可怜,太渺小了,纵然有机缘,我们常常到世界各地去旅行,没办法超越这个地球。纵然像我们这个世界的菩萨,声闻、缘觉、菩萨,他们有神通了,也没有办法超过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大千世界,要依黄念祖老居士的讲法,我们这一个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一个大千世界有十亿个单位世界,换句话就是说,十亿个银河系。娑婆世界的菩萨活动的空间是十亿个银河系,这是一佛土,一切佛土无量无边,哪里能比得上极乐菩萨?极乐菩萨生活的空间太大、太大,真的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哪有不向往极乐世界?

 

我们要拓展我们生活的空间,使我们自己更幸福、更快乐、更自在,那你就到极乐世界去了。你不到极乐世界,你的幸福、快乐、自在总是有侷限的,总是有范围的,范围并不很大,十亿个银河系也不算是很大。所以「遍至一切世界一切诸佛大会」。佛总是讲经说法教化众生,从来没有休息的,哪个地方缘成熟了,佛就现身;缘消失了,那佛就入灭了。其实佛哪有生灭?这《无量寿经》上世尊告诉我们,佛示现的这个生灭是为中下根性而示现的。由此可知,上上根人没有见到佛有生灭,佛是不生不灭,上根人见得到,中下根人见不到。「无有一世界一佛会不至也」,没有一个佛的世界,一次佛的法会,极乐世界的菩萨没有去参加,没有。极乐世界的菩萨遍至,我们只要听到这个消息就一定要去,这还能耽误吗?我们这个信心、愿心立刻就坚强起来。

 

「肇公言」,这个肇公是僧肇大师,鸠摩罗什大师的学生,这个什门四哲之一,罗什的四大弟子之一,他有这么几句话,昙鸾法师也把它节录在此地。「法身无像,而殊形并应」,法身没有相,但是它能够现相。殊是不同、是差别,就是三十二应。这三十二应身是同时应现,因为佛剎多、佛会多,应以什么身示现,他就示现什么身,一处、一时、一心、一念,能圆圆满满的示现,这就是叫殊形并应。这个应就是应化,种种不同的身分,同时同处应现。

 

「至韵无言,而玄籍弥布」,言是言论,像诸佛如来讲经说法。但是真理,或者我们讲事实真相,是离言语文字的,虽然离言语文字,佛也可以假借言语文字表达它的真实义,这个意思佛在金刚般若里面说得很清楚。古大德于是教导我们,我们要怎样去体会经义?开经偈里头第一句说「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不在言语文字里面,言语文字里头找不到,但是也不能离开言语文字。言语文字好像是个指路牌一样,我们这里有个指路牌,指的那个方向那是台中,你要认指路牌就是台中,那就错了,言语文字是个指路牌,寻着这个方向去会,体会,你就能够得到了。这个叫不离文字。

 

所以,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给我们一个方法,很好,他教我们离言说相。释迦牟尼佛当年讲经说法,不要执着佛的这个言说,你可以听、去会,不能执着他的言说。离名字相,名字就是名词术语,那个都是善巧方便设立的,不可以执着。离心缘相,这一条最重要了,心缘是什么?你决定不能去思惟想象,你思惟想象,你落到意识里头去了,就落在什么?分别执着里面去了,那就错了。诸佛如来给我们宣扬的是事实真相,《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诸法实相你要去体会,要能够去契入、悟入,你就得到了,不可以思惟,不可以想象。思惟想象,落在意识里,那就变成六道凡夫的世智辩聪,那是不解如来真实义,或者是讲错解如来真实义了。这个就是古人讲的「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三世佛喊冤枉,你把佛的意思想错了,不能想。

 

所以古人教学,听经只管听,用什么方法听?就是这三个原则,不执着言说,不执着名相,不要去用思惟想象。这个时候,给诸位说,你的心是清净的,你的心是定的。这个定心、清净心,一接触,有的时候就豁然大悟,他就开悟了。你听,执着言语、执着名相,把这个活的经都变成死的解释了,这个错了。所以肇公这几句话说得很有道理,「至韵无言」。所以佛说法是无说而说,说而无说;我们听也要无听而听,听而无听,这才行,才能够相应。我们今天听经,听一辈子为什么不开悟?着了相。古大德为什么听几次经就开悟了?人家不着相,高明就在这一点。只要你不着相,那你就会听了;着了相,不会听。所以这个听经,再要记笔记,那这个着相就更厉害了,不但着言说相,还著文字相,这个麻烦就大了。

 

我过去在台中求学,最初在老师会下听讲经,也拿个笔记本在写,被老师看到了,讲经下来把我叫到小房间去。「你在干什么?」我说:「我写了笔记。」「你写这个干什么?」我说:「怕忘记。」他说:「你要晓得,你到明年境界提升了,这个完全用不着!」我想想,满有道理,所以从此以后,我就专心听,不记笔记了。我在台中十年,我只有一本笔记本,还记的不到一半。这老师教给我的方法,我得到受用。他不让我记笔记,他让我细心听,体会里面的道理。这个意思你要真正会得了,你学的东西是活的,长讲、短讲、深讲、浅讲,你得自在。你要是记录下来,死的,以后就照那个笔记去讲,笔记漏掉一句,这个地方漏掉了,不晓得怎么讲法了,就出这个差错,你学的是死东西。所以我在台中很感激老师,老师要我学活的,不让我学死东西。所以一定是活活泼泼,这个就对了,与经、与祖师大德所说的完全相应。

 

所以虽然没有言语文字,你看大藏经,语言文字遍满世间。正如同禅宗的标榜,禅宗不立文字,禅宗的文字比哪一宗都多,你们看大藏经,禅宗的语录比哪一宗都多。为什么不立文字,文字那么多?他那个不立是不执着文字,不是不用文字,需要用语言,需要用文字,那是工具,决定不能执着,这个不立是不执着的意思。

 

「冥权无谋,而动与事会」,这个冥是讲的真心,是讲的本性,真心离念,没有一个妄念,从来不起心、不动念,这就冥的意思。虽然不起心、不动念,它遇缘就起作用,这个作用叫权。那个冥跟那个实的意思一样,我们通常讲权实,他这里讲冥权,冥就是实,实智、权智。实智是无知,《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是冥,无所不知是权。无知是体,无所不知是用,体用都是自然的,并没有预先有一个计划,有一个设计,那就是谋,没有。

 

世尊在经上也举比喻,有人问,舍利弗尊者的智慧很大,问他这个智慧怎么来的?佛举个例子,佛举了个鼓,鼓,我们一敲不就响了吗?他说舍利弗的那个心像鼓一样,里面空的,什么也没有。所以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那个叩、鸣是权,就是无所不知。你要不叩他,他无知,他心地清净,一念不生。你要问他什么问题,随问随答,他无所不知;你不问他,他什么都没有。这真心显露,没有人问他的时候,这个无知是自受用,是清净心,清净到极处;有人请教他,随问随答,他心还是清净的。不是说,人家来问问题,我得想一想、研究研究怎么答覆他,那是凡夫,想一想、研究研究,结果还答错了。所以那清净心里面答覆这个,根本就不要去想,随问随答,答的决定正确,丝毫错误都没有。世尊为众生说法是这样说的。这个我们要学,就是学清净心。

 

所以我常常劝诸位读经,不要想经里意思,经没意思,这是我跟诸位讲真话。为什么没意思?无说而说,说而无说。它有意思,那就有说而说,说而有说,那有意思,没意思。没意思,你去想的时候,你叫胡思乱想,叫打妄想,这个要知道,要懂的经没有意思。读经是什么?读经就是修清净心,修智慧,戒定慧。这个戒就是我们用恭敬心、用真诚心、用无分别心,这个原则我们遵守,我们用这个心来读经,这是戒;读经就是修定,读经时候没有妄想、没有杂念;这个经念得字字分明,没有念错一个字,没有念颠倒一句,这就是修慧,这个慧是根本智,是无知。到人家来问,或者你讲经给人家听的时候,那叫后得智。

 

讲经要不要准备?不要准备。看看大家的眼睛,看看大家表情,自自然然就说出来了。深说、浅说、长说、短说,也不要计划的。预先想想我要怎么个讲法,那就完,又错了了,它是活的。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所以这是佛法的一个难处,难在哪里?难在你的妄想不肯放下,你真能够把妄想、执着、分别统统放下,不难,比什么都容易。所以这个东西是活的,是活活泼泼的。冥权无谋,而动与事会,它起作用的时候一定跟那个事非常契会。「盖斯意也」,这个僧肇大师这一段话与这一段这个偈颂的意思非常接近,很相应。用这个肇师这几句来解释这一段的意思的确是很圆满的。我们再看末后这一段,第四:

 

【彼于十方一切世界无三宝处。】

 

这是这些地方多,这个世界没有三宝的地方比有三宝的地方要多。其实这些事情我们不难知道。为什么没有三宝?众生造的业太重了。三宝的出现,前面说了,是无分别的、是平等的。三宝出现是众生的感应,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绝不失时的,所以比喻作海潮音,它不失时的。《楞严经》上说得更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三宝,实在讲,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众生有感,他就有应。众生造的罪业深重,三宝就不能出现了。深重的罪业,什么东西出现?妖魔鬼怪出现,这个事情就麻烦,所以众生果报就更苦了。在这一个状况之下,极乐菩萨兴大慈悲心,他要来帮助这些苦难众生,帮助苦难众生他不能用三宝的身分出现,用三宝的身分出现,众生造罪业更重,他不相信三宝,毁谤三宝,侮辱三宝,他的罪造得更重了。所以佛菩萨用同类身出现,这样权巧方便去帮助他、去感化他。所以:

 

【住持庄严佛法僧宝功德大海。】

 

不以三宝的身分,但是化导众生不离三宝的原则,不离三宝的方向,用这个方法来引导他。

 

【遍示令解如实修行。】

 

这是菩萨应化的目标,是帮助众生开悟,『解』就是开悟,帮他破迷开悟,帮他离苦得乐,离苦得乐那是人人都乐意的。

 

【偈言。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

 

哪一个世界上没有三宝。

 

【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

 

这是解释这一首偈。十方世界,观察这个十方世界,当然还是要与自己有缘,没有缘,没有办法去示现。所以佛法非常重视缘。实在讲,世出世法离不开因果,因缘果。你看佛不说因,也不说果,单单说缘,缘是因与果的关键,我们只要抓住缘,没有不成就的,没有不自在的,所以你抓到这个缘就行了。这是显示出极乐菩萨无尽的悲心。也告诉我们,我们有慈悲心,我们的慈悲心不大,对于自己的父母、兄弟、家亲眷属非常关怀,我们总想帮助他,自己要没有能力,那就帮不上忙。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了,不但我们这一生的父母眷属,过去世中生生世世我们家亲眷属,无论他在哪个世界,无论在哪一道,无论是什么样的身分,你在西方极乐世界统统见到,他有什么苦难的音声你统统听到,你就有能力去帮助他。他如果能信三宝,你就以三宝的身分为他说法,他不相信三宝也行,可以现同类身去诱导他,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离苦得乐,引诱他入佛门。不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没有这个能力,也就没有这个机会。所以在此地我们要明白这一层的深义。再看底下,这是第四个大段:

 

【净入愿心。】

 

【又向说观察庄严佛土。佛。菩萨。功德成就。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应知。】

 

这一句是总结前面。『向』,就是前面所讲的,前面为我们讲到这个观察,五念里面的第四。这第一个是礼拜,礼拜跟诸位说过,不是一定在佛像面前每天要拜多少拜佛,不是这个意思,那是形式。我们要讲求实质的内容,实质内容是恭敬,礼拜就是恭敬的意思。我们的恭敬心,时时刻刻、在在处处不能间断,这是天亲菩萨教给我们的。我们以真诚恭敬心念佛,以真诚恭敬心信净土、愿生净土,这是礼拜的意思。称赞就是称念,这一句佛号要常念,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要常念。凡是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不需要用思考的,工作也可以念佛。如果用思考的,那我们就把念佛放下,认真去做事,事情做完了,这事放下,佛号就提起来,这个都是符合不间断的意思。

 

第三个作愿,我为什么念佛?念念当中只有一个愿望,求生净土。这个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世间法放下,佛法也放下。佛法无量无边的法门,我们心里向往、羡慕,不要紧,但是现在要放下,一门深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再学,无论学什么法门都好。到西方极乐世界,保险,你看,第一个自己证无量寿,有的是时间;第二个修行环境好,阿弥陀佛、诸佛如来是老师,诸大菩萨是同参道友,你说这个缘多胜!所以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自在、都方便,决定成就。所以现在不要在这个世间搞多了、搞杂了,把往生给耽误掉了,那个亏就吃大!我很喜欢《华严》,与《华严》特别有缘分,现在知道那个经太大,不学了,放下了,等我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我再去学《华严》。为什么?怕夹杂,怕耽误往生。所以现在一心一意求往生,其他的总不求了,这些我们也都要晓得,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这个路应该怎么走法。这作愿。

 

第四是观察,观察讲得多了,观察依报庄严,讲了十七桩事;正报庄严,观佛讲了八桩事情,观菩萨讲了四桩事情。这地方总结,『观察庄严佛土』,佛土是依报,佛菩萨是正报,功德成就。这三种愿心庄严,应知。

 

这个注解在第十七面,第一行,「由本四十八愿等,清净愿心之所庄严。因净故果净。非无因他因有也。」不是无因,也不是其他的因。是什么因?清净心。所谓是心净则土净。清净心怎么成就的?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加持的。如果不蒙佛愿加持,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修清净心谈何容易!这一桩事情大家如果是冷静去观察,你能够明了、能够体会得出来,修行其他法门,心不容易得清净,也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不容易成就三昧。唯有念佛法门容易得清净心,容易得念佛三昧。为什么容易?当然在我们这一边来讲,专心。参禅的人、念咒的人也专心,为什么他得的清净心没有念佛人来得这么显著?这个里面我们就晓得,我们是得佛力加持的,而是得一切诸佛加持的,他不是得一尊佛,一切诸佛。他们学那个法门,充其量得一佛、二佛、三、四、五佛加持,不能得一切诸佛的加持,道理在此地。所以古德明白的开导我们,这个法门叫二力法门,其他大乘法门叫自力法门。自力难,二力容易,这个二力是自他,他是一切诸佛,不是他一个人、二个人,一切诸佛,这是我们要晓得的、要明白的。这是这个清净心容易成就。

 

清净心最低的程度,就是我们讲功夫成片,这个是一心之浅者,功夫成片,就是念佛三昧。有这样的功夫,这个功夫是什么样子?我们要晓得,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只有西方极乐世界,除了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之外,心不缘其他了。我们常讲,这念佛堂里常说,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真的放下了,心里头再不攀缘世出世间法了,只缘阿弥陀佛,只缘西方世界依正庄严,这就是功夫成片的样子。烦恼没断!所以我们可以做得到。那个断见思烦恼,那是事一心不乱,我们不容易做到。这个是讲功夫成片,我们只想阿弥陀佛,只想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念头一起来马上就想阿弥陀佛,想极乐世界,不想其他的,这是功夫成片。到这个境界,你自己心里就明白了,我有资格往生了,决定有把握往生,因为与经里头所讲的往生条件统统相应了,决定没有障碍。功夫成片高段的,这功夫成片里头也有九品,上品的功夫成片,给诸位说,生死就自在了,想什么时候往生,就可以什么时候往生,想多住几年也不碍事,你想站着往生、坐着往生,没有一样不自在,上品的功夫成片。

 

我们在本省,这三、四十年当中也见到、听到不少,有预知时至,不生病的,站着走的、坐着走的,我们听到很多,这是什么功夫?就是功夫成片里面上等。民国五十七、八年的时候,我都记得不太清楚了,台南将军乡有一个老太太,站着走的,我是前几年在元亨寺提到这个事情,还有几位同修他们知道得很清楚,这在三转法轮里面作证转。这个是像其他宗教里头,见证,这哪里是假的?预知时至,站着走的。所以我们晓得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她可以做得到,我为什么做不到?她能站着往生,我为什么不能站着往生?她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要向她学习,真正要想这么自在的走,就得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就做到了。凡是临终还有一点小障碍的,也就是说,你还有一点点还没有放下,才有这个障碍。到临命终时障碍现前,放下,这就真往生了;放不下,还要搞六道轮回。总而言之,不彻底放下,不能走,要彻底放下才能走。早早放下,那就自在了,这往生就自在了。到临终那时候才放下,那还是有一点小苦。真放下,当然都能得生净土,都能花开见佛。

 

所以这个修净宗的人特别要着重于清净心,信愿持名,心净则土净。我们修行的标准就是《无量寿经》上的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觉就是不迷,对人、对事、对物不迷,决定不迷,是觉而不迷。既然不迷了,当然就不邪、不染,这是一定的道理。不邪,就得平等心;不染,就得清净心。所以清净、平等、觉,就是觉正净三宝,就是戒定慧三学,念佛法门也不离开大乘这一个总纲领、总原则。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9月11日15:18:2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446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