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无量寿佛经大意(共7集)jingkong老法师主讲

admin 观无量寿经评论阅读模式

第4集 A

MP3下载

第4集 B

MP3下载

文字版点击加号

展开收缩

观无量寿佛经大意  (第四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  档名:03-006-0004

 

诸位同修,请看讲义第二十条:

 

【看此观经定善。及三辈上下文意。总是佛去世后。五浊凡夫。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下品三人是遇恶凡夫。以恶业故。临终藉善。乘佛愿力。乃得往生。到彼华开。方始发心。】

 

这段文非常重要。我们学佛,必须要在这一生当中成就;如果一生不能成就,那可以说仅仅种一些善根,依然不免轮回。纵然是一生修善积德,来生只能够得人天福报,但是享福决定迷惑。福报享尽了,他今生宿世那些恶业成熟现前,那是决定又堕恶道,这个佛法常讲的「三世怨」,所以决定不是究竟的。这个法门,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得到结果?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许多学佛人心里面一个大的疑问。善导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解释开了,我们读了这段文,真的是心安理得,才会断除疑根,死心塌地来念佛,知道这一生当中决定有结果。

 

这个文我们略略的来说说,看这部经是《观无量寿佛经》,『定善』是一心称念,这是属于「定善」;三福后面会讲到,以及三辈九品,这叫散善。合定善与散善就是全经的大意,全经大意『总是佛去世后』,这把时代指明了,我们这个时候佛去世之后将近三千年这么久。『五浊凡夫』,我们现在这个世间是「五浊」,浊恶到了极处的一个时代,浊是什么?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污染、染浊。我们生活环境的污染,可以说在全世界的历史当中,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严重,非常严重的污染。环境的污染大家警觉到了,另外一个比环境还要严重的污染,大家还没有警觉到,心理的污染,这心不清净,精神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这是非常的严重。在过去古时候帝王时代,对于著作言论都有相当严格的防范,儒家的教学宗旨,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就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他以「删诗书,定礼乐」,他用什么标准?「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就他的标准;换句话说,就是不可以有邪知邪见来污染你的精神思想。所以政治是以防止污染为第一个施政的目标,这是从教育工作。心清净,环境当然就清净,这是佛在大乘经上给我们讲得很多。依报随着正报转,依报就是我们生活环境,正报就是人心,环境的清净、染污是随着人心来转的。换句话说,心地清净,环境就清净;心地染污,环境一定也是污染的。今天我们提倡环保,只做外面的工作,而没有从心地上下功夫,这个环保是不能收到效果的。这是说明这个经教化众生的时代,我们正好处在这个时代,接受这个法门再恰当也不过了。

 

再看在这个时代里面,哪些人适合修学这个法门?第一个就是『上品三人』,上上、上中、上下。「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什么叫「大凡夫」?什么叫『小凡夫』?我们也要把它认识清楚。这个大凡夫就是指大乘心人,「小凡夫」就是指的小乘心人。我们再把话说白一点,大家更容易理解,大乘心的人就是心量大的人,小乘人是心量窄小的人;换句话说,小根性的人他很执着,样样都很执着。执着不能说不好,你看孔老夫子也说,「择善固执」,看你执着的对象是善、是恶,如果执着善未尝不是个好事情。可是在佛法修学上这个执着是毛病,大乘佛法自始至终就是破执着。你看小乘教里面只破我执,未破法执,而且破我执破得很辛苦。为什么辛苦?就是他执着太重了,所以要把执着丢掉是相当的辛苦。大乘人他对人对事对物不太执着,不执着心量就广大,能够普遍容纳一切物,所以他的修学念佛容易得到上三品。这是什么叫大凡夫、什么叫小凡夫,所以大小之中不是分贫富贵贱,不是在此地分,完全是在心量上来分的。

 

下三品这很重要,它的对象是『恶凡夫』,是造作恶业的,我们在前面曾经读到过,甚至于下下品五逆十恶统统都造,也能往生。可是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到,至少这三经一论要合参,合参就是把它合起来研究参考,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事实的真相,这就很重要。因为佛在四十八愿第十八愿里面曾经说过,十八愿末后一句就是十念往生,「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样的人不得往生,这是四十八愿里所说的。《观经》里面所讲的,「五逆谤法」临终念佛也得往生。这两个都是佛说的,佛说这个话,我们仔细去研究有没有牴触?有没有冲突?细细去研究,它这个五逆下面有谤法,所以五逆谤法这四个字是一句,不能拆开来念。拆开来念那就跟《观经》里面所讲的就矛盾,就有牴触。如果这四个字一句念,就不牴触,五逆谤法不能往生,五逆不谤法呢?当然可以往生。这是从前这些经书都没有句读,都没有标点符号的,没有句读的,必须念的人自己去圈,所以断句关系就很大。这两部经合起来看,我们才晓得,它这个句子是四个字一句的,不是两个意思,而是「五逆谤法」。谤法是什么?他不接受他当然就不能往生,不谤法的人不接受也不能往生。不造五逆罪,世间大善人他要谤法也不能往生,他不能接受。换句话说,只要能够接受的没有一个不得生,显示这个法门广大无比。

 

我们读了这条则心安理得,原因是什么?我们造的罪业太多了,有些罪业是不知不觉造下的,有些是明知故犯的,造的业都很重。确实像经上所讲,如果遇不到善缘,来生一定堕三途,这非常之可怕。好在我们很幸运遇到这个法门,这就有救了,遇到这个法门就得救了,不但不堕三途,而且能够永脱轮回。这个永脱轮回,诸位要知道,修学其他法门统统做不到。小乘必须证得四果罗汉才超越轮回,三果斯陀含还在四禅五不还天在那里苦修,还出不去。权教菩萨统统不能出三界,因此他虽然行菩萨道,他还有隔阴之迷。什么叫隔阴?一转世前生的事情忘得干干净净,都记不起来,必须在这一生当中从头学起,这叫隔阴之迷,隔阴之迷很可怕了。要根据大经上佛所说的,我们今天有缘分遇到这个法门,不是偶然的,都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学,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你才有这个福气、这福报。遇到这个经典,遇到这个法门,是世间第一等大福德之人;没有福遇不到,遇到他也排斥,他也不相信,没有福的人。所以你读了大经之后,你看到这个现象,你就不会去责怪他,他为什么不相信?为什么不能接受?他没有福,这个经是要有大福德的人。

 

既然过去生中,修了有这样殊胜的善根福德,为什么不能成就?这就讲到,生生世世的隔阴之迷。想想我们今生就知道了,想想今生是什么?就知道来生,来生假如再得人身还得从头学起,还跟过去生一样忘干净了,再从头来起。你说这多辛苦,生生世世都从头来起,是生生世世得不到结果。这桩事情,要不是佛在大经里面说明,我们怎么想都想不通,所以对这个法门生起信心是非常不容易。把这个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的信心才能建立,才会不动摇,不会被外境所转了。『恶凡夫』,这包括我们自己本人,我们很有幸在身体还相当强健的时候,遇到这个法门,这个好处在哪里?我们有足够的时间修学。我们要问,修学这个法门到自己真正有把握往生的,大概需要多少时间?我想想这是我们大家非常关心的。假如你认真的学,认真到什么程度?依照经典所说的标准,你认真去做,努力的去学习,通常一般三年就够了,这个很自在。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握宝贵的光阴,认真去做,你有工作、你有家庭、你有负担都不碍事。

 

倓虚老法师这过去在香港,打佛七当中讲开示,他曾经讲了几个故事,这个故事是真的,不是假的。其中说到青岛的湛山寺,这个道场是倓虚老法师建立的。他老人家在世实在讲也相当了不起,北方佛教几乎都是从他手中建立的。湛山寺每个星期天有个念佛会,是一个星期一次大家在一起共修。其中有一位女居士姓张,没有记载她的名字,大光法师记载就是张氏。她的先生是拉黄包车的,在青岛有码头,码头上拉黄包车,那个时候三轮车都没有。所以生活相当辛苦,一家四口,她有两个小孩,生活过得非常苦。她参加念佛会之后,就知道念佛的好处,就死心塌地念这句佛号,念了几年,她预知时至往生。她往生的时候是在中午,早晨一早吃了早饭之后就跟她先生说,叫她先生要好好的照顾两个小孩,她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先生听了这个话很生气,说我们家里这么苦,你还说这些风凉话说往生。非常生气,就拉车子出去码头上工作去了。然后她又把两个小孩,小孩大的十岁,小的就更小,把两个小孩叫来,嘱咐他要听爸爸的话。小孩不懂事,也不知道她母亲说些什么,反正出去玩去了。到了中午,小孩肚子饿了回来要想吃饭,找妈妈,妈妈盘腿打坐坐在床上,叫也叫不醒,这时一看妈妈坐在那里死了。这才哭起来就是让着邻居,邻居再到码头把她先生找回来。然后给湛山寺念佛会报信,念佛会这些同修都到她家里来助念、来看她。她在念佛会里面,也不是跟着大家一块念佛,她是在厨房工作,因为念佛会人多,吃饭的人多,她帮人家打杂,洗碗、洗筷子搞这些东西,所以每个礼拜天到念佛会她是去做苦工的。虽然做苦工,她这一句佛号不间断,念上几年她也自在往生,预知时至实在是了不起。没有生病好好的人,早晨还烧早饭给她先生、儿子吃,中午她就坐化了。

 

由此可知,这个念佛法门不妨碍工作,再苦、再重的工作,都不妨碍,只要你心里一句佛号不断,世缘不要挂在心上,就是世间这些琐琐碎碎的事情不要挂在心上,要做。譬如像张太太她要侍候她先生,要照顾她儿女,事情她做,她不挂在心上。挂在心上她就去不了了,她哪能往生?你不做事那是不负责任,这是错误的。所以佛法教你放下,不是叫你把现实的事放下,那就错了,不是放下这个;是把你心里头的忧虑、牵挂放下这个要紧,这个都要把它搞清楚。有很多人搞错了,这一学佛,家也不要,妻子儿女也不要,搞得社会上议论纷纷,说出家人消极不负责任,逃避现实这个都错了!佛不是教你这些。佛是教你心地上放下,烦恼放下、忧虑放下、牵挂放下、妄想放下,叫你放下这些,放下这些真管用。如果说世间事放下了,忧虑、牵挂、烦恼不放下,一点用都没有,这要知道。所以佛法,你看印光大师一再提倡的「敦伦尽分」,你对于家庭一定要负责任,父母、妻子、儿女统统都要照顾到,这叫敦伦,要负起这个责任;走要走得潇洒,走得自在,这点很要紧、很要紧。所以对我们这个工作、家庭统统没有妨碍。

 

我们看到自古以来,这些往生的人,往生实在讲,在家比出家多,在近代女众比男众多。所以黄念祖老居士说现在时代颠倒了,在从前佛陀在世修行成就的,修行人也好,是证果的人也好,排列的顺序第一位是出家的男众,人数多,比例大。第二是出家女众,第三是在家男众,第四是在家女众。他说现在颠倒了,现在在家女众排名第一,人数也多,成就也多;第二是在家男众;第三是出家女众;最后是出家男众,时代颠倒了,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的。我们有三年的时间就足够了,三年时间成就了是不是就要走了?给诸位说,走不走那就看你自己的意思,你想走就走,你不想走就不走,生死自在,这是世出世间任何人比不上的。换句话说,西方世界的签证已经拿到手,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在这个世界再多看几年也不碍事,这点非常重要。你要是想走,走真走得了,不是走不了,真走得了!这个法门叫易行道,任何一个法门没有这么快速,没有这么容易。

 

如果你要是证得须陀洹,那就保证三大阿僧祇劫会成就。譬如你上了一年级,你就可以能够预测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这就能够计算得出来。所以我们无量劫又无量劫的学佛,从来没有一生证得须陀洹果,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今天如果遇不到这个法门,实在讲这个法门,过去生中我们也多次遇到过,遇到过怎么没有往生?念佛不老实、不认真,对这个世间还有留恋、还有牵挂,所以没去得了。如果要去了,你就不在此地,你在西方世界已经作佛、作菩萨去了,你就不会在此地了。知道以往这些情形、这些事实,我们今天要把过去生中所犯的那些弊病,统统把它洗刷得干干净净,这一生当中不至于再有障碍,决定成就,要下定这个决心。千万不要以为我要认真念三年,三年就走了,这命不是太短了吗?其实那个三年成就,你就成就无量寿了,你就成就真正不死,不生不灭了。这个观念一定要正确,这是无比殊胜的功德利益,夏莲居老居士所说的,那真是无量劫以来不容易遇到,遇到了一定要珍惜。这个法门,真正能认识清楚的人并不多,遇到的人很多,遇到真正理解它、认识它不多,所以「万亿人中一二知」。我们是非常的幸运,在这一生当中不但遇到,而且能够理解它,真正能认识它,这一生要不能往生的话,那很冤枉!所以这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我们在此地也得到这个理论上的消息,我们就信得过。这是讲的非常快速,到西方世界你就等于圆教的初住菩萨,等于别教初地菩萨。圆教初住菩萨,照一般讲法要在这个世间修行,要修两个阿僧祇劫,两个阿僧祇劫修满了,到第三个阿僧祇劫才能够证得初地菩萨。我们这是太容易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到这个果位。再看下面一条:

 

【经文显证。】

 

『显』是非常明显,给我们谛实。

 

【佛慈欲使今时善恶凡夫。同沾九品。生信无疑。乘佛愿力。悉得生也。如来说此法。但为常没众生。不干大小圣也。】

 

这是善导大师特别给我们举出来,因为古时候,有些佛门的大德他们看这个经,讲解,甚至于注疏,注解这部经,都认为九品里面,上三品是大乘菩萨去往生,中三品是辟支佛、阿罗汉他们回小向大往生的,凡夫只有在下三品,古大德有这个看法。善导大师统统把它反驳了,善导大师说,九品统统都是指的凡夫,与大小圣菩萨、声闻、缘觉,与他们不相干,统统是指的凡夫。这就说明上上品我们凡夫有分。要照古人来讲,上三品、中三品我们都没有分,到底谁说得对?我们相信善导大师。尤其是在中国历史上记载的,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的话就是阿弥陀佛自己所说。如果我们把这段的文跟四十八愿,合起来看一看也非常圆满。佛在四十八愿里面,并没有说哪些是菩萨的,哪些是凡夫的,没有这个分别。可见得善导大师所说的真是佛的心愿,一点都没错,所以这是佛的大慈大悲。『欲』是希望,希望就是这个时代,无论是修善的,或者是造恶的凡夫,修善造恶统统能往生,没有一个不得生。不得生的是你不相信这个法门,不接受这个法门,不能依照这个法门修学,过失是在此地。我们明白、理解了,这信心才建立,疑惑才永断,断疑生信发愿念佛。

 

念佛要紧就是一心念,刚才我跟同学们说了,大致上三年成就的人非常之多。从古至今,我们在《净土圣贤录》上看到,在历代往生传记上看到。还有个非常好的榜样,谛闲老法师在民国初年有个徒弟,这桩事情,也是倓老法师常常说的。倓老法师这个录音带,九十分钟的一个录音带,里面讲了好几个往生的故事,都是他亲眼看到的。老和尚往生差不多有二十多年,这个带子我现在唯恐它将来不容易保留,慢慢的音质会变坏,所以现在我拿到新加坡,他们给我做雷射的磁碟片,我给它做这个做一千片。新加坡做很便宜,大概合台币差不多是五、六万块钱的样子,就可以做到一千片。他们告诉我,这个能够保持长久不会变质,希望把老和尚这段开示永远保存下来。

 

他里面有一个最精彩的一段故事,就是他的老师,他老师是谛闲法师,早年有一个徒弟,那个时候谛闲老法师才四十几岁还没有出名,在观宗寺当知客,还没有做到住持当知客,没出名的时候。他这个徒弟是从小在一块玩耍的玩伴,这个关系就不同了。他们生长在农村,长大之后谛闲法师家庭环境比较好,所以念了几年书,以后跟他舅舅出去外面做生意,也做了几年生意,这认识字,以后出家学讲经说法。他这个朋友,小时候在一起玩的朋友,家境清寒没念过书,生活非常之苦,学了个手艺维持生活,也没有结过婚,学什么手艺?北方人叫锅漏匠。年岁大的人懂得,年轻人就不懂,他说锅漏匠我懂得,为什么?我小时候见过,是补锅、补碗的,那个锅、碗打破了,他把它补好还可以再用,就学这么个手艺。这个手艺通常挑一个小担子到外面叫,哪一家有破的锅、碗,他来帮助你补,那个赚钱很辛苦、很有限的,这个生活太苦了。这以后听说谛闲法师出家,他就到处打听,到处去找他,就把他找到。找到之后就跟他讲,「我日子过得很苦,我想跟你出家。」谛闲法师说,「你不要给我开玩笑,你不行,你还是去做你的生意去,在庙里住几天再去做生意去。」住了几天,他硬是赖在那里,怎么叫他他也不走,非出家不可。谛老就给他讲,「出家不行,你年岁太大了。」大陆上那个时候四十多岁,的确年岁就很大,五十多岁就老人了(不像现在),生活非常困苦。年岁大的五堂功课学不会,你学不会你在这个寺院里面住,别人瞧不起你,轻视你、侮辱你、排斥你,这个罪很难受,所以劝他不要出家。如果再学讲经他不认识字,四十多岁再从头学,你来不及了,所以就劝他不要出家。

 

但是他一定要赖着,谛老就没有法子,总是从小在一块玩的,这关系太深了。谛老就给他说「你真的要出家,我有条件的你能不能接受?」他就很慷慨的说「我既然认你做师父,你说什么我都听,我都服从。」他说「那好,我给你剃度,剃度之后你也不要去受戒。」受戒也很辛苦,他受不了,受戒有很多经咒都要背诵,他背不过不行。这受戒实在讲大陆上受戒五十三天,是佛门的入伍教育,新生教育那个训练很辛苦,你受不了。他说「算了,不要受戒了,也不要住在寺庙里,寺庙大众在一起,在一起住的时候你跟他们在一块不行,我把你送到宁波乡下。」观宗寺在宁波,乡下有很多小庙没有人住的,我给你找个小庙,没人住的小庙你一个人去住。他毕竟是个知客师认识人多,居士认识多,找几个居士护持他,每个月送点米、送点钱给他,就生活费用照顾他,有几个护法照顾他。那附近有念佛的老太太,找了一个老太太照顾他生活,替他烧烧饭、洗洗衣服,早饭他自己理,就中饭、晚饭老太太来照顾他。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他说你就念这一句,一直念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念累了就休息。就这样教他,一直念下去将来一定有好处,他也不知道是什么好处。但是这个人老实,教他这么做,他就依教奉行,他就这样念了三年他念成功了,念三年成功。

 

这一天他到城里看看他的亲戚朋友,那是辞行,是见最后一面去辞行。回来之后吃晚饭,他也没在朋友家里吃饭,只是去看看朋友。回来吃饭,吃饭的时候就告诉老太太:明天你不要替我烧饭了。老太太听了之后,这个师父三年都没出门(念佛很勤,三年没出门,老实念佛),今天出去一趟说明天不要烧饭,大概是明天有朋友请他吃饭(他下午去看朋友)。到第二天中午老太太不放心,看看师父有没有回来,有没有吃饭。他那庙是个破庙,他自己是个穷人,什么都没有的,所以庙门都不关,夜不闭户的。老太太来了,进门来看他的时候叫他也不答应,没有人,叫他不答应。到师父房间里面看看,看他站在房间里,面对着窗户,窗户是开着,面对着窗户站在那里,手上拿着念珠,叫他不答应,走到旁边去再仔细一看,已经死了,不晓得什么时候死。这老太太吓了一跳,从来没有看到人站着死的,站着往生的,这就赶紧给几个护法的报信。这里护法来了,来了一看到这个样子,大家也都不晓得怎么处置好,这才派人到观宗寺给谛闲法师报信。那个时候交通不方便,走路去,走去又走回来,这一个来回三天,谛闲法师来了,他还在那里站了三天,死了以后还在那里站了三天。

 

老和尚来替他办后事,对他非常赞叹:你总算没有白出家,你的成就,今天在中国讲经说法的法师,大的寺院丛林里面的住持,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这真的,三年他会什么?就一句阿弥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就再念,就这么一句,老和尚就教念这一句。他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所以最难得的他对师父有信心,教他怎么做就怎么做,百分之百的服从,没有妄想,没有疑虑,一心称念,念了三年就成功。谛老和尚一生常常将他这个徒弟念佛的成就,告诉大家,劝勉大家念佛要学他。所以这个事情不难,难在什么?难在你的忧虑、牵挂放不下,难在这里;真正放下了,三年一定成就。否则的话,说老实,真的我们连那锅漏匠也比不上,这叫真正惭愧。所以他什么工作都不妨碍,只要一心称念。你看青岛张氏这个女居士,人家预知时至,生活那么样的清苦,环境那么困难,她也是念三年坐着往生。这是说明,时间不要很长,就有不可思议成就。所以这是『善恶凡夫,同沾九品』。

 

如来给我们说这个法门,说这些经典,『但为常没众生』,什么叫常没?经论当中常说「头出头没」,这是把什么?把三界比作苦海,比作大海。幸运的时候从海里头把头伸出来了,呼吸一口清凉的空气,这是什么?人天道。再一个跟斗栽到海底下去了叫三恶道。「常没众生」,就是长时间堕落在三恶道的,这些罪苦众生,这个法门是为这个人开的。所以这常没众生就是指的六道众生,而且是指六道里头造罪业,常常堕三途的众生,为他们开的。『不干大小圣也』,与菩萨、声闻、缘觉,与他们不相干,他们修学这个法门当然一样成就。但是这个法门要知道,佛是专门为我们开的,我们是这个法门真正的当机者。第二十二条也是引证:

 

【德云语善财言。我于佛法三昧海中。唯知一行。所谓念佛三昧。】

 

『善财』童子到底是谁?这个我们也要把他认识清楚。《华严经》上,如果不懂得佛说经的义趣,那《华严经》就是一部小说,是一部文学作品,讲了很多故事。懂得它的含义,才知道它是教科书,后面这一部分,就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佛等于说把他教学的课本编成一个剧本,表演给你看,你的印象就会很深刻了,所以五十三参是剧本。所谓「善财」代表一个修学佛法的人,修学佛法的人就叫善财;童子是天真无邪,表示他真诚,真诚的人叫童子。善是他有善根,善是叫善根;财是说福德,这个财就是财宝,是这个意思叫财宝。他有善根、有福德,纯真的这一个人他来学佛,所以善财是这个意思。无论男女老少有善根、有福德,认真学佛的人,这个人就叫做善财童子。五十三位善知识是谁?就是指我们现前这个社会,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各种不同的人物,他代表这些。所以这五十三个人里面,有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在家的多,出家的少,五十三个里面出家身分的只有六个,在家多,各种行业统统都包括。这个意思就说明,佛教的修学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统统都可以修,统统都能成就,是表这个意思。所以我们要把它当作剧本来看,你才会得受用。这是善财第一个去参访的善友,就是『德云』比丘,这是个出家人身分,第一个人,他教善财什么?教他念佛法门。

 

我读《华严经》,这里给我很大的启示。我跟李老师十年,老师是专修净土的,他也劝我,我虽然相信不肯专修,原因是什么?我对这个法门没有完全理解,老师也没有明白告诉我。实在也相当不容易,即使告诉我,我还是不服气!这个大经大论太多了,我对于大经在年轻的时候非常的向往,大经里面特别是《华严》,我很喜欢,《华严》、《法华》、《楞严》,这些著名的大经非常有兴趣,希望自己能够深入修学。所以年轻不了解,对净宗法门认为这个太简单,轻视它。所以读《华严》、讲《华严》,讲到相当长的一个阶段,我有一天忽然起了个念头,就想到《华严经》上,第一个菩萨是普贤,第二个是文殊,后面表演的是善财童子。我就想想,他们这三个人修什么法门?我在《华严经》上仔细去一看,原来他们三个都是念佛求生净土。这个给我很大的一个震撼,仔细去研究观察,他为什么要念佛求生净土?善财念佛求生净土还情有可原,毕竟是个初发心的人,文殊、普贤在华严会上,是圆教的等觉菩萨,他为什么要求生净土?我提出这一个疑问,在经典里面找答案,最后才恍然大悟他们两个人求生极乐世界,只有一个条件,去成佛。这才真正明了,哪个法门成佛最快、成佛最容易、成佛最稳当,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他在华藏世界不是不能成佛,时间一定比极乐世界长,修行一定比极乐世界困难,否则的话,他为什么要去?这个答案找出来之后,我对于念佛法门才重新给它评估,这渐渐真的接受。所以老师当年劝请,我很感谢他一番苦心,我到现在才完全接受。所以这接受得力于《华严》、《法华》,得力于《楞严经》。真正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回头再去看这些大乘经典,看法都不一样了。

 

所以这是「德云」教给善财最重要的一句话,德云比丘他所修的是念佛法门。所以我们在这五十三个人当中,第一个是修念佛的,最后一个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们一想才知道彻始彻终,善财童子是修念佛法门。当中虽然经历参访许多法门,那是他去观摩、去参考,绝对没有动摇。他到禅宗道场去参观,到密宗道场去参观,了解他们修学的理论、方法、境界,自己还是老实念佛,决定没有受它干扰,这就是成就真实的定慧。定是什么?我样样都看,看了我如如不动,如如不动就是定;看了之后我样样都知道,了了分明这就是慧,所谓定慧等学。没有说学这个,这个好跟他去学了,那个也好又跟他学了,那叫乱学,那叫杂学,那就不能成就了。这个很了不起,这就是我们一个念佛人,在这个社会上与大众相处,与大众接触,不能不接触,样样你都知道是慧,知道怎么样?如如不动这就是一心不乱。所以善财童子的一心不乱、无量智慧是从五十三参里头成就的。德云比丘教给他的,他在『佛法三昧海中』,还是比喻,比喻多、深、广,无量三昧里面他只学一个,这个三昧就是『念佛三昧』,只学这个法门。底下一段这是引用《阿弥陀经》上的,《阿弥陀经》上说:

 

【经云。佛告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即应执持名号。】

 

『应』是应当,为什么佛说你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你就应当『执持名号』?如果对于净宗的殊胜不能完全明白,佛这样教导我们的确很难接受,这有点强迫的性质,不容易接受;真正明了,你就会很愿意的接受,非常感激的接受。实在讲谛闲老法师那个徒弟他接受了,所以人家念三年成功了。我们学佛不止三年还没有得到成就,还没有一点消息,原因在哪里?没肯接受,原因在此地。

 

【一日乃至七日。一心愿生。】

 

这个法门实实在在讲,如果是专勤来修学,七天的时间足够了。所以打佛七,打佛七的目的在哪里?就是根据《阿弥陀经》跟《无量寿经》上所说的,『一日乃至七日』。但是这个「七日」,是七日七夜这句佛号不中断,佛七是这个意思。而不是一天念几个小时佛,还有休息、还有睡眠那就不是了。如果说「一日」,也是一日一夜二十四小时,提起精神来真正的干这桩大事。它有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求一心不乱,功夫好的人能得到;功夫差一点的人,一心不乱纵然得不到,功夫成片可以得到。第二个目标,是求生净土,七天当中一定可以往生,那就是《楞严经》上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念佛的要领。什么叫都摄六根?换句话说,六根当中一根摄了六根都摄。这一根里头最重要是意,心里面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一句佛号念到底,没有一个杂念,这就是功夫成片了。只要念到功夫成片,往生就真正取得,就决定往生。

 

取得之后,这个功夫成片得到之后,底下最重要的要紧的大事,就是你要能保持,保持得愈久愈好。当然时间久了,慢慢就保持不住了,保持不住怎么办?再打一个佛七。大概功夫好的人,应当可以保持三个月不成问题,三个月保持不住再打一个佛七。所以我们如果将来有这个环境的话,一个月念一天,一天一夜,一天一夜真念的话,他真的入这个境界,入这个境界希望在这一个月当中能保持,到保持不住的时候再一次,一个月一次。或者是能更精进一点,能半个月一次,那就非常理想,半个月两个星期念一天佛,一天一夜认真念,这比平常早晚课、散念,那个功夫要得力很多。就是你念的时候,进念佛堂之后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统统不想,我到念佛堂来就是一心念佛的,其他的什么都丢掉。所以这个功夫很得力,非常有受用。

 

【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迎接往生。】

 

这是前面九品当中我们看到过的,看到你自己功夫的浅深,来迎接往生的佛菩萨多少不同,所以在往生的时候自己知道自己的品位。

 

【十方恒沙诸佛。各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皆应信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这是《弥陀经》上所说的,《无量寿经》上也是这么说的。十方无量无边世界无量无边的诸佛,都来给释迦牟尼佛做证明,证实这个法门是真的不是假的,证实这个法门就如同《无量寿经》上所说的。而且给我们说明,这个经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我们要求佛菩萨保佑,怎么个求法?家里供个佛像,每天供点供品,他就来保佑你?这样求法就是世间人的叫巴结巴结,行行贿赂:你看我天天供养你,供养你得不错,你应该保佑我了。这个错了,诸佛菩萨不会接受的。真正的供养,你看普贤菩萨在《行愿品》里面教给我们,一切财供养都不如法供养。法供养普贤菩萨给我们说了七条,第一条就是「如法修行供养」,这个重要。我们今天读到净土的经论,从这个地方建立真信、切愿、一心持名,这是信愿行三资粮的供养,供养释迦、供养弥陀、供养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这是真实的供养,十方诸佛哪有不护念的道理!护念这个经,自然就护念受持此经之人;护念这个法门,自然就护念老实念佛之人。所以老实念佛依照经典修行,你就得到十方一切诸佛的护念。家里也不要烧香,也不要供品,诸佛都护念你,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特别我们在外国,家里面佛堂供一张佛像,香都可以不必烧。烧香的时候,香要不是好香也是空气污染。我们今天要重实质不重形式,信愿行三资粮的供养,香代表什么?信香,信就是香。寺院里面烧香是烧给信徒们看的,是希望他们看到香、闻到香能生起信心,是这个意思。我们自己个人家里修行愈少愈好,纵然烧香,烧一支香,一支好香不会妨害身体的这样就好。

 

【宁伤今世错信佛语。不可再自失误他也。】

 

这是大师特别叮咛,我们千万不要错解了佛的意思。自己做错了那没有话好说,再要是引导别人走错路,这个过失就很大了。好,我们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9月8日09:32:5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358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