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人生–无咎的智慧(第6集)周春塘教授主讲

admin 易经与人生评论3阅读模式

美国的早期有一个诗人叫做Geoffrey Robinson,他很幽默,他的父亲,他们是德国的移民,他的父亲的first name叫Geoffrey,他说Geoffrey是什么意思?Geoffrey是寻找上帝。他说我可怜的父亲一生寻找上帝,没找到。很幸运,后来上帝把他找到了。这种寻求的确是一个很辛苦的事情,可能花了一生的力气没有找到。可是就有幸运的人,就有那种聪明智慧,能够把这个愿望圆满的找到了自己。方东美教授给我的启示是:这个工程开始的第一步,是你自己先跳出来,跟那个鱼拉个距离。在你跟人之间,你跟世界之间,你跟那个鱼之间寻找那个关系。你假如是天字第一号的重要人物,那鱼也是,有什么差别?大家用这个方式经常思考,当你骄傲自得的时候,想想为什么那个鱼不去骄傲?牠也值得骄傲。想一想,你慢慢就会开始有点觉悟,知道你不是那样的重要。

 

另外一个美国诗人说的,他睡不着觉,失眠症是现代人最常见的一个现象。他睡不着觉,怎么办?他想了一句话,他说,想一个念头,想想你多不重要,谁在乎你,睡觉去!他说有用,想了想,他睡着了。因为他这种一个人的unimportance,一个人的uselessness,在你自己肯定之下,反而你清醒了,所以不要虚空的、虚假的相信自己是一切。相信自己无能、无用,庄子那个哲学是对的。相信自己无能无用,你说不定有一天有用,就是这样,很妙的。

 

人这个东西,另外一个同学在报告里说道:「这个世界不是加减乘除,不是是非的问题」。这个话说得非常的好,不是是非的问题。假如一个世界的事情能够用YES和NO来决定的话,那我们太幸福了。可是没有那样简单,YES和NO不能答覆你的问题,你一定要在这辗转反侧中间去想世界跟你的关系在哪里,你跟太平洋中间那个鱼有什么关系,慢慢慢慢你会跳出来。所谓这个跳,佛家有佛家的解释,儒家有儒家的解释,再从方教授的哲学观念来看,这是个距离的问题。你如果能把这个距离拉出来,你第一步的开悟就要开始了,至少你踏出了第一步,要懂得距离。

 

大家都知道中国早期的一个美学专家,他写的,他站在河的东岸看河的西岸,他说河的西岸比较美,他就离开了东岸跑到西岸去。到了西岸,发现西岸并不如他想象中那样的美,再回头一看,反而东岸更美。他突然发现,美是一个距离的问题,隔一个距离,你觉得它美;但太近了,反而不清楚,反而模糊掉了。

 

同样一个理由,我们可以解释神秀跟惠能的关系。神秀没有错,我的师父晓云法师对他非常崇拜,他说修行应当从神秀开始,不应当从惠能开始。神秀看的是什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他看得近,他站在自己的面前,看自己一清二楚,原来菩提树、明镜台就在这个地方,所以我要好好宝贵它,我要好好尊重它,天天去抹它,任何的灰尘绝不让它沾在上面。而惠能呢?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他拉长了距离,从一个距离上来看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身体,所以他发现原来菩提本无树,原来明镜也不是台,既然本来什么都没有的话,他才得到「何处惹尘埃」这个结论。这个结论不是随便得到的,是他把自己距离拉开了之后,在这种距离的感觉中间产生了一种新的感觉,产生了一种新的领悟。这种领悟,惠能和神秀的关系大家都认为是顿悟和渐悟的关系,从方东美教授的角度看,又是一个距离的问题。这个距离产生了绝对不同的结果,产生了绝对不同的效应,我们人就在这左右、冷暖中间徘徊,辗转反侧,来揣摩、来思考、来跳出来。

 

所以这个距离的观念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观念,它能够帮助我们重新做人,帮助我们重新思考,帮助我们步步高升,走出来,跳出自己我执的那个圈子。非常有效果,非常有意义。这种话说起来很容易,可是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就感觉到,我最高兴的就是看见同学们一点一滴的在这个观念里面,如何爬,如何跑,如何挣扎、跳出来,能够看见一线的曙光。这里一线的曙光就是你生命的救药,这是你生命转机的一种可能。不见得有用,可是明天你会再出现一个新的曙光,迟早有一天,那个曙光打破了你的黑暗,让你跳出来,得到了光明。这是一种希望的问题,这就是一种我所要讲的这种信仰的问题,你要有坚决的信仰。

 

什么叫做信仰?信仰是一种还没有发现的东西,还没有出现的东西,可是已经在你心中开始展现了。它的出现,要靠你一步步走前去,一步步往前挪动,一步一步,对它绝不放弃,那种精神、那种观念,你会走到那个理想的境界去。不过中文说的「止于至善」,这句话本身就说明那个是到不了的地方,可是你可以愈来愈接近它,愈来愈看见它的真相。

 

中国神话中有一个「夸父追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夸父非常欣赏太阳,太阳如此光明、如此温暖,他说我一定要走到它的故乡里面去,在里面生活。他天天走,天天走,最后愈走愈热,愈热愈口渴,他最后渴死掉了,渴死在一个树林里面。他梦想没有达到,可是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了。这是人人心中的故事,我们都想追,可是追,假如追到了,当然很高兴;可是追不到也没有关系,因为你追的本身,这个过程就是你生命展现意义的一种表现。

 

现在我想就各位报告中间,我说有四点重点,我想提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讲完之后我请这几位同学自己上来,给我们大家谈谈你的想法。

 

第一点是这个宇宙,假如既然是生生不息、变化无穷的,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宇宙世界里面,我们一定要懂得变的道理。而这个变,要接受这个变的事实,在变中求不变,而利用这个变的过程改善自己。不但改善自己,还帮助他人,这是佛教的精神。《易经》里面也提到,不过不清楚。不过很清楚这是一个佛教的观念,自己要快乐,还要求别人的快乐,这才叫做普度众生,慈航普度。这种观念人一定要有,才真正的快乐。自己快乐之后不够的,你的家人、你的亲人、你的小孩、你周围的朋友都要能够得到快乐,这样才能真正满足你追求善的一种热情和意愿。至少不要被变骚扰了、搞乱你的心态和生活。绝对不可以的就是坚持自己的一个主张,一成不变,不但害自己,还害他人,他举出的例子就是屈原和方孝孺这样的人物。这堂课假如能够得到这个观念,我已经心满意足了。还不够,不知足,下面还很多。

 

另外一个同学,他提出一阴一阳就是道的这样一个观念,这就是顺应天命。一个人能够顺应阴阳,正面的接受它、理解它,世界的和谐就是这样产生的;相反的话,一旦阴阳失调了,这个社会就混乱了。社会混乱的根源就是因为阴阳的失调,也是人间灾难的开始。《易经》用谦卦来告诉我们,从谦虚入手是很聪明的一个办法。因为你谦,你把自己降低了身分,不那样的骄傲,不那样的自满,你才能够看见别人。你自己心中充满了自己,你哪有心情、哪有空间去接受别人。所以谦的确是走向幸福、走向世界大同的第一步。这是一种儒家所说的「反求诸己」的一种美德,这也是进入天人合一境界的第一步。

 

如何做到顺天,如何来应人?这是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不是你我可以轻松解决的,这是我们存在心中,有机会就来思考,有本领就来打破,看看能不能闯出去。这是我们的尝试,这是我们的意志,这是一个willingness,我们把这个念头存在心中,我们迟早不愁有一天会得到某种程度上的答案。可是这个问题假如不能解决,人的问题永远不会解决。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2月2日07:54:3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767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