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人生–谦虚的真谛(第2集)周春塘教授主讲

admin 易经与人生评论1阅读模式

什么叫做寂?什么叫做照?《佛学大辞典》里面为这个解释了。我们刚刚所说的实相其实另外一个名字叫做法界,法界还有一个名字就叫做法性,所以法界又名法性,也叫做实相。用理论上来说,就是指真如的理性,就叫做法界。真如的法性也就是这个法性,而所谓的法界是意识所缘的境界。

 

这个是哲学的问题,我们不必再为它太花心。它说的东西其实很简单,就是世界上除了地水火风之外,还有一个东西,是隐隐约约、若显若隐、似存非存的一个东西,你找它找不到,可是你不找它,它就在那个地方。那是什么?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精神,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精神。再平白一点的说,什么叫做精神?就是你的心,你能够体会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你闭上眼睛反而看见它了,你打开眼睛它不见了。这个东西说来是神妙,其实一点也不神妙,谁都有这个经验。你打开眼睛看不见的东西,你一闭上眼睛,历历如在目前,佛教也说这是所谓的天眼。人都有第三只眼睛,你不把两个眼睛关起来,你还不知道你有那第三个眼。这就是人奇妙的地方,也就是佛教还可能传通,我们的教育还可能贯穿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人有那个第三只眼,那叫做智慧眼,那是真正的觉悟的眼,就靠那个东西。我们两个眼睛能看的东西太少了、太有限了,可是那个智慧的眼用法、前途是无量的,它的用处是无微不至的。这种东西,你去找它找不到,可是你不能说它没有;它创造了大千世界,可你不能说它有,就是这个东西。

 

《易经》谈的也是这个东西,它六十四卦谈地水火风,什么东西都来。可是它有个东西,你如何来判断这些事相?你如何来了解这些事相?你如何来体会、选择、运用,造成你更美满的生命?这个东西它说不出来。可是在你自己的心中,第三只眼中,你看得一清二楚。从这个角度看,佛教的法界也好,实相也好,英文的、西方所谓的ontology也好,essence也好,谈的东西都是一个,我们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本质的问题,一个本体的问题。这是哲学里面三个最重要的因素:第一个是知识学,第二个是人生学,第三个就是本体。构成这三个东西,就是一种哲学;构不成的,这个哲学还有问题。佛教是一种思想,是一种哲学,是一种思惟,它完完整整的符合了哲学的一切需求。

 

我在华梵大学教书的时候,我从加拿大请来一个佛学专家professor Bob,他给我们常常演讲,大家都问他佛教。他不是佛教徒,他研究佛学。大家都问他,你是怎么样相信佛学的?他说我并不是佛教徒,所以你不要问我相不相信佛教这个问题。他说:「可是我是一个哲学家。佛教除了是宗教之外,更重要的,它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哲学。它能够用非常理性的、非常科学的方法,把人生的问题如实的交代出来,而且讲得合乎逻辑、合乎分析的方法、合乎哲学的三大元素。」他说:「这个不是哲学还是什么东西?」所以他说:「假如你真的要想了解佛教,你有两个方式进去:第一个从信仰,信仰可以进去;第二个,从理论上可以进去。」像这样的一种对宗教的了解,是一种科学性的了解,是一种知识性的了解,也是一种哲学性的理解。我们从中间收获了很多,得到很大的利益,我们不必问哪里来的,它本身就是一种智慧。我们追求的是真正的智慧,就是所谓真如的本性,真如的实用就在这个地方。真如有它的实在的地方,可以有它运用的地方。我们可以懂得什么叫做真如,我们也会了解什么是真如,可是如何把这个观念放在你的生命中间,把它变成你的一种力量,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指标的方向,这个就靠大家自己的努力了。

 

佛经有许多的地方是教导你如何来得到这样一个效应。同样的情况,《易经》也是站在这种立场,辅导你如何在这千错百综、种种不同的道路中间选择一条最恰当的道路往下走,得到圆满的答案,这是教育的功能。现在我们回到教育,教育就是做这个事情。教育把我们从不完美变成完美,从不够好变成非常好,这是一个过程的问题。

 

我们下面还有没有一张画面?再下面,好,就停在这好了。我们是不是要休息一下?

 

我们下面要谈的是谦卦这个卦,这个卦我先提前讲一句话。大家看最后一句话:「劳谦,君子有终,吉。」这个《易经》的话讲得非常简单。这个「劳谦」,大家看它上面是九三,大家看我那个卦图,一,倒数一、二、三,第三是不是个阳卦?全卦都是阴卦,只有这个九三是阳。所以在精神的操作上面,《易经》认为这个卦最辛苦的是第三卦,第三卦代表这个人用的力量特别强大,他占的地位特别重要,他看见的东西特别多,他负起的责任也特别大。所以他用这样大的力量,用这样锐利的眼光,付出这样大的力气,他所做到的,为谦所做的贡献是非常之大的。

 

所以他说「劳谦」,这样辛苦的谦卦在九三,「君子有终」,一个君子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孔子跟孟子一再都讲人性是本善的,可是孔子跟孟子从来没有放弃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教育。可见人天生虽然好,没有教育是没有用的。李白也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他说得太大胆了。天生我材有用,可是用不用得上谁也不知道,要靠你自己的努力,还要靠教育。当这个劳谦用这样大的力量来完成这个谦卦的意义的时候,他所做的贡献是值得我们心钦佩的,所以《易经》给他下个结论说,这个人是君子有终,他一定有好的结果。换句话说,人做得好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你路怎么走,结果是怎么样,没有必然发生的现象。人是靠自己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求进步,不断的在经验中间求改善,在实际中间做观察,来改善自己可能改善的地方。因为人不是天生完美的,西方人从来不认为人是一个完美的东西,他从头到尾、从生到死,唯一的目标就是希望自己完美,这是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的一个观念。所以我们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观念,一个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所以你一生中间一切的努力、一切的善心,都是集中在如何把自己变得更好,如何把自己变得更有用处、更有意义。这样一个努力、这样一个目标,几乎是人人共同的目标。

 

我们在上个星期提到朱熹对佛教有所批评,其实当时的佛教…好,我们这个留到下个钟头来讲,我们现在休息几分钟。

 

好,刚刚我们提到佛教的哲学问题,也就是《易经》的哲学问题,这三个原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够构成佛教、能够构成《易经》是一种哲学的基本条件,它必须要有知识论、必须要有人生论、必须要有本体论。刚刚我们提到的实相、法界,这个比较偏重于物质方面的一种世界,就是地、水、火、风都在这个中间包含殆尽了。可是那个法性,虽然也就是法界的另外一个名称,可它代表稍微不同一点的意思。它的所谓法性,在丁福保的《佛学大辞典》里面解释,是「意识所缘之境」,叫做法界。什么是意识所缘的境?就是你心理的状态,这是一个不可捉摸的一个东西,是你随时会来、随时会走、随时会发生、随时会不见的一个东西。这个就是比较玄的、比较空虚的一种东西,可是它代表的常常是我们最重要的生命中的一种精神。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2月1日16:53:0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767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