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直讲 第二回 悟道法师2017年10月17日 启讲于福州●阿弥陀佛大饭店

admin 悟道法师评论3阅读模式

第5集

play-sharp-fill

文字版点加号

展开收缩

太上感应篇直讲(第二回)  悟道法师主讲  (第五集)  2017/10/18  中国福州阿弥陀佛大饭店  档名:WD19-027-0005

《太上感应篇直讲》。诸位同学及网路前的同学,大家上午好,阿弥陀佛!请放掌。

请大家翻开《感应篇直讲》第三十二页,从第三行,「善报章第五」这行看起。请看经文: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

到这里是一段。这一段有六句,第一句是『所谓善人』。什么叫「善人」?上面讲的这章「积善章」,依照这章的标准去做到就是善人。所以积善章,依照这样来学习、来落实,这样做就是善人。这个善人,当然也是有很多不同的层次,层级不一样。我们人间的,修五戒十善,善人;这个修圆满了,就是人间的大善人。如果讲到究竟,以佛法标准来讲,至善就是成佛,是至善。我们现前能依照《感应篇》来修学、来做到,就是这句讲的「所谓善人」,依照积善章这样去修学就是善人。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善人,人对他都尊敬,大家都尊敬他,只要是人,没有不尊敬善人的。恶人看到善人他也会尊敬,这个是必然的,这也是人之常情。这是讲人的尊敬。「天道」,上天也会保佑他,天人也会对他尊敬,这个在《十善业道经》讲,修十善,天人也会护佑他,在佛法里面讲护法神。修善,有善神来护佑;造恶业,那就感应凶神恶煞。

下面这句讲「福禄随之」,福报、禄位不求自来。只要努力修善,福报它是自然的,也不必要刻意去求福报,自自然然福报它就随之而来了。这个福,我们一般讲五福,五福临门,有财富、有地位、多子多孙、寿命长,最后一福寿终好,好死,死的时候好走,好死将来就好生,这就是中国讲的五福,五福临门。一个善人,天神护佑他,福禄跟随着他,众邪就远离他,「邪神凶星敬畏他,不敢相犯」。实在讲,这些邪神看到善人他也尊敬,也不敢去侵犯他,所以就远离了。「神灵卫之」,「众神之灵处处保护他」。这个神灵那就很多,在《华严经》讲的,那就讲太多神了,到处都有神。到处都有神,也就是善人他走到哪里,他都平安吉祥,都有神灵来保卫他、来护卫他,所以他走到哪里都是平安吉祥。在《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如果有人因公因私要到远地方去,或者坐船,或者走路,经过山林险道,现在加上坐飞机,先念地藏菩萨圣号一万声,所过之地,土地、鬼神都来卫护他,都来保护他。所以跟这里这句讲的是一样的,到处都有神灵,也就是善人走到哪里,神灵都会卫护到哪里。这是讲现前在人道他所得到的这种善报,好的果报。下面两句讲:

【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所作必成』,就是世间无不成之事。做任何事必定能够成功,因为做的都是跟善相应,所以「所作必成」。所作必成必定属于善业。不但我们在人间做什么事都能做得成功,譬如说你要做一个事业能做成功,你要做什么事情,只要是有益于社会大众的这些好事,都必定能成功。这讲所作必成。『神仙可冀』,不但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还可以达到成神成仙的愿望。这个神仙也是有很多人向往的,在佛的《遗教经》里面也讲,「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这佛的《遗教经》讲了这段经文。这段经文跟这个地方讲的有相应,就是我们有心去做任何事情,必定能够成功,神仙都可以求得到。《遗教经》这四句经文也是告诉我们,我们好像有很多事都做不成,为什么?我们放纵我们这个心,这个心不专,这个心没有恒心,做一件事情没有耐心,没有长远心,做个几天就不想干了,没有长远心。

我们净老和尚也常常给我们开示,「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门深入就是专,长时薰修就要长远心,要有耐心,要有恒心。在《论语》里面也讲,没有恒心的人,不可以请他卜卦,他卜卦就不灵了。所以贵在有恒。我们为什么没有恒心?这个心放纵、散乱,一下想要做这个,一下想要做那个,做到最后,没有一样做得成。所以在李炳南老居士《论语讲记》讲,就是你做一桩事情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再怎么颠沛流离,你就是一直做下去。他就举个例子,他说你就做一桩事情,就是扫街道,从现在扫,扫到死,那你也成就这桩事情,做了这桩事情。所以做任何事要有始有终,贯彻始终。不能贯彻就是心散乱,妄念太多,见异思迁,一下想做这个,一下想做那个,一生一事无成。所以就不如那个扫街的,一辈子就扫街道,那也是他的成就,扫到死,那一条就是他的功德。不过他只有那一条。我们可以做很多条,做长久,才会有效果。

怎么样才能够专一?「制之一处,无事不办」,这《遗教经》佛给我们开示的。很多经典佛都给我们讲,「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个妄心不要让它乱跑,把它控制在一个地方,没有什么事情办不成的,求作神仙、求作佛都能做到。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有个公案,他这个公案题目叫「想见昆仑」。想就是我们思想的想,想见、看见,想看见昆仑,昆仑是指什么?昆仑仙人。大家有听过昆仑山吗?有没有听说过?昆仑山好像是在新疆,我记得去旅游过,我去过新疆。以前是看小说的时候看到的,昆仑山。有一个人他就很想见到昆仑仙人,他每天都面朝向昆仑山的方向一直想,一心想见到昆仑仙人。有一天真的被他想来了,昆仑仙人真的就来了,他就见到了,他真的见到仙了。

莲池大师用这个公案就给我们讲,那个人只是想见到仙人,他可以跟他去学仙,可以做神仙。但是神仙还没有出六道,他说那个人如果想见阿弥陀佛,那他就去作佛了。这个公案莲池大师也是给我们开示,对我们净宗的学人开示,想见阿弥陀佛的心就要像想见昆仑仙人那个人的心一样,就是《观经》讲的观想。你最长三年,佛就现前了。现在我们想了好几十年,也没有看到一个影子,就是我们心放纵,没有制心一处,没有专一,没有耐心,所以不能成就。所以成就的要诀就是《遗教经》讲的,「纵此心者,丧人善事」,纵就是你放纵你这个心,那你什么善事都做不成;「制之一处,无事不办」,你要做一件善事,也要有耐心,也要专心、专一去做,一桩做好了再做一桩。你不能这桩还没有做好,做了一下子烦了,不想干了,那就做不成。

《遗教经》又讲,「汝等比丘,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这段经文佛又告诉比丘,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如果你能够勤、用功,精就是专精,进就是有进无退,那没有难事。难在哪里?难在不勤奋、不精进,那这就难了。如果勤精进,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有没有那个心?因此《感应篇》这段经文跟佛讲的意思都相同,你想做神仙可以,它条件就是要专一,要有长远心。《遗教经》讲这个,都是比喻,就是小水长流,小水一滴一滴一滴,滴久了,那个石头都能穿过去,时间久了。如果修行的人他的心数数懈废,数数就是常常懈怠荒废,修一修又放弃,等一下想到,又修一修。好像钻木取火,钻木取火还没有热你就停下来,这样要得到火,那就很难了。一定要钻到它热了,它才有火出来;你不能钻了一半,然后就放下,它一下就凉掉,等一下又重来。所以要不间断的去钻火,火才能出来。佛用这些比喻,就是比喻我们修行跟做这些事情是一样的道理。下面讲:

【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

这是求『天仙』。《直讲》给我们注解「天仙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这个「天仙」就相当于天人了,形跟神俱妙,他练这个身体(形体)跟精神都升华、提升了。妙,他就会发神通了,神通他就能变化,他能够长生不老。这在《楞严经》讲了十种仙,《楞严经》讲十种仙,这里讲得比较简单,就天仙、地仙。其实这个仙道它种类、层次也很多,这里讲一个天、一个地,就涵盖《楞严经》讲的这十种仙。天仙他能够飞升,白天能够飞到天上去,天仙。地仙也有神通。我们看到信道教的人往生,那些挽联都会写个驾鹤西归。大家看到江老师画的「地狱变相图」,有修仙的修成功了,他就骑着一只鹤就飞走了,他这个身体已经升华了。所以有些修天仙的人修成功了,他肉身它都起了变化。

有一年我到安徽黄山去,听那个导游讲,说黄帝以前就在黄山那边升天了,就在那边,黄山那个山顶升天了,成仙了。他也能够飞行,能够变化。在黄念祖老居士讲,解放以来,修密法的有六个人修成就。修密法听说修成就的人,他能够把这个身体化成一道虹光身,一道光,这个身体就不见了。这就很方便了,如果修到这样就不麻烦别人了,不要到火化炉去烧了半天,一道光就不见了;也不用找地方去放,多省事。所以我想,能修到这样,真的是太好了。有些上师修成就,他留一根头发做纪念,身体一化就没有。这个境界大概都是证阿罗汉果,小乘阿罗汉,六种神通现前。所以证果的阿罗汉他就没有生死。

其实他这个身体,佛出现在世间,也示现跟世间人一样,有生老病死,跟凡人是一样的。佛的弟子也都示现涅槃,这是随顺我们世间。如果依照他们的境界,他这个身体要留在这个世间留多久就留多久,他不会让它起变化。但是我们凡夫看到,我们就不敢学佛,看到佛你有办法,我们不行,信心就没有了。所以佛一定示现跟我们一样,跟我们一样,我们才有信心,他跟我们一样,他能够修成就,当然我们也可以。如果示现一个跟我们不一样的,你跟我们不一样,那你能成就,我们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我们要明白。你看《无量寿经》不是讲吗?「于此中下而现灭度」。示现这个灭度是为谁示现?为那中下根器的人。我们一般凡夫示现有生有灭,但是对上根的人,他就不生不灭。但是中下根器的人多,上上根的人少,所以佛出现在世间,我们看到示现跟我们一样,于此中下而现灭度。所以《无量寿经》也讲得很清楚,他能够让这个身心无增无减,能够年年十八,的确佛自在,能做得到,这个阿罗汉他都能做到。修道的人修到天仙,层次就很高了,修天仙条件要『立一千三百善』,你要做一千三百件善事,才能够去修天仙,修天仙才能成就。

【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地仙』,《直讲》讲,「不饥不渴、寒暑不侵」。「地仙」层次比较低,但是他不用吃人间烟火,不饥,他不需要吃这些五谷杂粮,也不会口渴,也不渴,不用喝水没关系。而且寒暑不侵,寒暑不侵就是再冷的天气他还是一件衣服,再热也是一件衣服,不怕热,不怕冷。地仙也有很多种类,有一种是练辟谷法的,辟谷法就是不吃五谷杂粮的。他吃什么?炼丹,道家炼丹,炼那个仙丹,你吃一颗也就不饿了,也不会口渴了。而且不怕冷、不怕热,地仙就很自在,比我们自在了。现在,像我比较怕冷,传师比较怕热,所以我们在一间,同样一个环境,各人感受不一样,他流汗,我要去包围巾,就很不自在。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不怕冷不怕热,那多好!有空调也好,没空调也好,反正对他都没影响,所以这个就比我们一般人要自在了。

这个是不是讲神话故事?很多人认为这是神话故事,因为我们没有去了解他成仙的理论方法,所以看到这些就认为是神话故事。他为什么认为是神话故事?因为他不了解,他不知道那是怎么一回事情,为什么会成仙?为什么会成佛?它的理论是什么?它的方法又是什么?这些不了解,他不知道。听说,好像对我们来讲遥不可及,所以很多人他就不信,不相信了,他不相信,认为这是神话故事。这个地方讲的是不是神话?绝对不是神话,道家讲的,佛经典上讲的,佛不打妄语,他怎么编个故事去骗人?为什么说不打妄语?因为他有理论、有方法。如果没有理论、方法让你去证实,那就是虚妄的,那不是真的。有理论、方法,你透过这个理论、方法去学习,你就能证实这桩事情,这就不是迷信,这就叫科学。科学不就这样吗?有理论方法,你没有去证实,那你不能否定,你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持保留态度。等到哪天你去了解,你也去这么修,你才能证实他有没有。所以这个才是做学问的态度。

地仙我是没看过,但是我在还没有出家的时候,大概我二十几岁,早期景美华藏图书馆,我们在家的时候跟老和尚学讲经,有几个同参道友,有一个女众,也是大专佛学讲座的同学,她叫李芬芬。有一天就找我到苗栗苑里火车站旁边有个寺院叫大兴善寺,有一个无名比丘尼专门持大悲咒,劝人念佛、持大悲咒,听说她那边的大悲水很灵的,治什么病都很灵的。那个时候,我从小就病到老,那个时候也都是病,听她说能治病,我就赶快跟她坐火车去了。那个时候还是普通车,去大概来回就要一天。去到那边买了个水桶,装一些水回来喝。无名比丘尼看起来大概六十几岁,穿的那个衣服都是补丁的,都是穿短褂、打赤脚。然后看到她,她也不讲话。我们给她讲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师父是谁。凡是有人去跟她讲,她就会比个手势说,你师父是这指的(大姆指),她是这指的(小姆指),她是最小的,她就比这样。她都不吃人间烟火的,她只喝那个水。我们去,我们是凡夫俗子,我们去,那时候我还是在家,我们去,她有那个佛祖面,她是有煮一锅面,台湾本地的有加一点碱那种面,煮一大锅,然后去那边的人一个人就舀一碗来吃,加一点芹菜。那个佛祖面我也去吃了,吃的感觉好像真的是有佛祖的味道。虽然就是很简单的,就是一锅面,吃得好像有佛祖加持,吃了感觉也满舒服的。

后来这个无名比丘尼往生了,烧了很多舍利,我出家那年往生的。现在她那个房子人家要回去了,那个寺院也就被拆了,后来她的徒弟现在有两个地方,两个道场,一个在三义,一个在铜锣。现在还有,两个道场还有两缸水,那两缸水还继续要给人家结缘。我是看到她没吃东西的,跟她接触了解,她喝那个水。当时我也不是很了解,后来我看到《观世音菩萨感应录》,在清朝时候,有一个女子念大悲咒,她念到感应了,喝了那个水,她就肚子也不饿、口也不渴,她可以不吃不喝的。我看到那个公案再想想,我去请大悲水那个无名比丘尼,就跟清朝那个女子一样的,得到这样的一个感应。

现在听到我讲好像讲故事,但是这个故事你可以去实验的,你也可以实验。如果你有耐心、恒心,你念一念,哪一天你不用吃、不用喝了,再来跟我说谢谢,悟道法师你讲的是真的。所以这个不是给你讲一讲,你不能去证实的,那就是虚妄的。佛给我们讲的这些,有理论、方法,那你照这个理论、方法去修学,就能证实经典上讲的这个效果。这不科学吗?这有迷信吗?一点迷信都没有。如果你不照这个理论、方法去修,你就去否定它,那个太武断了,那这个就失去科学精神,就没有科学精神。修天仙也好,修地仙也好,总是要有累积这个善,做善事,做好事。做好事,我们现在是凡夫,实在讲我们恶业比较重,善业比较少,这是肯定的。大家不要以为,我都做很多好事,这是你自己认为的,你自己干了很多恶事,你自己都不知道。

我们三时系念常常做,忏悔偈每次做三时系念都要念几遍,念一念有没有感觉自己有恶业?好像没有,好像都是别人造恶业,只有我一个人没有造恶业。我们感觉大概都是这样。实际上,如果我们反省反省就不难发现,原来我们这个恶业这么严重,不是只有恶业,而且是很严重的恶业。什么恶业严重?「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贪瞋痴我们严重不严重?相当严重。「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我们也是常常忏悔,恶业忏了没有?贪瞋痴还有没有?我发现我自己还很严重,你们我不知道,但是我是很严重,忏了半天还是满严重的。恶业还这么重,那是不是等到这个恶业都忏除了再来修善业?我看这个也是遥遥无期,哪一天你那个恶业才能忏除干净?所以我们现在修这个善,恶业如果你还没办法改过来,那也要发愿多修善事、多做善业,尽量去修,来抵消恶业。善事做得多一点,把那个恶业降低,到最后才能纯善无恶。所以我们这个心要往善的方面去修,代替那个恶的。如果你不去修善,很自然那个恶业都一直起来。所以要勉励为善,勉强去修善,修到一段时间,恶业也就会慢慢减少。不能等到说我贪瞋痴都断干净再来做好事,那要等到哪一年?可能恶业还没有断尽,寿命就到了,一桩善事也没做,这样就错了。所以我们有很多恶业还断不掉,也要努力去做好事。

我们这个三业,意业最难控制,意业是主流的,最难控制。我们很想控制它,但是现在功夫不得力,使不上力。使不上力,我们也是要勉为其难去修,先从身口来修。身口比较容易,从身口来修,慢慢去影响这个意。所以我们来参加共修诵经念佛,这个都可以记一个善。这个我们可以,如果大家要修这个,你要求天仙,要一千三百善,或者地仙三百善,我们可以依照莲池大师的《自知录》来记,《自知录》。《自知录》它有记功过的,我们依莲池大师的来记,这个也是可以。我们总是要去修才会有心得,如果我们没有照这样去做就不会有心得。修了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才会有心得。

此地讲的这是讲修善的一个数字,当然你要修得更多那就更好,它是一个标准。你要修更多,像了凡他是发愿做三千件善事。第一次遇到云谷禅师,发愿做三千件善事,做了十几年,三千件才完成。前面做得很困难,因为恶还是很多,这个要加减乘除的。你今天做了十件好事,但是同时也造了九件的恶事,那要扣掉,十减九剩下一件。如果今天做了九件好事,但是干了十件恶事,那还要倒贴。所以他这样累积、这样修,刚开始恶多善少,慢慢就恶少善多,这样累积起来的。这样修了十几年,三千件才完成。不过他还没有做到三千件的时候,他的命运就改了,虽然还没有达到他那个数字,但是他命运就改了。命运改了,原来考试是第三名,忽然考成第一名了,就已经改变了。

第二次发愿做三千件善事,三年完成,第二次做就比第一次容易,熟悉了,驾轻就熟。第三次发愿做一万件善事,当宝坻县长,一个政策做对了,一万件圆满了。俗话讲「公门里面好修行」,当官的他有做大善的机会,也有造大恶的机会,就看他做的政策对不对。一个政策错误,遗害万民,那就大恶;一个政策正确,利益万民,那就累积大善。所以俗话讲公门里面好修行,但是它是成正比例的,你要造大善,机会都在你手上,反过来,你要造大恶,那机会也在你手上。看你怎么做,你做得对不对,做对了就是善,累积大善;做错了,造了大恶,下地狱。

因此我们一般人机会没那么多,累积善就比较慢。不过现在如果会利用这些科技,我们要累积一些善,人人都能做到。现在手机很方便,日行一善,善人、善言、善语,这个你来累积也是很方便的,大家都能做,只要你有这个心。现在是没有人不能修善的,关键他会不会修,他懂不懂得去修?懂了之后,他要不要去修?关键在这上面。如果他懂了,真正发愿去修,没有一个人不能修的。而且你的影响愈大愈广,你的善功就愈多。所以现在人要造恶也很容易,要修善也容易,关键还是在自己懂不懂得修善。我们现在有很多同修要求这个、求那个,实在讲,要求什么就学了凡居士!譬如说我们求身体健康,你就发愿做三千件善事,照功过格来记,这样就能求得到。或者求事业顺利,或者求家庭平安、儿女听话,那个都要修善事。这章主要是讲善的果报,善有善报,就是你修善有什么好处。现在人不是讲现实吗?现实就是对我有什么利益、有什么好处,这个就是好处。

下面就要讲「诸恶章」,恶很多,恶讲了一百七十条。「积善章」这个文不多,不长。在《百法明门论》,唯识学里面,佛法唯识,万法唯识,「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把这个宇宙精神物质、非精神非物质归纳一百条,叫做百法。百法当中讲心法,我们这个心,烦恼心所有二十六个,贪瞋痴慢疑恶见六个根本烦恼,大随烦恼,中随烦恼、小随烦恼二十个,烦恼心所讲二十六个。善心所讲十一个,十一个是善心所。善心所跟恶心所,烦恼心所就是恶心所,你看两个烦恼多了一倍多,数量比较多,而且比较重;善心所数量少,力量比较弱。善的力量少,比较弱;恶的心所数字多,力量强。所以我们人学坏很快,学好很难。学好比较难,为什么?因为烦恼心所多,而且力量强大;善心所少,力量比较弱。因此我们造恶业容易,修善业比较难,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看《感应篇》,它列出来也是一样。你看前面这个「积善章」,好像文不长,但是那些都是善事。后面「诸恶章」一百七十条,怎么那么多?因为烦恼心所多,所以它恶业就多了。诸恶章就是我们三时系念念忏悔偈讲的,「往昔所造诸恶业」,这些列出来的统统是诸恶业。所以我们现在读了《感应篇.诸恶章》,我们再念三时系念就有一些概念什么叫诸恶,这些列出来的统统是属于恶业。如果没有读这个,我们念忏悔文「往昔所造诸恶业」,不晓得哪些是恶业,也没概念。读了这个,再念忏悔偈就有个概念了。

我们看「诸恶章第六」:

【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以恶为能。】

这个是这一章第一段。这个一开头说,『苟或非义而动』,这个第一句就是讲我们起心动念。我们起心动念对不正当的事动了不好的念头,动了恶念,这个「茍」是苟且,或者我们这个心遇到「非义」的事情就动了。非义就是不合乎道义的事,我们起心动念要去造作,起心动念接着就是指挥身口去造作这个业,造这个恶业。所以关键要断恶修善,还是在起心动念那个地方去观察,时时刻刻提起观照,一个不善的念头起来,赶快给它调整过来。念头端正了,就不会去造下面这些恶业了。下面这个恶业那么多,都是从最初那个错误的念头所发展出来的。这个也是从意里面下手,身口意三业,意是主导的。你意念错了,起了恶念,才会造以下那些恶行出来。身口意三业,「从身语意之所生」,就造这些恶业出来了,就从一个错误的念头产生的。

所以古人修行就是修的心,就观察我们这个心。这个心我们如果一下子没有提起观察,很自然又随我们无始劫这些烦恼习气,不知不觉又跟着它跑了。所以修行是时时刻刻要提起,提起观察,观照。观照是功夫比较深,刚开始是观察。观察我们现在心动的是什么念头,这个念头对不对,先从这里下手。如果动了一念自私自利这个心,那就错了,只想自己,不管别人,这个就错了,要赶快转过来,要为大家着想,不要只有想到自己,这个念头就调整过来。我们念佛人就是用一句佛号,我们现在念佛号都还停留在口念,心念我们还没有用上。所以雪庐老人在佛七讲开示,给台中莲社莲友讲,念佛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口念耳听,第二个心念心听,第三个神念神听。口念耳听是最浅的功夫,就是口中念得清楚,耳朵听得清楚,心里也念得清楚,这叫口念耳听。心里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朵听得清楚,一有妄念起来,赶快提起佛号给它转变过来,不要让这个妄念继续发展下去。

我们现在能修的,就是口念耳听这个功夫。也不能小看这个功夫,这个功夫我们如果念得得力了,就能达到功夫成片,伏烦恼。我们能够把烦恼伏住,我们就能有把握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我们现在念到伏烦恼了,你现在跟阿弥陀佛就感应了,你起码在梦中能见佛、见极乐世界,有把握往生西方了。如果没有念到伏惑伏烦恼,实在讲,临终就颠倒。我们看到很多念佛人,平常念得那么用功,临命终怎么还是颠倒?甚至听到佛号就讨厌?特别人一生病就生烦恼,听不下去,就业障现前。很多人看到这种情况,对念佛他就失去信心,这个情况我们必定要了解,就是我们念佛没有伏惑。净宗是不用断烦恼可以横超三界,但是它的条件要伏烦恼,能够把这个烦恼控制住,我们就能够带业往生,到极乐世界再去断烦恼。

修其他法门,你要超越三界六道就要在这个世界,最低限度要断见思烦恼,断得干干净净才能超越,有一丝毫没断干净,六道就出不去,这个难度就高了。净宗这个难度就低了,比起其他法门就容易了。但是容易,也不是我们想像那么容易,好像考试,阿弥陀佛那边分数要百分之二十他就录取,其他的诸佛世界起码要百分之六十才录取,我们总不能考个零蛋,考个零蛋那没办法的,起码要修个二十分;连二十分都没有,不及格。所以我们念《弥陀经》,念到「一心不乱」,浅的一心不乱就是功夫成片,就是伏惑;深的一心不乱叫事一心,就是断惑了,断见惑、断思惑、断尘沙惑;最高的一心不乱,理一心,破无明、证法身。所以心念心听就是《念佛圆通章》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个神念神听,那是实相念佛,理念,那我们就更不懂了。所以我们现在能够口念耳听,从这里下手。

所以我们动个念头,我们修净宗的人,不管动善念、恶念,都转成佛念,这样就对了。能够念到把这个惑控制住,我们就跟佛感应。我们现在念佛还不能控制我们的烦恼,临终就颠倒,那不是佛不灵,我们没有搞清楚。所以过去有个同修给我问一个问题,他说他一个奶奶九十几岁了,吃素五十年,佛念了五十年,九十几岁得了老人痴呆症。老人痴呆症就颠倒了,吃素五十年,佛念了五十年,还得到这种果报,为什么?就是我们一面念佛,一面起贪瞋痴,老人痴呆属于痴。她吃素五十年,以十善业来对照,第一条不杀生她做到了,所以她长寿,活到九十几岁,长寿。不杀生的果报她有了,得到长寿。但是她贪瞋邪见,就是愚痴,愚痴就是没有智慧,是非善恶她搞不清楚,把对的当作错的,错的当作对的,这些都是不读圣贤书之过,不听圣贤人的话,听不进去,就愚痴,她就没智慧。所以老人痴呆症属于愚痴的果报,就是颠倒。

所以我们人临终颠倒,不是说到临命终的时候突然她颠倒,不是的,你仔细去观察,我们平常就颠倒,我们现在就颠倒。现在颠倒我们好像感觉不出来,到临命终发现很明显。是不是临命终才颠倒?实在讲,平常就颠倒。你怎么观察?你观察现在这些同修他心里的想法,他的思想,他口中他说的话,他所做的,跟经典相不相应,他有没有依照经典这样做,还是依他自己的烦恼,依他自己的见解。如果不依照经,依他自己的看法、想法,那肯定是颠倒错误的。现在先不要去管别人颠倒不颠倒,现在最重要,我们闻到佛法了,第一个要先观察自己有没有颠倒,这个比较重要。自己不颠倒了,你才能去帮助别人不颠倒;自己都颠三倒四的,那你怎么去帮助别人不颠倒。这个非常重要!

所以大家念佛也要明理,不是说念念念,我在念佛了,关键你会念吗?禅宗以前问这些学人,去参禅的人,「你会么?」会么,你会吗?你到底会不会?你做什么学问,学什么东西,都要学到会。你在学,但是还没有学会。好像你学开车,你在学,但是你还没有学会,要学到会才行。念佛也是一样,我们现在都在念佛,在学念佛了,那会念佛吗?如果这样问,大家都说会。会念佛的举手?这样还算满老实的,大家都是不会念。那是真的,跟大家讲真话。如果讲假话恭维恭维,大家会念,很好,将来一定往生,这是安慰的话。当然将来会往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现在你是讲今生还是当生?如果当生,将来总有一天你会去西方,但是不知道哪一天。当生就是将来,来生,来生后世,或者无量劫之后,阿弥陀佛总有一天等到你,那是没错了。你现在有跟佛结这个缘,将来一定会往生。已生都已经往生那不用讲,现在是讲今生,或者是当生,你这生要去吗?还是来生再去,还是后生,还是再过个无量劫再去?那个都叫当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我们现在讲,我这生就想去了。那就是今生,那不是当生,听清楚!

三时系念我们做那么多,《弥陀经》念那么多,对这句有没有搞懂?大概念一念就过去了,囫囵吞枣,念一念,枣子吞下去,什么味道也不知道。身口意三业,意恶,你外面做得很好,但是那个意不清净,就不相应。跟佛相应是那个意,心在相应的,那个心,心净则佛土净。你外表形式做得再好,心里充满著贪瞋痴,那不行的,那个不相应的。所以我刚出家,跟日常法师,因为我们老和尚叫我跟日常法师学戒律,那个时候果清律师也去跟日常法师参访学戒。有一天日常法师就带我们去台中看李炳南老居士,那时候我才出家十几天,简丰文居士开车载我们三个出家众去台中看李老师。那时候李老师九十五岁,他九十七岁往生的,我只有看过他一次,就那一次。去他住的地方,正气街,房子小小的。去到那边,李老师对出家众很恭敬,九十五岁,那时候日常法师五十几岁,五十出头,看到出家众他就顶礼。九十五岁,看到出家众他就顶礼,供养红包一千块台币,供养红包。出家众来他都一定供养、一定顶礼,然后就请坐。坐下来之后,李老师就给日常法师讲:弟子某某什么都不会,只会念佛。那个时候我听了,怎么你才会念佛,这佛我都会念了,怎么这么讲?后来我就听日常法师怎么回答了,日常法师讲:末学某某,到现在还不会念佛。我听得眼睛就睁大了,还不会念佛?后来李老师讲:你这个话说得好!我才知道高人过招是怎么样,那时候我看不懂。所以我现在才体会到什么叫做念佛,原来我们都不会念,还以为自己会念,念到临命终都颠倒了,还叫会念吗?都搞错了,没有搞清楚!

现在时间到了,先讲到这里。关键要会念佛,《感应篇》帮助我们会念佛。你学会了,帮助我们伏烦恼,断恶修善就是帮助我们伏烦恼,念佛功夫才会得力。如果这生想去西方,那这个我们要认真来学习。好,我们下课休息。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0月25日08:25:4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591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