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直讲 第二回 悟道法师2017年10月17日 启讲于福州●阿弥陀佛大饭店

admin 悟道法师评论3阅读模式

太上感应篇直讲 第二回 ◎ 2017.10.17 启讲于 中国福州・ 阿弥陀佛大饭店 / 编号: WD19-027 / 共 10 次讲演

第1集

play-sharp-fill

文字版点加号

展开收缩

太上感应篇直讲(第二回)  悟道法师主讲  (第一集)  2017/10/17  中国福州阿弥陀佛大饭店  档名:WD19-027-0001

《太上感应篇直讲》。诸位同学及网路前的同学,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请放掌。

今天是我们台北社团法人中华华藏净宗学会职工义工研习营。我们前面第一梯次已经圆满,这次也跟上一梯次一样,我们研习的内容是《太上感应篇直讲》。《太上感应篇》是道家修仙的基础,内容就是教我们认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认识之后要勉励去断恶修善。这也是我们四方法人中华华藏净宗学会永久名誉理事长上净下空老和尚,是我们净宗的导师,他最近这些年,这十几年来,在海内外极力的提倡、推崇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的教育。这个教育必须要从根扎起,所谓扎根教育,就是指导我们净宗四众弟子以及全球的人类,大家必定要发心共同来学习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太上感应篇》、佛家的《十善业道经》。这三本经典《弟子规》讲的是伦理道德的教育,伦理就是教我们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五伦十义,夫妇、父子、兄弟、朋友、君臣,每个人都要认识自己的身分地位,彼此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应该尽什么样的义务跟责任,这是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像四书讲的,伦理里面讲的,认识是非、善恶、真妄、邪正、利害、得失,这是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最高就是成佛。道不容易懂,讲德;德再不懂,讲仁;仁再不懂,讲义;最后讲礼,道德仁义礼,礼貌的礼。如果礼没有了,天下大乱。我们现前处在这个世界是个乱世,不但是乱世,是乱到非常严重的时代。伦理道德《弟子规》它是根本,它相关的典籍也很多,这个是根。《太上感应篇》讲因果报应,也是教我们认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讲因果,讲鬼神。《十善业道经》讲因果,涵盖伦理道德,还包括现在世间讲的哲学、科学,统统涵盖在里面。这三本书,这个书实在讲也是经,经就是真理,真理它不会受到时间空间而有所改变,真理就是真的,它不会变。所以佛讲的经,世间圣贤讲的经,都有贯摄常法四个意思,贯是贯穿,摄是摄受,常是永恒不变,法是轨则。你不依照这个规则,那就天下大乱,就多灾多难。我们人总是希望避免灾祸,得到平安吉祥,没有学圣贤的经教是求不到的,这个我们必须要明了。

这三本书,印光祖师特别提倡,在世的时候,他是提倡《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安士全书》,这三本书印祖一生印得最多,比大乘经典印得多出很多很多倍,可能多出十几倍,几十倍都有。大乘经典印的数量不是很多,但是这三本书印的数量很可观。过去我们净老和尚在讲席当中早年也常讲,他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讲经,讲《楞严经》,到香港中华佛教图书馆,畅怀法师当馆长,现在还是他老人家在当。在图书馆书柜里面看到一本《了凡四训》,把它拿出来看,后面那个版权页已经印了几十版,一版最少都一万册以上。在民国初年,印刷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估计当时这个书也印了几百万册,《了凡四训》、《感应篇》跟《安士全书》,印祖一生印了几百万册,在当时可以说数量相当可观。印祖为什么这三本书印这么多?在《文钞》我们可以看到,印祖讲,现在这个世界乱到这个样子,如果再不提倡因果教育,他说这个世界纵然所有的佛菩萨、神仙统统降临,也救不了这个世界。人心执迷不悟,埋头造恶业,自己也不知道,恶业造多了,恶贯满盈,灾难就现前了,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我们上一梯次开讲前,也把《直讲》,它有三篇的序,第一篇是印光祖师的序文,第二篇是李炳南老居士的序文。前面两篇比较文言,道理也非常深,因为我们讲这个《直讲》注解很白话,也很简短,所以采取第三篇唐湘清老居士的序论,「重印本书的宗旨」。大家翻到第十二页,我们看序论,他这篇都是用白话写的。

「印光大师说:太上感应篇,摄取惠吉逆凶,福善祸淫之至理,发为掀天动地触目惊心之议论,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为善者得何善报?为恶者得何恶报?洞悉根源,明若观火。且愚人之不肯为善,而任意作恶者,盖以自私自利之心使之然也。今之自私自利者,反为失大利益,得大祸殃,敢不勉为良善,以期祸灭福集乎!由是言之,此书之益人也深矣。」这是第一大段。大家发心来这里共同学习,也是大家的善根福德因缘,我们人生最难得的,是学习圣教,如果不学习,一生就空过了。我们看到这篇序论,我们在座及网路前的同学都应该感到庆幸,印光大师在前面序文给我们讲,说《太上感应篇》,「摄取惠吉逆凶,福善祸淫之至理」。《太上感应篇》给我们讲的什么是吉、什么是凶,惠吉逆凶;福善祸淫之至理,至就是真理,事实真相就是这样。现在人看到有关讲到鬼神报应的事情都不相信,认为这是过去封建迷信帝王用这个来控制人民的思想去编出来的,没有这回事情。这个是很大的误会,误解,错误了。现在科学发达,大家认为讲到鬼神都是迷信,不符合科学的精神。但是事实上告诉我们,鬼神有没有?我们如果常常看到附体的,你就明白有没有了。现在的人动不动就讲科学,有几个人他是科学家呢?科学家也不过少数几个人。科学的原理是什么?理论、方法、实验,最后是证实。我们看到一些附体的,亲眼目睹,亲自见到的,那不科学吗?你说你看不到的不相信,那你看到了你还不相信,那很不科学。所以现在的人人云亦云,人家讲跟着讲,实际他也不懂什么叫科学。

鬼神之说,就是《感应篇》讲的,印祖给我们讲,这部书讲善恶报应,我们看明白之后,真的是掀天动地、触目惊心。我们现在看了有没有掀天动地、触目惊心?大家读了《感应篇》有没有感觉?没感觉。有感觉的举手?难得,只有一个感觉,其他统统没感觉。我们读了《感应篇》没感觉,就是没有心得,还没有明白,说明我们业障还很重。别人我不知道,我自己知道我自己业障很重,现在稍微有一点感觉,以前看了,也是没感觉。我从小就听我母亲讲「举头三尺有神明」,后来学了佛,看到这个书,才知道这句话从《感应篇》来的,后面我们看到经文就知道。没感觉,就是我们读的遍数不够,体会不够,不够深入,所以没感觉。如果你读到触目惊心了,这个效果就出现,就会认真努力去断恶修善。如果我们现在还没有认真努力断恶修善,就是业障还很重。很重怎么办?多念佛,这个书多读。所以我们念到这句印祖讲的触目惊心之议论,我们一定要明了。

下面讲,「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为善者得何善报,为恶者得何恶报?洞悉根源,明若观火」。作善有什么善报,作恶有什么恶报,这个书我们读个三百遍,如果照我们净老和尚的标准是三千遍,三千遍读下来,大概没感觉也都会有感觉了。我们现在为什么没有感觉?才读三遍,遍数不够,印象不够深刻,常常忘记,所以没感觉。这次山上的信师没来,她以前在念西藏佛歌「唵嘛呢叭咪吽」,都是没感觉、没感觉。我们多读,遍数读多了,我们慢慢就会感受到。洞悉根源,明若观火,所以我们,这个根源就是它根本的源头,善恶根本的源头;明若观火,我们看到火就很清楚,就好像我们看佛一样。「且愚人之不肯为善」,这个且就是而且,愚痴的人不肯为善;「而任意作恶者」,为什么他不肯修善要造恶?「盖以自私自利之心使之然也」,就是这个自私自利,只有想到自己就不管别人,别人死活他不管,他只顾自己。「今之自私自利者,反为失大利益,得大祸殃」。自私自利,为什么自私自利?就是想自己得到利益,现在知道因果了,明了自私自利反而自己损失大利益,得到大祸殃。自私自利对自己没好处,只有坏处,这样自私自利有什么意义?没有意义了。所以「敢不勉为良善」,就不敢不勉为其难来做个善良的人,做个善人。为什么?「以期祸灭福集乎」,就是期待灾祸消灭,福报现前。「由是言之,此书之益人也深矣」。由这个地方来讲,这本书利益人也非常的深广。

下面印祖又讲一段,又说:「此书究极而论,止乎成仙,若以大菩萨心行之,则可以超凡入圣,了脱生死,断三惑,以证法身,圆福慧以成佛道,况区区成仙之人天小果而已乎」。这段,书是道家的,道家最终的目标是成仙,本书后面我们会看到,欲求天仙要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要立三百善,所以他的目标是成仙,作神仙。「若以大菩萨心行之」,这个书如果以佛门大菩萨心,就是我们一般讲的发菩提心,以这个心来修这本书,「则可以超凡入圣,了脱生死,断三惑」,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三惑断了就证法身,证法身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圆福慧以成佛道」。以大菩萨心来修行这本书都可以成佛了,何「况区区成仙之人天小果而已乎」,那何况成仙?仙还没有出六道,在人天道当中。《楞严经》讲七趣,六道加个仙趣,《楞严经》对仙讲得比较详细。有人喜欢修长生不老,修仙,修仙有很多法术,但是这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你修什么法门也成不了仙。就像我们成佛,没有断恶修善的基础,也成不了罗汉、菩萨、佛,成不了。

我们再看下面,「从上述寥寥数语,可知印光大师对于太上感应篇的价值,是如何的赞扬,如何的推崇!」以上这两段是印祖讲的,在序文讲的。印光大师一生这个书印很多,印光祖师是我们中国佛教净宗十三祖,他是十三祖,根据《传记》的记载,他是大势至菩萨化身来的。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大势至菩萨代表的是念佛圆通。二十五位菩萨代表二十五个圆通法门,每个法门都可以达到圆通。观音菩萨代表耳根圆通,大势至菩萨代表念佛圆通。大势至菩萨是念佛专家,《念佛圆通章》里面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为什么念佛专家还劝我们修《了凡四训》、《感应篇》、《安士全书》?因为我们没有这三本书的基础,你六根摄不了,净念也没办法相继。有一年我到马来西亚,是东马古晋净宗学会,第一任,不是第一任,好像第二任、第三任的会长姓赖,赖会长。有一次我到那里他请我吃饭,他跟我讲他儿子不听话,他看到就生烦恼。他说:悟道法师,我现在不是净念相继,我是烦恼相继,一天到晚生烦恼,佛号压不住烦恼。为什么古大德出家在家他念佛压得住烦恼,我们现在压不住?没基础。从清朝末年民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就不要老祖宗了,自己老祖宗的东西都不要了,认为那个是封建专制、糟粕,都不要了,统统丢掉。清朝末年慢慢就开始了,一些送到外国留学的留学生回来,统统要全盘西化,自己的都不要了,过时了。所以我们从小没有受到圣贤、佛菩萨的教育,这个都没有。在民国之前清朝,从汉朝到满清,小学都要念经典的,四书、五经、十三经,以儒家思想做为国家主流的教育,民国成立就没有了,不要了。这种做人的道理我们完全不懂。

我读小学的时候,真的教科书就是教我们「小猫叫,小狗跳」,他怕我们不知道小猫会叫、小狗会跳,教我们看那个。做人处世道理完全不懂,所以现在的人很无礼,人跟人相处都不和谐、不好,不懂得做人道理。不能怪大家,怪这个大环境造成的,怪这些留学生没智慧。这留学生去留学回来,外国好的东西没学到,不好的照单全收了,自己老祖宗好的东西统统不要了,就学得变四不像,中不中,西不西。所以清朝末年去外国留学生那种素质,不如唐宋那个时候的留学生。你看玄奘大师到印度不是去留学吗?义净法师,唐宋,在早汉朝以前就有了。而且中国的留学生去外国留学回来有没有骂老祖宗?有没有?玄奘大师有没有骂老祖宗?没有。所以留学生到外国留学回来,就像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教授讲的,中国文化接受外来文化,外来就是指印度佛教文化,丰富自己本国的文化,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吸收人家好的,但是丰富自己,自己原来好的相得益彰。所以清朝末年、民国,现在的留学生就不用谈了,唐宋那个时候的留学生有智慧。清朝末年那些留学生对自己本国的文化不懂,为什么到外国留学回来都要把老祖宗统统去掉不要了?因为他对自己本国文化不懂。看到外国科学那个好用,他不懂,自己对科学了解也是认识不够,只知道它的好处,它的副作用根本没有去想到那么多。为什么不懂?我怎么知道不懂?因为最近我读了李炳南老居士讲的《论语讲记》,我才知道那些明清的读书人为什么老祖宗的东西不懂。从元朝以后,这些读书人也是读四书五经,他不是为了这个圣贤。古人讲「读书志在圣贤」,明清那个时代读书人读书志在做官,志在功名,为了考功名,就是现在讲的,要考试,应付考试,他的心态不是为了学道、为了学作圣作贤。在儒家讲,最起码的标准是做一个君子,不是在这上面,为了考试,考功名。

所以大概二十几年前,我到高雄净宗学会去讲经,有一个吴妈妈,现在还在,阿桃就知道,我们阿桃会长有来。有一次她带我到她们祖先的那个老房子,她拿了一个清朝时代去考进士的,在台湾,早年清朝时代考进士,她说她们一个先辈考进士,那个时候考试就有作弊的,她拿那个作弊的给我看。就是那个毛笔字写得很好,写得很小,我们现在就是好像卡片这样,写得很小,藏在袖子里面带进去考场。她说这个就是以前她们先人去考试作弊。我说怎么会去作弊?不是读的都是圣贤书?我那个时候也疑惑不解。后来看到李炳南老居士讲《论语讲记》,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明朝、清朝那个时候读书人,大部分读书为了功名,不是为了学道。好像我们学佛一样,不是真正在学佛,不是真正要了生死,为了名闻利养,心态就不对了。如果读圣贤书的人,他怎么可能去作弊?心态就不对,违背孔老夫子的教导,是不是这样。《感应篇》也没有读通,读通了他也不敢作弊。《感应篇》后面讲,你作弊,要被记过的,反而损掉你的福报。你要得到利益,反而损失了,你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你还会去干那个傻事吗?不会了。为什么会干那些傻事?因为他不知道。

所以印祖对这个书他的推崇,是有他的道理。「可是佛教中高深的经典太多,大家不免轻视这本浅近的书,因而忽视印光大师的遗教,佛教徒很少有诵读太上感应篇的人了。」这是真的,现在佛教佛教徒也是凡夫,也是没有智慧,这个书你拿给佛门,没有人会看的,那是道教的,我们是学佛的,看那个干什么!如果不是印光大师提倡,可能我们信佛的佛弟子我们也不会看。我们现在信佛的弟子会看,大部分是修净宗的,因为我们是修净宗,净宗十三祖提倡的,那我们应该要接受,净宗以外的可能接受的就很少了。这本书大家就不重视了,以为那是道教的,我们佛教经典那么多,为什么要去看那个?所以忽视印光大师的遗教,佛教徒真的很少人去读《太上感应篇》。现在佛教徒没有读,道教徒有没有读?我看也很少。道教徒现在大部分读什么?老子《道德经》,这个很流行,连外国人都学的。《道德经》五千年,读这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喜欢这个。就像我们佛教徒喜欢读《六祖坛经》、《金刚经》一样,讲的都是空,行的都是有。所以印光祖师讲,言时句句皆空,行时步步著有。讲的时候每一句都是空,空来空去,嘴巴讲是空,但是遇到事情,样样都是有,都很执著。所以我们还没有真正不着相,要从断恶修善开始。实在讲,断恶修善才能帮助我们离相。如果你不从断恶修善,去修《金刚经》,保证你修不成,你不是着法相,你就是著非法相。所以《金刚经》佛讲后五百世,若有人持戒修福,他就能够懂《金刚经》,就能够去落实《金刚经》。这是讲现在人,信佛的人。现在连道教徒都很少读《太上感应篇》了,这个也非常可惜。在我俗家家乡台北汐止,从小我母亲带我去拜的拱北殿,是仙宫庙,这个庙是三教的,有道教、儒教,有供吕祖、孔子、释迦牟尼,里面有个牌位我看也是放一百多年了,「太上感应神」,但是这些人都没有去读《太上感应篇》。所以成立一百一十周年,那个老董还在,请我上去协助他办这个活动,庆祝这个庙建一百一十周年,就是七年前,到今年是一百一十七年了。我就请周泳杉老师去讲《弟子规》,我自己讲《太上感应篇》,我找顺师讲《十善业》,就是三个根。因为这三个根就很符合它那间庙,它前面就供的儒释道三教,没有这个教育内容,这些老人家去拜拜,唱唱念念、拜斗祈福,都只有做这些,内容完全不懂,所以提倡这个书也是当务之急。

我们再看唐老居士他讲他个人的遭遇。「我也不能例外,早把这本好书束诸高阁。直到一九六四年,曾患严重的目疾,坎坷之中,不免烦恼丛生,自愧学佛三十年,对于汹涌而至的烦恼,竟无法控制,才把久束高阁的太上感应篇拿出来细读,出乎意料的,连读数日,竟平息了平日无法控制的很多大烦恼。从此每日读诵,精神日益爽朗,身心愉悦,得未曾有。因此我更钦敬提倡这书的印光大师,确实具有真知灼见,不愧为我国佛教界第一流的高僧,成为一代祖师,实非偶然」。唐老先生以前早年在台湾他也办一个好像是扬善杂志社,我记得他好像是个中医,现在可能不在了。我们学佛如果生病,他患了眼疾,眼睛是灵魂之窗,我患过我知道,那个很痛苦。这举出一个例子,不管你身上患了什么病,我们学佛,我们一生病,你烦不烦,你心能平静得下来、逆来顺受吗?这个都是很严肃的问题;甚至就怨天尤人,怪佛菩萨不灵,是不是这样?所以唐老居士也给我们做一个证明。

在《太上感应篇汇编》里面,感应的故事很多,我摘录一小段:「休宁方时可,自幼多疾。遇一异人曰:汝形貌当贫,且无子无寿,须多种善根。因发愿刊此篇施劝。后病顿愈,家渐丰,生三子皆贵,以寿终。」休宁是一个地名,这个地名现在网路都可以查的。这个人是休宁方时可,自幼多疾,从小就疾病很多,在佛法讲这是业障。我也是从小就很多疾病。他遇到一个异人,就是跟一般人不一样,这个人应该是会看相,看到他那个形貌,说你这个形貌就应当一生贫苦,贫,没财富;而且没有子孙,没有后代,寿命也不长,无子无寿,寿命很短,又没有儿子,又很贫穷,必须多种善根。古时候这个书在民间普遍的流通,那很多人知道怎么修善,他有个依据,所以他发愿刊此篇施劝,刊就是去印,来布施还劝人。劝人也是劝自己,我们要劝人必定是先劝自己,像我现在这里讲要劝大家,第一个就是先劝我了。如果我不劝人,大概也不会劝自己,自己也没有那么用功。所以我们这个修学,还是教学相长,自利利他,利他也是自利,你要帮助别人,同时也是帮助自己。如果你不想帮助别人,那也帮不了自己。所以,你看他发心布施劝勉,后病顿愈,后来病它就好了,身体体质改善了。所以现在遇到同修有什么病,很多,劝大家要修《感应篇》。所以庄严师这里痛、那里痛,找什么医生都没有用,我劝她读《感应篇》三百遍,劝人家修,病就好了。现在看她信不信,她不信,找人怎么炙怎么炙没有用的,那个是治标不治本。我是生病专家,我是久病成良医,从小病到老,病得很有经验。也看过很多医生,中医、西医的,什么样的医生也看过,从小不是打针就是吃药,实在是业障深重。这个都是业,病由业生,业由心生,如果你不从《感应篇》去修,治标不治本,因为你那个业没有转。你这病弄好了,没有几天又发作了,解决不了。

所以要修《感应篇》,修就是你自己去劝人,我建议大家这么修,你去劝人,你劝人当下就是劝你自己。你去教人,看到这个不好、那个不好,那你用这个去教他,教这个同时也就是教自己,原来自己也是有这些毛病,就发现了,这样才能解决问题。不然我们自己错在哪里,真的自己都不知道,果报现前也莫名其妙,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所以有很多人得了癌症,第一句话都是说为什么是我?为什么不是你?都有因果的,那个不是偶然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都有因果报应的。所以,你看休宁方时可,他接受这个异人的劝告,发愿布施劝人家修《感应篇》,后来他的病就好了,顿愈就是很快就好了。家渐丰,家庭慢慢有钱了;后来生三个儿子皆贵,贵都是做官、都有地位,在社会上有地位;以寿终,而且寿命长。因为《感应篇》就是修仙,仙就是修长生不老,我们要长生不老,要修这个,不修这个,不听祖师的话,那很难改造我们的命运。

所以我们人身体不健康都是业障,那各人的体质不一样,像我怕冷,有人很怕热,这个都是比较偏。如果仙,仙是怎么样?仙是不怕冷也不怕热。我前两天到福鼎山上昭明寺去做三时系念,又刮风又下雨,又冷,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回到这里,昨天下午就感冒了。仙他就不会了,仙就比我们厉害了,他的身体比我们好,不怕冷,不怕热。那个「仙」字就是一个人字旁,再一个山上的山,你人住在山上就叫仙。如果身体不好,住在山上一生病,他就住不了、就赶快下来,那就变成凡人,仙做不了。所以要住在山上也有他的条件。像我们台北的道场在山上,跟昭明寺差不多,都是靠海边,都潮湿,住在山上很多人都身体不好。如果修《感应篇》就好了,就不用一天到晚去看医生,这个叫修。所以唐老居士讲,平常学佛三十年,你看眼睛生病了,他那个心就很不平衡,烦恼就起来了,控制不了。我们想想,我们念佛你在平常一个病就受不了,临终那个苦不是跟我们平常一样的,你受得了吗?你不生烦恼吗?生了烦恼怎么去西方?佛不现前,阎罗王现前,这个问题很严肃。所以唐老居士他这个经验提供我们很好的参考,我们生病,这个先把它读个三百遍;三百遍不够,三千;三千不够,三万。人家读一遍就够了,我们不行,我们就十遍,读到你有感觉为止。

我们再看下面一段。「感应篇的特色,是以敬畏天地神明为基础,发扬善恶因果的至理。印光大师生前创办的弘化社,每年大量流通太上感应篇。」这是印祖生前办的弘化社,现在弘化社还在,在江苏苏州,我也去那边印过经,现在还有在印经,弘化社是印祖创办的。「或许有人要问:学佛的目的,是要出离三界,太上感应篇的天地神明,尚未出离三界,怎么值得我们尊敬呢?」这是学佛的人都有这种看法。学佛我们要超越三界,《感应篇》这些天地神明都还在三界里面,这个怎么值得我们尊敬?如果这样想,我们要先回头想想自己,我们自己出三界了没有?你跳出三界了吗?还是在三界里面?所以下面讲,「不错,佛法是要众生出离三界,印光大师是一位杰出的高僧,一生说法弘化,也是上承佛旨,救度众生出离三界的苦海。可是我们要明白,并不是教我们废弃三界的一切,或藐视三界的一切。我们学佛,在没有出离三界以前,还应尊重三界的秩序,遵守三界的法纪。倘若认为学佛可以藐视三界中的一切,那么请问你在马路上行走,是否可以轻视交通警察是三界中的凡夫,因而横冲直撞,不尊重交通警察的指挥呢?这样岂不要造成交通秩序大乱,车祸横生的恶果呢?」这样岂不是造成交通大乱了吗?用这个来说明也很恰当。「生存在三界之中,交通警察尚且要尊重,何况维系宇宙间无形秩序的天地神明,比交通警察更高出万倍,怎可不知万分的尊敬呢?」这个也说得很好。天地神明是维持三界秩序的,不维持就乱了,怎么可以不尊敬。「可怪少数学佛的人,自己还没有出离三界,竟要排斥天地神明,藐视天地神明,以致印光大师提倡赞扬的太上感应篇,几乎已被逐出佛教大门」,这个真的有很多佛教界的很反弹的,但是他不了解祖师用心良苦。

「影响所及,从一九五O年至一九六O年,短短十年之中,佛门内轰动社会损害教誉的不幸事件,层出不穷,这证明排斥或藐视天地神明,不仅不能改善社会风气,连佛教内部的风气,也有发生不良影响的后果。」这个是真的,你没有从这个地方去学,说我们学佛讲得那么高,都做不到,而且还造很多恶业,让社会大众对佛教的形象感觉就不好。「很多人不肯行善,偏要作恶,最大的原因,是由于天良泯灭。所以要敬畏天地神明,激发天良,才能使人不敢作恶,乐于行善。试观历史上的德育故事:汉代的杨震,因敬天而拒收贿赂;宋代的王日休,因敬天而拒绝邪淫。种种美德,都由敬天而来。所以敬天畏天,是百善的根基;无法无天,是万恶的祸源。因此印光大师的遗教,是以敬畏天地神明作为做人修养的基础,进而上求佛道,念佛求生净土,出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印祖以这个来劝导念佛的人要以这个为基础,这个也符合《观无量寿佛经》净业三福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念佛求生净土还是要有三福的基础,最起码要具备第一福的基础,这样信愿念佛才能往生净土。可见得这个很重要,对念佛人也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很多人轻视太上感应篇,认为仅是人天乘而已,殊不知佛乘虽高,应以人天乘为基础,做人没有做好,如何能成佛?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万丈高楼,应从平地做起。博士虽高深,倘无读过小学,又如何成为博士?所以太上感应篇即使仅是人天乘,我们也绝对不能予以轻视,因为从此可以奠定成佛的初基础。虽然基督教、回教等各种宗教,或许也可视为人天乘,但他们都是不肯接受佛法,人们信了基督教等各种宗教,将永断学佛的机缘。」这句上次也讲过,这是以前在台湾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基督教、回教,什么拜火教、兴都教、天主教,都有学佛的因缘了。自从我们净老和尚在新加坡团结九大宗教,现在各宗教都有因缘接触佛法、认识佛法。而且我们净老和尚也讲过天主教的《玫瑰经》、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还有犹太教的,现在澳洲图文巴净宗学院也是跟当地五大宗教都有交流。所以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以前那个时代没有因缘接触佛法,他们不知道,现在都知道了,原来佛法是教育,并没有影响他们信仰的宗教。而且学了佛,更能够丰富他们自己的教义,这样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他写这个序,我们一定要知道他的时代背景,他当时社会上的意识形态,当时的情况,读了我们一定要了解。

「太上感应篇不但不排斥佛法」,这个是真的,「且内容很与佛法相合。现在的社会上,民众的宗教信仰很复杂,除了基督教、天主教、回教、道教等等正式宗教以外,还有很多似佛非佛的外道,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其信徒之众,聚会之盈,往往超过佛教。我们检讨各种外道蓬勃滋长的原因,由于物质文明发达的工业社会,人们对于宗教信仰的需要日益迫切,但佛教的理论太高深,多数人难以领悟,因此渴求心灵修养的人们,势必纷纷投入各种宗教之门。今天我们要遏阻各种外道的滋长,只有弘扬印光大师的遗教,以敬畏天地神明,作为戒恶激善的做人基础,进而上求佛道,念佛求生净土。人人易懂,人人易行,使大多数根基浅劣的众生,不致望佛门而兴叹之苦。五戒十善,就是佛教中人天乘的基本修养,但事实上,因为多数人缺乏自我约束力,难以实行。所以要敬畏天地神明,激发天良,才能增强自我约束力,使五戒十善易于实行。例如前面说的汉代杨震,宋代王日休,他们虽然没有受戒,但因敬畏天地神明,前者竟能见财不贪,后者竟能见色不淫,没有受戒,竟能守戒。这样说来,敬畏天地神明,大能有助于五戒十善的实行。太上感应篇这本书,在一部分佛教徒看来,或许也只是一种平常的书而已。退一万步说,感应篇即使仅是一种平常的善书,也与基督教等各种宗教的教学,大大的不相同。因为基督教等等各种宗教,只能止于天道,阻断了佛法明心见性的发展。」这段刚才讲过,现在也不会了,现在也都有机会能够与佛教交流了。

「而太上感应篇这本善书,并不妨碍学佛,且可以这本善书作基础,有利于佛法修学的完成。所以印光大师提倡太上感应篇,意义十分深远,值得我们深切体会的。佛教的各宗,好比大学的分系,一定要有小学中学的良好基础,才能进入大学专攻一系。人天乘好比中小学,一定要有人天乘的良好基础,再进而修学佛教任何那一宗,才可得到学佛的实益。好高骛远的人,人天乘也没有学好,即侈谈学唯识、学三论、学禅、学密,往往佛未学成,连人身也不能保持。」这是真话!「好比一座根基不固的大厦,随时倾倒。」这个比喻也非常好。「不亦大可哀哉!今日世人对于各宗教的评价,常视各宗教事实的表现而定,如果那一宗教恶事发生很少,善事做得很多,就能博得多数人的拥护信仰。」这个也是事实。「反之,那一宗教恶事发生很多,善事做得很少,不论其学理如何高深美丽,也会被世人所唾弃,渐渐至于灭亡的。」这些都是事实。「明乎此理,我们要使佛教发扬光大,事实上的止恶行善,比理论更重要。」这就是我们要务实,不要讲一些谈玄说妙的,不务实际。

「太上感应篇这本书,语虽浅近,大益身心,对于止恶行善的促进,冀能发生较大的作用。乃遵循印光大师的遗教,印赠这本《太上感应篇直讲》,希望大家诵读奉行,奠定人天乘的基础,进而念佛求生净土,了生脱死。」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写于台北。这是四十几年前写的,四十六年前写的。这篇我们有空常常看看,再把前面印祖的序文、李老居士的序文,再多读多深入,我们对这本书的信心会更增长。好,现在我们下课休息,我们十点半就来正式学习《感应篇直讲》的正文。祝大家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0月25日08:25:4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591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